封面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推荐语
非凡的阅读 从影响每一代学人的知识名著开始
序 PREFACE
导读 GUIDANCE FOR READERS
绪论
定义
运动的公理或定律
第1编 物体的运动
第1章 通过量的初值与终值的比率,我们可以证明以下命题
第2章 向心力的确定
第3章 物体在偏心圆锥曲线上的运动
第4章 通过已知焦点求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的轨道
第5章 由未知焦点求曲线轨道
第6章 如何求已知轨道上物体的运动
第7章 物体的直线上升或下落
第8章 如何确定物体受任意类型向心力作用运动的轨道
第9章 物体沿运动轨道进行运动以及在回归点的运动
第10章 物体在给定表面上的运动以及物体的摆动运动
第11章 在向心力作用下,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运动
第12章 球体的吸引力
第13章 非球状物体的吸引力
第14章 受指向极大物体上各部分的向心力推动的极小物体的运动
第2编 物体(在阻滞介质中)的运动
第1章 受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力作用的物体的运动
第2章 受与速度平方成正比的阻力作用的物体的运动
第3章 受部分与速度成正比而部分与速度平方成正比的阻力作用的物体的运动
第4章 物体在阻碍介质中的圆运动
第5章 流体密度和压力;流体静力学
第6章 摆体的运动及其受到的阻力
第7章 流体的运动;流体施加于抛体的阻力
第8章 通过流体传播的运动
第9章 流体的圆运动
第3编 宇宙体系(使用数学的论述)
哲学中的推理规则
现象
命题
月球交会点的运动
总释
牛顿生平大事年表
天体运行论
非凡的阅读 从影响每一代学人的知识名著开始
前言 PREFACE
自序 AUTHOR'S PREFACE
致保罗三世教皇陛下
导读 REVIEW
哥白尼生平
学说的形成背景及成书过程
《天体运行论》的意义和影响
各章内容简介
第1章 CHAPTER 1
引言
1.1 宇宙是球形的
1.2 大地也是球形的
1.3 大地和水构成了统一的球体
1.4 天体在进行均匀的、永恒的和复合的圆周运动
1.5 做圆周运动的地球位于宇宙的什么位置
1.6 宇宙究竟有多大
1.7 为什么地球会被认为静居于宇宙中心
1.8 驳以往不恰当的论证
1.9 地球的运动与宇宙中心
1.10 天球的顺序
1.11 地球三重运动的顺序
1.12 圆周的弦长
1.13 平面三角形的角与边的论证
1.14 球面三角形的论证
第2章 CHAPTER 2
引言
2.1 圆周
2.2 黄道倾角与回归线间的距离
2.3 赤道、黄道与子午圈相交的弧和角,以及它们的偏离和计算
2.4 黄道外天体的赤经、赤纬和过中天时黄道数值的测定
2.5 地平圈的交点
2.6 正午日影的差异
2.7 如何推算最大昼长、日出间距和白昼之间的余差
2.8 昼夜的时辰与划分
2.9 黄道弧段的斜球经度和中天的度数
2.10 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
2.11 表的使用
2.12 地平圈两极与黄道形成的角与弧
2.13 天体的运动
2.14 恒星的位置与排列
星座与恒星描述表
第3章 CHAPTER 3
3.1 二分点与二至点的岁差
3.2 证明二分点与二至点岁差不均匀的观测史
3.3 关于二分点和黄赤交角的假设
3.4 振动和天平运动如何由圆周运动形成
3.5 关于二分点岁差和黄赤交角不均匀的证明
3.6 二分点岁差与黄道倾角的均匀行度
3.7 二分点的平均岁差与视岁差的最大差值是多少
3.8 行度间的个别差值表
3.9 再议二分点的岁差
3.10 黄赤交角的最大变化
3.11 二分点均匀行度的历元与非均匀角的测定
3.12 春分点岁差和黄赤交角的计算
3.13 太阳年的长度及非均匀性
3.14 地心运转的均匀化和平均行度
3.15 关于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初步论证
3.16 太阳视运动的不均匀性
3.17 太阳的第一种差和周年差及其特殊变化
3.18 黄经均匀行度的分析
3.19 太阳均匀行度的位置与历元的确定
3.20 拱点漂移对太阳造成了第二种差和双重差
3.21 太阳的第二种差的变化有多大
3.22 太阳远地点的均匀与非均匀行度
3.23 太阳的近点角及其位置
3.24 关于太阳均匀行度和视行度变化的列表
3.25 视太阳运动量的计算
3.26 不断变化中的自然日
第4章 CHAPTER 4
引言
4.1 早期的月球圆周假说
4.2 月球圆周假说的缺陷
4.3 换一种眼光看月球运动
4.4 月球的运转及其行度
4.5 朔望时月球的第一种行差
4.6 关于月球近地点均匀行度的验证
4.7 月球黄经和近地点的历元
4.8 月球的第二种差及其两个本轮的比值
4.9 月球离开第一本轮高拱点时非均匀运动的余量变化
4.10 如何利用均匀行度推求月球的视行度
4.11 关于月球行差或归一化的表格
4.12 如何计算月球行度
4.13 如何分析和论证月球的黄纬行度
4.14 月球黄纬近点角的位置
4.15 视差仪
4.16 月球的视差
4.17 月地距离的测定及月地距离数值
4.18 月球的直径及地影直径
4.19 日月直径、轴线与地球的距离
4.20 日月地的大小及其比较
4.21 太阳的视直径和视差
4.22 月球的可变化视直径和视差
4.23 地球可变化的程度
4.24 在地平经圈上的日月视差值表格
4.25 太阳和月球视差
4.26 分离黄经和黄纬视差
4.27 关于月球视差论述的证实
4.28 日月的平合与平冲
4.29 日月的真合与真冲
4.30 区分在食时出现的日月合冲
4.31 日月食的食分
4.32 预测食延时间
第5章 CHAPTER 5
引言
5.1 行星的运行和平均行度
5.2 早期对行星的均匀运动和视运动的认识
5.3 地球引起的视非均匀性
5.4 行星自身运动的视非均匀性
5.5 土星的运动
5.6 新观测到的土星的另外三次冲
5.7 土星运动的分析
5.8 土星位置的测定
5.9 土星视差及土星与地球的距离
5.10 木星的运动
5.11 新观测到的木星的另外三次冲
5.12 木星的匀速运动
5.13 木星位置的测定
5.14 木星视差及其相对于地球运转轨道的测定
5.15 火星
5.16 新观测到的火星的另外三次冲
5.17 火星的运动
5.18 火星位置的测定
5.19 火星轨道的大小
5.20 金星
5.21 地球与金星轨道直径的比值
5.22 金星的双重运动
5.23 金星的位置
5.24 金星的近点角
5.25 水星
5.26 水星的高、低拱点的位置
5.27 水星偏心距的大小及其圆周的比值
5.28 为什么水星视位置大于在近地点的距角
5.29 水星的平均行度
5.30 新观测到的水星的运动
5.31 水星的位置
5.32 进退运动的另一种解释
5.33 五大行星的行差表
5.34 五大行星的黄经位置
5.35 五大行星的运行
5.36 测定逆行的时间、位置和弧段
第6章 CHAPTER 6
引言
6.1 关于五大行星的黄纬偏离的一般解释
6.2 五大行星在黄纬上运动的圆周理论
6.3 土星、木星和火星轨道的倾斜角
6.4 土星、木星和火星轨道的黄纬值
6.5 金星和水星的黄纬值
6.6 金星和水星的二级黄纬偏离角
6.7 金星和水星的倾角值
6.8 金星和水星的第三种黄纬值
6.9 五大行星黄纬值的计算
附:天文学大事年表
算术研究
非凡的阅读 从影响每一代学人的知识名著开始
PREFACE 自序
导读:高斯——离群索居的王子
第1章 同余数概论 (第1~12条)
第1节 同余的数,模,剩余和非剩余
第2节 最小剩余
第3节 关于同余的基本定理
第4节 一些应用
第2章 一次同余方程 (第13~44条)
第1节 关于质数、因数等的初步定理
第2节 解一次同余方程
第3节 对于给定模求与给定剩余同余的数的方法
第4节 多元线性同余方程组
第5节 一些定理
第3章 幂剩余 (第45~93条)
第1节 首项为1的几何数列各项的剩余构成周期序列
第2节 对于模p(质数),数列周期的项数是数p-1的因数
第3节 费马定理
第4节 有多少数对应于某个项数为p-1的因数的周期
第5节 原根,基和指标
第6节 指标的运算
第7节 同余方程xn≡A的根
第8节 不同系统的指标间的关系
第9节 适合特殊目的的基数
第10节 求原根的方法
第11节 关于周期和原根的几条定理
第12节 威尔逊定理
第13节 模是质数方幂
第14节 模为2的方幂
第4章 二次同余方程 (第94~152条)
第1节 二次剩余和非剩余
第2节 当模是质数时,小于模的剩余的个数等于非剩余的个数
第3节 合数是不是给定质数的剩余或非剩余的问题,取决于它的因数的性质
第4节 合数模
第5节 给定的数是给定质数模的剩余或非剩余的一般判别法
第6节 给定的数作为剩余或非剩余的质数的研究
第7节 剩余为-1
第8节 剩余为+2和-2
第9节 剩余为+3和-3
第10节 剩余为+5和-5
第11节 剩余为+7和-7
第12节 为一般性讨论做的准备
第13节 通过归纳法发现的一般的(基本)定理及其推论
第14节 基本定理的严格证明
第15节 证明条目114的定理的类似的方法
第16节 一般问题的解法
第17节 以给定的数为其剩余或非剩余的所有质数的线性形式
第18节 其他数学家关于这些研究的著作
第19节 一般形式的二阶同余方程
第5章 二次型和二次不定方程 (第153~307条)
第1节 型的定义和符号
第2节 数的表示:行列式
第3节 数M由型(a,b,c)表示时所属表达式(mod M)的值)
第4节 正常等价与反常等价
第5节 相反的型
第6节 相邻的型
第7节 型的系数的公约数
第8节 一个给定的型变换为另一个给定的型时所有可能的同型变换的关系
第9节 歧型
第10节 关于一个型既正常又反常地包含于另一个型的情况的定理系
第11节 关于由型表示数的一般性研究以及这些表示与代换的关系
第12节 行列式为负的型
第13节 特殊的应用:将一个数拆分成两个平方数,拆分成一个平方数和另一个平方数的两倍,拆分成一个平方数和另一个平方数的三倍
第14节 具有正的非平方数的行列式的型
第15节 行列式为平方数的型
第16节 包含在与之不等价的型中的型
第17节 行列式为0的型
第18节 所有二元二次不定方程的一般整数解
第19节 历史注释
第20节 将给定行列式的型进行分类
第21节 类划分为层
第22节 层划分为族
第23节 型的合成
第24节 层的合成
第25节 族的合成
第26节 类的合成
第27节 对于给定的行列式,在同一个层的每个族中存在相同个数的类
第28节 不同的层中各个族所含类的个数的比较
第29节 歧类的个数
第30节 对于给定的行列式,所有可能的特征有一半不属于任何正常原始族
第31节 对基本定理以及与剩余为-1,+2,-2有关的其他定理的第2个证明
第32节 对不适合任何族的那一半特征的进一步讨论
第33节 把质数分解为两个平方数的特殊方法
第34节 关于三元型讨论的题外话
第35节 如何求出这样一个型,由它加倍可得到给定的属于主族的二元型
第36节 除了在条目263和264中已经证明其不可能的那些特征外,其他所有的特征都与某个族相对应
第37节 把数和二元型分解为三个平方数的理论
第38节 费马定理的证明:任何整数都能分解成三个三角数或者四个平方数
第39节 方程ax2+by2+cz2=0的解
第40节 勒让德先生讨论基本定理的方法
第41节 由三元型表示零
第42节 二元二次不定方程的有理通解
第43节 族的平均个数
第44节 类的平均个数
第45节 正常原始类的特殊算法:正则和非正则行列式
第6章 前面讨论的若干应用 (第308~334条)
第1节 将分数分解成更简单的分数
第2节 普通分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第3节 通过排除法求解同余方程
第4节 用排除法解不定方程mx2+ny2=A
第5节 当A是负数时,解同余方程x2≡A的另一种方法
第6节 将合数同质数区分开来并确定它们的因数的两种方法
第7章 分圆方程 (第335~366条)
第1节 讨论把圆分成质数份的最简单情况
第2节 关于圆弧(它由整个圆周的一份或若干份组成)的三角函数的方程并化归为方程xn-1=0的根
第3节 方程xn-1=0的根的理论(假定n是质数)
第4节 以下讨论的目的之声明
第5节 Ω中所有的根可以分为某些类(周期)
第6节 关于这些周期的各种定理
第7节 由前面的讨论解方程X=0
第8节 以n=19为例,运算可以简化为求解两个三次方程和一个二次方程
第9节 以n=17为例,运算可以简化为求解四个二次方程
第10节 关于根的周期的进一步讨论——有偶数个项的和是实数
第11节 关于根的周期的进一步讨论——把Ω中的根分成两个周期的方程
第12节 证明第4章中提到的一个定理
第13节 把Ω中的根分成三个周期的方程
第14节 把求Ω中根的方程化为最简方程
第15节 以上研究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求对应于Ω中每个根的角的方法
第16节 以上研究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不用除法从正弦和余弦导出正切、余切、正割以及余割
第17节 以上研究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对三角函数逐次降低次数的方法
第18节 以上研究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通过解二次方程或者尺规作图能够实现的圆周的等分
附注
附表
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相对论
非凡的阅读 从影响每一代学人的知识名著开始
编译者语 PREFACE OF TRANSLATOR
相对论简史(代序) BRIEF HISTORY OF RELATIVITY
伯格曼说相对论
爱因斯坦自述
第1章 狭义相对论
1.1 几何命题的物理意义
1.2 坐标系
1.3 经典力学中的空间和时间
1.4 伽利略坐标
1.5 相对性原理(狭义)
1.6 经典力学中的速度相加定理
1.7 光的传播定律与相对性原理的表面抵触
1.8 物理学的时间观
1.9 相对性的同时性
1.10 距离概念的相对性
1.11 洛伦兹变换
1.12 量杆和钟在运动时的行为
1.13 速度相加法则 斐索实验
1.14 对相对论启发作用的评估
1.15 一般相对论的普通结果
1.16 经验和狭义相对论
1.17 闵可夫斯基四维空间
第2章 广义相对论
2.1 狭义和广义相对性原理
2.2 重力场
2.3 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相等是广义相对性公设的论据
2.4 经典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基础有哪些不能令人满意的方面
2.5 对广义相对性原理的几个推论
2.6 在旋转的参考物体上钟和量杆的行为
2.7 欧几里得和非欧几里得连续区域
2.8 高斯坐标
2.9 狭义相对论的空间—时间连续区可当作欧几里得连续区
2.10 广义相对论的空间—时间连续区不是欧几里得连续区
2.11 广义相对性原理的精确表述
2.12 以广义相对性原理为基础解决地心引力问题
第3章 对整个宇宙的思考
3.1 在宇宙论中牛顿理论的困难
3.2 “有限”而“极大”的宇宙的可能
3.3 以广义相对论为依据的空间结构
3.4 对“以广义相对论为依据的空间结构”的补充
附录 APPENDIX
广义相对论的实验证实
相对论与空间问题
什么是相对论
理论物理学的基础
科学与文明
爱因斯坦生平大事年表
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九章算术
非凡的阅读 从影响每一代学人的知识名著开始
译解者序 TRANSLATOR'S PREFACE
刘徽《九章算术》序
导读 REVIEW
卷第一 方田
卷第二 粟米
卷第三 衰分
卷第四 少广
卷第五 商功
卷第六 均输
卷第七 盈不足
卷第八 方程
卷第九 勾股
附录一 《孙子算经》译解
原序
卷上 算筹乘除之法
卷中 算筹分数之法
卷下 物不知数
附录二 《周髀算经》译解
卷上之一 商高定理
卷上之二 陈子模型
卷上之三 七衡六间
卷下之一 盖天模型
卷下之二 天体测量
卷下之三 日月历法
索引
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几何原本
非凡的阅读从影响每一代学人的知识名著开始
译者序
导读
一、欧几里得生平
二、《几何原本》的贡献
三、《几何原本》介绍
四、希腊数学背景
五、欧几里得的宗教情怀
六、毕达哥拉斯的狂醉
七、芝诺的狂醉
八、关于空间的哲学
九、古希腊理性的纪念碑
第1卷 几何基础
本卷提要
定义
公设
公理
关于定义
关于公设
关于量与公理
命题I.1
命题I.2
命题I.3
命题I.4
命题I.5
命题I.6
命题I.7
命题I.8
命题I.9
命题I.10
命题I.11
命题I.12
命题I.13
命题I.14
命题I.15
命题I.16
命题I.17
命题I.18
命题I.19
命题I.20
命题I.21
命题I.22
命题I.23
命题I.24
命题I.25
命题I.26
命题I.27
命题I.28
命题I.29
命题I.30
命题I.31
命题I.32
命题I.33
命题I.34
命题I.35
命题I.36
命题I.37
命题I.38
命题I.39
命题I.40
命题I.41
命题I.42
命题I.43
命题I.44
命题I.45
命题I.46
命题I.47
命题I.48
第2卷 几何与代数
本卷提要
定义
命题II.1
命题II.2
命题II.3
命题II.4
命题II.5
命题II.6
命题II.7
命题II.8
命题II.9
命题II.10
命题II.11
命题II.12
命题II.13
命题II.14
第3卷 圆与角
本卷提要
定义
命题III.1
命题III.2
命题III.3
命题III.4
命题III.5
命题III.6
命题III.7
命题III.8
命题III.9
命题III.10
命题III.11
命题III.12
命题III.13
命题III.14
命题III.15
命题III.16
命题III.17
命题III.18
命题III.19
命题III.20
命题III.21
命题III.22
命题III.23
命题III.24
命题III.25
命题III.26
命题III.27
命题III.28
命题III.29
命题III.30
命题III.31
命题III.32
命题III.33
命题III.34
命题III.35
命题III.36
命题III.37
第4卷 圆与正多边形
本卷提要
定义
命题IV.1
命题IV.2
命题IV.3
命题IV.4
海伦公式
命题IV.5
命题IV.6
命题IV.7
命题IV.8
命题IV.9
命题IV.10
命题IV.11
命题IV.12
命题IV.13
命题IV.14
命题IV.15
命题IV.16
第5卷 比例
本卷提要
定义
命题V.1
命题V.2
命题V.3
命题V.4
命题V.5
命题V.6
命题V.7
命题V.8
命题V.9
命题V.10
命题V.11
命题V.12
命题V.13
命题V.14
命题V.15
命题V.16
命题V.17
命题V.18
命题V.19
命题V.20
命题V.21
命题V.22
命题V.23
命题V.24
命题V.25
第6卷 相似
本卷提要
定义
命题VI.1
命题VI.2
命题VI.3
命题VI.4
命题VI.5
命题VI.6
命题VI.7
命题VI.8
命题VI.9
命题VI.10
命题VI.11
命题VI.12
命题VI.13
命题VI.14
命题VI.15
命题VI.16
命题VI.17
命题VI.18
命题VI.19
命题VI.20
命题VI.21
命题VI.22
命题VI.23
命题VI.24
命题VI.25
命题VI.26
命题VI.27
命题VI.28
命题VI.29
命题VI.30
命题VI.31
命题VI.32
命题VI.33
第7卷 数论(一)
本卷提要
定义
命题VII.1
命题VII.2
命题VII.3
命题VII.4
命题VII.5
命题VII.6
命题VII.7
命题VII.8
命题VII.9
命题VII.10
命题VII.11
命题VII.12
命题VII.13
命题VII.14
命题VII.15
命题VII.16
命题VII.17
命题VII.18
命题VII.19
命题VII.20
命题VII.21
命题VII.22
命题VII.23
命题VII.24
命题VII.25
命题VII.26
命题VII.27
命题VII.28
命题VII.29
命题VII.30
命题VII.31
命题VII.32
命题VII.33
命题VII.34
命题VII.35
命题VII.36
命题VII.37
命题VII.38
命题VII.39
第8卷 数论(二)
本卷提要
命题VIII.1
命题VIII.2
命题VIII.3
命题VIII.4
命题VIII.5
命题VIII.6
命题VIII.7
命题VIII.8
命题VIII.9
命题VIII.10
命题VIII.11
命题VIII.12
命题VIII.13
命题VIII.14
命题VIII.15
命题VIII.16
命题VIII.17
命题VIII.18
命题VIII.19
命题VIII.20
命题VIII.21
命题VIII.22
命题VIII.23
命题VIII.24
命题VIII.25
命题VIII.26
命题VIII.27
第9卷 数论(三)
本卷提要
命题IX.1
命题IX.2
命题IX.3
命题IX.4
命题IX.5
命题IX.6
命题IX.7
命题IX.8
命题IX.9
命题IX.10
命题IX.11
命题IX.12
命题IX.13
命题IX.14
命题IX.15
命题IX.16
命题IX.17
命题IX.18
命题IX.19
命题IX.20
命题IX.21
命题IX.22
命题IX.23
命题IX.24
命题IX.25
命题IX.26
命题IX.27
命题IX.28
命题IX.29
命题IX.30
命题IX.31
命题IX.32
命题IX.33
命题IX.34
命题IX.35
命题IX.36
第10卷 无理量
本卷提要
定义(一)
命题X.1
命题X.2
命题X.3
命题X.4
命题X.5
命题X.6
命题X.7
命题X.8
命题X.9
命题X.10
命题X.11
命题X.12
命题X.13
命题X.14
命题X.15
命题X.16
命题X.17
命题X.18
命题X.19
命题X.20
命题X.21
命题X.22
命题X.23
命题X.24
命题X.25
命题X.26
命题X.27
命题X.28
命题X.29
命题X.30
命题X.31
命题X.32
命题X.33
命题X.34
命题X.35
命题X.36
命题X.37
命题X.38
命题X.39
命题X.40
命题X.41
命题X.42
命题X.43
命题X.44
命题X.45
命题X.46
命题X.47
定义(二)
命题X.48
命题X.49
命题X.50
命题X.51
命题X.52
命题X.53
命题X.54
命题X.55
命题X.56
命题X.57
命题X.58
命题X.59
命题X.60
命题X.61
命题X.62
命题X.63
命题X.64
命题X.65
命题X.66
命题X.67
命题X.68
命题X.69
命题X.70
命题X.71
命题X.72
附加命题
命题X.73
命题X.74
命题X.75
命题X.76
命题X.77
命题X.78
命题X.79
命题X.80
命题X.81
命题X.82
命题X.83
命题X.84
定义(三)
命题X.85
命题X.86
命题X.87
命题X.88
命题X.89
命题X.90
命题X.91
命题X.92
命题X.93
命题X.94
命题X.95
命题X.96
命题X.97
命题X.98
命题X.99
命题X.100
命题X.101
命题X.102
命题X.103
命题X.104
命题X.105
命题X.106
命题X.107
命题X.108
命题X.109
命题X.110
命题X.111
命题X.112
命题X.113
命题X.114
命题X.115
第11卷 立体几何
本卷提要
定义
命题XI.1
命题XI.2
命题XI.3
命题XI.4
命题XI.5
命题XI.6
命题XI.7
命题XI.8
命题XI.9
命题XI.10
命题XI.11
命题XI.12
命题XI.13
命题XI.14
命题XI.15
命题XI.16
命题XI.17
命题XI.18
命题XI.19
命题XI.20
命题XI.21
命题XI.22
命题XI.23
命题XI.24
命题XI.25
命题XI.26
命题XI.27
命题XI.28
命题XI.29
命题XI.30
命题XI.31
命题XI.32
命题XI.33
命题XI.34
命题XI.35
命题XI.36
命题XI.37
命题XI.38
命题XI.39
第12卷 立体的测量
本卷提要
命题XII.1
命题XII.2
命题XII.3
命题XII.4
命题XII.5
命题XII.6
命题XII.7
命题XII.8
命题XII.9
命题XII.10
命题XII.11
命题XII.12
命题XII.13
命题XII.14
命题XII.15
命题XII.16
命题XII.17
命题XII.18
第13卷 作正多面体
本卷提要
命题XIII.1
命题XIII.2
命题XIII.3
命题XIII.4
命题XIII.5
命题XIII.6
命题XIII.7
命题XIII.8
命题XIII.9
命题XIII.10
命题XIII.11
命题XIII.12
命题XIII.13
命题XIII.14
命题XIII.15
命题XIII.16
命题XIII.17
命题XIII.18
附录:数学的历史年谱
天演论:及其母本《进化论与伦理学》全译
非凡的阅读 从影响每一代学人的知识名著开始
编译者语 EDITORS' PREFACE
导读 INTRODUCTION
天演论
吴汝纶序
译《天演论》自序
译例言
上卷 物竞天择
察变第一
广义第二
趋异第三
人为第四
互争第五
人择第六
善败第七
乌托邦第八
汰蕃第九
择难第十
蜂群第十一
人群第十二
制私第十三
恕败第十四
最旨第十五
进微第十六
善群第十七
新反第十八
下卷 与天争胜
能实第一
忧患第二
教源第三
严意第四
天刑第五
佛释第六
种业第七
冥往第八
真幻第九
佛法第十
学派第十一
天难第十二
论性第十三
矫性第十四
演恶第十五
群治第十六
进化第十七
严复传略
译者师友来函
自然史
非凡的阅读 从影响每一代学人的知识名著开始
前言 PREFACE
导读 REVIEW
第一编|自然的世代
第1章 地球及其组成
第2章 自然的各个世代
第二编|矿物
第1章 自然元素矿物
第2章 硫化物及硫酸矿物类
第3章 卤化物
第4章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第5章 碳酸盐、硝酸盐和硼酸盐
第6章 硫酸盐、铬酸盐和钼酸盐
第7章 磷酸盐、砷酸盐和钒酸盐
第8章 硅酸盐
第三编|动物
第1章 家畜禽
第2章 野兽篇
第3章 飞禽篇
第四编|植物
第1章 植物的概念与作用
第2章 藻类植物
第3章 苔藓植物
第4章 蕨类植物
第5章 裸子植物
第6章 被子植物
第五编|人类
第1章 人的一生
第2章 人类本性的丧失——习俗的恶果
第3章 论人
第4章 人的感觉
第5章 论梦
第6章 人类的社会
第7章 人的优越性
附|布封的进化观
地球形成阶段一览表
物种起源
非凡的阅读 从影响每一代学人的知识名著开始
前言 FOREWORD
自序 PREFACE
导读 REVIEW
第1章 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导致变异的各种原因
相关变异
遗传
家养状况下变异的性状
家养状况下的变种起源于一个或多个物种
各类家鸽的差异和起源
古代所遵循的选择原理及其效果
已知的无意识选择
人工选择的有利条件
第2章 自然情况下的变异
变异性
个体间的不同
可疑的物种
范围广的、分散大的和普通的物种变异最多
大属物种的变异多于小属物种
大属物种之间的关系受地域限定
第3章 生存竞争
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有关
生物数量以几何级数增加
抑制增长的性质
动植物在自然界中的复杂关系
同种个体间和变种间生存的斗争最剧烈
第4章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
性选择
自然选择作用的例证
个体之间的杂交
自然选择所具备的几大有利条件
自然选择所导致的灭绝
性状分歧
自然选择经由性状的分歧和灭绝发生作用
论生物体质倾向的进步及其程度
性状趋于相同
本章重点
第5章 变异法则
改变了的外界条件的效果
使用与废止的效果
环境适应性
与成长有关的变异
与生长有关的补偿和节约
低等动物更容易发生变异
物种的异常发达部位更容易发生高度变异
物种在性状方面比属更容易发生变异
第二性征更容易发生变异
物种的相似变异性
本章重点
第6章 自然选择学说的难点与异议
关于学说上的难点
关于过渡变种的完全不存在或极少存在
对特殊生物变异过程的讨论
完善且复杂的器官
过渡的方式
自然选择学说中的重大难题
自然选择作用下的不太重要的器官
所谓“功利说”的真实性
统一法则和生存条件法则
关于物种寿命的异议
勃龙的几个异议
关于植物的一些异议
关于反对我的各种异议
本章重点
第7章 本能
本能与习性的对比
家养动物的本能
自然状态下的动物本能
关于中性昆虫或不育昆虫
本章重点
第8章 杂交和杂种
第一次杂交后的不育性以及杂种后代不育性的区别
物种不育性的差异
对第一次杂交和杂种不育性起支配作用的法则
导致第一次杂交不育性和杂种不育性的原因
交互的二型性和三型性
杂交变种及其后代的能育性并非普遍现象
杂种与混种在非能育性方面的比较
本章重点
第9章 关于地质记录的不完全性
从沉积的速度和剥蚀的范围来推算时间的过程
古生物学标本的匮乏
所有地质层中都缺少大量的中间变种
全群近似物种的突然出现
近似物种群在已知化石层的最底层突然出现
第10章 关于生物的地质演替
生物地质演替总论
关于物种的灭绝
全球物种几乎在同时发生变化
灭绝物种与现存物种的亲缘关系
古代生物类型与现存生物类型的对比
第三纪末期所出现的同一地域内的相同模式的演替
前章和本章重点
第11章 地理分布
总述生物的分布情况
壁垒的重要性
处于同一大陆上的生物的亲缘关系
假想中的创造之单一中心
散布的手段依靠气候变化和陆地的水平高度差
物种在冰河时期中的散布
南北半球的冰河交替
第12章 具有亲缘关系的物种的分类
生物之群下有群
分类的规则及具有分类价值的性状
其他一些分类要素
血统分类
同功相似
复杂、普通且呈辐射性的亲缘关系
灭绝把生物群分开并决定其界限
胚胎学中的一些法则及原理
对胚胎学中一些问题的解释
残迹的、萎缩的和不发育的器官
本章重点
结论 CONCLUSION
结论
达尔文年表
更新时间:2020-08-05 15: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