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学习

“学习”这一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们熟知且经常使用的词汇,真的如人们想象得那么容易理解吗?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判断一下究竟哪些是本能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

●蜘蛛每天早晨吃掉旧网,重织新网。织网过程井井有条,先织辐丝支架,后织螺旋线。

●研究者把香蕉挂在天花板上,屋内有两只木箱,黑猩猩只有把两只木箱摞在一起才能吃到香蕉。开始时黑猩猩到处乱跑、乱跳,一会儿安静下来了,最终把两个箱子摞在一起拿到了食物。

●婴儿的嘴巴触碰到妈妈的奶头就开始吸奶。

●婴儿听到妈妈的脚步声露出欢快的笑容。

面对上面的例子,你是否感觉有些困惑呢?那么我们一起来解析究竟哪些是学习行为。

第一个例子,蜘蛛织网从织网的设计、地点的选择,再到施工,堪称一项复杂的脑力加体力的劳动,但它却是蜘蛛的本能行为,是先天的本领,并非后天的学习。

第二个例子,这是德国科学家科勒对黑猩猩的行为进行的一项实验研究,他发现黑猩猩能把木箱摞起来去摘挂在天花板上的香蕉,而且黑猩猩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是在尝试摘取香蕉几次失败之后,经过短暂的停息,突然出现正确解决问题的行为。大猩猩摘取香蕉的行为是基于其以往的经验才可能发生的,显然是一种学习行为。

第三个例子,婴儿生来就有吮吸反射,因此婴儿吃奶是一种本能行为。

第四个例子,婴儿听到妈妈的脚步声露出欢快的笑容,是因为经常伴随着妈妈脚步声的到来,他就会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爱抚,婴儿感到内心的安全和满足,久而久之,再听到妈妈的脚步声他就会很高兴,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通过分析上述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学习实质上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而且从古到今人们对这一概念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在我国古代,“学”与“习”是两个分开的词,“学”是指获得知识、技能,“习”是指巩固知识、技能。孔子最先把这两个字联在一起,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意思是学了之后经常地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时至今日,人们对学习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心理学家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对学习活动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外延和内涵两个角度揭示了学习的概念。从外延来看,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广义的学习,指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学习。人类和其他动物都离不开学习。学习是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活动,越是高等的动物,生存的环境越是复杂,生活的方式越是多样,学习显得越为重要。人类作为最高等的动物,由遗传而获得的本能行为很少,而我们又无时无刻不处于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个体从出生的那一刻到成年甚至老年,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只有学习,个体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相对于其他动物,学习对于人类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第二层次是次广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与其他动物的学习相比,人类的学习具有几个基本特征:第一,人类的学习具有明显的意识性,是一个自觉、能动的过程,而其他动物的学习是被动的,是为适应环境而发生的。第二,人类学习既可以通过直接经验的方式获得个体经验,也可以通过间接经验获得个体经验,而动物的学习基本局限于直接经验。第三,人类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进行的。人类丰富的语言为个体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间接经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虽然其他动物也有语言,比如蜜蜂以舞蹈作为语言告诉同伴花蜜的方位和距离,最高级的灵长类动物——黑猩猩,经过训练还能学会一些人类的手势语和特殊的符号语言,但其语言的运用数量和水平与人类是无法相比的。

第三层次是狭义的学习,指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具有几个特点:第一,学生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需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十分注重目的性和有效性。第二,学生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的。学生学习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较多的人类社会经验,虽然学生也会从事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直接经验,但毕竟比较有限,而主要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第三,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前适应性,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未来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第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变化。学生学习不仅要获得知识,还要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