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生堂《本草纲目》中药养生速查全书
- 辛海 王永荣
- 905字
- 2021-03-31 04:10:52
第一篇 小中药 大功效
你知道中药里面隐藏怎样的养生密码吗?
你知道什么样的中药食疗适合你的体质吗?
你想跟随四季的循环来养生吗?
一朵花、一片叶、一段根,
小小的中药到底有着怎样的神奇功效?
走进《本草纲目》,
寻找千百年来百试不爽的养生秘诀!
第一章 中药里的养生密码
什么是中药的四气五味?
中药到底该怎样煎煮?
怎样服用中药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哪些药不能同服?
什么样的药膳才真正适合你的养生需求?
……
本章将一一为你揭开答案。
温、热、寒、凉,四性用不同
中药的药性
中药的性质可以分为寒、凉、温、热四种,简称中药的四性。
中医认为药物是通过调节机体寒热变化来纠正人体阴阳盛衰的,因此,性质不同的中药其效用各不相同。
四性从本质而言,实际上是寒热二性,即四性中可大致分为温热与寒凉两大类不同的性质。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予以区别。一般来讲,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其寒热偏性不明显,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称其性平是相对而言的,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
中药药性的作用
温热性质的中药,具有散寒、温里、化湿、行气、补阳等作用,主要用于寒证或机能减退的证候。如干姜、当归、何首乌、地黄、大枣、桂圆肉、鹿茸、海马等。
干姜
当归
何首乌
生地黄
寒凉性质的中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养阴或补阴等作用,主要用于热证或机能亢进的疾病。如桑叶、葛根、金银花、绿豆、栀子、蒲公英、板蓝根等。
桑叶
葛根
金银花
绿豆
平性的中药,药性平和,多为滋补药,用于体质衰弱或寒凉和温热性质中药所不适应者。如党参、太子参、灵芝、蜂蜜、阿胶、甘草、枸杞子等。
党参
太子参
灵芝
枸杞子
中医上讲“热则寒之,寒则热之”。就是说寒凉药用来治阳盛热证,温热药用来治阴盛寒证。简洁地指出了不同药性所适用的症状和体质。一旦用反,就会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由于寒与凉、 热与温之间具有程度上的差异,因而也要求中医在用药时要相当注意。 如当用热药而用温药、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则病重药轻达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反之,当用温药而用热药、当用凉药而用寒药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另外,由于每种药同时具备性味,所以四性也要与五味(酸、苦、甘、辛、咸)相配,才能最好地发挥药效。
辛、酸、甘、苦、咸,五味入五脏
中药的五味
中药的五味,是指其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最基本的滋味。中药的五味有两种意义:一是指药物本身的滋味,这是五味的本义;二是指药物的作用范围。
其实,药物的滋味不止五种,此外还有淡味、涩味。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辛味药
“能散能行”,是指具有辛味的中药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用于治疗外感表证、气血淤滞等疾病。所谓“辛散”,指中药具有发散表邪的作用;“辛行”,是指其具有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如苏叶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
芦根
木香
甘味药
“能补能和能缓”,是指其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用于治疗虚证、脾胃不和、拘急疼痛等证。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
人参
酸味药
“能收,能涩”,是指其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于治疗虚汗、久泻、尿频及出血证等。另外,酸味药还有生津开胃消食的作用,可用于食积、燥渴、胃阴不足等疾病。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 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
五味子
乌梅
苦味药
“能泻能燥能坚”,是指其具有泻下、燥湿和坚阴等作用。另外,轻度的苦味还具有开胃作用,但苦味药用量过大,不但能引起恶心呕吐,抑制胃液分泌,影响食欲,而且还能伤胃。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如黄芩、桅子清热泻火,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陈皮降逆止呕。
黄芩
栀子
杏仁
葶苈子
半夏
陈皮
咸味药
“能下能软”,是指其具有润下和软坚散结的作用。所谓“能下”,是指咸味药有润下通便的作用,可以用于大便干结 ;所谓“能软”,是指咸味药有软坚散结的作用,用于治疗痰核等疾病。一般来讲,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如芒硝泻热通便,海藻、牡蛎消散瘿瘤。
芒硝
牡蛎
海藻
科学煎煮效更强
中药的煎煮
俗话说:“十分药力五分煎,不会煎煮白花钱。”一般来说,每一副中药中都包含着数味到数十味不等的中药,每一味药中又包含有许多种成分,在煎煮过程中,它们之间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是一系列非常奥妙的变化,能准确把握这些变化,就能使一副药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把握不了或对这些变化把握较差,就会影响到这副药的治疗效果。所以,中药的煎法被历代医家所重视。我国清代医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
煎煮器具
一般来说,沙锅、陶器、搪瓷器皿、不锈钢器皿均可用来煎药。而其他一些金属(如铁制器皿),很容易与药物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降低疗效,甚至产生有毒副作用的化合物。在上述可煎药器皿中,以沙锅煎药最好。因为沙锅传热均匀,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煎药用水
中药煎制的用水十分讲究,中医认为水有轻重、动静、厚薄之说,应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现在煎药用水以清洁为原则,自来水、深井水都可以。煎煮中药用水的量不易掌握,加水过多,给服药带来不便;加水过少,不能保证煎药时间,影响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析出,从而影响疗效。通常一剂药煎两次,即头煎、二煎。
加水量以淹没过全部中药为准,要能完全浸泡中药。
一般头煎加入的水以高出药面3厘米为宜,二煎加水至淹没药面为好,给小儿煎药水量相应要少些。
张仲景说,以水10升煎煮成1升,是说最后药液量的十倍是加水的量。
可以用下面公式来控制加水量:头煎水量(毫升)=药的总重量(克)×10;二煎水量(毫升)=药的总重量(克)×6。
煎前浸泡
中药在煎前先用常温水或冷水浸泡30~60分钟,夏季浸泡时间可短些,以免引起药物分解和霉败,冬季可以长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浸泡中药绝对不能用沸水,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
煎煮次数与方法
中药汤剂一般要煎煮两三次,治疗一般性疾病的中药煎煮以2次为宜,
煎煮的时间
煎药时间的长短,一般与加水量的多少、火力的强弱、药物吸水能力以及治疗作用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以治疗作用来确定煎药时间。解表药(治疗感冒的药),头煎为10~20分钟,二煎为10~15分钟:一般药,头煎为20~25分钟,二煎为15~20分钟;滋补调理药,头煎为30~35分钟,二煎为20~25分钟。以上煎煮时间,均以煮沸时算起。火力过强,水分蒸发得快,致使煎煮时间不能延续长久,药材成分不易充分浸出,且容易焦化;火力过弱则温度不适,不容易达到浸出目的。一般是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以增加浸出效果与减少水分蒸发量。
绞取药汁
最后一次煎煮时,药液滤出后,要将药渣用双层纱布包好,绞取药渣内剩余药液。有研究表明,绞取药渣内的药液可增加药液有效成分15%~25%。
中药煎煮之前是否需要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是否要盖锅煎药
为了把中药煎透,让药物充分发挥效力,一般来说应该盖着盖煎,特别是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草药如薄荷、苏叶、藿香、佩兰等时。如果你弄不清药物是否含有挥发性成分,那么只管盖上盖煎煮也无妨。有一些中草药,如夏枯草、金钱草、丝瓜络等,质地轻,所占体积较大,煎煮时水容易溢出,就应该开着盖煎煮,并不时搅拌。
特殊中药的煎煮
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
有些矿物类(如石膏)及贝壳类药物(如牡蛎、石决明等) 、角甲类(如穿山甲),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将药物打碎后,先放入水中煎20~30分钟,再放入其他药物同煎。
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要先煎一两个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
牡蛎
穿山甲
附子
石斛
后下
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细辛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钟下药即可。
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也应后下。
薄荷
藿香
杏仁
大黄
包煎
粉末状的药物(如滑石)、有黏性物质的药物(如车前子)及有绒毛的药物(如旋复花),宜先将药物用纱布包好,再放入药锅内与其他药物同煎,叫包煎。
车前子
旋复花
烊化冲入
有些胶质性中药(如阿胶、鹿角胶、龟胶等)或黏性易溶的药物(如饴糖),不需要经过煎煮,直接用煎好的药液溶化后即可服用。
阿胶
鹿角胶
另煎
有些比较贵重的药物(如人参、三七、羚羊角等),则宜单独煎煮服用,以免在与其他药物的煎煮过程中损失其有效成分。
人参
生汁对入
如鲜生地汁、生藕节、梨汁、韭菜汁、姜汁、白茅根汁、竹沥等,不宜入煎,可对入煮好的汤剂中服用。
莲藕
合药冲服
某些贵重的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药物,如人参粉、牛黄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全蝎粉、肉桂粉、甘遂粉等,应将药末合于已煎好的煎剂中搅拌后服用。
三七粉
泡服
一些用量少,而且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易溶出的中药(如番泻叶、胖大海等),不用煎煮,直接用开水浸泡后即可服用。
胖大海
冲服
某些细粉性中药(如三七粉)或液体性中药(如竹沥水)可直接用温水冲服,以避免药效损失。
三七粉
煎汤代水
某些中药(如灶心土、玉米须等),可先煎煮后留水去渣,再用其水煎煮其他中药。
玉米须
正确服用增药效
正确地服用中药,不但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药效,而且可以避免浪费。
服药的时间
一般中药可一日服用三次。如果有恶心、呕吐时应少量频服,可减少对胃部的刺激,不致药入即吐。
服用中药应于饭前或饭后1小时进行,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药效的发挥。如果服用的是补益类的中药,尤其是入肾经的中药,那么最好是在饭前服用,这样药力可以直入下焦,如果服用的是治疗上焦疾病的药物,则最好在饭后服用,这样疗效更好。
但是服药的时间还要根据患者自己的体会来调整,比如有的患者一服用中药就感觉胃口不舒服,那么就可以在饭后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一般不建议饭后马上服药,最好是2个小时以后再服。
如果服药期间需服用西药,最好是与服中药分开一个小时以上。
服用中药也不是必须一日两次或三次,比如病情紧急了,就需要频服,古代医书中经常记载此时要大锅熬药,随时频服;而对于像治疗咳嗽或者咽喉等疾病,则最好的服药方式是小口频呷,也就是小口喝,然后在嘴里含一会儿,再慢慢地咽下去。
服药的禁忌
煎好的中药汤剂一般应温服,但如果是寒证时宜热服,热证时应凉服。
服用中药时的饮食禁忌也很关键,如果处理得好,甚至可以帮助中药增强疗效,比如《伤寒论》中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桂枝汤,张仲景就让患者在喝完药后,再喝一些热稀粥,这样可以帮助人体生发胃气,祛邪外出。所以,服用中药以后最好是清淡饮食,切忌生冷、辛热、油辣、腥膻,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药物的吸收,而常喝一些小米粥、山药粥等则可以帮助人体的胃气迅速恢复。
小米粥
山药粥
常喝一些小米粥、山药粥等可以帮助人体的胃气迅速恢复。
配伍宜忌不能忘
中药的配伍,指的是在使用两味以上药物时,必需有所选择,进行配合使用。通过配伍,可使中药之间相互作用,或提高药效,或减少、消除毒副作用,以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提高疗效。保证安全和提高疗效的配伍方法主要有相须、相使、相畏、相杀几种。
相须
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地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地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相使
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清热泻火的黄芩与攻下泻热的大黄配合时,大黄能提高黄芩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相畏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和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
有些中药的配伍具有相互抵消甚至对抗的作用,会使中药的毒副作用增强,要绝对禁止使用这些相反配伍。中药的相反配伍,主要包括中药学中特别提出的“十八反”和“十九畏”。
中药的“十八反”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八反”歌诀的意思是:本草著作中已明确提出中药配伍时有十八味中药相互配伍应用时可以产生毒副作用,对人体造成损害,不能相互配伍。它们是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等中药。
中药的“十九畏”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十九畏”歌诀的意思是:在诸多的中药之中,硫黄与朴硝,水银与砒霜,狼毒与密陀僧,巴豆与牵牛,丁香与郁金,牙硝与荆三棱,川乌、草乌与犀角,人参与五灵脂,官桂与石脂均不能相互配伍应用,在炮制和使用过程中都要特别注意。
药膳养生功效大
药膳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为满足防病治病、健体延衰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与有关食物相配,通过特殊的烹调加工而制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保健食品。
药膳的特点
药膳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
1美味可口
药膳以食物为主,选用的药物一般也多属于平和之品,经过特殊加工,食之味美,观之形美,功效在饱腹之后,收益在享乐之中。
2易于久服,疗效亦佳
药膳的品种主要来源于历代长期实践中证明确实有效的方药,加之其制作的剂型又是菜肴、饮料、糕点等美味佳品,最易为中老年人接受,因此便于长久服用。
3安全
药膳一般多采用性味平和、安全而无副作用的中药配制,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加强对疾病的辅助治疗。它虽不求速效,但也不伤正气,却能使疾病缓解或痊愈。
药膳的类别
药膳主要分为补气药膳、补血药膳、滋阴补肾药膳、温肾助阳药膳四大类。
1补气药膳
补气药膳是选用补气的中药,配合一定的食物,经烹调而成的药膳食品。如“人参鸡汤”就属于这一类。它具有补肺气、益脾气、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适应力的作用。适用于精神困倦、四肢乏力,或兼食欲不振、腹部虚胀、大便溏泄、浮肿、脱肛,或兼少气懒言、语言低微、动则喘气、易出虚汗、易于感冒等肺脾气虚之人。
人参鸡汤
2补血药膳
补血药膳是选用补血中药,配合一定的食物,经烹调而成的药膳食品。如“当归羊肉汤”就属于这一类。它具有补血养肝、补益心脾的功效。适用于面色萎黄、唇甲无血色(或枯黄或淡白)、疲倦乏力、手足麻木等血虚以及肝血不足、心脾两虚之人。
当归羊肉汤
3滋阴补肾药膳
滋阴补肾药膳是选用滋阴补肾的中药,配合一定的食物,经烹调而成的药膳食品。如“银耳百合粥”就属于这一类,它具有滋阴补肾、润肺止咳的功效,适用于肾阴亏虚所致的血管硬化、高血压病、眼底出血、干咳虚喘之人。
银耳百合粥
4温肾助阳药膳
温肾助阳药膳是选用温肾助阳中药,配合一定的食物,经烹调而成的药膳食品。如“鹿茸乌龙茶”就属这一类。它具有温肾助阳、强壮体质、提高性功能和生殖能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阳虚引起的阳痿早泄、尿频、腰痛等病,也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头痛者。
鹿茸乌龙茶
由于药膳取材容易、制作简便、经济实惠、疗效可靠,因此,越来越受到中老年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