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弁言
一
二
三
补记
《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导读
一、本书的写作缘起
二、第一部分导读:人类的由来或起源
三、第二部分导读:性选择
四、第三部分导读:人类的性选择及本书的结论
内容简介
第二版序言
绪论
第一部分 人类的由来或起源
第一章 人类起源于某一低等生物类型的证据
人类的身体构造
胚胎发育
残迹器官
第二章 人类自某一低等类型发展的方式
改变了的外界条件直接而一定的作用
各部分增强使用和不使用的效果
发育的抑制
返祖
相关变异
增长速度
自然选择
结论
第三章 人类同低于人类的动物的心理能力比较
抽象作用,一般概念作用,自我意识,心理的个性
语言
审美感
神的信仰——宗教
第四章 人类同低于人类的动物的心理能力比较(续)
社会性
人类是一种社会性动物
比较持久的社会本能征服比较不持久的本能
最初受到重视的仅为严格的社会美德
结语
以上两章提要
第五章 智能和道德官能在原始时代和文明时代的发展
自然选择对文明民族的影响
关于所有民族一度曾为野蛮民族的证据
第六章 人类的亲缘和系谱
人类的诞生地及其古老性
人类系谱的较低诸阶段
结论
第七章 论人类种族
关于人类种族的绝灭
论人类种族的形成
附录 人类和猿类的脑部在构造和发育上的异同
第二部分 性选择
第八章 性选择原理
两种性别数量的比例
多配性
雄者的变异一般大于雌者
遗传规律
在生命相应时期的遗传性
在一年相应季节出现的遗传性
限于性别的遗传性
性状的发育时期同该性状向某一性或向雌雄两性传递的关系
提要和结论
附录 关于不同纲的动物的雌雄比例数
人类
马类
狗类
绵羊
牛类
鸟类
鱼类
昆虫类
自然选择和雌雄比例的关系
第九章 动物界低等纲的第二性征
软体动物亚界
蠕形动物亚界:环节动物
节足动物亚界:甲壳动物
蛛形纲(Arachnida)(蜘蛛类)
多足纲
第十章 昆虫类的第二性征
雌雄之间在大小上的差异
缨尾目(Thysanura)
双翅目(Diptera)(蝇类)
半翅目(Hemiptera)(蝽象类)
同翅目(Homoptera)
直翅目(Orthoptera)(蟋蟀和蝗虫)
脉翅目(Neuroptera)
膜翅目(Hymenoptera)
鞘翅目(Coleoptera)(甲虫)
战斗的法则
摩擦发音器
第十一章 昆虫类的第二性征(续)——鳞翅目(蝶类和蛾类)
夸耀
拟态
蠋的鲜明颜色
有关昆虫类的摘要和结论
第十二章 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第二性征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第十三章 鸟类的第二性征
斗争的法则
声乐和器乐
求爱的滑稽表演和舞蹈
装饰
雄鸟夸耀其羽衣
笫十四章 鸟类的第二性征(续)
求偶历时甚久
丧偶的鸟类
鸟类的心理属性及其对美的鉴赏力
雌鸟对特殊雄鸟的偏爱
鸟类的变异性尤其是其第二性征的变异性
鸟类羽衣眼斑的形成及其变异性
第二性征的级进
锦雉
第十五章 鸟类的第二性征(续二)
第十六章 鸟类的第二性征(续完)
规律或事例的分类
同保护有关的羽衣色彩
关于鸟类四章的提要
第十七章 哺乳类的第二性征
四足兽的雌雄任何一方对配偶的选择
第十八章 哺乳类的第二性征(续)
气味
毛的发育
毛和裸皮的颜色
装饰性状对雌雄二者的同等传递
四手类
提要
第三部分 人类的性选择及本书的结论
第十九章 人类的第二性征
战斗的法则
男女心理能力的差异
声音和音乐能力
美对决定人类婚姻的影响
第二十章 人类的第二性征(续)
在未开化人中阻止或抑制性选择作用的诸原因
杀婴(Infanticide)
早期订婚以及奴役妇女
人类性选择的作用方式
体毛的缺如以及面毛和头发的发育
皮肤的颜色
提要
第二十一章 全书提要和结论
附录 关于猴类的性选择
声明
更新时间:2019-12-25 17:2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