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脸上杀意深寒。
“正统元年,户部右侍郎王佐就河南军卫贪腐一事,奏请将原属于军卫的‘收纳税粮’权收隶有司,自此以后,军卫失去了收纳税粮的权力,相应权力转到了文官集团代表的兵部与户部。”
“太子,你告诉朕内阁为何要涉足军卫收纳税粮、粮食管辖权?”
面对朱祁镇的追问,朱见深选择了沉默。
在此之前,五军都督府总管全国军务,职能在兵部之上,军卫由五军都督府总管。
可因为王佐的进言,军卫失去收纳税粮、粮食管辖权,这背后深层次含义是什么?
这意味着从此以后,军卫的后勤补给被兵部、户部掌控。
这意味着从此以后,军卫只能唯兵部命是从!
道理很简单,兵部、户部掌握着军卫的命脉——粮食!
正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此时,兵部、户部主官均是文人出身,即文官集团。
自此以后,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代表的内阁重臣已经涉足人事任免权、军权。
三杨啊!
朱见深不由叹了口气。
内阁杨士奇,江西吉安人,经浙江黄岩人王叔英举荐入仕。
内阁杨荣,福建建宁人,进士及第。
内阁杨溥,湖广(今湖北)石首人,进士及第。
这三个赫赫有名的大明贤相,趁着朱祁镇年幼不能视政,做了些什么勾当呢?
朝廷权力无非就是人事任免权、财政权与军权!
而三杨主政期间发布的政令,先后涉及人事任免权、财政权、军权,可以说将帝王权柄给窃取了个干净。
一切国策均应出自内阁,内阁由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
正统元年二月,内阁三杨叫停了海船造作,海船是西洋贸易的基础,内阁开始向西洋贸易伸手,西洋贸易对于老朱家而言,便是财政权之一。
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前前后后二十年,船队规模庞大,最多时有两万余人。
下西洋的船只并非小作坊可以制造,而是具备远航能力的舰船,况且,郑和船队携带的商品货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需求与供应之间,必然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西洋贸易产业链不会因为一道命令而完全中断,这道命令只会导致西洋贸易受益人发生改变。
永乐皇帝为什么要强撑着命郑和下西洋?
通好他国,怀柔远人,宣扬德化,致使万邦来朝!
这些不过只是表面上的借口与理由罢了。
永乐皇帝真正为的是钱!
郑和每一次下西洋,确实靡费甚众,可他也带回来了很多奇珍异宝与巨大利益。
海洋贸易的恐怖巨利,从前宋王朝就可以得知,前宋偏安一隅,却能通过海洋贸易收取商税,割地赔款纳贡养活三个蛮亲爹,可想而知这其中的利润是何等恐怖!
而永乐皇帝之所以让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去捞银子,让皇室掌控这海洋贸易之路,皇室有钱了才能练兵才能打仗,不受文臣缙绅限制掣肘,朱棣才能六飞五渡,打得鞑靼瓦剌抱头鼠窜!
但正因为如此,海贸利润等同于被皇室掌控,文臣缙绅只能干瞪眼看着不能插手其中,所以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才会一直被文臣缙绅抵制谩骂,一直被文人抨击泼脏水,因为这海洋贸易他们没有分到半点利益,全部都被皇室和武夫给得了去。
西洋贸易的收益究竟有多庞大?
西洋贸易为大明带来黄金七百一十余万两、白银一千二百七十六万两,这个数字堪称惊人!
要知道,洪武二十六年,大明全年财政收入才折合白银一千一百余万两,西洋贸易带来收益的庞大可见一斑。
偏偏,这笔财政收入被三杨分给了天下士绅!
大明财政分国库和内库,国库由户部管理,内库则是皇帝专属。
在此之前,下西洋活动由皇帝主持、宦官实施,禁止民间资本人参与西洋贸易,西洋贸易收益并不入国库,而是入皇帝内库,原受益人是大明皇帝。
三杨停止造作的命令下发,等效于从国家层面终止下西洋活动,西洋贸易收益将不再归属于皇帝,而是转至新受益人。
简而言之,停止造作深层次的意思很直白了,三杨就是在告诉天下士绅缙绅,皇帝不再管理西洋贸易,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三杨内阁通过暂停造作,将原归属皇帝的西洋贸易收益,转到了南方士绅集团,转到了他们自己人手中!
江南士绅,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士族,而是一整个群体。
这些江南的士族大族,通过科举制度不断将族内杰出子弟输送到朝堂之中,让其在朝堂之上为自己代言,而地方上则是存在着盘根错节、犹如老树根一般的利益输送网络,牢牢的控制乡野府县一方,犹如一颗颗吸食在这个王朝身上的毒瘤,不断的吞噬着这个大明王朝的气运。
他们不只是想方设法地侵占田地,更是将触角伸向了百姓的一切,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包括吃的穿的用的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全都这些江南士绅的掌控之中。
而这一切的根源,正是来自于大明王朝对读书人的优待,来自于朝廷给予这些读书人的功名!
然后,内阁三杨将西洋贸易利润,就这般拱手送给了他们,代价就是大明中后期倭寇之患愈发严重,甚至到了危及江山社稷的地步!
难道倭寇当真就剿灭不了吗?
当然不是,无非就是“养寇自重”罢了。
江南士绅和海盗商人如王直、徐海等与倭寇勾结劫掠,致使倭患愈演愈烈,祸殃沿海,危及漕运,演变成了所谓的“嘉靖大倭寇”!
说一千道一万,这些都是江南士绅蚕食侵吞国利的手段罢了。
朱祁镇突然冷笑道:“夺走了朕的财权,三杨还是觉得不满意,所以他们紧接着又夺走怕朕的官员任免权!”
“正统元年十一月,内阁开始对官员选举制度进行改革,以保举制度取代洪武永乐年间的铨选制度。”
“嘿,他们还真是好手段呐,还真是狗胆包天呐!”
听到这话,朱见深也是眼神发冷。
夺了财权也就罢了,还敢将手伸向官员任免权!
怎么,你内阁三杨当真要做那胡惟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