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苏美尔文明的骄傲——楔形文字

接着要谈的是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发明——楔形文字。前文已提及,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创造出了迄今为止已知的人类最早象形文字;这些刻在石板和泥板上的文字,因形状像楔子,被学术界称为楔形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的产生,最直接的也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作用,是把自己想说的话记录下来;这在当时对苏美尔人来说,不一定很重要,不就是把想说的话记录下来吗?免得以后忘了;但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可是太重要了。他等于穿越了5500年历史时空的一个文明窗口,透过这个窗口,今天的我们才能够对人类文明的起源一探究竟。那么我们看见了什么呢?这个问题,就是由所有带“古“字头的大学问一起来回答,也是一言难尽!那么,我们还是接着聊楔形文字这个话题吧。

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的时候,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以及东面的伊朗高原、东南面的印度半岛、北面的安纳托利亚高原、西南面的阿拉伯半岛,包括北非的尼罗河冲积平原、西面的地中海区域,甚至包括远在东亚的华夏族群,等等等等,太多太多的其他人类族群,文明刚刚起步;而苏美尔人,可能是受到了神的眷顾,竟然破天荒地发明了文字,这让其他人类族群情何以堪?

〇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学习、传播者:闪-含族群的阿卡德人、埃兰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埃及人;印欧族群的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

最先接触到苏美尔语楔形文字的,当然是同处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说塞姆语的阿卡德人、埃兰人,以及后来的巴比伦人、亚述人,他们开始学习借用这种楔形文字,记录本族群的语言;并随着人类早期商业贸易的发展,文化交流的扩大,慢慢的将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传播到了整个西亚;不过大多经过改头换面,用别人家的瓶装自己的酒。

从公元前2017年,阿卡德人创建伊辛王朝开始,塞姆语逐渐替代苏美尔语成为通用语言;到公元前1793年,汉莫拉比大帝建立古巴比伦王国,阿卡德语楔形文字最终成为两河流域通用的语言和文字,苏美尔语言和苏美尔语楔形文字,逐渐成为只有学者才能掌握的古代语文,在宗教仪式、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中,作为高深学问使用。

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500年,讲古印欧语的赫梯人和波斯人,以及语系尚难确定的胡里安人和乌拉尔图人等,也都先后借用这种楔形书写符号,记录自己族群的语言。公元前539年,印欧语系的波斯人征服新巴比伦王国后,开始学习、改进、使用楔形文字;这期间,波斯帝国的官方语言是阿拉米语,于是阿拉米语逐渐取代了阿卡德语,阿拉米语楔形文字第一次走进了欧亚非,成为当时大多数国家交往中通用的文字体系,连埃及、波斯、两河流域、地中海地区,各国外交往来的书信或订立的条约,都使用的是阿拉米语楔形文字。

〇苏美尔楔形文字终结者:使用希腊语希腊字母的印欧人-亚历山大大帝

时间到了公元前330年,享有世界征服者美誉,名列西方四大名将之首的,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在短短13年时间里——统一希腊半岛、横扫波斯帝国、占领埃及全境,兵锋直至印度河流域,使“四大文明古国“被其占据有三(一说是灭亡)。紧随亚历山大大帝兵锋之后的是文明的扩散,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希腊语代替了阿拉米语,希腊字母文字代替了楔形文字;一直到公元元年前后,楔形文字才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据考证已挖掘出土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最晚年代为公元75年。

苏美尔文明的瑰宝——楔型文字,历经3500多年的风风雨雨,其顽强的生命力,超过了人类已知的所有文明。所以如此,笔者以为盖源于人类文明起源的底层逻辑:先是语言-族群-宗教-文字,然后才是种族、国家。文字作为人类精神和思想的载体,与种族、国家有关,但关系不大;只要文字在人与人之间,精神交往、思想表达的媒介功能还在,哪怕是旧的族群语言消亡了,还会有新的族群语言跟上来;除非文字作为人与人之间,精神交往、思想表达的媒介功能提升了,外拓形式拓展了,换言之新的文字产生了。

有充足证据显示,新文字代替老文字,是一个脱胎换骨的漫长过程;请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考古遗址出土的楔文字泥板,所展示的苏美尔楔形文字产生、演进、发展、消亡的全过程。

1、乌鲁克晚期(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语楔形文字产生,由象形文字向表意文字的过渡时期。有充分证据显示,苏美尔人在乌鲁克晚期,即建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图书馆。

2、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2350年)。苏美尔楔形文字演进,由表意文字向书写文字过渡时期,代表文字是王室书写体。这一时期,苏美尔人还首创了最早编码方法——乌德迦南缀字法,出土文献中还包括了第一部字母表。

3、拉格什时期(约公元前2510年~公元前2110年)。拉格什时期很有意思,一方面,已出土的《苏美尔王表》就倍没面子,只字未提;另一方面,考古发掘的五万多块楔形文字泥板显示,拉格什时期是苏美尔各城邦中历史最清晰的一个城邦,在公元前21世纪时拉格什可能是苏美尔,甚至是世界上当时最大的城市。苏美尔语楔形文字在这一时期也臻于完善,讲塞姆语的阿卡德人也开始使用楔形文字。

4、阿卡德时期(约公元前2334年~公元前2191年)。亦称苏美尔-阿卡德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国。这一时期,苏美尔语楔形文字开始应用于记账,及城市管理,随着越来越多抽象概念的出现,楔形文字原有的象形和表意功能不够用了,开始出现形声功能。这时候,以识别、书写楔形文字为职业的书吏产生了,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知识分子,他们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地位;也是依靠这些书吏,楔形文字图形符号,由2000个左右减少到大约600个,这是苏美尔-阿卡德帝国对楔形文字发展的巨大贡献。

这一时期,书吏学校和图书馆推动了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应用,通过对图书馆遗址的考古挖掘,发现这一时期的图书馆有三种类型:一是由国王建立和管理的王宫图书馆;二是由神庙建立和管理的神庙图书馆;三是由贵族、祭司等建立的私人图书馆。

5、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113年~公元前2006年)。苏美尔人在早王朝时期曾建有乌尔第一、第二王朝,按《苏美尔王表》记载,“天赋王权“第三次转移到了乌尔城,因此后世称为乌尔第三王朝,又被称为“苏美尔复兴“。

乌尔第三王朝时期,拥有“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四方之王“称号的乌尔纳姆,下令用苏美尔语楔形文字,写成了一部适合于乌尔全境的法典——《乌尔纳姆法典》;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正如法典序言中所说:“恩利尔(两河流域古文明崇拜的天神)在众人中选择了他(乌尔纳姆)“。从此,君权神授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天经地义,语言和文字也正式进入了人类的政治生活。

6、伊辛-拉尔萨和古巴比伦时期(约公元前2017年~公元前1595年)。这一时期,可类比古华夏文明的战国时期,只是比古华夏文明的战国时期,早了1500年。这一时期,说塞姆语的阿摩利各部落,先后在伊辛、拉尔萨称王,并赶走了说波斯语的埃兰人;这以后,古巴比伦帝国崛起,汉姆拉比最终一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部和南部,成为苏美尔文明第一任继位者。

这一时期,是楔形文字发展的重要时期,先是赛姆语取代苏美尔语成为通用语言,到汉莫拉比建立古巴比伦帝国时,阿卡德语楔行文字,完全取代了苏美尔语楔形文字在两河流域的统治地位。这一时期,是苏美尔语言文学的辉煌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神话、史诗、寓言、王室赞歌等,包括著名的《汉姆拉比法典》。

7、中巴比伦时期或喀西特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150年)。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西亚也包括北非的主要国家,如古巴比伦、古埃及、赫梯、米坦尼、埃兰、喀西特、巴比伦等,也包括后来的亚述,都在使用阿卡德语楔形文字,而且用楔形文字书写的阿卡德语,也成为当时的外交用语。

8、新亚述时期(约公元前935年~公元前612年)。这一时期,亚述国王巴尼拔,在首都尼尼微城兴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大型图书馆,收藏有大量泥板文书,包括宗教神话、艺术作品、天文、医学等等。以此为开端,在巴比伦、乌尔、尼普尔、基什、阿淑尔等多个王宫中,都兴建了图书馆。其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最具有现代图书馆功能的,是阿淑尔巴尼帕图书馆;这个图书馆,首创了对各类图书进行分类和编目的方法,为研究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历史,及苏美尔楔形文字提供了重要资料。

9、新巴比伦时期(公元前625年~公元前539年)。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征服巴比伦王国后,开始学习、改进、使用楔形文字;这一时期,波斯帝国的官方语言是阿拉米语,于是阿拉米语逐渐取代了阿卡德语,成为当时大多数国家交往中通用的文字体系,连埃及、波斯、两河流域、地中海地区,各国外交往来的书信或订立的条约,都使用的是阿拉米语楔形文字。

后来,阿拉米语被希腊语取代,直到古希腊时代,由腓尼基商人发明的字母文字走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为欧亚大陆主流文字;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也终于完成了长达3500年的历史使命。令人欣慰的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载体——石板或泥板,物理性质极佳,居然历经几千年风雨而无损,以至于今天的我们,才能够在大英博物馆、罗浮宫博物馆、柏林近东博物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美国耶鲁大学博物馆、伊拉克博物馆等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一览楔形文字的芳容。至于,这些刻写在石板或泥板上的楔形文字,都讲了些什么?如果没有苏美尔学家、亚述学家的释读,只能交由历史作出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