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关心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具有强烈的内在价值和本真追求,对现实命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尤其对食品安全这一重大民生话语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价值。

1.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在对前人的思想成果进行批判继承的过程中高度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使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中具有强烈的人文品格和人文关怀。马克思将人的研究放在一定的具体环境下和社会背景中,他结合实践,在对传统人学思想进行反思、有益的吸收和借鉴前人的基础上从人的现实性、实践性、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1)现实的人的本质

关于人的本质观点,马克思是在继承和批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黑格尔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黑格尔的人的本质学说透出批判的人文精髓。首先,黑格尔的人本学说围绕着人对人进行深刻的阐述,其次,黑格尔认识到劳动的本质,再次,黑格尔的人本学说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帮助理解现实的人和历史。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想影响下,早期马克思接受了黑格尔关于人性的理解,主张人的本质是理性,是以自我意识为中心。从根本上讲,黑格尔把人的本质规定为具有绝对精神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是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换言之,世界先有精神,而后才有物质。尽管黑格尔将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和人的自我创造的手段,但是他认为人的本质体现过程是人的意识范围内的表现,而不是物质的、现实的创造过程。所以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的自我意识就是人的本质,这就必然地导致了人的本质抽象化和精神化。显然,黑格尔将自然界看作人的精神的外化,人的自身都不属于自身,而服从于精神。因此,在黑格尔看来,人的本质也就是绝对精神。

费尔巴哈是黑格尔之后对马克思影响最大的哲学家。费尔巴哈是人本主义的集大成者,将人从宗教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泥淖中解脱出来,成为马克思思考人的本质的重要资源。首先,费尔巴哈将感性的自然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原则和出发点,把人看作物质性与精神性都不变的自然存在物。费尔巴哈认为,人是世界上最本原、最根本的存在,人是世间最具有价值的存在,一切都是为了人服务,以人的标准衡量世间万物,人是自然之上的人。这点显然不同于黑格尔对人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其次,费尔巴哈认为,人类个体的幸福与单个人的幸福并不冲突,而是共存的,是人的本性需要,这种关于“类本质”的思想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社会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再次,费尔巴哈对宗教的严厉批判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从神本到人本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认为神本不过是人本的对象化,从哲学上完成从神本到人本的转变。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批判论提出了对人的本质异化和本质复归的问题,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但是,马克思部分否定了费尔巴哈的观点,因为它只是把人看成抽象的自然存在的类存在物,强调人本实际上是强调物本,把人看作物,轻视人,重视物,见物不见人。

马克思于1844年发表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从唯心主义者到唯物主义者、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过程。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总结了黑格尔法哲学的研究成果,解释了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局限性,基于此,提出“人的解放”,肯定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1843—1844年,在《论犹太人的问题》中谈到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的关系时,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在其现实性是“人类解放的最后形式……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460.。在《1844年经济学的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将人与动物比较,提出具体的人本思想,并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并在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人的本质做了深入思考,在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借鉴了有益的部分,“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460.。在1855年《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也可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阐述。马克思克服旧唯物主义缺陷,批判地吸收借鉴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抽象的理论批判的基础上,逐渐地形成了具有科学的人本观。李春生.马克思人学思想与黑格尔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关系[J].兰州学刊,2009(1):30-32.人是指“现实的人”,是具体的人,是现实中确实存在的并从事具体生产活动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人在实践活动中与外界不断地发生联系,随着实践不断发展而演变的人类社会关系,而不是抽象的人,一成不变的人。这种科学的人本观就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2)彰显人的主体性

在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旧唯物主义都遮蔽或忽略了人的创造性、能动性和主体性,都没有给人以科学的恰当的主体地位。西方传统人学习惯于从思想领域解释人,脱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超历史超阶级的理解,不懂得人的社会活动的本质是实践活动,不理解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改造活动。因此,不能够真正地科学地解释人。马克思将人的理论纳入唯物主义范畴之内,强调人的现实性和主体性,指出必须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这样的人从事现实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特定的社会关系和交往关系中能动地表现自己。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的人是现实的具体的人,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彰显人的主体性,实践性体现人的现实性和具体性。马克思指出:“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18-119.只有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人的主体地位才得以彰显,人的主体价值才得以提升。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自然界也应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在人类历史中即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8.由此可见,离开现实的具体的人谈自然界,只是抽象的自然界。无论是历史还是自然界,均需要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肯定人的价值、满足人的需求。马克思多次强调人的主体作用,现实的人本身的天赋、创造性、能力的最大限度发挥是社会的最大财富,是财富最核心的部分。因为,人的本质作用于外界后形成的物化形式就是社会财富。马克思还指出,社会财富的生成和累积会越来越多地以现实的人的天赋、创造性和能力表现出来,而以传统的时间累积衡量财富的标准越来越淡化。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真正的财富衡量尺度应是“社会个人的发展”“个人发达的生产力”“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并认为这些是“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22.。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界和历史均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的观点,关照现实中的人的需求和利益,从现实中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出发,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凸显了人的本质,体现了人的价值、目的和作用,彰显了人的主体性。

(3)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

马克思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86.按照马克思的观点,需要是人对物质资料和精神生活产生依赖关系的自觉反应,需要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内在规定性,任何人都有需要。“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26.在马克思看来,人的需要是多样化的,是多方面的。只有多样化、多方面的需要才不会压抑人的合理欲望和扭曲人,才能将人提高到更高的境界,才能推动人成为全面自由的人。人不仅有动物属性的需要,还有社会需要。马克思指出,人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4.。由此可见,社会需要是人的本质需要。人的需要本质上是人参与实践活动,且人的本性需要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需要不仅是人的本性,还是人的内心意向,是人参与实践的动力。对物质资料的需要和对精神的需要都是人的需要,对物质资料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人的需要的自然前提,在实现基本需要的基础上,人就会对精神有所祈求。物质资料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资料,精神需要则是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前提下的较高标准的要求。

(4)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马克思将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共产主义阶段。马克思指出,未来的新社会应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9.。马克思毕生所追求的理论与实践命题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指出:“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6.马克思还指出:“人是完整占有全面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指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亦是人的本性。马克思人本思想揭示了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马克思所指出和追求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每一个人的发展;每个个体是社会生活中的个体,这样的个体是有个性的,有人格的,有创造性的,有独立性的,因此,每个个体发展过程中应是自由的,最大限度地不受限制和干扰;每个个体发展不仅是自由的,也是全面的,是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养的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人本思想注重人的个性化发展。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个人是能力、需要和价值的载体,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过程中,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能力,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尊重人的个性化发展,最终形成稳定而全面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兴趣爱好等。邓晓臻,帅晓林.以人为本之人何所指[J].云南社会科学,2005(2):40-43.社会条件会影响个人的需要,个人的意识会受到社会历史发展水平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立足实践,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完善相关理念、政策和制度,为个人能力的充分提升、个人潜能的最大化发挥、个人需要的尽可能满足和个人意识的充分体现而提供条件,以达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阐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还将个人利益与人类和社会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认为人的思想特点是将个人自身利益纳入人类和社会的普遍利益,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前提是“为人类的幸福……不能想象这两种利益彼此敌对……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460.。只有将个人需求和利益与社会整体的发展需求和利益结合起来,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整个人类历史实质上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4.。而“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0.,这便是共产主义社会追求的和向往的,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的个人全面发展境界。

2.马克思人本思想对食品安全的指导

根据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可知,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发展规律,那就是“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02.。在马克思关于人赖以生存的物质需要“吃、穿、住、用”的论述中,“吃”是四大物质需要之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指出:“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1.人首先是作为有生命体征的个人,这从客观上决定了人维持生命体征需要必要的物质生产资料。马克思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马克思在关于人的论述中指出非常重要的一点,即承认人的需求和利益。马克思对利益观点的阐述基于现实的社会性之上,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3.人们正是由于对现实生活中这样或那样的利益驱使,才有动力参与社会活动。离开现实而空谈利益需要是不切实际的。人们要生存与发展,就必然需要物质基础这样的正当利益来保障,人们对吃、穿、住、用的基本需要是人们的正当利益和需要。

将人的利益需要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中,首先就要把食品安全工作的出发点放在满足人的食品安全需求与利益上,从人的基本需求和利益出发,供给安全食品,满足人的生命健康需求、生活质量提升需求和伦理道德发展需求。人是食品安全保护和发展的对象,保障食品安全的价值取向就是为了人,食品安全保护与发展水平最终需要通过人的发展状况体现出来。人们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满足自身食品安全需求的同时,可能与其他人在满足食品安全需求的过程中产生利益冲突,在实践中通过协调利益冲突,使得所有人的食品安全正当利益能够得到最大化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