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外部技术获取

Hitt、Ireland和Lee(2000)提出除内部技术知识开发外,从组织之外获取和传递技术知识的能力对企业的成功越来越重要。发达国家企业的外部技术获取通常是产业新兴技术的探索式学习,如Lambe和Spekman(1997)认为现有企业面对不连续创新时可以采用并购、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所需的能力或联盟的方式获取产业新兴技术。而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外部技术获取则更多的是产业已有技术的利用式学习,是外部技术引进、消化和改进的技术过程。Dahlman、Larson和Westphal(1987)认为,由于不同技术具有不同的后续改进和提升可能性,因此选择外部技术的实质是明确通过外部技术利用所能形成的技术能力。但是,很多发展中国家企业发现很难确定适于外部获取的最佳技术(Vinod and Uma,1999)。因此,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外部技术获取并不只是对外部技术的简单应用、复制或调整,而是建立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改进和再创新。因此,本研究将外部技术获取界定为发展中国家企业特别是我国企业从企业的组织边界之外搜寻、引进、消化和改进外部技术的活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外部技术的获取研究开始更多地关注学习和知识转移的过程(Daghfous,2004)。Reddy和Zhao(1990)指出,外部技术获取是通过获取生产特定产品所需的技术知识,继而具备掌握、发展和后续自动产生产品背后技术的能力。Amesse和Cohendet(2001)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外部技术获取应理解为特定知识转移的过程,取决于企业和其他机构管理知识的方式,特别是它们的吸收能力和知识传递战略的协同演进。Li(2006)认为没有知识转移,外部技术获取便不会发生,因为知识是控制技术作为整体的重点,知识转移是外部技术获取过程的关键。无论采用何种外部技术获取方式,技术获取过程中均存在着大量的技术知识转移活动。正是通过这些活动,所获取的外部技术才能够真正移植和转化为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对此,本研究将外部技术获取进一步界定为嵌入外部技术的特定技术知识在不同的技术主体间转移的知识过程,并在转移中实现了技术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发展。

Choung、Hwang和Choi(2000)认为,在外部技术获取中,技术使用能力是利用现有技术生产特定产品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生产管理、产品工程和实体资本的维修和维护;技术创新能力是管理和创新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小型改进的能力和大型改进的能力,涵盖新产品概念、新产品开发、新产品工艺及基本的科学与技术知识。安同良(2004)将外部技术获取理解为首先是将外部技术知识经过选择、评价和谈判后引入企业内部的行为过程;其次是企业通过对内部技术知识的整合、自我催化并不断升级的行为过程。本研究将复杂的外部技术获取划分为以技术知识使用为目的的技术引进阶段和以技术知识创新为目的的技术改进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