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慎吾伤寒论讲义(第2版)
- 陈慎吾
- 2491字
- 2023-09-15 15:04:16
26. 白虎加人参汤证之一
【原文】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征引】
成无己:大汗出,脉洪大而不渴,邪气犹在表也,可更与桂枝汤。若大汗出,脉洪大而烦渴不解者,表里有热,不可更与桂枝汤。可与白虎加人参汤生津止渴,和表散热。
《医宗金鉴》:大烦渴,脉洪大者,是邪已入阳明,津液为大汗所伤故也。
刘栋:此承上节以明治例。下篇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之条,宜相对照。
山田宗俊:烦渴,谓渴之甚也。烦字有主用有兼用,如烦、心烦、胸烦、内烦、微烦,以烦为主也。若夫烦躁、烦渴、烦疼、烦热、烦惊、烦满,皆不以烦为主,乃兼及客证也,判为二证非也。故烦字在上者,皆常说之词而轻,其在下者,皆主用之证而重。
【讲义】
服桂枝汤未能如法致大汗出,若热盛于表,即上条之桂枝证,解表自愈。若热不在表而盛于里,则成阳明证。由于脏腑受高热所熏,故烦。津液不能分泌,故渴。今表证难由汗而解,后因大汗出不已,胃中津液来源少而消耗多,津亏热盛,故见烦渴大作矣。脉洪大者,热血充分达肌表,即阳明篇所谓阳明脉大者是也。用白虎汤杀其热势,加人参恢复胃机能,救其津液之来源。
【附注】
上条脉洪大在汗出之时,故曰大汗出、脉洪大者。本条脉洪大是在汗出之后,故曰大汗出后……脉洪大者。汗出时仅脉供大,不见里证,是热盛于表。汗出后脉洪大兼烦渴,是热已盛于里矣。
夫人体万殊,病变各异,有病因相同而病果不同者,有病因不同而病果相同者。随证施治者,治其病果也。病因虽亦重要,多备参考,不能以此为治也。
上表乃同一病因,而其病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之不同。
本条白虎加人参汤乃阳明经病。阳明病应列于阳明篇,今见于太阳篇者,确有立义:①因前条服桂枝汤有脉洪大一证,今用脉洪大之白虎证与之比较。②示太阳坏病能转此证,非太阳病中固有白虎证也。
【方剂】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裹),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药物】
知母 味辛、苦,性寒滑。解热药。
药能:消痰定惊,止渴安胎,消骨蒸,止下利。
药征:上清肺火,下润肾燥,以烦热口干为主,行其清火之能。
调剂:适于阳热证,但多服伤胃,滑肠令泻。
石膏 味辛,性微寒。
药能:治烦渴、烦躁、身热、咽痛、齿痛、脑充血。
药征:以口苦干燥、小便赤浊为主,烦渴及其他证为辅。
调剂:清解大热、滋润枯燥、镇压上逆非他药所及,但不大量用则无效。其性不强,质重善走,至胃有制酸之效,至肠有减少分泻之效,故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又可止血消炎、镇静强心,唯阴证忌用。
注:本药系硫酸钙之含水结晶体,呈碱性,功效与西药之钙盐类似。胃吞酸时,用钙盐为制酸剂;黏液分泌过多,阻碍消化吸收时,以钙盐类溶解之。此皆作用于肠胃,古人以石膏为清胃药是也。糖尿病,血液呈酸性时,用以中和之。劳动过度,磷中毒,或热性传染病酸中毒时,亦可治之。
粳米 味甘,性凉平。滋养强壮药。
药能:清热和胃,止渴益气,止烦止泻,利小便。
药征:调肠胃,伤津者可参上述药能各证应用之。
调剂:施用大凉药而防泻利时用之,贫人患虚证,浓米饮代参汤。此虽常食之物,参以药投,其力甚巨。
人参 味甘,性微温(微寒)。强壮药。
药能:治心下痞坚,痞硬支结,兼呕吐不食,心痛腹胀,烦悸诸血,下利。
药征:胃衰弱,心下痞硬,续发以上诸症状者。
调剂:柴胡桂枝干姜证虽胃衰弱停水,然心下不痞,故不用本药。大柴胡汤证虽有心下痞,然其痞是实证,故亦不用本药。附子证有似本药主治之机能极度沉衰,然无心下痞;又本药不似附子之猛烈,亦有利无害也。
注:以其形态如人,今则徒有虚名,人形者己少见矣。产地中国、朝鲜、美国、日本。产于中国者,虽各地皆有,以吉林南、辽宁东之长白山及黑龙江宁安县之野生者为最佳。山西长子县旧潞安府、山海关以东、云南、安徽等地皆产之。大抵天然产者皆在山阴极湿润处,山阳则易遭动植物侵害,且见日则烂,得之甚稀。能助胃之消化力,至小肠始被吸收,入血中促血液运行,助血球产生,但久用则易脑充血及胃呆便秘。
【治验】
《活人辨疑》:化斑汤(即本方)治赤斑口燥、烦渴中暍。
《和剂局方》:白虎汤治伤寒大汗出后,表证己解,心胸大烦、渴欲饮水,及吐或下后七八日邪毒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又治夏日中暑,汗出恶寒、身热而渴。
《医学纲目》:孙兆治一人,自汗,两足逆冷至膝、腹满、人事不省,孙诊六脉小弱而急,问所服药,皆阴病药也,孙用五苓、白虎,病少差,再服痊愈。或问治法,孙曰,病暑始则阳微厥,脉小无力,最易误药,今用五苓利小便则腹减,白虎解邪热则病愈。凡阴病必四肢厥冷,今病胫冷而臂不冷,则非下厥上行,是以知其为阳微厥也。
《医学入门》:白虎汤治一切时气,瘟疫杂病,胃热咳嗽,发斑及小儿疱疮隐疹,伏热等证。
《痘证宝筏》:白虎汤治痘已发未发,或胃火偏盛,面红齿燥,口臭唇干,烦渴咬牙,夹斑夹疹,独用兼用皆宜。
南涯:一人患疫二十余日,谵语不识人,舌黑苔,遗尿,不大便,午后烦热,闷乱绝食数日,两脚痿弱,足微肿,与白虎兼黄解,不日痊愈,以遗尿有微肿,故不与承气汤也。
中神:一儿中暑,身热烦渴,四肢惰,与白虎二旬未愈,后经某医治,曰非不当也,病重药轻耳。倍前药与之,汗出而愈,故石膏不大量用则无效。
尾台:以白虎汤治麻疹,治牙齿疼痛,治目热痛,治霍乱,治癥疾,治狂证。或有宜酌加黄连者。
按:上述各病,均以见白虎证为限,非凡依病名为治也。
:白虎加人参汤之正证,为汗大出、微恶寒、身热、大渴引饮。白虎汤证脉当洪大,但在暍却多虚微状,是暍与伤寒所不同也。《素问》云:脉虚身热者,得之伤暑。《甲乙经》云:热伤气而不伤形,所以脉虚也。
龟井:消渴未经年月者,虽五十以上间有得治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又一男子,鼻不闻香臭者四年,且易气逆,与白虎加人参汤六十日痊愈。汤本氏谓,鼻病多石膏剂证,宜注意。
【习题】
1. 白虎加人参汤证是何种病,尚有表证否?
2. 本条与上条病因相同,证治不同,其故安在?
3. 白虎之烦渴是何原因?
4. 阳明经病之脉因何故洪大?
5. 白虎汤内加人参是何功用?
6. 略述知母、石膏、粳米、人参各药之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