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吸烟成为习惯,就已成为你人格的一部分

当吸烟变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就会令人更加难以割舍。无论是好奇心的驱使,还是社交的无奈,人一旦沾染上香烟就会变得身不由己。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的重复会将一个行为变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使这个习惯变得愈发稳定,吸烟在不断重复中就会变成吸烟者人格的一部分。

美国科学家以小白鼠为试验对象进行了习惯养成实验,在实验中,小白鼠们被豢养在一个具有诸多通道的容器内,实验者在容器的一角放置了一块具有香味的食物,当进入通道的门被打开后,小白鼠会跟随香味选择正确的通道,找到自己所需的食物。在实验的过程中,通道的门开启时,会发生一种声音,每当小白鼠听到这个声音时,就会闯进通道寻找食物。

在重复多次之后,小白鼠成功找到食物的时间越来越短。此时,它们在外出觅食的过程中,思考活动降低,行动路线也趋于固定。在不断重复中,小白鼠就形成了习惯。

在后续的实验中,实验者将食物替换成具有香气的有毒物质,或者在通往食物的通道中设置障碍,并关闭了通道大门打开的声音。在经历了中毒和打击后,小白鼠们放弃了对食物的欲望。但是,当实验者再次发出大门打开的声音时,小白鼠们依然会毫不犹豫地寻找食物,任何障碍都无法阻挡它们的行为。

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当一个观念深深地扎根在意识中,人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根本就无法让自己停下来,这就是人的潜意识带来的结果。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长期且固定的回家路线,却因为施工不得不变更一条新的路线,但在回家的过程中,如果自己没有关注该路线的变化,有时候就会因一不留神重新回到原来的路线上。因为潜意识一直都静静地存在着,一旦人们的显意识被其他事情吸引,潜意识就会立刻接管当下的行为,并让人毫无知觉。除非人们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潜意识,否则将不断重复以往的选择,并且毫不犹豫。

除此之外,像刷牙时将牙膏涂抹在牙刷上再放入嘴中,出门时锁门等行为,都不会被我们意识到,很多人也会因此在出门后出现门有没有锁之类的担忧。

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它已经成为大脑意识中的一部分,大脑会自动将这一系列行为变成一种常态行为,并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当然,习惯也存在一些优势,比如,在长时间不开车的情况下,人们在上车后依然能够熟练地操作。但是,大脑并不能区别习惯的好与坏,这就意味着一旦养成坏习惯,想要改变就会十分困难。吸烟就是如此,起床一支烟,饭后一支烟,睡前一支烟都像是刻在吸烟者骨子里的东西。

当吸烟者意识到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并发誓决定戒烟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吸烟习惯的纠正。但事实上,大多数的吸烟者的纠正本质上是意识上的压制,虽然有时候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可还是会出现复吸的情况。就像弹簧一样,压制得越厉害,反弹得也就越厉害,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吸烟者在戒烟失败后,烟瘾会加重的原因之一。

吸烟既然是吸烟者人格的一部分,就意味着它反映着自己的某些内心需求。比如,一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年轻人,他们之所以对上网欲罢不能,可能是因为现实中缺乏关注,或者学习压力太大,而网络则是他们选择的一种发泄渠道。而对于吸烟者来说,用一时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来覆盖当下的郁闷和难过,也是这样的道理。这时,吸烟者就不应该将吸烟习惯放在自己的对立面,而是要去接纳和了解这种行为,因为它是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吸烟者就需要去确认它存在的必要性。否则,除了在不断压制,不断破戒的过程中独自懊恼,毫无益处。

习惯虽然很难进行纠正,但可以覆盖。比如,很多人利用零食戒烟,希望通过咀嚼来分散吸烟的注意力,在成功戒烟之后,这些人无疑会更喜欢零食。吸烟习惯的戒除,在于原有习惯在大脑中的固定神经模式,已经被吃零食所替代。当人们再次见到香烟时,关于吸烟习惯的神经冲动依然会出现,但却会被吃零食习惯的神经冲动所覆盖,难以控制行为。久而久之,吸烟的习惯也就彻底消失在生活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