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0~3个月

出生时的宝宝

对分娩的情绪反应。对于一些女性来说,分娩是一场令人百感交集的重要人生仪式;对于另一些女性来说,它则是一段需默默忍受、不堪回首的痛苦经历。无论你作何反应都实属正常,并没有所谓唯一正确的反应这种说法。有些妈妈会历经数小时煎熬,在每次宫缩时都用尽全力;有些妈妈则会灰心丧气,请求医生把孩子拉出来。有些筋疲力尽的女性还会对好心的丈夫大喊大叫,让他们离开产房,永远不要再回来。一位新妈妈可能对孩子立刻涌起爱意,而另一位新妈妈在得知孩子没事后,只想好好睡上一觉。虽然表现不同,但两位女性都会是优秀的母亲。

如果分娩经历与你预想的不一样,让你感觉很糟糕,甚至满怀愧疚,这些都是正常的。如果你原本希望自然分娩,但最终却需要剖宫产,你可能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自己的过错(你没有任何错),或觉得你的宝宝因此受到了伤害(几乎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出生后的最初几分钟是母亲和宝宝彼此联络感情的特别时刻。医生会尽可能让母亲和宝宝相处,为建立亲子感情创造机会。但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婴儿或母亲需要立即治疗的话,情况也没有那么糟糕。哪怕宝宝和母亲暂时分离,亲子联结依然可以建立起来。母子连心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并不是一瞬间完成,往往需要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一般持续几天或几周时间。

对许多女性来说,即使分娩过程非常顺利,在宝宝真正降临人世时,也会有一种失落的感觉。父母可能期望自己会立即将宝宝视为亲骨肉,在心中涌起一股浓厚的母爱和父爱之情。然而,这种情况往往不会在第一天,甚至第一周发生。负面情绪会突然袭来,这完全正常。

一位优秀的、满怀爱意的父亲或母亲可能会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认为生孩子是一个可怕的错误,然后立即为有这种想法而愧疚。要是你知道这种喜忧参半的感情很正常,就不必惧怕了。这种复杂感情通常在第一个月就会自行消失。如果这种感觉持续存在,你可以和自己的医生或宝宝的医生好好聊一聊。

享受和宝宝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头三个月的挑战。分娩的疲惫感一旦减轻,你就会发现,照顾孩子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任务;虽然感觉很美好,但毕竟是一件苦差事。主要原因在于,小宝宝所有最基本的生命机能——吃饭、睡觉、排泄以及保持体温,完全依赖于父母。你的宝宝无法随时告诉你他的需要,你要完全靠自己去领悟该做什么。

很多父母都会发现,他们的所有精力都集中在照顾婴儿上:宝宝饿了的时候喂他,吃饱了就停下来,让宝宝在白天多一点时间保持清醒,在晚上多睡一些,还要帮助宝宝适应这个明亮而又喧闹、比子宫里有着更多刺激的世界。有的婴儿似乎能够迅速地跨越这些挑战。也有些婴儿要花一段时间,进行艰难的调整和适应。但是到两三个月大的时候,大部分婴儿(和他们的父母)都能熟悉最基本的环境。

满足宝宝的需求。当你听说孩子总是要求你给予关注(医生也会这么说)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千方百计折腾大人。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尽管孩子偶尔会有很多要求,但他们生来就是通情达理的。他们都是可亲可爱的小宝贝。

当你觉得孩子确实饿了的时候,不要不敢给他喂奶。即使误解了他的意思,他顶多也就是拒绝吃奶罢了。不要不敢爱他,不敢喜欢他。每个婴儿都需要大人对他微笑,和他说话,跟他玩耍,还需要温柔又深情的爱抚。这些交流对他来说就像维生素和热量一样重要,也正是这些交流把他塑造成对人有爱心、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

对于孩子的要求,只要你觉得合理,只要你不会因此成为他的奴隶,就不必犹豫不决,不敢满足他。在最初的几周里,孩子哭都是因为他觉得不舒服,也许是饿了,或者是消化不良,也可能是累了,或者感到紧张。理智地善待孩子不会把孩子宠坏。当父母不敢运用自己的常识去管教孩子,孩子才会真正被宠坏。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健康的习惯,能够与人和谐相处。其实,孩子自己也希望这样,他们愿意按时吃饭,还想学会良好的餐桌礼仪。你的宝宝还将根据自己的需要养成一定的睡眠习惯。尽管他们的大便有时规律,有时不规律,但这些都是顺应自己的身体状况的。大部分孩子迟早会愿意与家人一样,因为这也是他们所希望的。

婴儿并不脆弱。说到第一个孩子,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我总是担心会不小心伤到他。”其实用不着担心,抱孩子的方法很多,即使你不小心让他的脑袋猛地向后仰了一下,也不会伤到他。他的颅骨上面那块软软的区域(囟门)由一层像帆布一样结实的膜覆盖着,不会轻易受伤。

多数婴儿只要穿着合适,他们的体温调节系统就能运转良好。婴儿能抵御大多数细菌的侵袭。当全家人都患上感冒的时候,他往往是病得最轻的一个。如果他的头被什么东西缠住了,他会本能地努力挣扎和呼救。如果没吃饱,他就会哭闹着还要吃。如果光线太刺眼,他就会不停地眨眼,还会表现得烦躁不安,要不就干脆把眼睛闭上。他知道自己需要多少睡眠,所以一定会睡那么多。对于这样一个什么也不会说,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的小人儿来说,他已经把自己照顾得相当好了。

宝宝在抚爱中茁壮成长。出生以前,宝宝不仅得到母亲的关怀、温暖和营养,还参与母亲的各种身体活动。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婴儿从出生起就被母亲用这样或那样的布背带从早到晚地背在身上,与母亲亲密无间。然而,我们的社会却疏远了母亲和婴儿的距离。我们用安全带把孩子们固定在婴儿座椅上,这样就不用抱着他们了;我们甚至还发明了一种座椅,可以连同孩子一起直接固定在婴儿车上,于是,父母连碰都不用碰一下孩子,就能把孩子安置好。然而,以上做法与最佳治愈手段相比却是相形见绌。当孩子或者大人受到伤害、侮辱,或感到悲伤的时候,给他们一个紧紧的拥抱才是最好的治愈方式。

身体接触会促使大脑释放激素——婴儿的大脑和父母的大脑都是这样——它们能够加强放松和快乐的感觉。比如,当做常规筛查的医生刺破新生儿脚跟的时候,如果让母亲紧紧地搂着孩子,他们哭得就没那么凶。如果早产儿每天都和父母有肌肤相亲的接触,就会成长得更好。

建立亲子联结。新手妈妈会花很多时间抚摸宝宝。妇产医院已经认识到,从宝宝出生那一刻起,妈妈就应该和孩子待在一起。在理想情况下,新生儿在出生之后马上就会被擦拭干净,放在母亲的胸口上,然后这些新生儿会努力地找到乳头,经常就是这样开始了吸吮。建立早期亲子联结有助于父母和孩子形成长期亲密感与安全感。如果医院不允许,或出现紧急情况需要马上治疗,许多父母和孩子建立起情感联系就更难。

但是,亲子联结也曾被广泛地误解,还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担忧。人们经常会认为如果亲子联结在最初的24~48小时内还未建立,就再也不会建立了。其实,事情并不是这样。亲子联结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立,但是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期限。父母与收养的孩子之间在任何年龄都会建立亲子联结。尽管育儿方式使父母与婴儿分离,但亲子联结仍会建立。

重返工作岗位。很多产妇分娩后不久就要重返工作岗位。美国社会在这一方面尤其苛刻;其他发达国家提供的带薪产假则要长得多,在很多情况下可以长达一年。母亲们还经常会感到难过,因为她们觉得,自己正在失去宝宝生命中珍贵的前几个月的接触,她们还会担心过早的分离会给宝宝带来不利的影响(关于上班后继续母乳喂养的内容,参见第203页)。

如果过早重返工作岗位让新手妈妈感到压力重重,她们可能就会让自己收敛感情,为那个必须说再见的时刻提早做准备。虽然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自然反应,但还是会造成母亲的心理负担。哪怕白天由别人照顾,宝宝们也会跟父母形成强烈的情感联系。在早晚时分、周末和夜间给孩子充满关爱的照料就足以加强这种情感联系。

当你确定返回工作岗位的时间时,要尽量听从心里的感受。如果你有办法延长产假,即使损失一部分收入,最后也会因为这个选择而感到欣慰。大约到4个月的时候,多数妈妈对于重返工作岗位都会感觉好很多,因为她们已经享受了和孩子真正联结在一起的时光。

初为父母的感受

感到恐惧。很多刚做父母的人都发现自己很焦虑,也很疲惫。他们因为孩子的哭闹而担心,为每一个喷嚏和每一点皮疹而忧虑。你可能会踮着脚尖走进宝宝的房间,看看他是不是还在呼吸。如果宝宝在新生儿期出现任何问题,比如阿氏评分低,或者出黄疸,你会更加忧心忡忡。父母在这个时期的过度保护很可能是一种本能反应,但这些担忧会让父母坐立难安。早期的这种担忧往往会在两三个月内自行消失。如果需要的话,一定别忘了咨询宝宝的医生,他的话会让你打消心中的疑虑。

沮丧感。刚开始带孩子的时候,即使没有什么明显问题,你可能也会感到信心不足。你也许动不动就想哭,还可能觉得某些事情有点不对头。

这种郁闷的感觉会出现在孩子出生之后的几天或者几周之内。最常见的就是产妇刚从医院回到家里的那段时间。并不是繁重的家务把新妈妈压倒了,问题的根源在于她的感觉。从此以后,她既要负责家务,又要面对一份完全陌生的责任,也就是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安全。那些过去每天都去上班的女性很可能会怀念同事们的陪伴。她满身疲惫,身体酸痛,却总觉得自己此刻应该无比幸福。

产后抑郁非常普遍,也是正常现象。有些时候,你可以通过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来赶走坏情绪,比如去散步、健身、和朋友出去玩,或做一些发挥创造力的事情,比如写一写,画一画。然而有些时候,你只能耐心等待,让时间来治愈自己。

你也可以跟伴侣谈一谈你的感受,同时做好倾听的准备。在原本认为自己会欣喜万分的时刻,许多新手爸爸却会莫名地感到情绪低落。这时候,父亲们就会在感情上表现得很消极,或者在母亲们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变得爱发牢骚、爱挑剔。尽管这不是有益的反应,却是很自然的现象。每当感到无助的时候,母亲们就会生气、悲伤、沮丧,这当然只会把情况弄得更糟。如果夫妻双方想避免这种恶性循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谈一谈。

如果持续四到六周时间你都提不起情绪,或者心情越来越差,你可能正遭受着产后抑郁的折磨。“宝宝带来的不快”一般到两个月左右就会消失,而产后抑郁会一直持续下去。有1%~5%的产妇会患上真正的产后抑郁。如果你或你的伴侣情绪波动很大,要马上找医生咨询。如果是产后出现这种情况,就要更加注意。没有人知道产后抑郁的确切病因,但是曾有过强烈抑郁表现的女性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这不是强行振作或出去跑个步就能解决的问题,但你可以获得帮助。你可以先和医生谈一谈,他可以给你推荐一位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令人欣慰的是,产后抑郁是可以治愈的。谈话疗法和抗抑郁的药物都有很好的效果。任何一位新妈妈都不应该独自承受这个问题。

新手爸爸初体验。有时候,丈夫对妻子和孩子会有一种很矛盾的感情,这并不奇怪。在妻子怀孕期间、住院期间,以及回到家之后,丈夫可能会感到怨恨、懊悔、渴望“自由自在”或只是不如预想那般欢喜万分。在丈夫被这些突如其来的情绪困扰时,大多数新手妈妈在这个时候正需要丈夫的大力支持。她们需要有人帮忙照顾新生儿和家里的大孩子,还需要有人帮助打理家务。此外,她们还需要耐心、理解、认可和关爱。有时候,她们甚至会很挑剔或者牢骚满腹,这样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尽管如此,当丈夫认识到自己有多么重要的时候,就不会去计较,而是会投入地去扮演那个重要的支持者角色。丈夫的这种举措会让喜悦情绪再次降临家中。

分娩后的夫妻生活。怀孕、阵痛和分娩过程可能会影响夫妻的性生活。在孕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性生活可能会不舒服,至少会由于体形上的变化而受到影响。分娩以后,身体的疼痛、照料新生儿的繁忙、母乳的需要、睡眠的缺乏,会让性生活被挤压得一连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一次。对于有些男人来说,妻子在他们心目中的身份已经从爱人变成了孩子的母亲,这种转变使他们很难把对方和性欲联系起来,就会产生各种深层的情感矛盾。

当你得知性生活可能需要一些时日才能恢复,就不会对暂时的无性生活过于恐慌。暂停性生活并不意味着停止所有性关系。爱人之间的依偎、拥抱、亲吻,以及甜言蜜语和深情眼神依然具有重要意义,甚至相比以往更加意义非凡。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在不久以后恢复了正常的性生活。最重要的是,即使在照顾新生婴儿最忙乱的时期,他们也没有忘记对彼此的爱恋之情。他们总是有意识地通过语言、通过抚摸去表达这种爱意。试试下面的方法吧:朗诵一首诗给对方听,一起去散散步,互相做做精油按摩,一起静静地冥想,一起安静地吃顿饭,经常拥抱和亲吻对方,等等。

照料孩子

和宝宝相处。要平静而友好地对待宝宝。当你给他喂奶、拍他打嗝、帮他洗澡、穿衣服、换尿布、抱着他,或者只是在房间里陪他坐着的时候,他都会感觉到你们之间的深厚情意。当你紧紧地抱着他跟他说话时,当你告诉宝宝你认为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时,你对他的爱都会促进他的精神成长。这种作用如同乳汁会促进他的骨骼发育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成年人跟孩子说话时,都会本能地使用稚嫩的口气,还会对他们摇头晃脑,就连那些严肃或矜持的大人也会这样。

我不是说只要孩子醒着,就得喋喋不休地跟他说个没完,也不必不停地抱着他摇来摇去或者逗着他玩。那样反而会使孩子感到疲劳,长此以往还会让他觉得紧张。跟孩子在一起时,多数时候你可以静静地待着。温柔、随和的陪伴对孩子和你都大有裨益。当你抱着他的时候,一股舒服的暖流就会传遍你的胳膊;当你看着他的时候,脸上就会露出喜爱而慈祥的表情;当你和他说话的时候,你的声音也会变得柔和。

新生儿的感官。宝宝一出生,他的所有感官就在工作着(实际上,出生前就已经开始工作了),只是程度不同。宝宝的触觉以及对运动的感觉都已经发育得很好了。在出生之前,宝宝就能觉察到羊水里的气味,而且从很早开始,他们就能记住母亲的味道。紧裹、怀抱和轻轻摇动宝宝都能使他们平静下来。

新生儿能够听到声音,只不过他们的大脑在处理声音信号时速度比较慢。如果你对着宝宝的耳朵小声说话,他会在几秒钟后才做出反应,因为他在寻找声音的源头。由于内耳发育结构的原因,新生儿更容易听到高音的声响,也更喜欢又缓慢又悦耳的说话声——这正是父母对他们自然而然的交流方式。

新生儿也能看到东西,但严重近视。他们的眼睛在23~30厘米的距离内聚焦最好,差不多就是吃母乳时母亲的脸和他之间的距离。你能看出新生儿什么时候正在看你,如果你慢慢地左右移动你的脸,他的眼睛就会跟着转。新生儿喜欢看别人的脸。新生儿的眼睛对光线非常敏感,在正常照明的房间里,他们会一直闭着眼睛,当光线暗下来的时候,就会把眼睛睁开。

宝宝是独特的个体。新生儿有自己的个性。有的孩子非常安静,有的则更容易兴奋。有的孩子吃饭、睡觉和排便都很规律,也有些孩子不那么规律。有些孩子可以承受很多刺激,有些则需要更安静柔和的环境。当新生儿警觉起来的时候,他们就会睁着眼睛,显出聚精会神的表情,那是他们在接收周围世界的信息。有的新生儿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这种灵敏的接收状态,一次可以长达几分钟;有的新生儿则一会儿警觉起来,一会儿昏昏欲睡,再过一会儿又心烦意乱。

照顾宝宝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应该如何帮助他保持警觉的状态。你可以跟他说话,抚摸他,或者和他玩耍,但是不要过度,否则宝宝会焦躁不安。你会注意到他何时看向别处、打嗝或吵闹(所有这些都是焦躁的迹象),然后给宝宝一个调整的机会。宝宝也会越来越有经验,他会让你知道他什么时候想多玩一会儿,什么时候已经玩够了。

喂养和睡眠

喂养对宝宝意味着什么。你可以想象一下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他醒来就开始哭闹,因为他饿了,想吃奶。当你把乳头放到他嘴里的时候,他可能急得直发抖。吃奶对他来说是一个十分紧张的体验。他可能浑身冒汗。如果你中途停止喂奶,他还会大哭大闹。等他吃够了,一般会满足地摇摇晃晃,然后进入梦乡。即使在他睡着的时候,有时好像也在做着吃奶的梦。他的嘴巴做出吸吮的动作,整个表情看起来充满了喜悦。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吃奶是宝宝极大的享受。他通过哺喂的人形成了对他人的最初印象,他又通过吃奶的过程获得了关于生活的早期概念。你给孩子喂奶时,你抱着他,对他微笑,跟他说话,这时你就在养育他的身体、头脑和精神。如果进展顺利,喂奶对你和宝宝来说都是美好的事情。有的宝宝从一开始就表现良好,有的宝宝则需要几天的适应才能慢慢学会吃奶。如果喂奶的问题持续一两周也不见好转,即使家人和有经验的朋友帮忙也无济于事,你最好还是找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在后面的章节中还会介绍更多关于喂养的内容,比如逐渐养成按时吃奶的习惯,掌握合适的喂奶量,等等。

区分白天和黑夜。新生儿不太在乎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有奶吃,有人抱,身上暖和又干爽,就什么都无所谓了。这其实并不那么出人意料,他在子宫里的时候就很暗,而且他很可能在夜深人静的晚上,也就是你最为安静的时候会更活跃些。

白天多陪孩子玩耍,天黑以后给他喂奶,一定要把他喂饱,而且尽量不要逗他玩。尽量不要在晚上还把他叫醒了喂奶,除非孩子的身体状况要求你必须这样做。要让他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白天是有趣的时间,而夜晚是无聊乏味的。这样一来,到了2~4个月的时候,大多数婴儿都能调整自己的生活规律,白天睡得少,晚上睡得多。

孩子该睡多少觉?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宝宝自己。有的婴儿需要长达18小时的睡眠,而有的婴儿只需睡12小时左右。只要孩子吃得满意,能呼吸到新鲜空气,睡觉的地方凉爽,就可以随他去,想睡多少就睡多少。

只要吃得饱,消化好,大多数婴儿在头几个月里都总是吃完就睡,睡醒了又吃。但是,也有少数婴儿从一开始就非常有精神,不爱睡觉,也没有什么毛病。如果你有这样的宝宝,可以试着和他说说话、一起玩耍、一起看东西,在他清醒的时间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而其他时间则让宝宝平静下来。

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他醒着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白天睡得也会越来越少。你很可能会先在临近傍晚时分发现这个现象。每个婴儿都会养成自己的睡眠习惯,每天都在同样的时间段保持清醒。

睡眠习惯。新生儿在哪儿都能睡着。到了三四个月的时候,最好能让他习惯在自己的床上睡觉。这是预防以后出现睡眠障碍的办法之一。如果孩子睡觉前希望大人抱着他摇来摇去,就可能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都想得到这种享受。在夜里醒来的时候,也要求同样的待遇。

婴儿既能适应一个安静的家,也能习惯一个吵吵闹闹的家。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在家中踮着脚尖走路。对于婴儿来说,如果他们习惯了一般的家庭噪声,基本都能在客人的说笑声中、音量中等的广播或者电视声中安然入睡。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对声音非常敏感,一点小声响也会把他们吓一跳。如果周围很安静,他就会表现得很高兴。如果你有这么一个宝宝,就应该在他睡觉的时候保持安静,不然他就会不停地被惊醒和哭闹。

宝宝应该睡哪里?婴儿睡在父母房间里最为安全,但我指的并不是睡在父母床上。尽管母婴同床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是传统习俗,但相比婴儿在父母床边的婴儿床、摇篮或摇篮式婴儿床上单独睡,和父母一起睡的婴儿猝死风险更高(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过于温暖的房间和二手烟(即使是从另一个房间飘进来的烟雾)也会增加婴儿猝死的风险。

婴儿可以独自安睡,不过父母在附近会让他们更心安。当父母不需要经常留意紧挨着自己的小宝宝时,也会睡得更舒坦。尽管如此,一抬头就能看到宝宝安全地依偎在身旁,还是会让大多数父母感到心安。

如果孩子在你的房间睡,到3~4个月大的时候正好适合让他到自己的房间单独睡。到了6个月的时候,如果孩子基本上都在父母的房间里睡觉,他就会依赖这种方式,不愿意在别的地方睡觉了。到时候,你再想让他改变习惯,到一个独立的房间里睡觉,就很困难。当然,也不是不可能。

仰睡还是俯睡?如今,所有人都知道“背朝下仰面睡”无疑是最安全的。如果没有什么身体上的原因,所有的婴儿睡觉时都应该采取仰卧的姿势(面朝上)。仅仅是把睡觉姿势由俯卧变为仰卧这一举措,就把死于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婴儿数量减少了50%。侧卧的姿势也不像仰卧那么安全,因为侧卧的婴儿常常会翻过身来趴着睡。所以,从一开始就应该让孩子仰卧着睡觉。那些总是面朝上躺着的孩子有时会把头的后部压平,所以,在宝宝醒着的时候,你可以看着他,让他肚子朝下趴一会儿。这是缓解这种情况的好办法。

备忘清单:睡眠安全小贴士

√婴儿应该在父母的房间里单独睡。

√一定要让婴儿仰卧着睡觉(面朝上),哪怕他只是打个小盹。

√拿开带绒毛的柔软毯子、枕头,以及其他布制品,它们会增加窒息的危险。

√要用有安全认证的摇篮、合睡床、婴儿床。如果有疑问,请通过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网站进行查证。

√不要给宝宝穿得或盖得太多,太热会增加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的概率。

√不要让孩子吸二手烟,间接吸烟会增加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的概率,还会带来其他危害。

哭闹和安抚

宝宝究竟为何而哭?婴儿的哭闹含义很多,不仅是因为疼痛或者伤心。在最初的几个星期里,让你迷惑不解的问题会不断地钻进你的脑海:他是不是饿了?是不是尿湿了?他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是不是病了?是消化不良吗?还是觉得寂寞了?父母很难想到孩子会因为疲劳而哭闹。然而,这恰恰是孩子哭闹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有时,上述猜测都不是宝宝哭闹的原因。到几个星期大的时候,大多数婴儿都会无缘无故地出现烦躁期。不论在世界哪个角落,烦躁不安的哭闹在健康婴儿中都很常见。这种情况通常在宝宝出生后的头六周愈演愈烈,然后在接下来的六个星期内逐渐减少。

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都没有成熟,还处在适应外界环境的时期。但是,也有些婴儿要比其他孩子更难适应这个过程。那些整天被母亲抱在怀中的婴儿和其他婴儿一样爱哭,不过更容易平静下来。

最让父母头疼的事情莫过于面对一个哭闹不止、无法安抚的小婴儿。所以一定要记住,宝宝最初几周的过度哭闹只是暂时现象,并不意味着什么严重的问题。如果你很担心(谁能不担心呢),就让医生给你的宝宝仔细地检查一下。医生们也希望尽可能让家长放心。另一个需要牢记的问题就是,通过摇晃孩子来止住哭闹的做法非常危险。这一点非常重要,值得反复强调。

找出原因。人们曾经认为好母亲都能区分孩子的不同哭声,而且知道如何做出反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哪怕是非常出色的父母,基本上也无法靠声音来分辨不同的哭声。这里有一些可能的原因仅供参考:

◆是因为饿了吗?如果孩子一天中的最后一顿饭只吃了平时的一半,他就很可能在一个小时之后醒来哭闹,而不是像往常一样三个小时以后才睡醒。可是,如果孩子吃得和平时一样多,却马上哭闹起来,就不太可能是饥饿引起的了。

◆他想吸吮手指或安抚奶嘴吗?对于婴儿来说,哪怕肚子还不饿,吸吮的动作本身也是令人安慰的。如果你的孩子烦躁不安又确实吃饱了,可以给他一个安抚奶嘴,或者鼓励他吸吮自己的手指头。大多数婴儿在最初几个月都会举起手指吸吮着玩,然后会在两岁之前自己改掉这个习惯。早期的吸吮不会形成对安抚奶嘴的长期依赖。

◆孩子会不会吃不饱?婴儿的奶量不会一下子就超过原有的定量。如果奶水不够,他就会一连几天比平时花更多的时间吸吮母乳,或者每次吃配方奶的时候都把奶液吃得干干净净,然后还要四处张望,想再吃一点。他还会比平时醒得早些。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是在连续好几天饿得提前醒来之后,才开始在吃完奶的时候哭闹。

◆他需要让人抱抱吗?小婴儿经常需要有人抱一抱、摇一摇。有的孩子被包在温暖舒适的毯子里就能感到安慰。包裹和摇动之所以会有这种舒缓情绪的作用,可能是因为它们重新让孩子体会到了子宫里那种熟悉的感觉。白噪声,比如吸尘器的声音、应用程序里播放的白噪声,或者父母发出的“嘘嘘嘘”的声音,也可以起到类似的舒缓作用。

◆孩子需要轻柔摇动吗?有些婴儿在轻柔摇动中最容易放松下来,比如躺在来回摇动的摇篮里,躺在轻轻摇动的婴儿车里,或者被轻轻走动的父母抱在怀里或放在背带中,而且最好是在光线较暗的房间里。有时候,婴儿秋千在这方面就能派上大用场。有些父母会把宝宝先放在婴儿座椅中,然后再把座椅置于烘干机上,烘干机发出的声音和振动可以起到安抚作用(如果你尝试这样做,请确保宝宝牢牢系好安全带,并且还需用胶带加固座椅,防止烘干机振动让座椅跌落到地板上)。

◆五点式婴儿汽车座椅会对宝宝胃部造成压力,加重胃食管反流病(参见下文)。相比之下,前置护体式汽车安全座椅较少发生这种情况。

◆孩子是否因为排泄而哭闹?检查一下尿布,该换就换(但判断尿布湿不湿却不太容易)。如果他用的是尿布,就要检查一下安全别针,看看孩子是否被扎着了。另外,还要看一看是否有头发或线头缠住了他的手指或脚趾。

◆是消化不良吗?有个别孩子消化奶水的能力比较差,每次吃完奶以后都会哭闹一两个小时。如果是母乳喂养,母亲就应该考虑改变一下自己的饮食,比如,减少牛奶或者咖啡因的摄入。如果孩子吃的是配方奶粉,可以请教一下医生,看看是否有必要改喂其他奶粉。有些研究者发现,改用能降低过敏反应的配方奶粉可以减少许多婴儿的哭闹;也有一些专家认为,只要不出现其他的过敏反应,比如皮疹,或者家族性的食物过敏症,就不应该采用这种办法。

◆是否因为胃灼热?多数孩子都会吐奶,但却没有不适。但当奶从胃里涌上来时,有的孩子会感到疼痛。患有胃灼热的孩子吃完奶以后一般会马上哭闹起来。他们会看起来很不舒服,表情痛苦,还可能拱起后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已经给孩子拍过后背顺过气,也得试着再拍一拍让他打嗝。如果这种哭闹经常出现,就应该跟医生讨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问题了。

◆孩子是不是生病了?有时候,孩子哭闹就是因为他们觉得不舒服。一般来说,孩子生病之前都会变得爱发脾气,到后来才会表现出生病的明显症状,比如发烧、出疹子、腹泻或呕吐。如果孩子不仅哭得十分伤心,还有其他疾病症状,就要给他测量一下体温,还要打电话向医生寻求帮助。

◆他是不是被宠坏了?虽然大一点的孩子可能被宠坏,但你可以放心,在最初的几个月里,宝宝不会因为被惯坏了而哭闹。一定是有什么事让他心烦了。

◆他是不是太累了?有些小婴儿似乎生来就不会安安稳稳地入睡。他们每次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就会因疲惫而变得紧张。因为他们在入睡以前总会出现某种低落的情绪,所以就会哭闹起来。有些孩子哭起来不顾一切,声嘶力竭。然后,他们会慢慢地或者突然停止哭闹,酣然睡去。

◆是不是太过激动?当幼小的宝宝受到非同寻常的刺激时,醒着的时间就可能很长。这时,他们可能会变得紧张又急躁,非但不会更容易入睡,反而可能很难睡着。如果父母或者陌生人想通过逗他或和他说话来哄他高兴,那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因此,如果你的宝宝在该睡觉时哭闹,而且奶也吃过了,尿布也换好了,你可以推测他是累了,然后带他去睡觉。如果他还是哭个不停,你可以试着让他自己独自待上几分钟(或是你可以承受的时间),让他有机会自己平静下来。

备忘清单:安慰婴儿哭闹的小贴士

√喂奶,或者给他一个安抚奶嘴。

√换尿布。

√抱起来,裹紧了轻轻摇一摇,晃一晃(但绝不能强烈摇晃)。

√制造一些白噪声。

√把房间的光线调暗,减少对孩子的刺激。

√安下心来,告诉自己宝宝很好,而且你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休息一下(也许你可以喝些温热的花草茶),也让宝宝有机会自己平静下来。

尿布的使用

给宝宝做清洁。换下湿尿布的时候,不必每次都给孩子冲洗,让屁屁自然晾干就不错。排便后,你可以用棉球或者毛巾蘸着清水擦拭,也可以使用婴儿纸巾或湿巾。在商店购买现成的湿纸巾十分方便,但它们可能含有香精或者其他化学成分,有时还会引起尿布疹。给女孩做清洁的时候,一定要从前往后擦洗。给男孩换尿布的时候,要先把另一块尿布搭在他的生殖器上,等你一切就绪的时候再拿开,这样就不至于在还没给他包好尿布时被他尿一身。让宝宝的皮肤在空气中晾一晾很有好处。父母换完尿布以后一定要用肥皂和清水把手洗干净。

何时换尿布?大多数父母都在把孩子抱起来喂奶的时候换一次尿布,然后把孩子放回床上之前再换一次。如果你只在每次喂奶后和孩子大便之后换尿布,就可以节省时间。大多数婴儿对湿尿布都没什么反应,但是也有些孩子对此极为敏感,更需要经常更换。你一天可能会用掉大约12片尿布,一周大约80片。

一次性纸尿裤与尿布。为何有人选择尿布?尿布可以减少木浆消耗,减轻垃圾填埋场的压力。销售一次性纸尿裤的公司声称,纸尿裤并不会对环境造成更多破坏,但我却不敢苟同。用竹纤维而非石油基材料制成的一次性纸尿裤比传统纸尿裤要贵一些,但对环境的破坏性更小(毕竟这里可是你的宝宝将来要生活的地方!)。你可以在网上货比三家,寻找优惠价格。选购纸尿裤时,要考虑到环境和自身消费水平。

如果你使用尿布服务,尿布费用会和使用一次性纸尿裤相差无几;如果你自己洗尿布,就可以减少一半花销,但会更辛苦。把大包尿布从商店扛回家是件麻烦事,而尿布服务公司每周都会把干净的尿布送到你的家门口。

一次性纸尿裤能吸收更多尿液,因此即使内部充满后表面依然会很干爽,但纸尿裤也需要像尿布一样经常更换。(具有超强吸收力的纸尿裤偶尔会裂开,释放出一些胶质材料,有些家长误以为是小虫子,甚至以为孩子出了疹子。其实这是很安全的。)用尿布来擦拭呕吐物很方便,你可以手头备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许多父母会选择预先折叠好尿布,再用尼龙搭扣封口。对于正常身长的婴儿,你可以按照下页图示折叠尿布:首先折成3层的长条,然后从一端折起1/3。这样,有一半尿布就是6层,另一半是3层。男孩的身前需要双倍的厚度。如果女孩是趴着的(当然不是指睡觉的时候,而是玩耍的时候),那么较厚的一端也要放在身前。如果女孩仰卧,那就放在身后。别别针的时候,先把两根手指伸到尿布和孩子中间,免得扎着孩子。使用前可以先把别针往肥皂上戳一戳,这样更容易穿透尿布。

过去,父母们会给孩子穿上防漏尿裤,避免床单被尿湿(也为他们自己减少麻烦)。如今的尿布是由高科技的透气材料制成的,可以让更多的空气在宝宝的臀部循环(这一点能够真正缓解潮湿,从而减少尿布疹)。但是,它们会有一点渗漏。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用两块尿布。你可以把第二块尿布给孩子围在腰上,像系围裙那样,然后再用别针别住。还可以把它叠成长条,顺着第一块尿布的中央垫好。

尿布的洗涤。如果你选择尿布服务,就不用自己洗尿布了,只要把脏尿布扔到他们提供的塑料桶里就行。尿布服务公司会取走塑料桶,给你留下一大袋整洁干净的尿布。如果你决定自己洗尿布,要先把尿布上的污物刮到马桶里(马桶上的高压喷头可以让冲洗过程更快、更方便)。注意要使用温和的肥皂或洗涤剂,需漂洗两到三遍。如果宝宝的皮肤比较敏感,可以多漂洗几次。

如果尿布变硬了,吸湿性能下降,或者被肥皂里的沉积物弄得发黄,你可以用软水剂来软化尿布。但是请不要使用织物柔顺剂,因为它会在尿布上留下一层膜,从而降低尿布的吸水性。

排便

胎便。出生后的一两天之内,婴儿会排出一种黏稠又细腻的黑绿色大便,称为胎便。以后孩子的大便才会逐渐变成棕色和黄色。新生儿在离院前应至少排一次大便。如果婴儿在第二天结束时还没有排大便,就应该向医生报告。

早期排便。多数宝宝吃完奶很快就会排便,因为胃里装满食物以后会对肠道产生从上到下的刺激。有些婴儿只要一吃奶就会使劲地排便,虽然排不出什么来。甚至有些含着乳头的婴儿因为不停地使劲,连奶都吃不成。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先停下来等15分钟。先让孩子的肠道稳定下来,再试着喂奶。

在最初的几周里,多数婴儿一天要排好几次大便。大便的颜色一般都是浅黄色的,可能很稀,呈面糊状或小颗粒状,还可能带有黏液。这时的大便一般都不会很硬。在2~3个月后,许多喂母乳的婴儿排便次数会减少,变为一天一次甚至更少。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母乳非常容易消化,没有多少剩余的东西可以形成大便。你不必为此惊慌失措。只要宝宝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大便也很软,没有呈鹅卵石状,就是完全正常的情况。

用配方奶喂养的婴儿,最初每天会排便1~4次(也有个别婴儿每天排便多达6次)。几周后,他每天的排便次数就会逐渐减少到1~2次。吃配方奶的婴儿排出的大便一般都呈糊状,浅黄色或者棕黄色。有时大便也会更暗些或偏绿色,有的婴儿排出的大便总像是炒得很嫩的鸡蛋一样(凝块中夹杂着稀溜溜的物质)。如果宝宝的大便很好(软而不稀),而且孩子并没有不舒服的表现,体重增长也很正常,就不必在意排便的次数和颜色。吃牛奶的婴儿最常见的排便障碍是便秘。

排便困难。有的宝宝可能排便时会很用力,咧着嘴,哼哼唧唧,但排出的大便却是软的。这种情况不属于便秘,因为便秘时大便会又干又硬。其实,这是协调性差的问题。孩子的一组肌肉用力向外推,而另一组肌肉却在往里收,所以尽管使了半天的劲,却没什么效果。终于,往里收的肌肉放松了,排便也就顺畅了。随着孩子神经系统的发展,这个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如果孩子的大便过于干硬,呈鹅卵石状或像一个大球,可以在每天的饮食里加入56克李子汁,或2~4汤勺李子酱(虽然宝宝还不需要食用固体食物),这样通常能帮助宝宝顺利排便。然而,如果你的宝宝持续排便疼痛,大便干硬,或因用力过猛导致大便带血,就有可能是便秘了。有时候,小宝宝出现便秘可能是疾病症状(参见第386页),所以如果这些简单措施没有效果,就应该去咨询一下医生。

大便颜色的变化。不管大便偏棕、偏黄还是偏绿,都不重要。健康的大便颜色可以不尽相同。但如果大便偏红、偏黑或偏白,就一定要给医生打电话。偏红色的大便可能是肠道出血造成的,也可能是甜菜汁和红色果汁引起的。胃部出血可能会引起黑便,而胆汁排泄受阻可以造成浅色或白色的大便。

大便中有黏液。只要你的宝宝看起来很健康,就不必担心大便中带有黏液。有些婴儿在最初几周会形成大量黏液。大便中的黏液也可能来自消化道的上部,患有感冒的宝宝,其喉咙和支气管中产生的黏液可能会随大便排出,这样大便中也会带有黏液。

轻度肠道感染时,大便通常是松散的,偏绿色,排便会更频繁,气味也会改变;更严重的感染时,你可能会看到血液和黏液混在粪便中。患有严重肠道感染的婴儿通常会出现食欲减退、发烧、嗜睡、烦躁不安、呕吐、腹胀、腹痛。如果有任何这些迹象,请打电话咨询医生。

另一种可能性是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由牛奶制成的配方奶粉中的某些蛋白质可引起肠道炎症,导致大便中出现血液和黏液。如果母亲在饮食中摄入的牛奶蛋白进入母乳中,同样的问题也可能发生在哺乳期的婴儿身上。对蛋白质过敏的婴儿通常看起来很健康,尽管他们可能会出现肠痉挛。治疗方式是改用特殊配方奶粉,或让哺乳期的母亲暂时停止摄入乳制品。大多数婴儿在一岁前就能摆脱这一问题。

大便带血。大便表面的血丝通常是由肛裂造成的(就像嘴角开裂一样)。造成肛裂的原因是大便过于干硬。出血本身并不要紧,但需要治好便秘(参见第76页和第386页)。大便里大量带血的情况很少见,一旦发生,就提示着宝宝身体可能出现了严重问题。

洗澡

第一次洗澡。如果你还不敢给宝宝洗盆浴,可以先用海绵给宝宝擦洗,在你感到放心后再尝试盆浴。许多婴儿喜欢盆浴,但盆浴并不是必需的。用海绵把宝宝全身擦洗干净(注意清洗尿布区和口鼻部位)也是很好的清洁方式。(大多数医生建议,在婴儿的脐带干燥脱落之前不要洗盆浴。不过,即使脐带沾湿了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擦干即可。)

用海绵给婴儿擦洗的时候,可以把他放在桌子上,也可以放在你的大腿上。你可能需要把一块防水的材料铺在婴儿身下。如果是硬面的桌子,上面应该铺好垫子(比如大枕头、折叠起来的毯子、被子等),这样一来,婴儿就不那么容易翻滚了。要特别当心婴儿翻滚。

头和脸要用温水和毛巾擦洗。在需要的地方或者必要的时候,可以用毛巾或手给他轻轻地擦上一点肥皂。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把他身上的肥皂擦干净,至少擦上两遍。要特别注意擦洗有褶皱的部位。

为盆浴做准备。开始洗澡之前,一定要把需要的东西都放在手边。如果忘了拿毛巾,你就只好抱着湿淋淋的婴儿去拿了。把手表摘掉,再扎上一条围裙,不要把你的衣服弄脏了。请选择温和、低过敏性的肥皂或保湿皂,一些所谓的婴儿皂实际上会刺激敏感肌肤。然后准备好下列物品:

◆肥皂

◆浴巾

◆毛巾

◆必要时用来擦鼻子和耳朵的脱脂棉

◆润肤露

◆尿布、衣服

你可以在脸盆里、厨房的水池里、浴盆里给宝宝洗澡。有些浴盆里有悬浮垫,有助于固定孩子,让他保持适当的姿势。为了让自己舒适一点,你可以把脸盆或者小浴盆放在桌子上,或其他比较高的东西上面,就像理发师那样。你也可以坐在凳子上,在厨房的水池里给宝宝洗澡。

你也可以使用普通浴缸,不过背部和腿部会不太舒服,除非你自己先进入浴缸,然后让爱人把宝宝递给你。宝宝可以坐在你的大腿上冲洗,非常方便。不过要牢记,婴儿洗澡需要温热的水,而不是滚烫的水。

给宝宝洗盆浴。洗澡水的温度应该和体温差不多(32~37℃)。每次都要用你的手腕来测试水温,应该感觉温暖舒服,而不是很烫。一开始要用少量的水,3~5厘米深即可。当你能够稳妥地抱着孩子的时候,就可以多加一些水了。为了防滑,可以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把毛巾或者尿布搭在澡盆的四周。

抱住孩子,让他的头枕在你的手腕上,再用同一只手的手指牢牢地抓住他的大臂。先用一条柔软的毛巾给孩子洗脸,不打肥皂。然后给他洗头,每周只要用一两次肥皂就可以了。打完肥皂以后,用一条湿毛巾把头上的肥皂沫擦掉,要擦洗两遍。毛巾不要太湿,否则肥皂水就会流进孩子的眼睛里产生刺痛。然后,你就可以用毛巾或者手给孩子清洗其他部位了。女孩的大阴唇中间要轻轻地擦洗。擦肥皂的时候,擦手上要比擦毛巾上容易些。如果孩子的皮肤比较干燥,就尽量不要用肥皂,一周用一两次就行了。

可以用柔软的浴巾擦干宝宝身上的水,注意要轻轻吸干水分,而不能用力擦拭。如果你在宝宝肚脐完全愈合之前就给他洗盆浴,洗完澡后需要用棉球充分擦干肚脐。一定不要用含有滑石粉成分的婴儿爽身粉,一旦吸进身体里,就会给肺部带来危害。

润肤露。洗完澡给婴儿涂润肤露的时候很好玩,婴儿也喜欢。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根本没有必要给孩子涂润肤露。如果宝宝皮肤干燥,或者有点尿布疹,擦一点润肤露会有一定的好处。婴儿护肤油和矿物油也有同样效果,不过它们有时会引起轻微的皮疹。

身体各部分

皮肤。新生儿可能会长各种斑点和疹子,其中大多数都能自行消失,或者淡得几乎看不出来。然而,有的疹子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征兆,因此,如果宝宝长了不常见的疹子,一定要向医生咨询。(更多关于粟粒疹和其他新生儿常见皮疹的内容,请参见第79页。)

耳朵、眼睛、口腔和鼻子。婴儿只需要清洗外耳和耳道的入口处,耳道里面无须清洗。不要用棉签(只会把耳屎推得更深),用毛巾就可以了。耳屎是在耳道里形成的,它的作用是保护和清洁耳道。

眼泪会不停地冲刷眼睛(而不只在宝宝哭的时候)。这就是为什么在眼睛健康的时候不必用眼药水冲洗眼睛。

口腔一般不需要专门的护理。

鼻子有非常出色的自洁系统,可以保持清洁。鼻腔的内壁长满了绒毛,它们不停地把黏液顺着鼻腔向下疏导,最终汇集到鼻孔处。聚集在鼻毛上的黏液会刺激婴儿的鼻子,让婴儿打喷嚏,或用手把鼻涕揉出来。洗完澡给婴儿擦身体的时候,你可以先把干结的鼻涕泡湿,再用洗脸毛巾的一角轻轻地把它擦出来。如果擦鼻子的时候婴儿表现得不耐烦,就没有必要和他较劲了。

有些时候,特别是在房间里有暖气的时候,婴儿的鼻孔里会积存很多干结的鼻屎,从而影响婴儿的正常呼吸。在这种情况下,每次吸气都会使婴儿的胸肋下缘向里收缩,你可以据此判断宝宝是否有此情况。大一点的孩子或者成年人会用嘴呼吸,但是多数婴儿都不会张嘴呼吸。用生理盐水有助于清理干结的鼻屎。

指甲。宝宝睡着的时候给他剪指甲最方便。指甲刀可能比指甲剪更好用。你可以用指甲锉把指甲磨平。如果你每天都帮宝宝锉指甲,可能就无须再用指甲刀修剪了。如果你一边锉着宝宝的指甲一边唱歌,那么剪指甲这项常规工作就会变得乐趣无穷。

那个软软的地方(囟门)。婴儿头顶上那个柔软部位是颅骨还没有长合的地方。

囟门的大小因人而异。如果孩子的囟门比较大,你也不必担心,不过它肯定比较小的囟门长合得晚。有些孩子的囟门在9个月的时候就已经长合了,也有些宝宝直到两岁囟门才会完全闭合。囟门闭合平均时间为12~18个月。

不必担心触碰到这个软软的部位。囟门由一层结实的膜覆盖着,一般的触摸不会伤着婴儿。光线好的时候,你还能看见囟门的搏动。

肚脐。婴儿一出生,医生就会将脐带结扎并将它剪断。剩下的一小截脐带会慢慢地萎缩,最终在2~3个星期内自行脱落。

脐带脱落以后会留下一个稚嫩的伤口,还需要几天或者几周才能完全愈合。这个伤口必须保持洁净和干爽。伤口完全愈合后覆盖其上的硬痂才会脱落。伤口处无须敷盖,这样会更加干爽。脐带脱落的前几天,肚脐可能会出血或者有液体渗出,这种现象可能会一直持续到脐带脱落、伤口完全愈合为止。如果尚未愈合的肚脐上的硬痂被衣物刮掉了,可能会渗出一两滴血,无须为此担心。

为了不弄湿肚脐,应该把尿布系在婴儿的肚脐下面。如果尚未愈合的肚脐伤口变得潮湿,而且有脓水流出来,可以每天用医用棉签蘸着碘伏清洗肚脐周围有褶皱的地方。如果伤口愈合得很慢,稚嫩的伤口就可能变得凹凸不平,长出“肉芽”。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用一些保持干燥和促进愈合的药物。

如果肚脐和周围的皮肤变得发红或一触即痛,应该立即和医生联系。肚脐感染很少见,但如果发生会十分严重。

阴茎。男宝宝的阴茎勃起很常见,尤其是在膀胱充盈或排尿时,有时则没有明显原因。这属于正常现象。

包皮是婴儿出生时包裹在阴茎头部(龟头)的套状皮肤。包皮前端的开口足以让婴儿把尿排出去,但是又小得足以保护阴茎口(尿道)不患尿布疹。孩子慢慢长大,包皮一般都会和龟头脱离,而且变得更有弹性。到三或四岁时,大多数孩子的包皮可以往后拉,露出整个龟头。有些孩子需要的时间更长一些,甚至要等到青春期包皮才会具有充分的弹性。你无须担心这个问题。

在婴儿包皮的末端可以看到白色的蜡状物质(包皮垢),这是完全正常的情况。包皮垢是由包皮内侧的细胞分泌出来的,是包皮和龟头之间的天然润滑剂。

给宝宝洗澡时要记得清洗阴茎。你不必对包皮做任何特殊处理,只需轻轻清洗外层,去除多余的包皮垢。你还可以把包皮轻轻往后推,去清洁包皮内侧,直到推不动为止。千万不要强行往后推,这样会引起疼痛,还可能导致感染或其他并发症。通常来说,包皮最终都会变得更加富有弹性。

温度、新鲜空气和阳光

室温。18~20℃的室温最适合体重在2.5千克以上的小宝宝进食和游戏。这跟大一些的宝宝和成年人的要求一样。体重较轻的宝宝不太容易控制自己的体温,所以要注意保暖,要给他们多穿一些衣服。对于特别小的宝宝来说,父母的爱抚和拥抱可以帮助他们控制体温。另外,要避开空调或暖气的冷热气流。

在寒冷的季节里,室外空气的湿度非常低。这样的空气在室内升温后,就像一块干海绵,会吸走皮肤和鼻子里的水分。鼻子里的黏液就会干结,使宝宝呼吸困难,而且还有可能降低他们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室内温度越高,空气就会越干燥。加湿器有助于保持室内湿度。

缺乏经验的父母有时会觉得需要给小宝宝过度保暖。这些父母总是把室温调得很高,把宝宝包裹得过于严实。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小宝宝甚至在冬天也会起痱子。另外,温度过高还有可能导致婴儿猝死。

宝宝应该穿多少衣服?正常的宝宝和成年人一样拥有良好的体温调控系统,只要不给宝宝包裹太多的衣服和被子,他的体温调控系统就能正常运转。胖乎乎的婴儿和大一点的宝宝,需要的衣服甚至比大人还少。问题是,多数孩子都穿得过多,而不是穿得太少,这对他们并没有好处。一个人如果总是穿得太多,他的身体就会失去适应温度变化的能力,也就更容易着凉。所以总体来讲,宁可给孩子少穿一点,也不要多穿。不要以为宝宝的小手应该总是热乎乎的,于是就想给他多穿衣服。多数孩子在穿着得当、冷热适中的时候,手总是凉的。你可以摸摸孩子的胳膊、腿或者脖子,看看他是不是穿够了。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孩子的脸色。孩子感到冷的时候,脸上就没有了红润,而且还会哭闹。

在寒冷的天气里,有必要给孩子戴一顶暖和的帽子,因为大部分热量是从头部散发掉的。睡觉时给孩子戴的帽子应该是用腈纶织成的,这样即使滑到脸上,孩子也可以透过帽子呼吸。

穿脱衣物。给婴儿穿领口较小的套头衣服的时候要记住,他的头不是圆形的,而是椭圆形的。要把套头衫挽成环状,先套到孩子的后脑勺上,再从前边往下拉。在经过前额和鼻子的时候,要把衣服向外撑开。孩子的头套进去以后,再把他的胳膊伸进去。脱衣服的时候,要先把孩子的胳膊从袖子里退出来,再把衣服挽成环状搭在他的肩膀上,接着,托起这个环的前半部分,掠过他的鼻梁和前额,此时这个环的后半部分还留在脖子的后边。最后,再把衣服向后脱下来。

给宝宝盖的东西要合适。婴儿睡在睡袋中最为安全(参见第14页)。如果毯子没有盖好,可能会引发窒息风险。在暖和的房间中(22℃左右),给婴儿用薄的睡袋就足够了。在凉爽的房间中(16~18℃),腈纶睡袋是兼具保暖性和洗涤性的最佳选择。在宝宝醒着的时候,可以给宝宝盖一条针织襁褓巾,不仅易掖易裹,还能根据温度做出调整。给宝宝盖的东西不要太过厚重,比如厚实的被子就不太合适。

新鲜空气。空气温度的变化有利于增强婴儿适应冷热变化的能力。冬季在室外停留的时候,银行职员患感冒的可能性要比伐木工人大得多。一直住在温暖房间里的婴儿往往脸色苍白,食欲不好。其实,体重达到3.6千克的宝宝在16℃以上的温度下就可以抱到室外去。湿度比较大的空气比同样温度的干燥空气要寒冷得多,而且风最能让人感到寒冷。即使气温较低,体重达到5.5千克的宝宝在朝阳的避风处也会感到很舒适。当然要穿戴得冷暖适宜才行。

如果你住在城市里,没有空地让孩子玩耍,就可以用婴儿车推着他到外面去。如果你习惯了用婴儿吊兜把孩子背在胸前,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你依然可以适应得很好。宝宝会很愿意被你背着,这样他可以看到你的脸,听到你的声音,环顾四周或打个小盹。

日光。虽然婴儿待在户外好处多多,但太阳光也让宝宝暴露在紫外线(UV)中,而紫外线在若干年后可能会诱发皮肤癌。小宝宝尤其容易受到伤害,因为他们的皮肤很薄,所含的能抵御紫外线侵害的黑色素也相对较少。肤色较深的宝宝比较安全,而那些肤色较浅、头发呈金色或红色的宝宝则最容易受到伤害。海滩上、游泳池周围和小船上尤其危险,因为紫外线不仅会从空中向下辐射,也会被水面反射上来。

儿童和成年人需使用防晒系数(SPF)至少为15的防晒霜;对于那些皮肤对阳光敏感的人来说,要选择防晒系数更高的防晒霜。防晒霜和防晒乳液具有同样的防晒效果。你可以选择一款气味和肤感都喜欢的防晒霜,这样就会经常涂抹它。

6个月以下的婴儿涂抹任何防晒霜都可能会感到刺激,如果宝宝要在阳光下待上几分钟,应当给他遮挡一下,比如戴一顶宽檐的帽子,穿上长衣长裤,质地要能阻隔太阳光才好。即使已经做足了防护,皮肤白皙的宝宝也不应该在游泳池旁边坐太长的时间。日光浴——也就是暴露在紫外线当中,把皮肤晒成棕褐色——对任何年龄的人来说都是不健康的。

婴儿不能单纯依靠日光来合成他们所需的维生素D。母乳喂养的婴儿应该服用维生素D滴剂。婴儿配方奶粉中已经添加了足量的维生素D。

新生儿的常见问题

胎记。几乎所有的小宝宝出生时都有一块或几块胎记。医生不一定会记得嘱咐你每一块胎记的情况,让你安心。如果你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向他们询问。

鹳吻痕和天使之吻。很多婴儿在出生的时候,脖子后面都会有一片不规则的红色区域,这叫“鹳吻痕”。如果长在眼皮上面,就叫“天使之吻”。还有的长在两条眉毛之间。这些胎记实际上是一些毛细血管瘤,是胎儿在子宫里的时候,受到母亲激素的刺激形成的。多数胎记都会逐渐消失,所以不必采取什么措施。

青色斑记。这些青色的斑块过去被称为蒙古斑,但是它们在不同国籍的宝宝身上都可能出现,特别是那些肤色较深的孩子。这种胎记通常出现在屁股上,也可能分散在别的部位。它们只不过是过多的色素沉积在皮肤的表层而已。在两年之内大多数斑记都会完全消失。

痣。你应该请医生检查一下深褐色的痣,尤其是当它们变大或者颜色发生变化时。这些痣以后有发展成皮肤癌的风险,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

草莓痣。草莓痣一般在宝宝接近1岁时出现,这种痣很常见。长草莓痣的地方先是一片苍白,然后就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凸起,变成一块深红色的斑块,看上去很像草莓光亮的表面。这种斑块一般长到一年左右就停止生长,开始萎缩,并且最终消失。通常来讲,50%的草莓痣到孩子5岁的时候都会完全消失;70%在孩子7岁之前都能消退;到了9岁的时候,90%都能消退。这种痣基本不需要治疗。

吸吮性水疱。一些小宝宝的嘴唇、双手和手腕上刚一出生就有水疱。这是小宝宝在子宫里吸吮手指造成的。另一些小宝宝的嘴唇中间也可能因为吸吮而出现白色的干燥小疱。吸吮性水疱不需要特殊治疗就会随着时间推移自动消退。

手指和脚趾发青。许多新生儿的手和脚看上去都有些发青,特别是在他们觉得冷的时候。还有些白皮肤的婴儿,在没穿衣服的时候,浑身都会出现发青的斑纹。这些身体的颜色变化都是由于皮肤的血液循环减慢造成的,并不是疾病的征兆。小宝宝的嘴唇有时也会发青。不过如果孩子的牙龈或嘴巴周围有时发青,则是血液含氧量降低的信号,若同时伴有呼吸困难或者进食困难,就可以更加肯定地做出这种判断。如果你发现了这种症状,应该给医生打电话寻求帮助。

黄疸。许多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他们的皮肤和眼睛会显出淡淡的黄色。这种黄色来自一种叫胆红素的物质,它是红细胞分解之后产生的。这些胆红素会让粪便呈现棕色。

轻微的黄疸十分常见。随着肝脏和肠道变得活跃起来,黄疸在几天以后就会消失。当胆红素生成得过快,医生会采用特殊光照(使胆红素分解)的治疗方法将胆红素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如果你的孩子在出生后第一周肤色似乎有些发黄,就要请医生看一下。

有时候,黄疸会一直持续到出生后的第一周或第二周。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母乳喂养的婴儿身上。有的医生建议停止母乳喂养一到两天。有的医生则建议继续哺乳,甚至主张增加喂奶的次数。两种做法都能让婴儿有所好转。

呼吸问题。刚做父母的人常常会担心新生儿的呼吸,因为它经常是不规律的,而且有时缓慢得让人很难听到,或者看不出来。还有的时候,当父母第一次听到宝宝轻微的鼾声,他们也会担心。实际上这两种情况都是正常的。当然,如果孩子的呼吸让你担心,向医生询问一下总是没错的。宝宝持续快速或费力呼吸可能预示着疾病。

脐疝。许多婴儿的肚脐都会突出来一个软软的、或大或小(小如一颗葡萄)的包块。在包块下面,构成腹壁的坚韧纤维丛中,有一处软软的地方。如果你把包块往下按,就会感觉到一角硬币大小的脐环。(这样做非常安全,你的宝宝也不会介意。)当宝宝哭闹时,一小部分肠管可能会通过这个脐环挤上来,导致肚脐膨大。小或中等大小的脐环通常会在几周或几个月内自行闭合。大的脐环可能需要一个小手术,通常可以等到宝宝一岁生日之后再做。

人们曾经认为,在肚脐上压一枚硬币,防止肚脐凸出,再用一条胶带粘紧,就能使脐环早一些合拢,事实上这种做法起不到任何作用。你不可能阻止宝宝哭闹,而且即使宝宝不哭不闹也于事无补。在极少数情况下,出现脐疝的地方会长出一个硬鼓鼓的肿块,而且疼痛难忍。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乳房肿胀。很多宝宝,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乳房肿胀的现象。有的孩子乳房里还会流出一点奶水来。肿胀的乳房和流出的奶水其实都是激素通过母亲的子宫影响到宝宝的结果,是一种完全正常的现象。不要去挤压或者推拿孩子的乳房,因为这样会对它们产生刺激,还可能导致感染。

阴道排出物。女婴出生的时候,阴道中经常会流出一些黏稠的白色液体。这是由母亲的激素引起的(就是导致婴儿乳房肿胀的那种激素),不用治疗就会自行消失。在几天大的时候,许多女婴可能还会排出一点带血的分泌物。这与月经相似,是由于出生后母亲的激素在婴儿体内消失引起的。如果第一周过后孩子仍然排出带血的分泌物,就应该让医生检查一下。

隐睾。睾丸最初是在小腹中形成的,在孩子出生前不久才会降落到阴囊里。然而,睾丸偶尔并不会完全下降至阴囊中。未降落的睾丸大多数在出生后不久就会落到阴囊中,而有的则会隐藏起来:与睾丸相连的肌肉能够把睾丸拉回到腹股沟里。有很多男孩的睾丸只要受到一点刺激就会马上缩回去。甚至在脱衣服的时候,冷空气对皮肤的刺激就足以让睾丸缩回到小腹中去。找到它们的最佳时机是在孩子洗热水澡的时候。医生在寻找睾丸方面受过专业训练。如果男孩到了6~12个月大的时候睾丸仍未出现在阴囊里,就应该带他去找外科医生做检查。

惊吓和发抖。新生儿在听到较大的声响,或者被突然挪动位置时都会受到惊吓。有的婴儿对此尤其敏感,当自己抽动胳膊和腿,身体也可能随着轻轻地晃动。这种突然的变化足以让一个敏感的婴儿吓一大跳。他们还可能会因此讨厌洗澡,更希望被父母抱在大腿上,再用双手把他们抓牢来冲洗。随着宝宝逐渐地长大,这种不安的状况就会被慢慢地克服。

发抖。有的婴儿会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出现发抖的情况。他们的下巴可能会哆嗦,胳膊和腿也会抖动。在婴儿激动的时候,或者刚脱下衣服感到凉意的时候,这种情况尤其明显。这属于正常现象,并会随着时间推移自行消失。

抽搐。一些婴儿偶尔会在睡觉时抽搐起来,也有个别的婴儿抽搐得很频繁。这种现象一般也会随着婴儿的成长而消失。如果你抓住宝宝四肢时,他抽搐得更厉害,这可能是心脏病或脑部疾病突然发作的征兆。你也可以跟医生讲一下,以确保孩子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