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命的头一年:4~12个月

一个充满新发现的阶段

头一年的新发现。如果说生命里前三个月的主要任务是让身体的各个系统都平稳地运转起来的话,那么4~12个月就是一个充满了新发现的阶段。宝宝们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也开始学着控制自己大大小小的肌肉。他们开始探索这个物质世界,并且领会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基本关系。此外,他们还能逐渐看懂别人的情绪,并预测自己的行为将会招来别人怎样的反应。这些重要的发现引导着宝宝走向语言的开端。

成长里程碑的意义。翻身、独坐、站立、行走、第一次说话,宝宝成长路上的每一个重要里程碑都让人兴奋不已。不过别太在乎宝宝学会这些技能的时间。从长远来看,快或慢并不重要。人的发育并不是一场竞赛。

你可以参照一些生长发育对照表,看看孩子是否在相应的时间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我一直不愿把诸如此类的成长时间表放在这本书里。首先,每个孩子的成长模式都与别人不同。有的宝宝可能在整体力量和协调性方面发展得非常快,可以说是小宝宝中的运动健将,但是在用手指做技巧性动作或者说话方面可能发展得比较慢。那些后来在学校里表现得很聪明的孩子,可能开口说话很晚。同样,能力一般的孩子在早期发育方面也可能表现出众。

我认为一味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平均标准”比较是非常错误的行为。孩子的发展并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飞跃和滑坡,而滑坡往往预示着又一次飞跃。所以,当孩子出现小小的退步时,父母不必过分忧虑,也无须揠苗助长。没有证据表明,让孩子早早学会走路、说话、阅读对他们的发展有真正意义上的长远好处。宝宝需要一个能够提供成长机会的环境,而不是强迫他那样成长的环境。

如今,大多数儿科医生和家庭医生都在使用标准化调查问卷,目的是测试孩子是否存在发育迟缓情况。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因为这样做可以减轻父母的一些压力,使孩子在需要帮助时获得特殊医疗服务。当然,如果你有疑虑,可以直接咨询孩子的医生。

孤独症。孤独症现在并不罕见。当你在照顾宝宝时,要注意那些不符合孤独症的特定行为。如果你的宝宝在成长路上完成了这些里程碑式的发展目标,你就可以放心了。

宝宝4个月的时候,他应该很爱跟你“说话”,也就是说,他会看着你的脸,听你的声音,并且用自己的声音和兴奋的面部表情做出回应。到9个月的时候,他应该会咿咿呀呀地发出各种像词语一样的声音。1岁的时候,他应该会用手指着有趣的事物让你看。15个月大的时候,他应该至少会说一个有意义的词语。

如果你担心自己的宝宝没有完成这些里程碑式的发展目标,可以和孩子的医生或者当地的儿童发展机构谈一谈。通过早期检查,越来越多患有孤独症的孩子都能在与他人的联系、交流和更多的满足感中成长起来。

照顾你的宝宝

陪伴而不娇惯。宝宝玩耍的时候,不要让他离开父母(有兄弟姐妹陪伴也可以),这样孩子就可以随时看见他们,向他们发出声音,还能听见父母跟他说话,或者偶尔让父母告诉他某个东西的玩法。但是,也不必总是抱着他逗他玩。孩子会很喜欢父母的陪伴,但依然需要学会独处。刚做父母的人往往欣喜若狂,所以在孩子醒着的时候,总是抱着他或者逗他玩。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对这种方式产生依赖性,还可能向父母要求更多的关照。

能看的和能玩的。在3~4个月的时候,宝宝们就开始喜欢色彩鲜艳而又会动的东西了,但他们还是最喜欢看人和脸。在室外,他们会饶有兴趣地看着树叶和影子;在室内,他们会仔细地研究自己的手和墙上的图片。在他们开始够东西的时候,你可以买一些色彩鲜艳的玩具,挂在小床上边的栏杆中间。要挂在他们够得着的地方,不要挂在正好对着宝宝鼻子的地方。一定要注意,把绳子弄短一点,否则宝宝要是把绳子拉下来,就会有被勒住的危险。

要记住,不管孩子拿着什么东西,最后都会把它放到嘴里。孩子在半岁左右,最大的乐趣就是摆弄东西,然后往嘴里放,比如塑料玩具(专门为这个年龄的婴儿制作的)、摇铃、磨牙圈、布制的动物玩偶和娃娃,以及家庭用具(要保证放进嘴里是安全的)等。不能让婴儿接触涂有含铅油漆的物品或者家具,也不能让他们玩会被咬成碎块的塑料玩具,更不能让他们玩尖利的东西、小玻璃球以及其他容易导致窒息的小物件。

关于电子产品:如果屏幕亮着,婴儿就会一直盯着它。这并不是良好的发育迹象。婴儿更有可能只是被不断变化的颜色所吸引。从电子屏幕那里获得快乐是有代价的。宝宝很容易就会依赖于电子产品给他的刺激,而失去一些天生的探索动力。给宝宝一套塑料杯勺、一些积木或一本纸板书,他们能想出50种创意玩法;而让宝宝坐在电子屏幕前,他就只能观看,被动回应那些事先安排好的内容。只有和活生生的人(也就是你)一起玩耍、交流,得到充满共情的回应,共享妙不可言的乐趣,才能让宝宝在成长路上获得最丰富的刺激,而这是任何电子屏幕都无法做到的。

喂养和发育

喂养决策。母乳是婴儿出生后头12个月内的最佳营养来源,婴儿在6个月左右可以添加辅食,由父母用勺子喂养,9个月左右可以尝试手指食物。哪怕很少量的母乳喂养,也比完全没有要好。如今,大约80%的母亲会在一开始选择母乳喂养。

不过,选择何种喂养方式完全由你自己决定。从出生起或半岁前吃配方奶粉的婴儿同样可以茁壮成长。母乳喂养的决定要同时考虑婴儿和父母的需求。(关于母乳喂养、奶瓶喂养、勺子喂养以及何时添加特定食物,包括花生的内容,请参见第173页的“饮食和营养”部分。)

如果你不用母乳喂养,品牌婴儿配方奶粉要比自制奶粉或低铁配方奶粉安全得多。不满周岁的婴儿喝普通牛奶并不安全。(关于对牛奶的担忧,请参见第181页。)

给宝宝喂食不仅关乎食物,还是交流情感和增进亲子关系的好时机。你可以抱着宝宝,与他交谈,试着“读懂”他用眼睛和身体发出的信号。请关掉手机或把它置于静音状态,也关掉其他电子产品,全心全意地关注宝宝,享受和他在一起的时光吧。

进餐时的表现。婴儿能伸手去够东西后,就喜欢拿食物玩耍。把南瓜到处乱扔,对着豆子戳来戳去,这都是宝宝发现物质世界的重要途径。同样,逗弄和激怒父母也是他们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高明的父母会允许宝宝探索,但是应该设定限制。你可以说:“抓土豆泥没关系,但要是乱扔的话,你就不要吃饭了。”如果你和宝宝离开餐桌时都很高兴,那就说明饭吃得不错。如果进餐的时候你常常感到紧张、忧虑、生气,可以向宝宝的医生咨询一下。

9个月前后,小宝宝会表现出一些独自进餐的倾向。他想自己拿勺子,如果你想喂他吃饭的话,他还会把头扭向一边。这是他正在形成自我意志的表现,虽然有时会让人恼火,却是一件好事。顺便说一下,解决抢勺子问题的一个好方法是给宝宝一把勺子,让他随意使用,你用另一把勺子把燕麦粥实实在在地喂到他的嘴里(即双勺法)。

发育。3~5个月大的宝宝体重大概会比他们出生时增加1倍,1岁时会增加2倍。医生经常把儿童的体重、身长和头围指标做成图表,还要给出每个年龄的平均数值和正常范围。无论你的孩子块头小、大,还是中等,健康的发育状况毕竟是个好现象,说明你的孩子饮食适量,身体的主要系统发育良好。

个子高不等于好。在生长曲线上处于第95个百分点只能说明这个宝宝将来很有可能是学前班里个头最大的孩子之一,除此之外说明不了太多问题。

睡眠

睡觉习惯。很多成年人都有自己的睡觉习惯:我们喜欢枕头正好合适,被子也要铺成某种特定的形式。宝宝也一样。如果他们养成了只有大人抱着才睡觉的习惯,那可能就会成为让他们入睡的唯一办法。当他们在半夜醒来时,妈妈或爸爸也必须一同醒来。

这里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如果你的宝宝能学会在婴儿床上独自入睡,那么他就能在半夜醒来时独自重新入睡(而你也可以继续睡觉)。因此,当宝宝三四个月大时,你就可以试着在他醒着的时候把他放到床上,让他学着自己入睡。慢慢地,如果半夜他醒来(所有婴儿都会这样),只要你不起身去轻轻摇晃来哄他,他就不会放声大哭,而是继续入睡。

早醒。有的父母喜欢天一亮就起床,和他们的宝宝一起享受清晨时光。但是如果你更喜欢睡懒觉,也可以训练宝宝晚点起床,或者至少在早晨能够愉快地待在床上。到了第一年过半的时候,多数小宝宝都不会在五六点钟这种太早的时间段醒来,而是会多睡一会儿。你只需要给宝宝一个重新入睡的机会。如果孩子小声咕哝或哭闹,你可以先不回应,若他真的需要关注,一定会让你知道的。

睡眠的变化。到了4个月左右,很多小宝宝基本上都是在夜里睡觉,中间可能会醒来1~2次要奶吃。白天,他可能还会小睡两三次。快到1岁的时候,大多数小宝宝白天睡觉的次数都会减少到2次。每个宝宝的睡眠时间总量不同。有的孩子总共才睡10~11个小时,有的则多达15~16个小时。睡眠的总时长会在一年以后逐渐减少。

9个月左右,许多之前很能睡的宝宝就开始半夜醒来并且要求被人关注了。差不多与此同时,宝宝会发现,一个用布盖住或藏到背后的玩具或者其他物体虽然看不见了,实际上仍然存在。宝宝这时候逐渐有了“客体永存”意识。从小宝宝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视觉感受不到的东西不再被意识排除。

如果宝宝醒来时发现只有自己,他就知道即使看不见你,你也在附近,他会哭着让你陪着他。有时候,只要简单地说一句“睡觉吧”就可以让宝宝重新入睡;但有的时候,你得把宝宝抱起来。如果你在他睡熟了之前把他放回去,他就有机会练习自己重新入睡了。

睡眠问题。许多宝宝都有入睡困难和无法保持睡眠状态的问题。这些问题经常是由轻微的疾病引起的,比如感冒或耳朵发炎。那些晚上感到很痛苦的宝宝,如果在父母床上睡觉就会感觉舒服很多。但是一旦宝宝病好了,他就不想离开父母的床了!

解决方案是让宝宝重新养成在自己的小床上入睡的习惯。最简单易行的做法分两步进行。首先,妈妈或爸爸可以坐在宝宝的床边陪着他,直到他睡着。然后,当孩子将睡未睡时,父母可以慢慢离开,直到孩子没有父母陪伴也可以安然入睡。父母可以给孩子讲故事、一起亲吻宝宝,这些习惯可以很好地安抚宝宝,有效帮助宝宝独自入睡。如果有必要,在睡前和半夜宝宝醒来时都可以这样做。若想成功,耐心不可或缺。

有时候,下班晚的父母很难有时间陪孩子。我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7点钟到家,他8点钟睡觉,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待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婴儿不睡觉不再是个问题,而是解决陪伴问题的天然途径。如果可能,父母最好改变一下自己的日程安排,说不定就能奏效。

哭闹和肠痉挛

正常的啼哭和肠痉挛。所有的婴儿都有哭闹和焦躁的时候,而且往往比较容易找出原因。“哭闹和安抚”部分的内容(从第32页开始)也适用于一岁以内的小宝宝。哭闹的问题在宝宝6周大之前会越来越严重;但是,谢天谢地,以后就会逐渐减少。到三四个月的时候,大多数宝宝每天总共要哭闹一个小时左右。

但是,对有的宝宝来说,无论充满善意而又手忙脚乱的父母怎么做,他们都会哭个不停,一小时又一小时,一星期又一星期地持续下去。肠痉挛的判定标准是:连续3个星期以上,每星期超过3天,每天3小时以上无法安慰的哭闹。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健康的孩子无缘无故地哭闹、尖叫或者激动,而且比正常情况下持续的时间长得多,就可以认定是婴儿肠痉挛。肠痉挛是指来自肠子的疼痛,但是引起婴儿过度哭闹的原因却有很多。

肠痉挛的宝宝似乎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哭闹。有的婴儿基本都是在傍晚一段特定的时间里哭闹,一般是5~8点(不过哭闹也可能出现在其他时间段)。这些孩子在白天大部分时间里都心满意足,也很容易安抚。我们还不知道这些婴儿为何在傍晚格外焦躁。另一些婴儿不论白天晚上都会不停地哭闹。他们当中有的孩子看上去很紧张,显得战战兢兢的。他们的身体无法很好地放松,很容易因为一点声响,或者任何快速的位置变化受到惊吓而开始哭闹。

应对婴儿肠痉挛。面对一个焦躁、亢奋、肠痉挛或易怒的宝宝,父母经常会感到非常头疼。如果你的孩子患有肠痉挛,一开始抱起他的时候他可能不哭了,但是几分钟过后,他会比之前喊叫得更厉害。他的胳膊会胡乱挥舞,一双小腿又蹬又踹。他不仅拒绝安慰,而且好像因为你努力地安慰他而感到生气。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表现得越来越生气,你就会觉得他在轻蔑地排斥你这个家长,然后禁不住恼火起来。但是跟一个小不点生气会让你觉得惭愧,于是你就会竭力地压制这种情绪。这会让你比任何时候都精神紧张。

你可以试着做一些事情来改善这种局面,但是我认为,首先应该与自己的情绪和解。其实,当无法安抚宝宝时,所有的父母都会感到沮丧、担心、懊恼。大多数人还会感到内疚。如果面对的是第一胎的宝宝,就更会有这样的感觉,就好像孩子的哭闹是父母的错(其实并不是这样)。大多数父母还会生宝宝的气。这很正常。这时应该让自己休息一下。宝宝大哭大闹,而你的反应很激动,这并不是你的错。这只证明你真的很爱宝宝,否则你也不会如此沮丧。

绝不要用力摇晃婴儿。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绝望和气愤会使一些父母用力摇晃孩子,想让他们停止哭闹。但是结果常常会造成严重的永久性大脑损伤,甚至会导致死亡。这真是彻头彻尾的一出悲剧。所以,在你的忍耐力达到极限之前,在你还没想通过用力摇晃孩子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要寻求帮助。你可以先咨询一下宝宝的医生。重要的是,一定要叮嘱照顾宝宝的所有其他成年人(包括祖父母、保姆和朋友),让他们都知道用力摇晃宝宝非常危险。

医学诊断。如果宝宝患有肠痉挛,首先要做的是让医生给他做检查,看看他的哭闹是否有什么明显的病理原因。如果宝宝的身体基本正常,各方面的发展也基本正常,而且做过仔细的身体检查,就更让人放心了(发育不正常的肠痉挛婴儿很有必要进行全面彻底的医学诊断);有时候找医生复诊也很必要。

如果得知宝宝的问题只是肠痉挛,你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因为得过肠痉挛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聪明,也一样会拥有健康的情感。对你来说,关键是要以充分的信心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接下来的几个月。

帮助宝宝。首先,请你再次查看第35页上应对哭闹的备忘清单。在医生认可的前提下,你还可以尝试几种应对婴儿肠痉挛的方法。虽然所有这些方法都会在某些时候奏效,但是哪种方法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在两次喂奶的间隔给宝宝一个安抚奶嘴。

把宝宝紧实地裹在襁褓中。

用摇篮或婴儿车轻摇宝宝。

把宝宝放在吊兜里散步。

带着他开车兜风。

试试婴儿秋千。

播放轻柔或低沉的音乐。

肠痉挛的宝宝经常在低刺激状态下反应最好:让房间保持安静,减少探望者的数量,把声音压低,用轻缓的动作接触他们,抱着他们时紧紧地搂住,换尿布和擦身时放一个大枕头(带上防水罩)供他们仰卧以防止滚动,或者多数时候都用襁褓把他们包裹起来。

你可以用润肤油给宝宝做腹部按摩。在他腹部放一个热水瓶(注意不要太烫:你可以把热水瓶贴着自己的手腕内侧,不觉得太热即可。为了多一层保险,要用尿布或毛巾把瓶子包起来)。把宝宝横放在你的膝盖上,或者横放在热水瓶上,然后按摩他的后背。

换掉他喝的东西:试着换一种配方奶粉(这个办法有效率一般能达到50%)。如果是母乳喂养,母亲就别再喝牛奶、咖啡和含有咖啡因的茶,也不要再吃巧克力(也含有咖啡因)和导致胀气的食物,比如卷心菜。

如果所有这些方法都不管用,孩子既不饿,也没有什么病,接下来又该怎么做呢?我认为,你完全可以把宝宝放到小床里,让他哭一会儿,看看他会不会自己平静下来。听着孩子哭闹却什么也不做非常难受,但实事求是地讲,除了对他的哭闹视而不见以外,你还能做什么呢?有的父母会出去散散步,任由孩子哭闹(当然还会有其他成年人照看孩子);有的父母则舍不得离开房间。处理这种情况没有正确或错误的方法,你认为合适就可以了。许多孩子一二十分钟内会睡着。过一会儿,如果宝宝还在哭,就再把他抱起来,把每一种方法从头再试一遍。

帮助自己。很多父母一听到孩子的哭声就抓狂,疲惫不堪,如果面对的是第一个孩子,且长时间跟孩子待在一起,就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有一个真正有效的办法值得尝试,那就是将孩子放下几个小时,走出家门散散心。至少两周一次,如果能够接受,还可以再频繁一些。如果有条件的话,你还可以请一个保姆,或请朋友、邻居过来替你照看孩子一会儿。

你可能跟许多父母一样,对此犹豫不决。你会想:“为什么我们要麻烦别人照顾宝宝呢?另外,离开这么长时间我们会担心。”其实你不该把这样的休息仅仅看成是对自己的款待。因为充沛的精力和愉快的心情对你、对宝宝、对伴侣来说都很重要。如果你们找不到任何人帮忙,可以每星期挑一两个晚上轮流出去走走,见见朋友或者看一场电影。宝宝不需要两个忧心忡忡的父母同时听着他哭。另外,也可以试着让朋友们来你家里做客。

要记住,任何能够帮助你保持心态平衡的事情,以及任何能够避免你对宝宝过分专注的事情,从长远来看都会使宝宝受益。还有,尽管有点难以开口,但是一定要叮嘱所有照顾孩子的人,绝对不能用力摇晃宝宝。

娇惯孩子

父母会把孩子宠坏吗?从医院回到家里的前几周里,如果孩子在两次喂奶的间隙经常哭闹,不能安安稳稳地睡觉,你就会很自然地想到这个问题。你一把他抱起来走动,他就(至少暂时地)停止了哭闹。一放下,他就会重新哭闹起来。你可能会觉得宝宝是在故意耍你,不过这么小的宝宝更有可能只是感觉不舒服。如果一抱起来就不哭了,很可能是因为抱他的动作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也可能是因为你抱着他的时候温暖了他的小肚子,使他(至少暂时地)忘记了自己的疼痛,或者忘了精神上的紧张。

关于娇惯的问题,关键在于你认为宝宝在最初几个月学到了什么。小宝宝完全生活在“此时此地”,他们还没有能力去预见未来,也无法形成“我会把这些家伙的日子搅得痛苦不堪,直到他们对我有求必应为止”的想法。

婴儿在这个时期学习的,只是形成期待。如果父母可以迅速而又满怀爱意地满足婴儿的需求,他们就会觉得生活充满了美好,而那些不开心的事也会在父母这些特别之人的帮助下烟消云散。在后面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贯穿一生,这种基本信任感都会积极影响孩子对他人、对生活中各种挑战的态度。

所以,对“婴儿是否会被宠坏”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等他长大一点,到了能够理解为什么他的需要不能马上得到满足的时候(可能6~9个月左右时),才会被宠坏。所以,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你怎样才能培养起婴儿最基本的信任感?答案就是父母要努力弄清并满足孩子的需求。

6个月以后的娇惯。等到孩子6个月大的时候,你就可以稍微疑心一些了。宝宝到了6个月左右,肠痉挛和其他引起身体不适的原因就基本上消失了。对于小婴儿来说,你要努力满足他的需求;对于较大的婴儿、幼儿和儿童,你要帮助孩子理解需求和欲望是不同的:需求会得到满足,而欲望有时才能得到满足。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独自玩几分钟,在获得你的关注之前也可以稍微等一会儿。

有些在早期经常被抱着走动的婴儿,已经自然而然地习惯了那种不间断的关注。以一位母亲为例,她一刻也忍受不了孩子的哭闹,所以,只要孩子醒着,她就会在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抱着他。于是,到了孩子6个月的时候,只要母亲一把他放下,他就会马上哭起来,还会伸出胳膊让母亲再把他抱起来。由于孩子的纠缠,想做家务是不可能的了。母亲难免会对这种束缚感到生气。但是,她又忍受不了孩子愤怒的哭闹。孩子很可能感觉到了父母的焦虑和不满,所以就会变得更加难以满足。

怎样才能不宠坏孩子?你需要坚强的毅力和一定的狠心,才能对孩子说“不”。为了让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你必须牢记,从长远来看,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和过分的依赖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最终会大于带给你的麻烦。这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也会使他们很难跟外界顺利地接触,你的教育和纠正完全是为了他们好。

给自己制订一个计划,如果有必要可以写在纸上。要把家务和其他的事情都紧凑地安排好,让自己在孩子不睡觉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有事情做。做事的时候要非常麻利,这样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同时也给你自己提神。假如你是一个小男孩的母亲,而他又已经习惯了整天让人抱着,当他哭着伸出双臂的时候,你要用友好而坚决的语气跟他解释,告诉他这件事情和那件事情必须要在今天下午做完。虽然他听不懂你的话,但是他能理解你的语气。你要专注地做你的事。第一天的头一个小时是最难熬的。

如果母亲从一开始就有大部分时间不露面,也很少说话,那么,孩子就会比较容易接受改变。这可以帮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东西上。有的孩子只要能看见母亲,能听到母亲跟他说话,即使不抱起来,也能很快调整过来。当你给他一个玩具,教他怎么玩的时候,或者当你决定傍晚和他玩一会儿的时候,就要在他旁边席地而坐。如果他愿意,你可以让他爬到你怀里,但是,千万不要恢复抱着他到处走动的习惯。当你和他一起坐在地板上的时候,如果他感觉到你不会抱着他走动,他就会自己爬开。如果你把他抱起来,那么,只要你想把他放下,他就会哭闹着抗议。当你和他坐在地板上的时候,如果他不停地哭闹,你就应该再找一件事情让自己忙起来。

你正在努力尝试的是帮助孩子锻炼面对挫折的忍耐力——每次一点,慢慢来。如果他没有从婴幼儿时期(大概6~12个月)慢慢地学会忍耐,以后再学就更困难了。

身体的发育

婴儿都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才能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先从头部开始,然后逐渐向下发展到胳膊、手、躯干和腿。在孩子出生之前,他就知道应该如何吸吮。如果什么东西碰到了他的脸蛋,他就会努力地用嘴去够。用不了几天,他就能十分熟练地吃奶了。如果你想按住他的头不让他动,他马上就会生气,而且还会扭动脑袋想要挣脱出来(或许这就是婴儿与生俱来的防止窒息的本能)。

最晚到一个月左右,婴儿就会用眼睛去追踪物体,还会用手去够东西。到三四个月时,他只要看到东西就会挥动手臂,好像是要伸手去够。到了五六个月时,他可以准确地伸出手。到了七八个月时,婴儿就能抓住物体了。

学会用手。有些婴儿刚一出生就能随意地把拇指或者其他手指放进嘴里。怀孕期间的超声波检查显示,宝宝在妈妈的子宫里就会吃手指。然而,大多数婴儿直到两三个月大的时候,才能自如地把手放进嘴里。而且,由于这时婴儿的小拳头还攥得很紧,所以一般都要再等一段时间才能单独叼住拇指。

许多婴儿在两三个月的时候,非常喜欢看自己的双手。他们把手高高地举着,直到突然一下砸在自己的鼻子上。然后,他们会伸出胳膊,重来一遍。这便是手眼协调的开始。

手的主要作用是抓住物体。婴儿似乎事先就知道下一步要学什么。在真正能够抓住一件物体的几周之前,他就好像很想努力地抓住物体。在这个阶段,如果你把一个摇铃放在他手里,他就会抓住它摇晃。

到半岁左右,宝宝已经学会如何够离他有一臂距离的东西。大约也是在这个阶段,他还会学着把一个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上。逐渐地,他就能更加熟练地摆弄东西了。从大约9个月开始,他会很喜欢小心翼翼而又专心致志地捡拾一些小东西,尤其是那些你不希望他去碰的东西(比如一点尘土)。

使用右手还是左手。大多数婴儿在最初的一两年里都是双手并用,而且两只手同样灵活,然后才会慢慢地偏向使用右手或者左手。若很小的宝宝特别偏爱使用单只手,这可能意味着他的另一只手臂很虚弱。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请医生检查一下。大约有10%的人习惯使用左手。习惯用哪只手做事与遗传因素有关。使用右手还是左手是天生的,不要强迫习惯使用左手的孩子改用右手。

学会翻身和滚落危险。婴儿学会控制头和胳膊的时间各不相同,他们学会翻身、独坐、爬行和站立的时间更是因人而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性格和体重。体瘦、结实、精力充沛的孩子总是急于运动,而身体较胖、喜欢安静的孩子可能希望再等一等。

千万不要把他独自放在桌子上,哪怕只是一转身的工夫也不行。因为你无法准确预测宝宝何时开始第一次翻身,所以最保险的做法是,只要孩子在高处,就要用一只手扶着他。等宝宝能够翻身的时候,即使把他放在成人用的大床中间也是不安全的。别小看小宝宝,他翻到床边的速度简直快得令人难以置信,所以许多孩子就从大床上掉到了地上,这让做父母的感到非常内疚。

从床上摔下来以后,如果宝宝立刻大哭起来,几分钟之后就止住哭闹,并且恢复了正常,就表示他可能并没有受伤。如果几个小时或者几天以后,你发现他有行为上的变化(比如爱哭、嗜睡、不吃东西等),就要打电话给医生,向他们说明当时的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你都可以放心,孩子一般不会有事。如果宝宝失去了意识,哪怕只是很短的时间,也最好立即给医生打电话。

独坐。大多数孩子在7个月的时候,不用扶就能坐得很稳。但是,在他具备这样的协调能力之前,可能就已经迫不及待了。如果你拉住他的双手,他就会试着把自己拽起来。孩子的表现总是让父母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再过多久我才能让他靠着东西坐在高脚餐椅上呢?一般说来,最好还是等到他能够自己稳稳地坐上几分钟的时候,再让他靠着东西笔直地坐着。但这并不是说父母不能让孩子坐着开开心,你可以让孩子坐在你的腿上,还可以让他靠着倾斜的枕头坐在婴儿车里,只要孩子的脖子和后背挺直就行。最不可取的是让孩子长时间地弯着腰坐着。

高脚餐椅能让宝宝跟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吃饭,这一点非常好。但是,孩子万一从椅子上掉下来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如果你要使用高脚餐椅,就选一个底盘宽大的,这样不容易倾倒。还要随时用安全带把孩子固定住,绝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椅子上。

拒绝换尿布。宝宝在换尿布和穿衣服时很少会躺着不动。因为这完全违背孩子的天性。从孩子学会翻身到1岁左右他们能够站着穿衣服的时候,他们会愤怒地哭喊、挣扎着不想躺下去,就好像那是一种他们从没听说过的暴行一样。

有几种办法多少会有点帮助。有的孩子能被父母发出的有趣的声音吸引,有的孩子的注意力可以被一小块薄脆饼干或者小甜饼转移。你还可以用一个特别好玩的玩具来吸引他,比如八音盒什么的,而且只在穿衣服的时候才专门把它拿出来。在你让宝宝躺下来之前就应该分散他的注意力,不要等到他开始喊叫的时候再去想办法。

匍匐和爬行。匍匐,就是宝宝拖着自己的身体在地板上爬。这个进步一般出现在6~12个月的某个时候。爬行,就是他们用双手和膝盖支撑起身体到处移动,往往要比匍匐晚几个月。偶尔也有一些完全正常的婴儿根本不会匍匐或者不会爬行,他们只是坐在那儿,蹭过来蹭过去,直到学会站立为止。

婴儿匍匐和爬行的方式多种多样,当他们熟练了之后就会改变方式。有的孩子先学会向后爬,有的则像螃蟹一样往两侧爬,有的婴儿直着腿用双手和双脚爬行,有的用双手和双膝爬行,还有的用一条腿的膝盖和另一只脚来爬行。爬行速度快的孩子可能走路会晚一些,而爬得比较笨拙或者从来就不会爬的孩子却具备了学走路的动力。

站立。虽然有些宝宝精力充沛又善于运动,早在7个月的时候就能站立了,但在一般情况下,孩子会在第一年的最后三个月里学会站立。偶尔,也能见到1岁以后还不会站立的孩子。但是这些孩子在其他所有方面都表现得很聪明、很健康。他们当中有的胖乎乎的,性情比较温和;有的双腿的协调性发展得有点慢。只要你的医生认为他们是健康的,在其他方面也都很好,就不用为这些孩子担心。

相当多的孩子在刚开始学站立的时候,因为不知道怎么坐下去,所以常常陷入困境。这些可怜的小家伙会一直站着,直到累得筋疲力尽而烦躁起来。父母会赶紧把孩子从围栏里抱出来,让他坐下。可是孩子立刻就把刚才的疲劳忘得一干二净,再一次站起来。这一次,他没站几分钟就哭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能够采取的最好办法是在宝宝坐下的时候,给他一些特别有意思的东西玩,或者用小车推着他多走一会儿。令父母感到安慰的是,孩子会在一星期之内学会如何坐下。不知哪天,他就会试着坐下去。他会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屁股往下蹲,等到胳膊够着了下面的坐垫,他就会犹豫很长的时间,然后扑通一下一屁股坐下去。他会发现原来摔得并不重,而且他坐的地方也垫得很舒服。

再过几个星期,宝宝就能学会用手扶着东西来回走动了。先是用两只手,然后就用一只手。这个阶段被称为“蹒跚学步”。他最终会掌握足够的平衡能力,什么也不扶就能走上几秒钟。他的精力太集中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件多么大胆的事情。这时候,他已经为行走做好了准备。

走路。宝宝准备好时就可以独自行走了。遗传因素恐怕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其次就是宝宝的意愿、胆量、体重、爬行的熟练程度等。一个刚刚开始练习走路的孩子,如果生病卧床两周,他就会在一个多月或者更长的时间里不愿意再尝试。如果正在学走路的孩子摔了一跤,也会在几周之内拒绝再次放开双手独自行走。

大多数幼儿都是在12~15个月学会走路的。少数幼儿较早一些,还有些孩子则稍晚一些。在健康宝宝中,学步早晚与其他发育情况并没有多大关系。学步早的宝宝并不比学步晚的宝宝在智力上表现得更聪明。用不着采取任何方法去教孩子走路。当他的肌肉、神经和精神都做好准备之后,你想阻止他都不行。(学步车不能帮助孩子更早地学会走路,而且还非常不安全。相关内容参见第306页。)

O形腿、X形腿、内八字和外八字。走路较早的孩子的父母或许会担心,这会不会给孩子的腿带来不良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无论孩子自己想做什么,都是因为他们的体格已经有能力承受这种动作了。在练习走路的头几个月里,宝宝有时会形成O形腿或者X形腿。但是这种情况既存在于走路较早的孩子身上,也存在于走路较晚的孩子身上。大部分宝宝在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两只脚多少都有点外八字,但是随着他们的进步,脚尖就会逐渐向里合拢。有的孩子一开始就像查理·卓别林那样,脚尖笔直地分向两侧,而这些孩子后来也只不过有一点轻微的外八字。那些开始时两脚水平朝前的宝宝更容易以后变成内八字。内八字脚和O形腿常常相伴相随。

孩子的腿、踝关节、脚的挺直程度都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包括孩子先天的发育模式。有的孩子似乎本来就有长成X形腿的倾向,踝关节容易内翻。体重较重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成这种情况。而另一些孩子似乎生来就会长成O形腿和内八字。我认为这种情况最容易出现在那些特别活跃、体格健壮的孩子身上。另一个因素可能和孩子习惯于把脚和腿放在什么位置有关。比如,你有时会看到有的孩子双脚在踝关节处形成内翻,是因为他们总是那样把两只脚对着压在身子下面坐。

从孩子开始站立的时候起,做常规体检时,医生就会观察孩子的踝关节和腿部发育情况。如果踝关节无力、X形腿、O形腿或者内八字等情况还在继续发展,就需要采取矫正措施,但是这些情况多数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自行恢复正常。

对人的了解

对陌生人反应的变化。不同年龄的宝宝对陌生人的反应不同。你可以通过观察这种反应来了解他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发展情况。下面的情景就是宝宝1岁之前,在医生办公室里的典型反应:2个月大的婴儿几乎不会注意医生,当他躺在检查台上的时候,视线会越过医生的肩膀看着妈妈。4个月大的宝宝是医生的最爱,只要医生冲他微笑或者对他发出声音,他就会发出咯咯的笑声。到了5~6个月,宝宝可能已经开始转变他的想法了。9个月的时候,他已经肯定地认为,医生是个陌生人,应当感到害怕。当医生靠近的时候,他就会停止蹬踹和咕哝。他的身体会一动不动,眼睛专注地打量着医生,甚至充满怀疑。这种反应大约能持续20秒。最后他开始尖声地哭喊。可能太生气了,所以检查都结束很长时间了,他可能还在哭。

陌生人焦虑。9个月大的婴儿不但对医生感到怀疑,任何新鲜和陌生的事物都会让他产生焦虑,甚至母亲的一顶新帽子也会让他不安。到底是怎样的改变让你的宝宝从喜欢所有人变得如此多疑、如此自寻烦恼?

在6个月以前,宝宝就能认出曾经见过的东西(我们之所以知道这一点,是因为他们会用更长的时间盯着这些东西看)。在6个月之后,他们开始能够明白陌生的事物可能潜藏着危险。因此,当有陌生人接近时,宝宝会首先确认父母的反应。

到了12~15个月,宝宝就能更好地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做出预测。他可能会想:“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是过去没有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所以我可以对付这个陌生人,也不用恐慌。”

小心谨慎的宝宝。有些宝宝会对陌生的事物和陌生的人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当看见新事物或意料之外的事物时,宝宝短时间会心跳加速。有些宝宝心跳甚至会更快,持续时间也更长。这些宝宝往往会成长为性格谨慎的孩子。他们在进入一个新环境之前,往往要踌躇很长时间,若被人催促则会感到心烦意乱。这种性格特点有时被非常形象地称为“慢热”。这种性格并不是父母培养的结果,但家长谨慎对待却对孩子成长大有裨益。

如果你的宝宝好像对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异常敏感,就应该避免惊吓,让陌生人跟他保持一定的距离,直到宝宝对这个人熟悉起来为止。但是,也不要不让他见陌生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接触,陌生的事物会变得更加熟悉,即使是慢热的宝宝也会变得更加轻松自在。

衣物和用品

鞋子:什么时候穿鞋?选择哪种款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孩子不在户外行走,就没有必要给他穿鞋。在室内,宝宝的脚和手一样,始终都是凉爽的,所以他不会觉得光着脚有什么不舒服。换句话说,孩子在1岁之内,如果地板不是特别凉,就没有必要给他穿毛线织的鞋子或软底鞋。

学会站立和行走以后,在条件适合的环境下,孩子应该尽量光一光脚。孩子的足弓最初都是比较平直的,通过站立和行走,足弓和脚腕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只有这样,足弓才会慢慢地拱起来,脚腕也会变得强劲有力。在粗糙不平的地面上行走,还能加强我们对脚部和腿部肌肉的锻炼。

当然,在寒冷的天气里,或者当孩子在室外的人行道、不安全的路面上行走时,需要穿鞋。但是在两三岁之前,坚持让孩子在屋里光着脚(或者穿着袜子)活动,或者在暖和的天气里让孩子光着脚在草地、海滩上、沙箱里或者其他安全的地方行走,也大有好处。

孩子一开始最好穿半软底的鞋子。鞋子需要足够大,使脚趾不至于蜷着,但也不能大得穿不住。有额外支撑的硬底鞋子既昂贵又无用。帆布运动鞋就很好。最初的几年里,宝宝的脚都是圆圆胖胖的,所以,矮帮的鞋子有时会穿不住,不如高帮的鞋子方便。除此以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非要给孩子穿高帮鞋不可。孩子的脚踝并不需要额外支撑。防滑鞋底很实用。你可以用粗砂纸把光滑的鞋底打磨得粗糙一些。

孩子的脚长得很快,所以父母要养成习惯,每隔几周就要试一试孩子的鞋,看看是不是还够大。鞋子的大小不能只容许孩子的脚趾伸直,还要再大一些才行,因为孩子走路时,每迈一步,脚趾就会往前挤。当孩子站着不动的时候,鞋尖部分必须留有足够的空间。要在孩子站着把脚伸进去以后,脚趾前面还有半个大拇指甲(约0.6厘米)的空间。

游戏围栏。你可以把游戏围栏放在起居室、厨房,或者你工作的房间里,这样你就可以一边干活,一边近距离地看着孩子,同时,孩子又不至于被踩到或者溅到。当孩子长到能够站立的年龄,他可以抓住游戏围栏的扶手,而且脚底下有一个稳固的底座,因而十分安全。在天气好的时候,你可以把围栏搬到门廊里,让孩子安全地坐在里面,观察周围的世界。

如果你打算使用游戏围栏,最好在婴儿三四个月的时候就让他熟悉这个东西。趁他还没有学会坐立和爬行,也不曾感受到地板上的自由自在的时候,就经常把他放在里面。否则,他会一开始就把它当成监狱看待。等他能坐会爬的时候,就会很高兴地去够一米以外的东西,还喜欢玩比较大的物件,比如,锅铲、平底锅、滤勺等。当他对游戏围栏感到厌烦的时候,可以让他坐在婴儿弹跳椅上,或者坐在连体桌椅上。给他一些到处爬行的时间对他有好处。

即使孩子愿意,也不应该让他一直待在游戏围栏里。他需要一些时间进行探索性的爬行,但是要有成年人的看护。每过一个小时左右,你就应该陪他玩一会儿,抱抱他,或者用吊兜把他挎在胸前,带着他走动走动。12~18个月,多数孩子在游戏围栏里待的时间会越来越短。

秋千。在孩子学会了独坐,还不会走路的这段时间,秋千就派上用场了。有的秋千带有动力装置,有的是为了在过道上使用而专门设计的,还有的装有弹簧,能把孩子弹起来。需要注意的是,弹簧外应该有罩子,防止手指受伤。否则,弹簧的间隙不应该超过3毫米宽。有的孩子会高兴地荡来荡去,玩上很长时间,也有的孩子很快就玩够了。玩秋千能够避免孩子会爬以后可能导致的很多麻烦,但是也不应该让宝宝整天坐在上面。他们需要大量的机会爬行、探索、站立和行走。

学步车。你可能觉得学步车可以帮助孩子学走路。而实际上,学步车反而会成为宝宝学步过程中的阻碍,因为孩子要做的只是摆动自己的双腿。走路需要多种技能,而宝宝可能会图省事,不愿意去学习走路必需的所有技能。

另外,学步车很危险,曾经使很多孩子受伤。因为它提升了孩子的高度,所以宝宝可以够到可能对他造成伤害的物品;它让宝宝更容易摔倒;它还使孩子向前运动的速度达到了惊人的水平。孩子使用学步车的时候,容易连人带车一块儿顺着楼梯滚下去,从而造成严重的伤害。类似的先例已经出现过。应该停止婴儿学步车的生产。如果你有一辆,那么最安全的办法是把轮子卸下来让它无法滚动,要么干脆把它扔掉。

1岁以内的常见身体问题

无论孩子的健康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都应该马上找医生问诊。千万不要自己诊断,因为一些提示着严重疾病的微小迹象可能会被父母疏忽。在医生做出诊断以后,了解一些常见情况会有所帮助。

打嗝。大多数宝宝吃完奶以后都会经常打嗝(很多宝宝还在子宫里时就开始打嗝了)。可以试试帮宝宝多拍嗝或让他喝一口温水。如果宝宝不停打嗝,就要咨询医生了。

漾奶和吐奶。当少量凝结成块的牛奶从宝宝的嘴里慢慢地溢出来,那就是漾奶。当胃里的食物大量喷射出来,喷出十几厘米远,那就是吐奶。一般来说,只要宝宝体重增长良好,没有出现咳嗽或干呕情况,而且小家伙很开心,漾奶和吐奶就不算严重问题。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向医生咨询。

宝宝漾奶是因为关闭胃部入口的肌肉还没有完全长好。任何增加胃部压力的事情,比如过分挤压,让宝宝躺下,或仅仅是胃部自身的消化运动,都会导致胃里的食物向相反方向流动。多数宝宝在最初几个月都会经常漾奶。有的孩子每次吃奶之后都会漾奶好几次。有时奶水会从他们的鼻子里流出来,这不是什么可怕的征兆,只是因为鼻子和口腔是相通的。(如果第一时间把沾有奶渍的床单、尿布和衣服泡在凉水里,更容易洗掉。)多数孩子到了能够坐起来的时候就不再漾奶了,有的孩子则要等到会走以后才行。有时候出牙似乎会在一段时间内让问题加重。

当宝宝吐了大量的奶水之后,父母往往会十分惊慌,不过只要孩子在其他方面都很健康,时不时吐奶很可能并无大碍。即使孩子好像把吃下去的所有奶水都吐了出来,至少也要等到他们非常饥饿的时候再喂。孩子的胃可能有点难受,所以先给点时间让它平静下来。要记住,吐出来的东西看上去一般都会比实际上多。也有这样的孩子,虽然每次吃完奶都吐奶,但是他们的体重仍然增长得很正常。吐出来的奶水变酸或凝结也不要紧。正常胃酸会使奶水凝结。

有时候,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在更换配方奶粉后漾奶或吐奶的情况会好一些(参见第61页),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无论你怎样改变喂养方式,漾奶或吐奶的情况都会继续。那么,什么时候应该叫医生呢?

◆如果漾奶伴有过敏反应的症状,比如哭闹、窒息、全身蜷缩、咳嗽,或者体重增长减慢等,这些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的表现(参见第390页)。

◆吐奶两次以上,特别是那种强烈的吐奶,或者吐出来的东西呈现出黄色、绿色或颜色暗沉。

◆伴有发烧、行为异常(困倦、不爱活动、易怒等),或者其他生病迹象的吐奶。

◆不管因为什么,所有让你担心的吐奶和漾奶现象都应该找医生咨询。即使结果证明那不是病,为了保险,也还是到医生那里诊断一下为好。

便秘。便秘是指大便干燥、坚硬而又难以排出的情况。要确定一个婴儿是否患有便秘,不能光看他每天排大便的次数。大便干燥的时候,大便上偶尔会带有血丝。虽然不是什么罕见的情况,但是只要大便上出现血丝,就应该找医生问诊。

刚开始吃固体食物的时候,吃母乳的孩子可能会便秘。他的肠道在消化母乳的时候一直很省事,所以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不同的食物。他的大便会变得很硬,排便的次数也会减少,而且,孩子在排便时还会显得不太舒服。

你可以给他喂一点西梅汁、苹果汁或梨汁(一开始每次喂30毫升。如果每次喂超过60毫升,需要问一下医生),还可以喂一点煮烂的李子羹(一开始每天喂两茶匙)。有些婴儿吃了西梅以后就会肚子痛,但多数婴儿吃了以后感觉良好。吃配方奶的婴儿也容易便秘,每天加60毫升水或西梅汁就能好转。

如果这些办法不解决问题,或便秘依然严重,就要找孩子的医生诊治。有些父母认为是婴儿配方奶粉中的铁导致了便秘(我不这么认为)。但不管怎样,铁元素都对大脑的生长至关重要,因此选用低铁配方奶粉并不是解决便秘问题的好办法。

腹泻。婴儿在一两岁以内肠道都很敏感,不仅病毒会使他们的肠胃不适,某些新的食物、太多的果汁也会让他们比平时多排出几次比较稀软的大便,这种大便一般偏绿色,气味难闻。宝宝可能会出现的症状很轻微,也就是鼻子有点不通气,食欲略有下降而已。只要宝宝喜欢玩耍,活泼好动,尿量也正常,一般用不着什么特别的治疗,几天以后症状就会消失。婴儿的大便可以呈现出各种颜色,通常来说,这并不意味着什么严重问题(参见第39页)。

相比几年前,对于腹泻的治疗更有效果,也更简单了。以前,对于轻微腹泻的孩子,一般的做法是暂停母乳、配方奶和固体食物,代之以流食(比如苹果汁、气泡较少的苏打水或果冻水)。这种传统的止泻饮食反而会使腹泻加重。所以,对患了轻微腹泻的婴儿,还要坚持正常的饮食(如果你觉得新食物会让宝宝的胃不舒服,就先暂停一下),让他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如果腹泻持续了两三天以上,即使孩子仍然表现得很健康,也应该向医生咨询。

皮疹。如果孩子长了不明类型的皮疹,应该找医生诊治。皮疹通常很难用语言描述,有些虽然看起来并不严重,但却是某种急需诊治的疾病的征兆。

一般的尿布疹。即使给宝宝用吸收力最强的尿布,尿布区也会经常湿湿的。因此治疗尿布疹的最佳方法一般就是尽量不给孩子包尿布,以每天几个小时为佳。比如,理想的时间可以选在孩子解完大便以后,或趴着活动时。叠起一块尿布,放在宝宝的身下,或者把他放在一大块防水垫子上(男宝们容易把尿撒在外面,所以要在手边准备一些纸巾)。几乎所有的婴儿都会不时地得尿布疹。如果不太严重,而且疹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就不必专门治疗,在空气里晾一晾就可以了。

孩子长了尿布疹的时候,千万不要用肥皂清洗患处,因为肥皂有刺激性。要用清水洗,不要用湿巾擦拭。你可以在孩子的皮肤上厚厚地涂一层凡士林,或者涂上任何一种护臀霜来保护。孩子长了尿布疹的时候,尿布服务公司会用特殊的方法清洗尿布。如果你自己洗尿布,也可以在最后一次漂洗的时候加入半杯白醋。

假丝酵母菌(又称念珠菌)引起的尿布疹会出现鲜红的斑点。这些斑点常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片发红的硬块,硬块的边缘也会出现斑点。治疗方法是请医生开一些抗假丝酵母菌的药膏敷用。带水疱或有脓的皮疹(特别是伴有发烧症状的)很可能是细菌引起的,应该找医生诊治。

腹泻引起的皮疹。腹泻的时候,有刺激性的大便有时会在肛门周围引起很痛的皮疹,屁股上也可能长出又红又亮的疹子。治疗的方法是尿布一脏就立即更换,而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需要小心清洗患处或用温水冲洗宝宝的小屁股,然后用一条软毛巾蘸干,再擦上一层厚厚的油膏(哪种牌子都可以)加以保护。要是这种办法不起作用,就把尿布拿开,让包尿布的皮肤暴露在空气里。有时只要婴儿还在腹泻,似乎就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办法。好在,只要腹泻一好,这种皮疹就会自动痊愈了。

面部皮疹。粟粒疹是微小的发亮的白色丘疹,周围一点也不红,看上去就好像是皮肤上的小珍珠。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宝宝皮肤里的皮脂腺正在分泌油脂,但是他们皮肤上的通道尚未打开,所以油脂只能聚集在皮肤下面。再过几周或几个月,皮脂腺管打开了,油脂就排出去了。

有些婴儿的脸上或者前额上会出现几个小红点或光滑的丘疹,看上去很像痤疮,实际上就是痤疮。这种痤疮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也可能过一段时间会自动消失,然后再次出现。各种药膏似乎都起不了什么作用,但这些红点最终都会消失。

还有一种常见皮疹,虽然起了“中毒性红斑”这样可怕的名字,却相当安全。中毒性红斑由一些带斑点的红色斑块组成,直径为6~12毫米,有的疹子顶端还有白色的小疱。在肤色较深的宝宝身上,这些斑块的颜色可能发紫。它们在婴儿的面部或者身上的不同部位都可能出现。一旦它们消失,就不会再出现了。大一点的脓疱或者丘疹可能带有炎症,应该立即向医生反映。

孩子脸颊上出现刺激性皮疹,并伴有脱屑和脱皮情况,就有可能是湿疹发作。湿疹常常呈家族性遗传,在冬天会更严重。婴儿还会出现其他轻微的皮肤变化,这些都叫不上名字来,通常也无关紧要。如果你有疑问,可以咨询宝宝的医生。

头上和身上的疹子。天气开始变热的时候,婴儿就会长痱子。痱子是很小的成片粉红色丘疹,周围会有一些斑块。这些斑块在皮肤较白的孩子身上是粉红色,而在深色皮肤的孩子身上则会呈现出红色或发紫的颜色。斑块干燥以后,患处的皮肤看上去就会有些发黑。痱子一般会先出现在脖子周围。情况严重的时候,还会向下蔓延到胸部和后背,向上蔓延到耳朵周围和面部,但是婴儿一般都不太在意。你可以每天用脱脂棉蘸着小苏打溶液(在一杯水中兑一茶匙小苏打)给孩子轻拍几次。痱子一般不需要治疗就会自己消失。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保持凉爽。在炎热的天气里,不要害怕给孩子脱衣服。

乳痂(脂溢性头皮炎)是在头皮上形成的一块块黄色或者发红的硬痂,看上去油乎乎的。乳痂会出现在头部、面部,还会出现在包尿布的部位,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你可以用油膏把硬痂浸软,再用温和的洗发水清洗,然后把脱落下来的痂皮洗掉。在用洗发水清洗之前,不要用油膏浸太长时间。药用洗发水和处方药也会有所帮助。乳痂很少会持续到6个月以后。

间擦疹是一种皮肤的细菌性感染。一般不太严重,但是可能会传染。皮肤上先是出现一种非常娇嫩的小水疱,里面有淡黄色的液体或白色的脓,周围的皮肤会发红。小水疱很容易破裂,然后留下一小块鲜嫩的创面。婴儿身上的这种创面不像大孩子那样很快就能结出厚痂。间擦疹容易在潮湿的部位出现,比如尿布区的边缘、腹股沟、腋下,还会向四周扩展。你可以给孩子敷用非处方的抗生素药膏,还可以将患处通风晾一晾。不要让衣服和被子遮住出水疱的地方。如果有必要,可以把室温调节得比平时高一些,防止孩子着凉。医生开的抗生素药膏一般都能很快地解决问题。

口腔疾病。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的轻度口腔念珠菌感染,看上去好像一片奶垢粘在颊黏膜、舌头或者上腭上。和奶垢不同的是,它很难擦掉。一旦真的擦掉了,露出来的皮肤会轻微地出血。长了鹅口疮的孩子会觉得疼痛,吃奶的时候也不舒服。虽然治好以后还有可能复发,但是开点处方药,用手指尖抹在鹅口疮上,一天几次,通常就可以把它治好。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药物治疗,就应该在吃奶之后,再让孩子喝15毫升的水。水可以把嘴里的奶冲洗干净,使鹅口疮得不到足够的养分,无法进一步发展。不要把牙龈内侧的白点误认为是鹅口疮,那是磨牙即将长出来的地方。这个部位的皮肤颜色一般都是苍白的。由于父母一直保持着警惕,所以有时会把这种正常的白色当成鹅口疮。

牙龈和上腭的囊肿。有些婴儿的牙龈顶端会出现一两个像白色小珍珠一样的囊肿。你可能以为那是孩子在出牙,但是它们太圆了,而且用勺子碰上去也没有响声。类似的囊肿还经常会从前往后地出现在上腭的隆起处。这些囊肿没有什么关系,最终也都能消退。

眼疾。很多婴儿刚出生几天,眼睛就有轻微的发红,这种情况一般都会自己好起来。

鼻泪管堵塞。鼻泪管是一条将泪液从内眼角输送到鼻腔的细小管道。当鼻泪管出现部分堵塞的时候,眼泪无法得到及时的疏导,就会在眼睛里聚集起来,然后顺着脸颊流下去。因为眼泪没把眼睛清洁干净,眼睑就会经常受到轻微的感染。染病后眼睛特别容易流泪,尤其在刮风的天气里。白色的分泌物会在眼角或者眼睑聚积起来。孩子睡醒的时候,这些分泌物能把眼睑粘在一起。

一般的治疗方法是使用医生开出的眼药膏或者眼药水,同时对鼻泪管进行轻轻地按摩,促使其通畅。医生会告诉你怎么做。治疗时可能需要用到抗生素滴剂或软膏。当眼睑粘在一起的时候,你可以用干净的手指蘸着水轻轻地涂在粘有分泌物的部位,也可以用干净的毛巾蘸上温水(水不能太热,因为眼部的皮肤对温度十分敏感)涂擦,把黏稠的分泌物浸软以后眼睛就能睁开了。

结膜炎。若宝宝眼睛里分泌出黄色或白色脓液,下眼睑下面看上去有些充血、变粉或肿大,可能意味着严重感染,需要立即给医生打电话。眼睑或眼睛周围的肿胀也需要及时检查治疗。

内斜视。有时候,父母会认为宝宝是内斜视,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婴儿鼻翼较宽就会造成这种错觉。医生知道该如何检查内斜视。在新生儿中,一只眼睛的眼皮比另一只下垂得低一点,或者一只眼睛看起来较小,都是常见的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差异会越来越小。

造成婴儿眼睛斜视的一个原因是,当他们看着手里的东西的时候,由于胳膊很短,所以需要把眼睛往中间聚合很多(斗眼)才能看清。他们只是把眼睛正常地聚在一起,只不过比大人聚合的程度夸张些罢了。孩子的眼睛也不会就这样固定下来。父母经常询问在婴儿床上方悬挂玩具是不是有害,因为孩子看着它们有时会出现眼睛内斜。把玩具悬挂在孩子鼻子的正上方是不对的,但是,把它挂在30厘米以外,或者更远的地方完全没有问题。

如果新生儿只是偶尔出现斜视,属正常现象,在多数情况下,到3~4个月时,眼睛就会恢复正常。但不论宝宝多大,只要出现斜视,为了保护孩子视力,就应立即带孩子做检查。当两只眼睛看向不同方向时,大脑就会压抑其中一只眼睛的视觉,让那只眼睛变“懒惰”。长此以往,懒惰眼(弱视眼)可能会出现永久性视力损失。

治疗手段是让弱视的眼睛恢复工作。一般的方法是长时间给孩子那只健康的眼睛蒙上一块布,或配一副特殊眼镜。为使孩子眼睛看向同一方向,偶尔也需要动手术。

呼吸道疾病。婴儿经常打喷嚏。打喷嚏可以清除鼻孔里积存的灰尘和干结鼻涕。除非同时还流鼻涕,否则只是打喷嚏并不能说明孩子感冒了。

呼噜声会出现在一些小宝宝的身上。虽然一般都不怎么严重,但只要孩子的呼吸出现杂音,就应该找医生检查。有不少婴儿都会从鼻子的后部发出微弱的呼噜声。这种声音很像大人的呼噜声,不同之处在于,婴儿的呼噜声是在醒着的时候发出来的。这种呼噜声会自行消失。

导致呼噜声的常见原因是喉部四周的软骨尚未发育完全。在宝宝吸气的时候,软骨就会上下拍动发出声音,医生把这称为喘鸣。这种声音听起来好像婴儿被憋住了一样,其实他们可以一直那样呼吸下去。如果你的孩子有喘鸣,就一定要找医生看一看。家长一定要重视新出现的喘鸣,因为宝宝有可能是被什么东西噎住了。比较轻微的喘鸣会随着孩子长大而逐渐消失。

尤其对于大一点的婴儿或者孩子来说,突然出现的呼噜跟各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完全不同。那可能是由于哮吼、哮喘或者其他感染引起的,需要马上医治(参见第367页)。

屏气发作。有些婴儿在希望落空的时候,会愤怒而暴躁。他们会大声地哭闹,接着屏住呼吸,脸色发青。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肯定会把父母吓得不知所措。但是你的孩子并不会因屏气而被憋死。最严重的情形是孩子因为停止呼吸的时间很长,失去了知觉。然后他的身体又会自动恢复控制,重新开始呼吸。个别的孩子会因为屏住呼吸的时间太长,不仅憋得失去了知觉,还可能突然出现抽搐。还是那句话,这种情况虽然看着可怕,但没有真正的危险。也有些婴儿在受到惊吓或者突然感到疼痛的时候会先哭几声,然后昏过去。这是屏气发作的另一种形式。

要把所有呼吸暂停的症状都告诉医生。有些时候,补充铁剂会有效果。一旦确诊没有问题,也就没什么可做的了。当孩子开始哭闹的时候,你可以鼓励他做点别的事情,试着转移他的注意力,但这种方法不是总管用。请记住屏气发作并不具有真正危险性,通常会在几年内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