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曹雪芹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目前一般认为是曹雪芹。自然也有人坚称作者另有其人,热门候选人有洪昇,有吴梅村,还有冒辟疆。

甲戌本第一回有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第一回正文还有:“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同一回里,还有一则眉批曰:“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弊(蔽)了去,方是巨眼。”都已明明白白点名作者就是曹雪芹,因此有学者认为:“除非有惊人的新材料发现,否则是很难再翻案的。”脂评谈到作者,常常赞他“写尽大家”“作者不负大家后裔”“非世代公子,再想不及此”……作者的出身确实非同寻常,这跟曹家的历史也相符。

但关于曹雪芹的可靠史料,实在太少了。即使跟曹雪芹同时代的袁枚,在他的《随园诗话》里,关于曹雪芹的信息也有误:“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错把曹雪芹说成了曹寅的儿子,可见曹雪芹的信息多么模糊。

曹雪芹的先祖是汉人,明朝时就以军功发迹,为巨族。明末清军入关,曹雪芹的五世祖曹锡远,兵败归附清朝,被编入满洲内务府籍正白旗。顺治帝期间,曹家由王府包衣转为内务府包衣。“包衣”是满语音译,意指“家里的”,即皇帝的家奴。

曾祖父曹玺由王府护卫升任内廷二等侍,妻子孙氏被选为康熙的保姆。曹玺被康熙任命为江宁织造。康熙极为器重曹玺,一六八四年曹玺辞世,康熙亲自登门吊慰。康熙第三次南巡,特别召见孙氏,脱口说出:“此吾家老人也。”这件事也许是虚构,但康熙亲笔写下“萱瑞堂”三个字,却是真的,家族荣耀可谓一时无两。

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新证》里,考证出如下信息:一六六七年,曹玺奉召回京觐见皇上,授蟒服,加一品;一六六八年一月,他的祖父母同时追授二品官衔,他本人则授工部尚书衔,妻子授一品夫人衔。这是曹家最鼎盛的时期了。

曹玺的儿子,即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十七岁就成了康熙的侍卫,康熙待他极为亲厚。曹玺去世后,曹寅先后被任命为苏州织造、江宁织造、两淮巡盐御史。曹寅喜好文艺,又爱好藏书,曹家的文化生活空前繁荣。曹寅晚年甚至成了康熙的心腹、密探,成了皇家的耳目,可以通过上折子的方式,议论地方上大事小事。康熙是这样吩咐的:“倘有疑难之事,可以密折请旨。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但在跟权力的蜜月期里,也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因为曹家的财政出了大问题,尤其是接驾康熙四次南巡,据说因为花钱太多,造成曹家在任上的巨额亏空。

在第十六回,曹雪芹把这段历史改头换面写到书中,贾府准备元春省亲之事,王熙凤跟贾琏、奶妈赵嬷嬷说起当年接驾的盛事——

赵嬷嬷道:“嗳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说起来……”凤姐忙接道:“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赵嬷嬷道:“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口号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凤姐道:“常听见我们太爷们也这样说,岂有不信的。只纳罕他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呢?”赵嬷嬷道:“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第十六回)

所谓接驾,表面看是极高的荣誉,其实还不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就是一个“虚热闹”。更可怕的是,拿了皇帝家的银子,还不够给皇上用的。

曹寅于一七一二年生病,一开始以为是感冒,后来成了疟疾,等康熙派遣特使送来西药奎宁(金鸡纳霜),曹寅已然离世。曹家虽负债累累,还有盐务上的亏空,但康熙依然极力维护曹家,任命曹寅的子辈先后担任江宁织造。但这巨大的亏空岂是轻易能补上的?到了雍正六年,政治格局大变,在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之下,曹家终被抄家,彻底堕入谷底。

就这样,曹家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繁华,戛然而止。

在《曹寅和康熙》这本书中,作者史景迁这样写道:“庇荫曹家七十余年的这棵大树,树叶繁茂,蓊蓊参天,集种种因素于一身:官位、财富、能力、伶俐,以及暧昧的包衣身份,它既为人仆役,也是一种特权地位,兼蓄满人与汉人的世界。但这棵大树的根并不牢固,其屹立全看皇帝的意思。没有皇上作为靠山,这棵大树必定倾倒,猢狲自然也就四散了。”

曹家的家世简单说完了,但作者曹雪芹的信息依然很少。

曹寅死后,他的亲生儿子曹颙不久也英年早逝,康熙下谕令曹家的侄子曹过继给曹寅的遗孀,并承袭曹寅的官职。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不假,但他的父亲是曹颙还是曹?尚无定论。而曹家被雍正抄家时,曹雪芹到底几岁,死于哪年,都无法确定。

从仅有的零星记载,再加上脂砚斋批语:“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学界大概将曹雪芹的生年,定于一七一五年左右,卒年为一七六三年左右。

被抄家时,他尚是一个十三岁左右的少年。

据他的朋友说,曹雪芹天生傲骨,风趣。敦敏、敦诚兄弟形容他为“嶙峋更见此支离”“四十萧然太瘦生”。比曹雪芹晚生的裕瑞,听前辈讲故事,说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奇谈娓娓令人终日不倦”,不是清癯秀才了,这可能是转述中出现了误传。

在友人的记叙里,他嗜酒,狷傲,写一手好诗。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朋友都夸他有诗才,却无人提及他的小说,有研究者据此怀疑《红楼梦》的作者并非曹雪芹。事实上,在那个时代,小说一直被目为“稗史”,登不上大雅之堂,诗歌文章才是主流,经籍文史才是传统文人最看重的。写小说无法带来名利,也不足为人知。

就是说,曹雪芹写下皇皇巨著《红楼梦》,而且是“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不为名,亦不为利,完全出自内心强烈的创作冲动,是非写不可。

曹雪芹曾经像宝玉一样,生活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里,被抄家后,却经常“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雪芹》),最终“坎坷以终”。从“锦衣纨绔”“饫甘餍肥”,到“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人生如断崖。家庭的重大变故,能压垮一个人,也能成就一个人。

了解了作者的部分家世,再来读《红楼梦》,会发现小说饱含作者自身的荣耀和创伤。

没有经历过真正繁华的人,很难逼真描摹一个“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的气派,《红楼梦》里从衣饰到园林,从美食到环境,从礼仪到娱乐,有全方位的贵族气质,这是凭空想象不出来的;没有经历过家族衰落之痛的人,也很难写出盛世背后的哀音,以及“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