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一个脾气暴躁的妈妈,影响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孩子的爸爸。这也是我才发现的一件非常懊恼的事情。
冬日的早晨,被窝是最诱惑孩子的一种。我的两个孩子,因为两个人上学的地方很近,但是离家有些远,所以每天都要孩子爸爸一起送去。
读小学的男孩倒是乖巧,每次叫他,很快就能自己起来。其实他小的时候,也是不肯起床,被我生气的时候拿衣架打了几回,后来只要我叫他起床就赶紧穿衣服。想必是被我多少吓坏了一点,我有些后悔自己的粗鲁,可是这也已经于事无补,成型了。所以对小娃,这个女孩多少温柔了一些,尽量耐住性子,以免过多的后悔。
只是,很多时候,一旦火冒三丈,就露出“真面目”,吼她。这天早上,她又赖床,不肯起来,我担心自己要迟到,时间很紧凑,每一分钟都极其宝贵。可她就是不配合,我只能拿了衣架吓唬她,对她吼完,一边给她穿衣服,一边哄她,和她讲道理,才勉强完成洗刷。
其实她也有些委屈,自从上幼儿园,就要随哥哥一起去,总是七点就要起床,不好好起来还要被妈妈打屁股。然后急匆匆地吃早饭,如果不赶紧吃,哥哥又要迟到。
一周,一年,只要是上学的日子,她就是和哥哥随着爸爸“打仗”。我只能做好早饭,给她做好差不多的准备,然后急匆匆赶去上班。对我而言,能踏着点,赶到工作之地,就很棒了,根本没有时间陪伴他们吃好早饭。
本来觉得这样的组合,爸爸负责打“后勤战”,我负责辅导作业为主,是完美的搭档,孩子们也很幸福了。
可是,这天早上,我看还有三分钟可以尝试利用,就赶紧给女儿的靴子刷一下。谁知,听到孩子吃饭那里,孩子爸爸不知道为什么,大声吼。
仔细一听,才知道,是在骂女儿,叫她不吃饭就不要去读书了。那声音着实吓了我一跳,我就听到女儿大声哭泣,很是心疼。
“宝贝,你好好吃饭,妈妈给你刷一下鞋子。”我隔着门和她说。
结果,她拖鞋也不穿,跑到大门口,哭得更伤心了,拉着我的衣服,怎么也不让我去上班。我和她讲道理,她也听不进去,眼泪哗哗地流着,嘴里喊着要妈妈。
作为一个正常的妈妈,真的没有办法抛下她,特别是孩子爸爸对她发火之时,她需要一个温暖的陪伴。
我看了看时间,心里崩溃,做好一切准备的早上,原以为没有任何问题的早上,又是非迟到不可了。心里着急无比,可是女儿死拽着我的衣服,哭得这么伤心,我只能尽量做她的思想工作。只是语速的飞快,根本不像安慰人,倒像随时爆炸的“地雷”。
可怜的孩子,看我又着急又有点生气的样子,只能委屈的点头答应。我允许她吃完饭,吃一包QQ糖,这才勉强放我走。
看着完全要迟到的时间,我依然拼命开车,争取能少迟到一分钟也是好事。只是脑子还在疑惑,为什么孩子爸爸也会这样无情地吼孩子?印象中,他是一个比较用心的爸爸,对孩子挺有耐心,为什么会这样?叫我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的是他;叫我对自己的孩子耐心一些的是他,怎么他自己却也用这样的方式对孩子了?
无疑,就是这几年的“潜移默化”吗?我都还来不及改变,他怎么就被“感染”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此时,我真想自己能把最温柔的那一面展现在自家孩子的面前,我多么希望自己不曾对孩子有过那么糟糕的相处过程,特别是还有这个免疫力不足的爸爸,已经快要和自己一样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了。
这能说明什么?一个家庭,孩子过多的让一个家长负责,会导致另一个家长也不知不觉就受到了影响。当他看到一个负责孩子主要方面的人,用哪一种方式能控制孩子,明知不是很可取,他自己也会在某种情境下选取这样的方式。
这天,我的心情不好,和孩子爸爸说,叫他以后注意对孩子不要吼叫,我对他们已经很没有耐心,他们已经很委屈了,作为爸爸,就要耐心一些,不然孩子们太委屈。
他也只是回应一下。我知道,他不是纯心这样无情,只是面对孩子的状况,潜意识就这样做了。
后来发现,我的儿子在生气之时,也会对妹妹大吼大叫,特别是在两个人玩耍时,出现意见分歧的时候,他就想用吼的方法吓唬妹妹,让她知难而退。
多想一点,多观察一些,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心痛。一心想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很健康很优秀的人,却在自己不理想的教育方式下,出现了自己很不认可的感觉。
当然,我与绝大多数的家长一样,一直忙于自己的工作,还有很多生活琐事,像极了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停歇,更没有什么时间反思,这是很多焦虑的家长在无形中走入误区的关键原因。
没有特别空闲的家长们,对孩子会特别没有耐心,因为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能静心想一想,感觉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良好。
我很想说,如果经济允许,在培养孩子的阶段,真的需要有一个家长能有多一些时间陪伴孩子。这样的教育,远比父母双方都是匆匆忙忙穿梭在工作中,让孩子总是奔波在一些培训班里要强很多。家长看似为他们付出了很多,实则不然。
我也知道,这是件不容易的事,特别是我们这样两个家长带两个孩子,还要不停工作的家庭,父母的脾气都容易暴躁,孩子也是在批评教育为多的环境中长大。不是家长不愿意耐心教育,而是没有什么时间能让家长耐心引导孩子。
不管是什么情况,我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了家长对孩子的重要性。至少自己,在能控制的范围内,要做到尽量耐心,不然,我失去的不是目前的很多,而是未来的更多。
为人子,方少时,为人母,已不再少,需要真的静下心,看看成长中的孩子。告诉自己,为他们的成长,学会“放弃”一些不值得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