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对孩子的了解,越是深入观察,越会发现他们的一些小问题。很多时候,家长都是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别人家的孩子欺负,或者自己的孩子会在学校受委屈。至于学习,可能只会从孩子的一些测试或者某些评价数据感觉他的大致情况。
其实,你若是从孩子回家的作业去仔细观察,能发现更多有关孩子学习的情况。我也是很普通的家长,不会对自己的孩子学习是否认真想太多,或是称赞什么,总认为孩子在课堂上应该是认真听讲,会集中注意力。
所以,有时我的观点和孩子不一致时,他喜欢说:“哪里啦,我们的老师都是这样讲的。你不信自己去问问呢。”
“好吧,你们的老师都这样讲,那就把我的想法当成另外一种,多了解一下总是对吧?万一哪天,老师的方法不适合,你就考虑一下我的方法,看能不能帮忙解决难题。”我是真的有些耐心了,若不是压住内火,早就一个“栗子”又下去了。
这样和他说,他才很不乐意地接受,真是能气死我,又是让人分分钟起火的节奏。
又如那次作文,周末语文老师要求回家写一封信给曹文轩叔叔。我没有参与,他先在草稿纸上写,大约花了十五分钟,首尾结合一起就两百字,告诉我写好了。
我一看,瞬间冒烟:“这是作文,哪有两百字的作文?你是四年级的学生,怎么可能就这样的作文?”
“不是啊,这是书信,书上的例子就是这样的,老师说了,书信要简洁明了,不要太详细,不能像写作文一样。”他又是无辜又是掉眼泪。
“是吗?老师没有字数要求?书信也是作文的一种,怎么可能没有字数要求?”我半信半疑,是不是新教材,对书信的格式到位就可以了?又不好意思去问他的老师,就建议一起看例文,然后分析他写的内容。
“这样吧,让我看看你的信,假如我是你的曹文轩叔叔,如果你想邀请我去你们班上课,总该有打动我的地方吧?你这样写,太简单了,虽然你说有读了他的书,还有开展了特殊分享会,可是他怎么能确定是不是真的?你没有足够说服力的内容能体现出与众不同,触动他愿意接受你的邀请呀!”根据那么几个字的作文,我给他提出自己的意见。
“老师说要简洁,我已经说了内容了,老师也是这样和我们说的。”他还是不肯接受我的想法。
为了表示他的说法没有问题,也为了不把他“引歪”了,我就和他折中,让他了解书信的基本要求,然后渗透一些可以细化,可以充实的地方,让他做适当的补充,建议他回学校让老师批改后,再核实一下。他看我说的也是多少有理,就大致补充一下,大概凑到三百多字,就当很认真了。
我很少和他谈语文,特别是作文的写法。我觉得作文,不能采用一些固定的格式,去框架他的思维,而且他的语文老师,更加适合引导他,所以几乎不插手。至于参赛投稿之类的活动,我也很少参与,只要他自己没有能力写出足够优秀的作文,就不帮他修改,更不想自己参与其中,以免打乱了他的想法。当然,我是教英语的,有大把的理由说服自己,作文不会指导。
不过这次,这孩子的狡辩,正是被我发现他的“听课效果了”。周一回去,语文老师批改后,在群里公布了作文的情况,她说四百字的作文,有一些孩子没有达到字数要求,需要回家补写。
看到这样的信息,我就懂了,他在课堂上的听课,应该很不完整,也是听课效果不理想的学生。这回,他应该能对我有信服一些了,尽管家里的“老师”和他的老师不一样,至少我能猜测到他的学习情况。
多少回了,我和他,简直就是“雄辩”,把我惹急了,耐不住性子,我就会来“硬”的,强压我的观点。可是现在,好像不行,他需要用“证据”去说服。
孩子的成长,家长只有跟着成长,不然,不是他淘汰你,是你淘汰了自己当家长的资本。
其实我们的“家长龄”不正是和他一样大吗?确实需要好好接受,好好学习,才能跟着他的学习前进。
16
家里对孩子表现进步时,或者说家里本身是不是应该有一定的鼓励制度?我很模糊,几乎很少,甚至没有。
这几年,我在这块也做得不理想。主要是,在家里,感觉孩子的作业辅导是必然,而我就潜意识里觉得孩子做好作业是天经地义之事,没有什么需要特别鼓励。可能,过程还是需要有一些激励的东西,这样可以更加激发他自主学习的动力。
之所以谈起这个,也是因为孩子的一系列表现刺激了我的神经。那天,接近学期结束的日子,学校给他们一张练习测试,顺便算出成绩。
下班回家,两个孩子都已经在家。一般情况,我回去的时候,都是女儿会冲出家门,大声宣布:“妈妈回来了!”然后会对我说:“妈妈,你回来了?我都想你了。”
这样的感觉真好。可是那天,迎接我的是儿子,他拿着一张试卷,在我换鞋子时就神秘地说:“老妈,我们测试了,你看?”
“嗯,不是很好吧?!”看到九十七分,我心里的第一反应就是,肯定又粗心了。
“已经是最好了!”他忍不住说出他想要表达的真实喜悦。
“好像我们约定过,不要看成绩,要看看题目有没有出现不该失分的内容。”我根本没有考虑他的兴奋,冷水浇得透透的。
然后拿过试卷一看,果然很粗心,都是一些“正常人”都不会错的题目。一个“验算”没有写,扣一分;一个比较没有写,扣一分;还有可以适当接受失误的地方扣一分。
“你自己看看,至少有两分是可以控制吧?”我指着失分批评他,“再说了,这个‘验算’已经出现第二次失分了,是不是很不应该?”在我的记忆中,他刚学这块知识时,就是偷懒没有写这两个字,已经失过分,这次竟然还是老毛病,他自己还没有意识到严重性。
“好吧,那我去做作业了。”他低着头,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
吃饭的时候,我看他也还是不乐观,多少还是因为没有被夸奖的原因。仔细想了下,我还是决定稍微鼓励一下:“这样吧,毕竟你表现还可以,就允许你,把名字签到那张‘保质保量完成’的名单上。”
“好的,这还差不多。”他立马就开心了。
那是我们约定的奖励,就是每天能自觉完成作业,质量过关,可以签一个名字,等集满十次,可以提一个要求。他很喜欢玩卡片,很想我们给他买一套,我却不是很乐意,毕竟是玩的东西。但是为了督促他自觉认真,也允许他可以交换。
其实,我也纳闷自己,在学校,对自己的学生,尚且设计了很多鼓励性的机制来激发学生学习,对他们的学习习惯都能那么用心培养,怎么对自己的孩子,却是这么吝啬,总是寻他的缺点,找他的不足,就看不到他优秀的一面?
不知道是不是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情况,如果也是这般不会看自己的孩子,还是要反思。自己的孩子固然是自己最了解他们,但是很多时候,忙碌的我们,并不是最了解他们的人。
就如父母的“爱”,不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就是最好的“爱”。他们要的,还有陪伴,还有需要的关怀,还有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这些,不是能在一天给他们,也不是一年可以弥补回去的东西,这是从他来到我们的怀抱开始,就要一点点给他的内容。没有时间的限制,没有地点的选择。
当然,在这繁琐的成人生活中,不可能每位家长都能成为优秀的家长,能争取做到合格就不错了。只是还有很多家长,做到合格都没有达标,与其说是为生活忙碌,奔波,不如说也有很大一部分家长是更偏于懒散,不负责任导致。
自从开始反思,我觉得自己有了很大进步,至少可以控制一下关键时候的暴脾气。这是我的幸事,也是孩子的福气。
有时,我会对着大自然发呆,甚至情不自禁就笑了。多么好的机会,在孩子还没有彻底与我产生“敌对”之时,我有了静心思考的时间。
为人父母,真是既简单又复杂,很容易也很难。这是一个随着时代要求,不断更新的形象,必须与时俱进。
这真是一个,需要静心思考,认真观察,耐心与之缠绵,并用一生去诠释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