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血马的故事

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葡萄)酒,多善马。马汗血(出汗如血),其先天马子也。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七十余城,众可数十万。其兵:弓矛骑射。

…………

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苜蓿,极望(一望无边)。

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俗,相知言。其人皆深眼多须 (髯),善市贾,争分铢。俗贵女子。女子所言,而丈夫乃决正。其地皆无丝漆,不知铸钱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他兵器。得汉黄白金,辄以为器,不用为币。而汉使者往既多,其少从率多进熟(赞美语)于天子,言曰:“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与汉使。”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

宛国饶汉物,相与谋曰:“汉去我远,而盐水中数败。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又且往往而绝邑乏食者多。汉使数百人为辈来,而常乏食,死者过半,是安能致大军乎?无奈我何。且贰师马,宛宝马也!”遂不肯予汉使。

汉使怒,妄言(骂詈),椎金马而去。宛贵人怒曰:“汉使至轻我!”遣汉使去,令其东边郁成遮攻杀汉使,取其财物。

于是天子大怒。诸尝使宛姚定汉等言:“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强弩射之,即尽虏破宛矣。”天子已尝使浞野侯攻楼兰,以七百骑先至,虏其王;以定汉等言为然。而欲侯宠姬李氏,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宛。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赵始成为军正,故浩侯王恢使导军,而李哆为校尉,制军事。

是岁,太初元年也,而关东蝗大起,蜚西至敦煌。贰师将军军既西过盐水,当道小国恐,各坚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罢(疲)。攻郁成,郁成大破之,所杀伤甚众。贰师将军与哆、始成等计:“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引兵而还。

往来二岁,还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使使上书言:道远,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战,患饥;人少不足以拔宛;愿且罢兵,益发而复往。天子闻之大怒,而使使遮玉门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贰师恐,因留敦煌。

其夏,汉亡浞野之兵二万余于匈奴。公卿及议者皆愿罢击宛军,专力攻胡。天子已业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轻汉,而宛善马绝不来,乌孙、仑头易苦汉使矣。为外国笑。乃案(处罚)言伐宛尤不便者邓光等,赦囚徒材官,益发恶少年及边骑。

岁余,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私随者不在内)。牛十万,马三万余匹,驴骡橐它以万数。多赍粮,兵弩甚设。天下骚动,传相奉伐宛。凡五十余校尉。宛王城中无井,皆汲城外流水。于是乃遣水工,徙其城下水空,以空其城。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而发天下七科適(犯七科罪名的犯人),及载糒给贰师。转车人徒相连属至敦煌。而拜习马者二人为执驱校尉,备破宛,择取其善马云。

于是,贰师后复行。兵多,而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至仑头。仑头不下,攻数日,屠之。自此而西,平行至宛城,汉兵到者三万人。宛兵迎击汉兵,汉兵射败之。宛走入葆乘其城。贰师兵欲行攻郁成,恐留行,而令宛益生诈,乃先至宛,决其水源,移之;则宛固已忧困。围其城,攻之四十余日。其外城坏,虏宛贵人勇将煎靡。宛大恐,走入中城。

宛贵人相与谋曰:“汉所为攻宛,以王毋寡匿善马,而杀汉使。今杀王毋寡,而出善马,汉兵宜解。即不解,乃力战而死未晚也。”宛贵人皆以为然,共杀其王毋寡,持其头,遣贵人使贰师,约曰:“汉毋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汉军食。即不听,我尽杀善马,而康居之救且至。至,我居内,康居居外,与汉军战。汉军熟计之,何从?”是时康居候视汉兵,汉兵尚盛,不敢进。

贰师与赵始成、李哆等计:“闻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所为来诛首恶者毋寡,毋寡头已至。如此而不许解兵,则坚守,而康居候汉罢(疲)而来救宛,破汉军必矣。”军吏皆以为然,许宛之约。

宛乃出其善马,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给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牡牝三千余匹。而立宛贵人之故待遇汉使善者名昧蔡以为宛王,与盟而罢兵。终不得入中城,乃罢而引归。

…………

军入玉门者万余人,军马千余匹。……伐宛再反,凡四岁而得罢焉。

——《大宛列传》

缓和国内阶级矛盾,消灭匈奴侵略威胁和满足统治阶级的贪欲,这便是汉武帝发动对外战争的三个主要原因。可是,应当特别指出,这个时代对外战争中最沉重、最艰巨的任务,是由劳动人民承担着的。他们用他们的血汗和生命,支持了一连串的对外战争。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生产出大批物资供应全国;如果没有他们亲身参加、组成远征的队伍,并且英勇地献出自己的生命;那么,汉朝帝国在这一个阶段的对外战争是不可能得到胜利和成功的。——劳动人民的名字都被湮没了,不见经传;但是那些留下了名字、以他们卓越的才能与智慧为祖国这个时代的历史写下光荣一页的人物,还有这个时代一切伟大而惊人的成就,毫无疑问,都是广大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血汗和生命滋养、培植起来的。一句话,劳动人民创造了这个辉煌的时代。

对外战争在客观上起了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首先,它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赶走了野蛮的侵略者,保障了中国的安全;其次,它扩大了中国的版图,促进了中国民族与其他各国民族的文化、思想、技术和物产等方面的广泛交流。

可是不能忘记,在对外战争的顺利进行中,仍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很大的苦难。有一次,汉武帝与臣子们讨论与匈奴的和战问题,博士狄山就说,由于连年不断的对外战争,中国内部空虚了,边境的人民大为贫困了。狄山的话透露了汉武帝功业的真实情况。那时,西北边境的贫民,到冬天连衣服也穿不上,整天钻在草窠里,官吏来了,必须出来谒见时,只好忍冷披草钻出窠来。其实何止只有边境人民受到苦难呢?全国各地的劳动人民都遭受着同样的苦难:耕种的吃不到粮食,纺织的穿不上衣裳。《史记》里借谴责秦国为名讽刺了汉武帝的“功业”:

于是外攘夷狄,内兴功业。海内之士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古者尝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上,犹自以为不足也,无异故云。事势之流,相激使然,曷足怪焉!

——《平准书》

对外扩张战争,在表面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但汉朝统治阶级与农民尖锐对立的形势,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消除。这在封建统治时代,是不可能得到根本消除的。而这种尖锐对立的形势,发展到最后,就必然导向另一次新的农民起义。

因此,这是一个辉煌的时代,但是也是一个阶级矛盾激烈发展着的时代。司马迁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环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