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个体小商贩到餐饮行业领军者

2018年11月,在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论坛上,一位特殊人物应邀出席。他是餐饮界的传奇,他是内蒙古人的骄傲,他有着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他一度是媒体聚焦的明星,他就是西贝餐饮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

有志少年初长成:成熟的思维,好动的身体,坚忍的意志

贾国龙于1967年出生在内蒙古,他的父亲是内蒙古临河的医生,收入不错,母亲对贾国龙宠爱有加,他们对这个儿子的教育方式是“放养”。这种教育方式放到今天,也许会被一些家长诟病,但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真谛。对贾国龙来说,放养的教育和养育方式,更能让他个性中积极的因素茁壮成长。所以,贾国龙没有因为缺少管束变得我行我素,反而养成了良好的自律习惯,他在小学时期成绩优秀,年年都是排行榜上的第一名。

贾国龙成长的年代,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不少人的生活条件无法和现在相比。贾国龙敏锐地意识到:身边的人质朴纯真,也想做乐善好施的人,但受制于自身的经济条件,心有余而力不足。正是早年间对这个社会现象的洞察,才让贾国龙在心中暗暗发誓:等到他经济条件好了,一定会慷慨待人。这个淳朴的愿望日后融入了西贝餐饮的企业文化中。

进入初中以后,贾国龙喜欢上了排球,每天超强度地练习,常年跟随队伍,最初一年输8场,后来一年输一场,最后赢得了冠军。后来贾国龙回忆说,当时比赛有很多死球,他们为了求胜拼命救球,让每场比赛都坚持打到第五局,宁死也不认输。虽然贾国龙没有变成排球健将,但是通过打排球,他练就了不服输的坚忍性格,成为他日后开启创业之旅的重要精神力量。

“天之骄子”的蜕变曲:另类个体小商贩

贾国龙13岁那年,母亲带他去呼和浩特看病。这是贾国龙第一次出远门,省会城市的高楼大厦跃入他的眼帘,他这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广阔,由此萌生了去外面闯一闯的念头。这几年贾国龙的学习成绩不够稳定,他费尽心血复读了一年,最终在1986年考上了大连水产学院。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他又获得了一个新标签——个体小商贩。

20世纪80年代,个体小商贩是一个很吃香的职业。当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物流不便,很多东西在异地会成为抢手货,所以不少头脑灵活的人会充当中间商赚差价,成了腰缠万贯的个体小商贩。

贾国龙在一年寒假时,从大连带回了些海鲜给亲戚吃,可是亲戚对这些带着海腥味的水产并不感兴趣,反倒是喜欢上了他带回来的“大重九”香烟。贾国龙马上意识到商机来了,于是在第二年假期时,贾国龙从大连带回了一皮箱的“大重九”,倒手就赚了几百元钱,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让他一年的生活费有了着落。

异地念书的贾国龙,由于水土不服患上了神经衰弱,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两个月暴瘦20多斤,人都脱相了。1988年,贾国龙因为实在无法忍受神经衰弱的折磨,只好退学。

退学后的贾国龙,为了谋生,专职做起了个体小商贩:他从石家庄购进小商品,然后贩卖到内蒙古,运气好了能够赚到十倍的差价,让20多岁的贾国龙很快就成了“万元户”,而他的很多大学同学,月收入不过区区百元。与此同时,贾国龙顽强地和病魔做斗争,他每天都要举哑铃、负重跑甚至骑马,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他的病症逐渐消除,还练就了一身的肌肉。

当个体小商贩虽然赚钱,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这一点贾国龙看得十分清楚。于是他拿出积蓄,在家人的资助下准备创业。但是,创业的方向又是什么呢?

进军餐饮:跟着市场变不会错

在改革开放初期,消费者对外来事物充满了好奇。贾国龙忽然想起自己在大连看到的时尚酒吧、咖啡馆、西餐厅,用今天的话讲都是些“高大上”的西洋玩意儿,他想当然地认为当地消费者也能喜欢,于是开了一家“西贝酒吧”。让贾国龙没有想到的是,酒吧开门之后,到这里来的客人似乎对琳琅满目的洋酒没有什么兴趣,最多是刚见到的时候尝一杯,时间长了,很多人想喝的还是二锅头,就连西式的牛排也比不上猪肘子受人欢迎。最后,贾国龙计算了一下,酒吧里卖得最好的居然是砂锅面片。

摆在贾国龙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路是继续开酒吧,不过要大量引入中式餐饮内容;另一条路是放弃酒吧。贾国龙经过权衡后认为,既然消费者骨子里还是喜欢民族的餐饮,那么还是开一家中式的传统美食店更好,于是就有了“黄土坡风味小吃店”。

由于选对了创业方向,贾国龙开始在临河餐饮业大展拳脚,先后涉足了很多餐饮项目,像什么火锅城、小吃广场甚至西餐厅等等,只要是餐饮界存在的买卖,他都会尝试。贾国龙不只是探索不同的项目,也在尝试不同的经营方式,给未来西贝餐饮的发展壮大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贾国龙对菜品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当年在推出“好吃战略”后,他会亲自试吃西贝的每一道菜来判断质量,如果发现味道不好,他一定会仔细查找原因。这就是一个西北汉子朴实的创业理念,他带着狂放不羁的个性,带着拥有历史厚重感的莜面,在美食的世界中追逐着、探索着。

如果说贾国龙是业界传奇,那么西贝就是喜悦人生的创造者,有关它的故事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