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腧穴临床发挥(第2版)
- 李世珍 李传岐
- 1474字
- 2022-04-24 10:33:37
第二章 手太阴肺经
第一节 概论
【经脉的循行路线及病候】
1.循行路线
起于中焦(胃),向下联络大肠,从大肠回转过来,沿着胃的上口,上贯横膈,入属肺脏,再从肺脏走达喉咙,横出走到腋窝下面,向上沿着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前面,下达肘弯中,沿前臂内侧前缘经掌后桡骨茎突桡侧边,入寸口动脉处,走到鱼际,沿鱼际边缘走至拇指桡侧的末端。其分支,从掌后桡骨茎突的上方分出,向手背一直走到食指桡侧的末端,与手阳明经相接合。属肺,络大肠。本经腧穴治疗肺和同肺脏有关的大肠、肝、脾、心、肾的病证以及本经循行处的病变,都是通过它的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经脉通路经气的作用而发挥疗效的。
2.病候
本经病候多见咳嗽、哮、喘、肺痿、肺结核、肺气肿、肺脓肿、胸痛和肺卫、鼻、喉疾患,以及其循行处的上肢病变,是肺脏、肺经经气和有关部位受到致病因素的侵袭,在全身和体表出现的症状和体征。这些症状和体征,都是通过本经在它所联系的部位反映出来的,对于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病证的发生、发展、传变和痊愈过程,也都是通过本经实现的。它所反映的这些证候,都是本经腧穴的治疗范围,是通过本经经脉和改善本经经气而收效的。
【肺的生理病理】
肺位胸中,上连气管,通于喉咙。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贯百脉而通他脏。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属卫,主肃降,司呼吸,为宗气出入之所,是气机升降之枢。凡致使肺脏功能失常,影响肺气出入肃降和肺卫所发生的病变,都是本经有关腧穴的治疗范围。从病理类型分,凡是肺气虚亏、阴虚肺燥、邪热乘肺、痰浊阻肺、风寒袭肺的病证,可分别取刺本经肘以下腧穴和中府、云门等穴施治。属于脾虚及肺(肺脾两虚)、肺肾阴虚、肺肾气虚、脾湿犯肺、肝火犯肺和心肺气虚等病理类型,以及肺气虚亏和肺气不降引起的脏腑病,分别与脾、肾、心、肝经有关腧穴及其背俞穴,以及大肠的俞募穴或下合穴配治。
肺之所以兼见大肠、心、肝、脾、肾的病证,是因为手太阴经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上膈属肺”(《灵枢·经脉》),其经别“入走肺,散之大肠”(《灵枢·经别》),手阳明经脉“络肺,下膈,属大肠”(《灵枢·经脉》),其经别“下走大肠,属于肺”(《灵枢·经别》);手少阴经脉“复从心系却上肺”(《灵枢·经脉》);足少阴经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从肺出络心,注胸中”(《灵枢·经脉》);足厥阴经脉“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灵枢·经脉》);足太阴经脉“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灵枢·经脉》),其中经过肺。肺经与胃、大肠有密切联系,大肠、心、肝、脾、肾经与肺有直接联系,相互影响之故。由于手少阴经脉,“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因此,“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可以“逆传心包”。
【所属腧穴的分布及治疗范围】
1.本经腧穴
有中府(肺之募穴)、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合水穴、子穴)、孔最(郄穴)、列缺(络穴)、经渠(经金穴)、太渊(原穴、输土穴、母穴、脉会穴)、鱼际(荥火穴)、少商(井木穴)等11个。分布在胸膺、上臂内侧、肘弯桡侧、前臂桡侧、腕关节桡侧、鱼际、拇指桡侧甲角等处。其共同性是:都治疗所在处和邻近处的局部病证。其特异性则是:肘以下腧穴还治疗肺、肺卫、胸、气管、喉、鼻疾患;中府、云门还治疗穴位下肺脏的肺部疾患;鱼际还治疗小儿疳积;少商还有开窍醒志的作用。温病中的卫分证候,则是列缺、太渊、尺泽的治疗范围。
2.他经交会于本经的腧穴
有足太阴经交会于本经的中府穴。列缺穴通于任脉。其中中府还治疗与脾有关的肺疾患,列缺还治疗任脉为病的咳嗽、吐血、咽肿、牙痛、胸膈满闷、乳痈等。
本章常用穴:
中府、尺泽、列缺、太渊、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