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程
- 徐亮 李君
- 5512字
- 2021-12-10 18:16:08
第四节 个人、家庭、社区的评估与诊断
一、家庭定义、分类、功能
(一)家庭定义
家庭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社会的基本单位。随着社会结构和人们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变化,人类的家庭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家庭的认识也不同,导致家庭的定义多样化,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
从家庭演变的历史来看,人们对家庭的认识可分为传统或狭义家庭观和现代或广义家庭观。传统观念认为:家庭是由法定血缘、领养、监护及婚姻关系的人组成的特殊社会生活组织形式。这类家庭具有法律效应,家庭成员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现代广义的观点认为:家庭是由一个或多个有密切血缘、婚姻、收养或朋友关系的个体组成的团体,是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和彼此相依的处所,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广义的家庭可以是同居家庭、单亲家庭、继父母家庭、核心家庭等,它不涉及代辈关系及住所。护理学应采用现代观点认识家庭,社区护士提供家庭护理服务时,通过询问家庭成员有关家庭内部相互作用资料,评估家庭健康情况。
(二)家庭分类
按家庭的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家庭分为以下6类:
1.核心家庭
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指两代人组成的家庭。它是当代社会最常见的家庭形式,是一切家庭结构的基础。
2.主干家庭
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通常包括祖父母、父母和未婚子女等直系亲属3代人。
3.联合家庭
由父母和两对或以上已婚子女组成,或兄弟姐妹结婚后不分家。
4.单亲家庭
随着现代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多种因素可造成单亲家庭。如离婚、配偶死亡、夫妻因工作关系两地分居、甚至未婚先孕等。
5.重组家庭
由离异的父母带着自己的孩子与另外的异性共同组成的家庭,如父母一方和自己的孩子,继父或继母,有时还包括继父或继母的孩子。
6.空巢家庭
指子女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家庭中留下年长的父母,是社会转型期的特殊家庭现象。
(三)家庭功能
指家庭固有的性能和功能。表现为保持家庭的完整性,满足家庭成员的需要,实现社会对家庭的期望。具体归纳几个方面:
1.情感功能
形成和维持家庭的基础。家庭成员间相互理解、关怀与支持,使家庭成员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
2.生殖功能
生儿育女,培养后代是家庭特有的功能,家庭通过优婚、优生、优育及计划生育调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3.抚养与赡养功能
抚养指父母供养未成年子女,赡养指子女供养和照顾长辈,体现家庭代际关系中双向的责任与义务。
4.社会化功能
人的社会化源于家庭,家庭提供社会教育,帮助子女完成社会化过程,同时继承和传播家庭文化、价值和道德。
5.经济功能
是家庭功能的经济基础,具备充分的经济资源才能满足家庭成员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需要。
6.健康照顾功能
保护和促进家庭成员健康,为患病成员提供精神、经济、物质等方面的照顾和支持。
二、家庭结构、生活周期及家系图
(一)家庭结构
1.定义
指家庭成员间各种社会关系的排列秩序及各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家庭内在结构和家庭外部结构,不同程度地影响家庭的相互关系、功能、资源、健康及发展。
2.类型
取决于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及年龄。按婚姻关系分三大类型:①有婚姻的家庭。②单亲家庭。③多个成人构成的家庭(表2-1)。
3.内在结构
家庭成员间的互动行为,即家庭关系。现代许多家庭健康问题源于家庭关系的复杂性或不和谐。
(1)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家庭成员数量越多,关系越复杂,发生不和谐机会越多,越容易出现家庭健康问题。
表2-1 家庭的结构类型
(2)家庭内在结构的基本要素:
包括家庭角色、权利结构、沟通方式和家庭价值观四个方面。
1)家庭角色:指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特定身份和地位,家庭成员在家中可同时扮演不同角色,并在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变化。
2)权利结构:家庭成员独自履行自己意愿的能力,分三种类型:①传统权威型。权威来自传统文化,如父亲视为权威人物。②情况权威型。家庭权利随家庭情况的变化发生改变。③分享权威型。家庭成员的关系是均等的,又称民主家庭。
3)沟通方式:家庭关系的好坏取决于家庭沟通,主要有两种形态:①开放性或功能性沟通。家庭成员间互相表达自己的情感、愿望、需要等信息,减少误解,增强家庭的凝聚力。②含蓄性或隐忍式沟通。家庭信息传递不明显,容易产生矛盾,导致家庭不和谐。
4)家庭价值观:指家庭成员对家庭活动的行为准则和对事件的态度和观念,决定家庭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健康信念和家庭成员的行为,不同背景的家庭,成员间的价值观和信念存在差异。
4.家庭外部结构
一切与家庭发生关系的外部环境条件称为家庭外部结构,包括经济来源、宗教团体、医疗机构、教育机构、住房、休闲娱乐、居家环境、社区环境等。
(二)家庭生活周期
家庭与个人一样经历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这种发展与变化共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家庭发展任务及护理要点各不相同(表2-2)。
表2-2 家庭生活周期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续表
(摘自:刘素珍.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1.)
(三)家系图(家族谱)
家系图是家庭健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示意图表示家庭结构、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患病史、家庭重要事件等,便于迅速掌握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及重要信息。
1.绘制家系图基本原则
①三代或三代以上。②所有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或出生日期。③任何死亡(年龄或日期及死因)。④家庭成员的主要疾病或健康问题。⑤同一处居住的家庭成员。⑥结婚和离婚的日期。⑦子女按年龄大小由左至右依次排列。⑧使用简明扼要的说明符号及图例。
2.家系图标识
标明家庭成员健康情况、各成员间的关系及密切程度、健康状况及社会问题(图2-1)。
图2-1 家系图标识
3.家庭结构图
用图形表示家庭三代人之间关系的方法,直观地提供整个家庭的构成及结构、健康问题、家庭人口学信息、家庭生活事件、家庭成员间的沟通等重要信息(图2-2、图2-3)。
图2-2 陈某家庭结构示意图
图2-3 陈某家庭社会关系图
三、个人、家庭及社区评估与诊断的内容、方法及基本原则
(一)个人、家庭及社区评估
1.社区评估定义
社区评估是收集、整理和分析与社区整体健康状况相关资料的过程,是社区护理程序的第一步,目的是提供社区健康护理诊断依据。
2.社区评估主要内容
包括五方面内容:
(1)社区人口群体特征:
社区的核心是人,评估社区人群的内容包括:社区人口数量和密度、人口组成、人口成长趋势和流动率、人口健康状况、社区/服务发展历史等。
(2)社区地理环境与人为环境特征:
环境因素影响人的健康状况,评估环境因素包括:社区界限及范围、自然环境特性、气候变化、社区环境卫生状况、交通状况、提供健康服务情况,包括社区内医院、诊所及药房的分布情况等。
(3)社会系统:
社区人群互动交流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社会系统,反映社会发展和人民与社区互动的协作状况。评估内容包括:保健、福利、经济、政治、教育、娱乐、宗教、沟通、安全与运输系统等情况。
(4)居民健康状况:
包括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患病情况、主要死因、传染病发病、居民出生率、平均寿命等有关统计资料。
(5)社区卫生服务情况:
包括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情况及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情况。
1)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包括两周患病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疾病频度指标、疾病严重指标、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指标等。
2)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情况:包括门诊人次数、床位使用率、平均占用床日数、床位周转次数、平均每床日费用、每次门诊费用、医疗费用负担方式构成、每千人口医师、护士数等。
3.社区评估方法
(1)查阅文献:
通过查阅人口普查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其他机构的卫生统计报告等判断社区整体状况,了解社区组织机构种类及数量、社区人口特征、人员流动等情况获得社区人群基本情况及主要健康问题。
(2)实地考察:
社区居民的生活形态、互动方式,了解社区地理位置、人文特征、社区绿化、环境卫生、经济发展等情况。
(3)人物访谈:
通过访谈获得社区居民的家庭形态、家庭结构、家庭功能、人际关系等资料,以及居民对社区的看法及对健康、保健的需求。
(4)参与性观察:
以社区成员的角色直接参与社区活动,直接观察或间接观察,收集社区居民目前健康状况资料,了解社区活动安排及居民参与的情况。
(5)问卷调查:
可以是调查员和被调查者面对面,逐个访谈,填写问卷;也可以通过电话访问、邮寄问卷、电子邮件等方法进行问卷调查。
4.整理和归类资料
按照某一特定的目的科学分类和归纳收集的原始资料和数据,分析社区的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提供护理诊断的依据。
(1)资料分类:
包括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根据时间顺序分既往资料和现实资料。
1)主观资料:指护理对象主观的感受,如主诉头晕、头痛、心悸等。
2)客观资料:指调查人员通过经观察、体检、借助医疗仪器或实验室检查等获得的资料,如黄疸、发绀、体温升高等症状、体征等。
3)既往资料:包括既往健康史、疾病史、生活习惯等。
4)现实资料:包括现存健康状况及保健需求,人群特征及生活状况等。
(2)资料处理:
根据资料的类型选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提出护理问题,制订护理干预计划。
(二)社区诊断
1.社区诊断定义
社区诊断借用临床“诊断”这个名词,通过一定的定性与定量的调查研究方法、方式和手段,收集必要的资料并分析资料,确定社区人群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疾病分布情况,找出本社区人群急需解决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为社区卫生服务计划的制订提出科学依据。
2.社区诊断目的
社区诊断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前提,是制订社区卫生服务计划的依据。通过社区诊断,发现并确定本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及危险因素;总结评价社区卫生服务资源供给情况、效率和居民卫生知识水平、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状况及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分析社区支持与政策环境特征;综合分析,提出优先干预项目,制订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规划;为社区综合防治效果的评价提供基线数据。
3.社区诊断主要内容
(1)社会人口学:
①社区特点。如类型、地理、自然资源等。②经济状况。如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构成。③人口学特征。如人口的数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民族、职业等。
(2)环境与行为:
①自然环境。如地形、地理位置、气候与一般环境质量,安全饮用水情况、环境污染、家居环境及工作学习环境等。②人文社会环境。如社会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家庭结构和功能、人口的稳定度、社会休闲环境等。③社区居民对疾病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④与慢性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现状。包括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结构、体育锻炼、性格特征等。
(3)流行病学:
①社区居民存在的传染性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种、分布状况及严重程度等。②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及分布特征,居民疾病的现患情况。③疾病负担状况。④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评价等。
(4)教育与组织:
①社区行政管理组织、机构及其功能分工。②卫生服务机构、防疫机构的人员现状分析。③教育与文化环境。④与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的主要组织或机构。
(5)管理与政策:
①宏观社会经济发展政策。②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政策。③社区发展政策。④卫生系统内部的政策和管理问题。⑤目前政策和管理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6)社区资源及能力:
①机构资源。包括医疗保健、社区慈善、文化教育、宗教团体等机构的功能及居民的可用性及可及性。②经济资源。指社区整体的经济状况、公共设施、交通状况等资源的丰富程度及分布情况,直接影响社区服务和居民的利用。③人力资源。包括各类医务人员和社区相关人员,如行政人员、居委会人员等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资源。
4.社区诊断的步骤
(1)设计与准备:
是社区卫生诊断的第一阶段,具体工作内容包括:①确定所需要的信息。包括社会人口学、流行病学、环境与行为、教育与组织、管理与政策、社区资源及能力。②确定诊断时间。③制订实施方案。包括目的意义、目标对象、实施内容、步骤与进度、质量控制方案和经费预算方案等。④组建团队。一般应包括社区领导、相关领域专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现场工作团队。⑤人员培训和社区动员。⑥物质准备及组织实施。
(2)收集资料
1)资料来源:包括现有资料收集和社区卫生专项调查。现有资料收集包括统计报表、日常工作报表、年度统计和既往作过的调查,具体来源见表2-3。社区卫生专项调查包括居民卫生调查、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调查。
表2-3 社区诊断现有资料收集项目及其来源
(摘自:广州市越秀区2009年社区卫生诊断报告汇编.2010.3.)
2)收集方法:收集现有统计资料(整理与分析)、定性资料的收集(观察、访谈、专题小组讨论、咨询)、定量资料的收集(抽样调查、普查)。
(3)整理与分析:
数据整理、简单的卫生统计分析;流行病学分析;归纳综合分析。
(4)分析报告:
综合分析社区的健康相关数据,评价社区主要健康问题与卫生服务需求、卫生资源供给与利用特征及社区环境特征;确定优先干预项目;撰写社区卫生诊断报告;编制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规划。
5.社区诊断方法
根据社区诊断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②社会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访问法、问卷法和文献法。
6.社区诊断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原则:
社区诊断是一项基础性公共卫生管理项目,纳入各级政府公共卫生计划、社区卫生服务规划,保证工作的计划安排、经费投入与组织协调到位。
(2)科学完整原则:
要求社区诊断内容、方法、程序和标准坚持科学、规范,资料全面准确、结果客观可靠。
(3)适宜可行原则:
结合社区实际,注重流程与方法的可行性、适宜性和实用性,以最低成本发挥最大效益。
(4)求实特异原则:
实事求是地反映社区实际情况,显示本社区特点具有针对性、特异性,根据诊断分析结果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规划,适时提出发展目标和策略措施。
(5)周期渐进原则:
全面的社区诊断是一项循序渐进、周而复始的基础工作,一般5年进行一次。
(廖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