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赏感激,二赏平常,三赏理所应当

(春秋)管仲

对贤者不可以严厉地管制,对能者不可以淹滞而不使用,防患于未然,总是容易的。水所流经的地方,人们都聚居在那儿;土壤肥沃的地方,人们都不肯离去。这就好像寻求珠贝的人不肯离开广大的江湖一样。在祭神仪式燃放火炬的时候,交杯饮酒的人都不肯离开座位,又何况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们呢?让全国这么多人聚在一起,等待危难国家中的君主,来显示他的才能,这不等于在危害国家吗?

利不可以废弃,所以人们要从事流通利的行业;神明不可以废弃,所以人们都要来供奉;宇宙是不停留的,因此其经常会变动而从旧的转换成新的。得到上天帮助的人,身居高位也不会倒台;得人心的人,即使身处低位也不会轻易被人战胜。圣明的人和君主都重视这个道理。最真诚可以产生最大的信任,最信任可以产生最深的友谊。产生这些最高境界自然是有办法的,即不讲求用花招掩盖真情,不讲求用贪多而排斥精少,君主俨然不动,看上去像墙那样踏实,而且做人做事讲求公平、正直。

法制与度量是王者治国的准则和工具。坚持过时的仪法和道德,就是害怕变革。天地就好像有神在那里推动着,变化是天地的最大特征。能参与变化和善于运用变化的人,千万不能中途停顿。仁者、智者都是善于运用变化的。不是这样的人,变化的良好机会就会白白地与神一起消失了。

人一日也不可能离开衣服、饭食,而父母兄弟却是终有一天将会离去。所以圣明的人教导百姓节衣缩食以自立。人死了才会相亲相爱,而活着的时候却难以相处。行赏的事情,奖励一次人们看做是“赏”,第二次时人们则把它看做是常规,第三次时。人们则把它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小小的行赏能使人们满意,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般的礼法制度了。所以,不要使下面的人把行赏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当权者必须在行赏之后善于改变今后行赏的方式。

商人对于国家并不是无所作为的人。他们居住不挑选什么乡,也不挑选什么样的君主来侍奉。他们卖出货物就是为了谋取利益,买进货物也不保守惜售。国家的山林资源,采伐之后就拿去卖,使国家的市场税收成倍地增长。朝廷上上下下的人都可以进行奢侈消费,君主、臣子都可以相互亲近,君主和臣子的财产便不会藏着而不用了,这样,贫民就有了工作而有饭吃了。另外,把有田邑的人迁移到市场,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

怎样能与这么多贤能的人亲近呢?不吃钓饵的鱼鳖,不出深水;不害怕霜雪的树木,不怕天时;自己有办法的贤士,就不听从君主,这还谈什么亲近呢?如果人没有什么追求,用强迫的力量是不能使他屈服的,用巧妙的智谋也不能治理他,这就好像月亮的盈虚有定期,音乐的韵律有定式一样。懂得这一点,就可以处理好了。所以控制发展出路而禄赏不要过多,士人就自动亲近了。不选择是谁而都给予禄赏,这叫白白地仁慈了一番;不选择人而进行敛取,竭泽而渔,这叫做白白地给人以利益。明白了这两条,并且以之作为行事的准则,就可使人们亲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