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现象

心理学将共鸣定义为:在他人情感表现的刺激作用下,引发的情感相同或相似的反应倾向。这种现象在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例如,我们发现同事犯了一个错误,并且这个错误自己也曾经犯过,这时就会触发共鸣。又如,当产品同事做的需求没有用户使用时,也会联想到自己曾经做的需求也没有用户使用,不仅能够感受到对方不甘与沮丧的情绪,自己也会产生类似的情绪。

共鸣早已在销售、营销策划、推广、运营等与用户密切相关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能显著缩短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用户每天被大量信息轰炸,为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一般会将信息划分成两种类型,即“与我有关”的和“与我无关”的。与用户共鸣,最大的作用在于给信息贴上了一个“自己人”的标签,向用户传达了一个信号:这是与你有关的信息。增加信息对用户的存在感,以此来避免信息被“自动过滤”。

销售等与用户直接接触的职业,销售员主要是通过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放大,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表情感染用户,让用户产生与自己相同的情绪,触发共鸣。这种共鸣产品经理是做不到的,产品经理并不会与用户直接接触,甚至不会和用户直接对话,但产品经理掌握大量的用户数据,包括基础属性的数据及用户的产品使用行为。

所以,产品经理与用户共鸣的方式是使用用户的信息,让用户与自己产生共鸣。

今日头条的广告系统就采用了这种策略。在今日头条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广告:某城市的玩家都在玩这款游戏。这里的城市信息就是用户自身所在城市的信息。用户的定位信息在北京,就会推送“北京的年轻人都在玩这款游戏”,用户的定位信息在深圳,文案就变成了“深圳的年轻人都在玩这款游戏”。

城市信息,就是这条内容与用户形成共鸣的元素。但实际上,这条内容原本就是用户自身的信息,而不是产品提供的信息。除了城市信息,还有用户的性别、年龄及近期产生过的相关行为,均可作为共鸣元素被植入广告的内容中,以引起用户的共鸣。

挖掘用户自身的信息,让用户与产品共鸣,就是产品里共鸣元素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