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第一,本书完善了碳排放的研究内容,构建了土地利用碳排放清单,拓展了碳排放的研究视角。土地利用承担了自然和人类活动中所有的碳源,而现有研究没有将土地上的自然碳排放与社会经济碳排放统筹起来,本书则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编制土地利用碳排放清单,从土地利用类型视角出发来研究碳排放,拓展了碳排放的研究视角,而且估算的碳排放量更接近实际情况且更为科学合理,丰富了碳排放的研究内容,拓展了碳排放的研究广度与深度。

第二,本书丰富了土地利用的研究内容。土地利用造成的诸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普遍关注,也有少数学者开始关注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但是涉及土地利用自然碳排放源的较多,系统测算土地利用过程中碳排放情况的研究不多。所以,本书也是对土地利用研究内容的一个补充和完善。

第三,本书补充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内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核心思想是提出了国民收入水平与环境质量呈现出倒“U”形曲线的关系,而本书提出了国民收入水平与碳排放效率呈现出“U”形曲线的关系,对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之间的“U”形曲线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深化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内容。

1.2.2 现实意义

第一,本书内容可以缓解经济发展与碳减排之间的矛盾。西北地区作为我国欠发达地区,首要任务是通过发展消除贫困,并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由于经济规模小且发展方式传统,西北地区也承担着全国节能减排的任务,国家对西北地区减缓碳排放的期望也是较大的。对西北地区而言,牺牲自我发展以迎合国家和社会的期待是不合适的,但忽视碳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是严重不可取的,是不可持续的。因此,研究碳排放效率有利于缓解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以及协调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

第二,本书内容有利于节约土地利用过程中的要素资源。碳排放可以被看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一个核心指标。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导致了碳排放效率的改善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需要采取系统的方法才能得以实现,如采取清洁生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等措施,以减少整个系统的资源消耗。西北地区资源丰富,但是对资源的利用方式较为传统、落后。本书认为,通过改善碳排放效率,会对西北地区土地、水等其他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减排产生积极作用。

第三,本书内容有利于推动我国西北地区在气候问题治理上的国际合作。本书通过研究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积极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实现节能减排,将有助于我国更深层次地推进国际气候合作,也可以积极地促进西北地区碳排放市场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