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后破产:名为“长寿”的噩梦(译文纪实)
- (日)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 2510字
- 2021-09-23 16:46:03
把握独居老人的实际状况
在独居老人急剧增加、孤独死多发等严重事态不断蔓延的情况下,东京港区展开了一项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65岁以上的所有独居老人,共计约6 000人,回收有效问卷约4 000份,并从这4 000人中挑选对象,详细听取了有关情况。从全国范围来说,以“独居老人”为对象,试图把握其经济状况等真实情况的政府行为,尚属罕见。明治学院大学的河合克义教授等人,对此次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论意味深长。
印象中,港区居民多为富裕阶层,但即便在该区,处于生活保护水平以下(年收入150万日元以下)的单身老人也超过了30%(2011年调查)。其中,约有二成接受了生活保护。也就是说,收入低于生活保护水平却没有接受生活保护的单身老人在20%以上。
问卷结果令港区政府产生了危机感,正在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2011年起,该区推出了“交流咨询”计划,对独居老人开展了彻底的走访活动。孤身生活的老人,要由专职咨询员登门拜访,详细听取有关情况,如有无经济方面的担忧、生活方面有无不便或障碍等,必要情况下,提供生活保护、登门护理等公共服务。
与田代先生的初次见面,也是在交流咨询员登门走访时一起进行的。了解到田代先生已处于“老后破产”状态,咨询员告诉他可以接受生活保护,并在咨询福利事务所的基础上,向田代先生反复说明,将就申请等必要手续提供帮助。一边是社会福利,一边是对福利服务有谢绝倾向的老人,要在两者之间架设起一道桥梁,这样的“中介”职能就非常关键了。负责田代先生的港区咨询员松田绫子女士拥有社会福利士资格,待人很温和。
“一个人走访,有时候会很辛苦吧。”
松田女士一直笑着,边说吃苦受累很正常,边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在门厅前,一上来就被怒斥‘回去吧!’的事也不足为奇。已经习惯了。”
在港区,共有6 000名独居老人需要支援,而咨询员却只有11人。所有人都走访有困难,于是咨询员们就锁定了200个经济困难户,反复开展走访活动。她说,第一次走访被撵回来是家常便饭,若非数度前往,老人们即便真的非常困难也不会坦率地告诉你。
“涉及到收入、经济状况等,他们轻易不会吐露实情。时间长的,要用近1年时间才能建立起信任,到那时才会开口说‘实际上,正在为钱发愁……’。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让陌生人知道自己的收入或向陌生人坦陈生活困难,的确是会让人心生抗拒。但是,若不让他们坦率地讲出来,就无法提供支援。这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咨询员工作的困难和重要。
“实际上,还有一位老人让我放心不下。”松田女士告诉我们。征得同意后,到那位老人家里走访时,我们采访人员也一同前往了。这是一幢约建于50年前的两层公寓。沿锈迹斑斑的铁制楼梯拾级而上,我们到了第2层的一个房门前。没有门铃,松田女士边敲门,边像熟人一样地喊:“我是港区的交流咨询员。”
“噢。”屋里的人答应了一声。不一会儿,门开了,探脸出来的是一位高雅的白发女士。得知我们是随咨询员前来采访的,就以匿名为条件答应了。
木村幸江(化名)女士80多岁。从门檐处望去,里面有一个3张榻榻米大小的厨房,再往里还有两间约6张榻榻米大小的和室。木村女士的收入只有每月6万日元多一点的国民养老金,交完房租就身无分文了。她告诉我们,70多岁的时候还可以做做家政等,有收入,但现在身体动不了了,已经不能工作了。
“接受生活保护吧。”松田女士虽多次规劝,但木村女士总是说:“不可能的。”实际上,因想申请生活保护,她以前曾到政府部门咨询过。当时,一说自己有几十万日元的存款对方就回答说:“请您花完以后再来吧。”
“存款没了,真的能享受生活保护吗?要是享受不了,不就饿死了?”木村女士越来越担心,存款没了就一定能享受生活保护吗?万一不行,手头又没钱了,该怎么办?因此,她就尽最大可能不去动用存款,餐费等也尽量节省。但存款仍在减少,这让她越发不安。
为让她充分了解相关制度,松田女士进行了反复说明。“只要存款减少到一定金额就能享受生活保护了。请您放心,到时候马上联系我。”
但木村女士仍是半信半疑:“真的……存款全没了,也会帮助我?”她反反复复地如此确认了多次。收入少,存款又花光了,那为明天的生活担忧就再正常不过了。但若政府部门只是说“有存款就享受不了,等存款没了再来”,老人内心的不安就无法消除。这也在情理之中。
“只要有存款就不能享受生活保护。”考虑到生活保护以税金为财源,这一原则当然可以理解;但另一方面,这样的“规定”却对老人构成了一种逼迫。木村女士也数度向我们诉说:“活着就是活受罪。”
松田女士像是无言以对。
“为什么会感觉是受罪呢?”
听到我的疑问木村女士一字一句往外挤似的低声说:“政府里的职员说,等存款没了再来,可到时候万一因为什么事享受不了生活保护,那就只能是一死了。话可以说得很轻巧,把存款花光就可以了,但存款一点一点地减少,真的是非常可怕。每一分钟,都感觉有什么东西在后面紧追着不放,晚上都睡不着觉。”
到底能不能享受生活保护?只有少得可怜的一点点存款,即处于所谓“老后破产”前夜的很多老人,都被逼到了精神承受能力的红线边缘。从这些人嘴里,不止一次听到的,就是他们内心深处“想一死了之”的呼喊。每当听到这样的呼喊我都会痛切地感受到,自己既没有力气鼓励他们,也没有力气去安慰他们,能做的就只是默默聆听。
“一旦卧床不起了,谁来照顾我呢?虽然能用护理保险,那也得有钱才行吧。要是享受不了生活保护,我就只能悲惨地死在这个房间里了。”一位丈夫去世后孤身一人生活的女士几次诉说,干脆随丈夫而去,死了算了。
“至少,要准备好为自己办葬礼的钱。”一位先生告诉我们,不想接受生活保护,是因为不能动用50万日元左右的存款。孩子的生活并不宽裕,他不想因自己的葬礼增加孩子的负担。这位先生就这样保留着这笔存款。但我们当前的制度,却连保留这仅有的存款都不允许。
老人们很难通过劳动获取收入,对他们来说,存款就是最后的依靠。把这样的存款全部花光,会给他们的内心带来多么大的痛苦?采访中,我多次听到由此而来的担忧。老人们拼命工作到现在,社会存在的基础由他们支撑到现在,却要被迫放弃仅有的一点积蓄,甚至被逼到“想一死了之”的地步——如不阻止“老后破产”的蔓延,连社会的伦理道德都可能崩溃,这就是采访中的切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