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同:亚洲的复兴与繁荣在多元中统一

——从文明互鉴、文艺复兴、内圣外王和天下一家的角度看待

祝家华(Thock Kiah Wah)

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执行顾问、主任、教授

引言:对世界的解释及世界的发展变化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全球化时代,通信速度、物质文明和人工智能机器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然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更远了;种族间的仇恨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也从未结束。文明之间仍然没有太多的相互了解。更糟的是,文明的冲突就像亨廷顿(Huntington)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一书中所预言的那样即将发生。当今的根本问题是:人类能够和平共处吗?世界能在未来变得更美好吗?人类能否共同生存、共同繁荣的基本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实践。因此,我们必须着眼于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然而,我个人认为,人类世界似乎需要一个全新的认识,然后才能试图从根本上改变世界。解释总是很重要,并且会带来重大变化。只有发生了深刻变化,人类才能真正生活在一起,改变世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在我们进一步讨论这些重要问题之前,我想引用一份关于我们当前文明的具有代表意义的报告:

目前,世界赖以生存的模式已不复存在。这种模式不再起作用,也不会有人认为它会继续起作用。在我们这样的国家,随处都是追求物质享受的人。然而,他们过着安静(有时嘈杂)、绝望的生活。他们只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的内心空洞,无论拥有多少辆汽车、观看多少电视节目,或者不管有多少可爱的孩子和忠贞的朋友在身边……其内心都因空洞而感到痛苦。那些来参加“身心节”(Body and Mind Festival)的人正在寻找一些东西——不是一些必要的物质,而是一种理解,即对其自身的理解。几乎所有可以实现此目的的方法都是从同一方面开始。那就是从探索者的内心开始。[2]

为文明互鉴做好准备了吗?

此次分论坛的主题是“亚洲文明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这个主题蕴含着美好的希望和真诚的意愿,但同时也表明了不同文明之间需要互鉴和交流的事实。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文明对话和文明互鉴。为何文明间需要相互借鉴?最基本的理解是:每一种文明实际上都是各族人民生活了几千年所积累的智慧和经验,在时间的长河中历经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各文明间必须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共存的核心价值在于文明互鉴。虽然道理很简单,但相互承认缺点和所面临的难题是另一个大问题。这是因为有些人会明白,他们对文化和生活哲学的一些认识和调整,可能正在动摇着其整个文明。这些人害怕发生此种情况。但是,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因此,如果文明之间互学互鉴的态度是正确的,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对知识的认知,以及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方式。当然,在加强理解和增进知识之后,还必须付诸实践。正如孙中山先生[3]所言:“知难行易。”只要你对某件事有了新的认识,从政治意愿和日常努力的角度来看,实践就会变得更容易。因此,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缺失的环节和新知识,这些知识可以为我们以及我们所处的文明开拓新视野。

欧洲文艺复兴和亚洲文艺复兴

欧洲文艺复兴最重要的成果是把人类从上帝的统治中带回到人类世界。这一议题也是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4]所追求的尚未实现的现代性规划之一,即人类必须从上帝的统治中获得解放。亚洲文艺复兴的提出,正是为了让我们重新认识亚洲文明的重要传统,重新发现亚洲文明中人类的伟大传统和共同遗产。在此所谓的人类伟大传统中所产生的丰硕成果难以言表。为此,佛陀说: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要以戒为师。先知穆罕默德说:若诚心祷告,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些语录都是在发现了人的主体性之后,认识人类世界的奠基石。马来西亚前副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提道:“作为几个伟大文明的摇篮,亚洲文明绝非完全统一的。亚洲文艺复兴不应是文化沙文主义,而应是文化复兴和文化赋权。沙文主义是指认为自己的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其所蕴含的含义是其他文化不那么文明。其分支是文化帝国主义。如果任其蔓延,沙文主义之火最终可能会吞没亚洲人自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不是一个假设的问题,而是一个严峻的现实。事实是,今天仍有亚洲国家在其边界内努力平息宗教、种族和部落间的敌对情绪。”[5]因此,文明互鉴可以让我们重新发现亚洲共同的人文世界;然而,我们再次理解的这些人类世界和人类主体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主体(空性主体)[6]。我们依靠的是法的教导,而不是人的教导(依法不依人),并且必须以此引导我们的思维方式,即不强调自己的文明,而是依据伟大的规则(法)创造共识,让未来成为可能!

量子生命和“新内圣开出新外王”

仅仅对外部世界做出新解释是不够的,因为外部世界是内部生命的延伸,内部生命的一切变化都始于灵魂革命。随着觉醒后在文明、文艺复兴和人类世界间进行互学互鉴,我们该如何理解个体和代代相传的生命呢?成为觉醒的主体到践行“新内圣开出新外王”的关键所在是保护环境。环境保护主义提出了代际公平的问题,即当代人不应损害下一代的生存环境。我们的个体生命难道不应该维持下一代的因果吗?近年来一些科学知识的发展,特别是对生命科学和量子理论的新认识,表明个体生命现象不是一次性的生命现象。生命、意识和灵魂都是量子现象。人类精神世界的进步就是量子世界的发展,这符合由当代新儒学提出的理论,即“宇宙的秩序是道德的秩序”。[7]通过量子理论,个体生命能够加入宇宙的转化中,每一个生命都有从一代到另一代的内在生命发展。世世代代产生的新认识,将为教育带来新变化,并对世界形成新看法。我将此称为“新内圣开出新外王”。“新内圣”的核心思想是个体生命具有量子现象,这表明世代之间存在着生命的延续。因此,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着共同的业因果报,并且关于“新内圣”的共同业力世界观将为世界文明带来新的思考和新的曙光。

就构建“天下一家社群”凝聚共识

随着人们对生命延续性的新认识,一个新的世界共同体将诞生。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曾说过,我们不是在寻求共识,而是在建立共识。从新内圣到新外王实际上是建立新共识的过程。在对新内圣的认识上,提出了“天下一家”的思想。正如俗话所说:“四海之内皆兄弟。”地球村就代表天下一家,每一种生命都是相互联系和延续的。每个民族都有集体的内部生活,因此天下一家就是形成此景的确切归因。其核心思想是超越个体的缺陷和我们自身文明的局限性。比较宗教研究方面的权威人士休斯顿·史密斯(Huston Smith)说:

当一个人把关注中心从自己转向家庭,他就超越了自私性;从家庭转向社群,他就超越了裙带关系;从社群转向国家,他就超越了狭隘主义;再转向所有人类,他就超越了大国沙文主义。[8]

因此,多民族、多文明就代表天下一家,这类似于百花齐放的自然现象。我们对个人生活和集体生活缺乏充分的认识。我们不仅要世世代代地延续我们的生活,而且严格地说,这就是我们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现实。随着理解和实现“世界上所有家庭都是紧密相连的,世界上所有生命都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建立“天下一家社群”的共识,这会形成一个新的亚洲共同体,并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直至逐步实现“天下一家社群”。

“在‘天下一家社群’中面向未来”的基础和发展

国际著名僧侣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nh)曾写过一本名为《心想事成》[9]的著作。依据佛教的五戒,该书提出了全球化一代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即未来世界是否可能变得更美好?我们知道今日之力不可战胜,然而明天永远是美好的。我们应该利用今日之力创造美好未来。因此,在文明对话的号召下,我们将共同建立“天下一家社群”共识,包括文明互鉴的新诠释、亚洲文艺复兴和“新内圣开出新外王”。但是,仅建立共识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构建巴哈伊信仰所践行的,建立地方灵体会,[10]形成共识以构建“在‘天下一家社群’中面向未来”的基础和国际发展。首先,我们应该遵循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脚步,为亚洲基础设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是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个深刻的声明,它在物质和精神世界之中把我们所有人联系起来。因此,构建“在‘天下一家社群’中面向未来”的精神动力、奠定其基础并推动其发展,无疑开启了亚洲的新视野,并且世界多元文明可以在多元统一的繁荣中得以绽放光彩。当多元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时,通过践行“天下一家社群”,我们便可享受天下大同了。

结论:天下大同与多样性繁荣统一下的文明多元性

最后,我们要引用费孝通教授的名言:“天下大同”。费教授在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11]的多元文化理念时,勾勒出了人类社会“天下大同”的愿景。然而,这当然是一个遥远的梦想。我们需要反思哈佛大学爱德华·威尔逊教授(Prof Edward Wilson)提出的“基因、精神和文化”[12]共同进化理论。上文所提到的“新内圣开出新外王”实际上受到人类基因的限制。从长远来看,我们“新内圣”的精神革命和“天下一家社群”的文化实践必将对构建多元一体的社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最终,我们将在天下大同的世界中实现多元文明和多元繁荣统一。在此我们引用《走向全球伦理宣言》中的一些话语与大家分享:

最后,我们向这个行星上所有的居民发出呼吁:除非转变个人的意识,否则世界不可能变得更好。我们支持个人和集体意识的转变,支持人们通过反思、冥想、祈祷或积极思考来唤醒我们的精神力量,支持心灵的转变。团结起来,我们就能移山填海!如果不冒风险、不做好牺牲的准备,我们身处的世界就不会有根本的改变!因此,我们决心遵守一种共同的世界伦理:致力于人与人之间更好的相互理解,投身于有益社会、促进和平、善待自然的生活方式。[13]

一位著名的印度学者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Sarvepalli Radhakrishnan)也发表了类似的声明:

世界多个地区的社会政治条件最终取决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哲学思想和精神理想。文明的未来取决于人类心灵和思想的精神意识回归。[14]

的确,如果我们齐心协力,就能移山填海!最后,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革命总是从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开始。文明对话和文明互鉴总是始于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将从“空性主体”的觉醒和对自身文明反思之旅出发,继续进行思想和心灵的革命,直到实现“天下一家社群”!


[1] Samuel P.Huntington,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New York:Simon & Schuster,2002).

[2] Translated from Tan Swie Hian,The West Was Close to the East Because of Its Enlightenment,(Singapore:Lian He Zaobao,Cross-Century Cultural Dialogue,Singapore:Lianbang Publisher,1999),pp.39-40.

[3] 孙中山先生认为认识远比实践困难,所以要想为革命铺平道路,我们最好先了解革命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革命比了解革命的进程和意义要容易得多。同样,如果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文明互鉴态度,那么实践就会相应地被予以践行。——原注

[4] Please refer to Maurizo Passerin,D’ Entrieves and Seyla Benhabib(eds.),Habermas and the Unfinished Project of 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of Modernity,(USA:MIT Press,1997).

[5] Anwar Ibrahim,The Asian Renaissance,(Singapore:Times Books International,1996),pp.20-21.安瓦尔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伊斯兰学者,热衷于推动文明对话工作。——原注

[6] “空性主体”的说法是我在几年前首次提出,它有助于理解佛教“无我”概念的真正意义。——原注

[7] 当代新儒学思想家牟宗三在其20世纪70年代的著作中提出了这一建议。这是当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译者注

[8] Please refer to Huston Smith,The Religions of Man,(New York:Harper and Row,1986).

[9] Thich Nhat Hanh,For a Future to be Possible,(Berkeley,California:Parallax Press,1993).

[10] 巴哈伊信仰是发展最快的新宗教之一,它强调万教归一。这种哲学思想与“天下一家”非常相似。“天下一家”理念可遵循地方灵体会来推广发展。——译者注

[11] 费教授于1990年12月即80岁生日时首次提出这一声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名言成为代表“多元文化共存共荣”和“天下大同”的象征性声明。

[12] For the “Gene,mind and culture coevolution” theory,please refer to Edward O.Wilson and Charles J.Lumsden,Genes,Mind and Cultures:The Coevolution Process,(Cambridge. Mass:Havard University,1981).

[13] Please refer to the English versionat,https://www.global.ethic.org.

[14] Sarvepalli Radhakrishnan and Charles A.Moore(eds.),A Sourcebook in Indian Philosophy,(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7),p.xx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