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疫情分析

一、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我国法定传染病中呼吸道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麻疹、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猩红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风病。

(一)疫情概况

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呼吸道传染病9种137 257例,报告发病率在95.23/10万~290.53/10万之间,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56.16/10万。2012~2015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6年开始又出现小幅上升;共死亡142人,报告死亡率在0.02/10万~0.27/10万之间,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16/10万(见图1-18)。

图1-18 2004~2017年宁夏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趋势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H7N9禽流感、白喉以及麻风病无病例报告。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50 30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7.23/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001 1/10万;肺结核(涂+、菌-、未痰检、仅培阳)报告病例47 77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4.36/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14/10万;流感报告病例14 41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6.40/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003 4/10万;风疹报告病例8 33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48/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001 1/10万;猩红热报告病例9 09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34/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001 1/10万;麻疹报告病例5 21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93/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甲型H1N1流感2009~2013年共报告病例1 88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99/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032/10万(甲型H1N1流感于2009年8月底纳入乙类传染病,至2013年11月,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百日咳报告病例12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4/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报告病例11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3/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008 0/10万(见表1-2)。

表1-2 2004~2017年宁夏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顺位

1.地区分布

2004~2017年,全区2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共报告病例137 257例,死亡病例142例。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金凤区(200.54/10万)、兴庆区(197.89/10万)、沙坡头区(187.86/10万)、利通区(187.28/10万)和西吉县(180.26/10万)。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县(市、区)依次为灵武市(89.81/10万)、彭阳县(109.26/10万)、惠农区(109.87/10万)、同心县(112.53/10万)和隆德县(116.50/10万)(见图1-19)。

图1-19 2004~2017年宁夏呼吸道传染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2004~2017年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呼吸道传染病中病例报告数较多的病种为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趋势图受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趋势影响较大。每年2月份受学校寒假的影响,学生常见呼吸道疾病如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猩红热、风疹等病例报告数均锐减。2009年由于受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影响,发病趋势与往年比较,略有差异(见图1-20、图1-21)。

图1-20 2004~2017年宁夏呼吸道传染病时间分布

图1-21 2004~2017年宁夏呼吸道传染病月分布

3.人群分布

(1)年龄、性别分布: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男性80 410例,女性56 847例,男女性别比为1.41∶1。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以14岁及以下年龄组和60岁及以上年龄组为主,尤以5~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见图1-22)。

图1-22 2004~2017年宁夏呼吸道传染病年龄分布

(2)职业分布:发病以学生为主,占呼吸道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38.05%;其次是农民占27.06%;散居儿童占10.47%;幼托儿童占10.44%(见图1-23)。

图1-23 2004~2017年宁夏呼吸道传染病职业分布

(二)甲类传染病(无)

呼吸道传染病中无甲类传染病病种。

(三)乙类传染病(9种)

1.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相关研究提示果子狸、狸猫、貉等动物可能是SARS-CoV的储存宿主和本病的传染源,但有待证实。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人群普遍易感。临床表现为高热、干咳、低氧血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及X线肺部有絮状阴影。

宁夏2003年报告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例5例,死亡1例。自2004~2017年无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例报告。

2.白喉

白喉是一种较古老的传染病,在希波克拉底时代已存在,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和白喉带菌者是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其临床特征是咽、喉、鼻等处灰白色假膜形成,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周围神经麻痹。

2004~2017年,宁夏无白喉病例报告。

3.人感染H7N9禽流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重症肺炎病例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导致死亡。传染源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传播途径可经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感染,在发病前10天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中老年人为此病的高危人群。

2013年10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28号)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

2013~2017年,宁夏无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报告。

4.肺结核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长期排菌的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结核病的牛通过带菌牛奶亦可传播本病,通过飞沫及尘埃传播,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并不一定发病,一方面取决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数量及毒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和非特异免疫,免疫力低下时易患病。

2004~2017年共报告病例47 779例,报告发病率在40.04/10万~76.86/10万之间波动,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4.36/10万;2006年报告病例数、报告发病率最高(4 581例,76.86/10万),自2006年起每经过2~3年持续下降后会呈现小幅上升趋势(见图1-24)。死亡121人,占呼吸道死亡总数的85.21%,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14/10万。

图1-24 2004~2017年宁夏肺结核发病趋势

2004~2017年报告不同类型肺结核中,菌(-)占44.48%,涂(+)占41.52%,未痰检占13.17%,仅培阳和利福平耐药分别各占0.69%和0.13%(见表1-3)。

表1-3 2004~2017年宁夏报告不同类型肺结核发病数及构成比

续表

(1)地区分布 全区5市中,中卫市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最高,为63.11/10万,银川市报告发病数最多,共报告13 200例,报告发病率居全区第三位;全区2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西吉县(78.09/10万)、海原县(77.58/10万)、永宁县(68.00/10万)、隆德县(65.99/10万)和中宁县(65.46/10万)。报告发病率最低的县(市、区)是青铜峡市(34.95/10万),其次是大武口区(38.35/10万)、利通区(38.52/10万)、灵武市(39.60/10万)、惠农区(44.12/10万)(见图1-25)。

图1-25 2004~2017年宁夏肺结核报告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肺结核全年发病,每年发病高峰集中在1~3月(见图1-26、图1-27)。

图1-26 2004~2017年宁夏肺结核报告时间分布

图1-27 2004~2017年宁夏肺结核报告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性别、年龄分布2004~2017年,男性报告27 96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2.17/10万;女性报告19 81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6.14/10万,男女性别比为1.41∶1。肺结核主要好发于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20~24岁在校大学生。男性报告发病率峰值出现在80~84岁年龄组,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58.35/10万,女性报告发病率峰值出现在75~79岁年龄组,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79.64/10万(见图1-28)。

图1-28 2004~2017年宁夏肺结核报告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肺结核职业发病以农民为主,共报告病例数30 589例,占肺结核报告病例总数的64.02%,其次为学生占7.31%,家务及待业占7.30%,离退人员占6.75%,其他人员占5.34%(见图1-29)。

图1-29 2004~2017年宁夏肺结核报告发病职业分布

5.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β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创伤处或产妇产道而引起“外科型猩红热”或“产科型猩红热”。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明显脱屑。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损害。

2004~2010年,猩红热发病率较低,在3.29/10万~8.37/10万之间上下波动, 2011年发病率上升明显。2011~2017年猩红热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以2017年发病率为最高(见图1-30)。

图1-30 2004~2017年宁夏猩红热发病趋势

(1)地区分布 全区5市中,银川市报告发病数、报告发病率最高(5 731例, 21.91/10万);全区2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金凤区(36.07/10万)、兴庆区(33.58/10万)、贺兰县(20.83/10万)、西夏区(16.50/10万)和沙坡头区(16.20/10万)。报告发病率最低的县(市、区)为彭阳县(0.59/10万),其次是西吉县(0.67/10万)、同心县(0.92/10万)、中宁县(1.77/10万)和海原县(1.81/10万)(见图1-31)。

图1-31 2004~2017年宁夏猩红热报告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猩红热每年有两个流行季,冬春季和夏秋季,发病峰值大多为每年5、6月份,2016年发病峰值为12月份,次峰值在6月份(见图1-32、图1-33)。

图1-32 2004~2017年宁夏猩红热报告时间分布

图1-33 2004~2017年宁夏猩红热报告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性别、年龄分布2004~2017年,男性报告5 67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62/10万;女性报告3 41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95/10万,男女性别比为1.66∶1。猩红热主要多发于14岁及以下年龄组,以5~9岁学龄儿童为高发人群。男性、女性报告发病率峰值均出现在5~9岁年龄组,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95.03/10万、63.14/10万,0~4岁、5~9岁年龄组人群男性、女性报告发病率差值较大(见图1-34)。

图1-34 2004~2017年宁夏猩红热报告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猩红热职业发病以幼托儿童为主,共报告病例数4 438例,占猩红热报告病例总数的48.82%,其次为学生占34.37%,散居儿童占15.72%(见图1-35)。

图1-35 2004~2017年宁夏猩红热报告发病职业分布

6.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性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黏膜斑及皮肤红色斑丘疹为特征。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遍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以来,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急性期患者是麻疹最重要的传染源,主要经飞沫传播,人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凡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

2004~2017年共报告病例5 213例,报告发病率在0.09/10万~37.89/10万之间波动,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93/10万;2005年报告发病数、报告发病率最高(2 234例,37.89/10万),之后发病率下降明显,2006~2008年维持在较低发病水平,呈现缓慢上升趋势,2009年上升明显,报告发病率为10.85/10万,之后麻疹发病率继续维持在较低发病水平(见图1-36)。

图1-36 2004~2017年宁夏麻疹发病趋势

(1)地区分布 全区5市中,银川市报告发病数最多,为1 676例,中卫市报告发病率最高,为8.68/10万;全区2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沙坡头区(17.55/10万)、泾源县(10.39/10万)、原州区(9.24/10万)、兴庆区(8.56/10万)和永宁县(8.00/10万)。报告发病率最低的县(市、区)是隆德县(1.09/10万),其次是彭阳县(1.72/10万)、海原县(2.49/10万)、惠农区(3.18/10万)和西吉县(3.26/10万)(见图1-37)。

图1-37 2004~2017年宁夏麻疹报告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麻疹发病高峰大多在每年4~5月。麻疹低发年内发病高峰不典型,出现提前至3月或延后至6月、7月的低流行特征(见图1-38、图1-39)。

图1-38 2004~2017年宁夏麻疹报告时间分布

图1-39 2004~2017年宁夏麻疹报告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性别、年龄分布2004~2017年,男性报告2 92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50/10万;女性报告2 29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33/10万,男女性别比为1.27∶1。麻疹主要多发于9岁及以下年龄组,尤以0~4岁幼儿为高发人群,20~34岁成人年龄组麻疹发病率也较高。男性、女性报告发病率峰值均出现在0~4岁年龄组,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5.05/10万、23.08/10万,且该年龄组人群男性、女性报告发病率差值较大(见图1-40)。

图1-40 2004~2017年宁夏麻疹报告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麻疹职业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病例数1 906例,占麻疹报告病例总数的36.56%,其次为学生占32.80%,农民占12.58%(见图1-41)。

图1-41 2004~2017年宁夏麻疹报告发病职业分布

7.甲型H1N1流感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后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型流感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是由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咳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或腹泻)。甲型H1N1流感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根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10月28日下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28号)要求,将甲型H1N1流感从法定乙类传染病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即自2014年1月1日后,所有甲型H1N1流感病例全部统一纳入流感进行统计汇总。

2009~2013年共报告病例1 884例,报告发病率在1.22/10万~23.55/10万之间波动,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99/10万;2009年报告发病数、报告发病率最高(1 426例,23.55/10万),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之后报告发病数、发病率明显下降, 2011年较2010年有小幅上升,2012年、2013年均维持在较低发病水平(见图1-42)。

图1-42 2009~2013年宁夏甲型H1N1流感发病趋势

(1)地区分布 全区5市中,银川市报告发病数、报告发病率均最高(1 155例, 12.48/10万);全区2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西夏区(34.91/10万)、兴庆区(13.77/10万)、金凤区(8.41/10万)、沙坡头区(6.41/10万)和利通区(6.25/10万)。报告发病率最低的县(市、区)是彭阳县(0.44/10万),其次是西吉县(0.45/10万)、同心县(0.67/10万)、泾源县(1.13/10万)、盐池县(1.20/10万)(见图1-43)。

图1-43 2009~2013年宁夏甲型H1N1流感报告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甲型H1N1流感自2009年8月开始有病例报告,11月达到峰值,报告病例568例,占2009年报告病例总数的39.83%,占2009~2013年报告病例总数的30.15%。2010~2013年,甲型H1N1流感发病高峰大多在每年12月~次年1月,与流感相似的是进入4月后为低流行季节,报告病例数较少(见图1-44、图1-45)。

图1-44 2009~2013年宁夏甲型H1N1流感报告时间分布

图1-45 2009~2013年宁夏甲型H1N1流感报告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性别、年龄分布2009~2013年,男性报告1 13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06/10万;女性报告74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86/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2∶1。甲型H1N1流感主要多发于青少年组,以15~19岁年龄组为高发人群。男性、女性报告发病率峰值均出现在15~19岁年龄组,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5.33/10万、12.83/10万,且15~19岁年龄组和20~24岁年龄组人群男性、女性报告发病率差值较大(见图1-46)。

图1-46 2009~2013年宁夏甲型H1N1流感报告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甲型H1N1流感职业发病以学生为主,共报告病例数1 161例,占甲流报告病例总数的61.62%,其次为散居儿童占8.33%,家务及待业占7.59%(见图1-47)。

图1-47 2009~2013年宁夏甲型H1N1流感报告发病职业分布

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带菌者和流脑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隐形感染率高,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高达50%,感染后细菌寄生于正常人鼻咽部,患者经治疗后细菌很快消失。病原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接吻等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发病有重要意义。人群普遍易感。

2004~2017年共报告病例118例,死亡7例。其中2012、2014、2016和2017年均无病例报告,其余年份报告发病率在0.02/10万~0.66/10万之间波动,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3/10万;2004年报告发病数、报告发病率最高(39例,0.66/10万),2009年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报告病例数较少,其中仅2011年报告3例病例,2010、2013、2015年各报告1例病例(见图1-48)。

图1-48 2004~2017年宁夏流脑发病趋势

(1)地区分布 全区5市中,固原市报告发病数、报告发病率均最高(55例, 0.29/10万);全区除贺兰县、青铜峡市、隆德县外,其余19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西吉县(0.47/10万)、泾源县(0.39/10万)、原州区(0.32/10万)、红寺堡区(0.32/10万)和海原县(0.27/10万)。报告发病率最低的县(市、区)是兴庆区(0.01/10万),其次是中宁县(0.02/10万)、大武口区(0.03/10万)、沙坡头区(0.04/10万)、灵武市(0.05/10万)(见图1-49)。

图1-49 2004~2017年宁夏流脑报告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高峰大多在每年春季3~4月,自2011年以后,各年份报告病例数甚少,流行趋势不明显(见图1-50、图1-51)。

图1-50 2004~2017年宁夏流脑报告时间分布

图1-51 2004~2017年宁夏流脑报告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性别、年龄分布2004~2017年,男性报告7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6/10万;女性报告4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1/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7∶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发于14岁及以下年龄组,以5~9岁学龄儿童为高发人群。男性报告发病率峰值为5~9岁年龄组,女性报告发病率峰值为0~4岁年龄组,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71/10万、0.44/10万,且0~9岁年龄组和15~19岁年龄组人群男性、女性报告发病率差值较大(见图1-52)。

图1-52 2004~2017年宁夏流脑报告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职业发病以学生为主,共报告病例数59例,占流脑报告病例总数的50.00%,其次为散居儿童占36.44%,农民占6.78%(见图1-53)。

图1-53 2004~2017年宁夏流脑报告发病职业分布

9.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以及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百日咳患者、隐形感染者和带菌者为本病的传染源,由呼吸道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下小儿易感性最高。

2004~2017年共报告病例121例,其中2011年、2013年无百日咳病例报告,其余年份报告发病率在0.03/10万~0.68/10万之间波动,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4/10万;2005年报告发病数、报告发病率最高(40例,0.68/10万),2010年之前,百日咳报告发病率在0.08/10万~0.68/10万之间波动,之后,百日咳报告病例数较少,2017年略有增加,报告8例(见图1-54)。

图1-54 2004~2017年宁夏百日咳发病趋势

(1)地区分布 全区5市中,吴忠市报告发病数、报告发病率最高(53例,0.32/10万);全区除沙坡头区、青铜峡市、大武口区、贺兰县外,其余18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同心县(0.90/10万)、泾源县(0.28/10万)、原州区(0.26/10万)、西吉县(0.21/10万)和隆德县(0.20/10万)。报告发病率最低的县(市、区)是平罗县、彭阳县(0.03/10万),其次是永宁县(0.04/10万)、盐池县(0.05/10万)和灵武市(0.06/10万)(见图1-55)。

图1-55 2004~2017年宁夏百日咳报告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由于百日咳病例报告数较少,发病时间分布不太典型,百日咳有两个发病高峰,冬春季和夏秋季,大多在每年2月和7月(见图1-56、图1-57)。

图1-56 2004~2017年宁夏百日咳报告时间分布

图1-57 2004~2017年宁夏百日咳报告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性别、年龄分布2004~2017年,男性报告6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5/10万;女性报告5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3/10万,男女性别比为1.20∶1。百日咳病例报告均在14岁以下儿童组,以0~4岁婴幼儿最为高发。男性、女性报告发病率峰值均为0~4岁年龄组,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75/10万、1.50/10万(见图1-58)。

图1-58 2004~2017年宁夏百日咳报告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百日咳职业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病例数96例,占百日咳报告病例总数的79.34%,其次为学生占12.40%,幼托儿童占4.96%(见图1-59)。

图1-59 2004~2017年宁夏百日咳报告发病职业分布

(四)丙类传染病(4种)

1.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约90%病例为1~15岁的少年儿童,近年来成人病例有增多趋势。

2004~2017年共报告病例50 304例,报告发病率在19.08/10万~100.70/10万之间波动,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7.23/10万;2012年报告发病数、报告发病率最高(6 439例,100.70/10万),2012年后,流行性腮腺炎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尤以2014年降幅最为明显,2015~2017年发病维持在较低流行水平(见图1-60)。死亡1人。

图1-60 2004~2017年宁夏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趋势

(1)地区分布 全区5市中,中卫市报告发病率最高,为67.49/10万,银川市报告发病数最多,报告16 273例,报告发病率居全区第二位;全区2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兴庆区(84.64/10万)、金凤区(82.89/10万)、青铜峡市(82.78/10万)、沙坡头区(80.77/10万)和泾源县(74.84/10万)。报告发病率最低的县(市、区)是惠农区(19.95/10万),其次是灵武市(27.40/10万)、原州区(34.24/10万)、隆德县(36.61/10万)、红寺堡区(36.88/10万)(见图1-61)。

图1-61 2004~2017年宁夏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发病,每年发病高峰集中在4~6月份(见图1-62、图1-63)。

图1-62 2004~2017年宁夏流行性腮腺炎报告时间分布

图1-63 2004~2017年宁夏流行性腮腺炎报告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性别、年龄分布2004~2017年,男性报告29 78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6.22/10万;女性报告20 51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7.77/10万,男女性别比为1.45∶1。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好发于14岁及以下小年龄组,以5~9岁学龄儿童为高发人群。男性、女性报告发病率峰值均出现在5~9岁年龄组,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32.00/10万、305.76/10万(见图1-64)。

图1-64 2004-2017年宁夏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以学生为主,共报告病例数32 677例,占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总数的64.96%,其次为幼托儿童占14.47%,散居儿童占13.29%,农民占3.88%(见图1-65)。

图1-65 2004~2017年宁夏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职业分布

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开始即有传染性,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2004~2017年共报告病例14 415例,报告发病率在3.29/10万~47.39/10万之间波动,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6.40/10万;2009年受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影响,报告发病数、报告发病率最高(2 870例,47.39/10万),2004~2009年,流感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09年达到最高值,2010~2017年流感发病呈现上下波动的流行趋势(见图1-66)。死亡2人。

图1-66 2004~2017年宁夏流感发病趋势

(1)地区分布 全区5市中,中卫市流感报告发病率最高,为21.57/10万,固原市报告发病数最多,报告4 027例,报告发病率居全区第二位;全区2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中宁县(48.47/10万)、西吉县(43.36/10万)、利通区(41.25/10万)、惠农区(28.59/10万)和沙坡头区(20.59/10万)。报告发病率最低的县(市、区)是海原县(2.15/10万),其次是贺兰县(3.74/10万)、平罗县(5.03/10万)、青铜峡市(6.28/10万)、隆德县(6.39/10万)(见图1-67)。

图1-67 2004~2017年宁夏流感报告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流感每年10月~次年3月为高流行季,4~9月为低流行季。发病高峰大多在每年12月至翌年1月,个别年份会出现发病高峰提前或延后,如2009年受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流感发病高峰提前至11月(见图1-68、图1-69)。

图1-68 2004~2017年宁夏流感报告时间分布

图1-69 2004~2017年宁夏流感报告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性别、年龄分布2004~2017年,男性报告8 20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25/10万;女性报告6 20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45/10万,男女性别比为1.32∶1。流感主要多发于19岁及以下年龄组和60及以上年龄组人群,以0~4岁幼儿为高发人群。男性、女性报告发病率峰值均出现在0~4岁年龄组,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0.92/10万、40.45/10万,0~4岁、75岁及以上人群男性、女性报告发病率差值较大(见图1-70)。

图1-70 2004~2017年宁夏流感报告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流感职业发病以学生为主,共报告病例数4 868例,占流感报告病例总数的33.77%,其次为农民占24.20%,散居儿童占18.23%,幼托儿童占7.21%,家务及待业占4.67%(见图1-71)。

图1-71 2004~2017年宁夏流感报告发病职业分布

3.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包括先天性感染和后天获得性感染。临床表现为轻度上呼吸道炎症、发热、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妊娠孕妇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致胎儿的先天性感染而致胎儿畸形或死胎。患者、无症状带毒者及先天性风疹患者均为风疹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升高,故易患年龄在1~9岁之间,流行期中青年、成人和老人发病也不少见。

2004~2017年共报告病例8 333例,报告发病率在0.09/10万~53.25/10万之间波动,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48/10万;2009年报告发病数、报告发病率最高(3 225例,53.25/10万),2004~2007年,风疹发病率在低水平波动,2008年发病率上升明显,2009年达到最高值,2013~2017年,风疹发病率在较低水平波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风疹发病达到历年最低水平(6例,0.09/10万)(见图1-72)。死亡1人。

图1-72 2004~2017年宁夏风疹发病趋势

(1)地区分布 全区5市中,石嘴山市报告发病率最高,为13.73/10万,银川市报告发病数最多,报告2 761例,报告发病率居全区第三位;全区2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盐池县(32.38/10万)、平罗县(21.66/10万)、西夏区(18.80/10万)、利通区(17.62/10万)和永宁县(16.37/10万)。报告发病率最低的县(市、区)是彭阳县(1.36/10万),其次是隆德县(2.78/10万)、红寺堡区(2.81/10万)、贺兰县(3.21/10万)和中宁县(4.14/10万)(见图1-73)。

图1-73 2004~2017年宁夏风疹报告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风疹发病高峰大多在每年4月~5月,2016年仅有6个月有病例报告,2017年仅有3个月有病例报告,且报告病例数甚少,流行趋势不明显(见图1-74、图1-75)。

图1-74 2004~2017年宁夏风疹报告时间分布

图1-75 2004~2017年宁夏风疹报告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性别、年龄分布2004~2017年,男性报告4 57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18/10万;女性报告3 75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74/10万,男女性别比为1.22∶1。风疹主要多发于14岁及以下年龄组,以5~9岁学龄儿童为高发人群。男性、女性报告发病率峰值均出现在5~9岁年龄组,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8.77/10万、47.12/10万,0~4岁年龄组人群男性、女性报告发病率差值较大(见图1-76)。

图1-76 2004~2017年宁夏风疹报告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风疹发病以学生为主,报告病例数为5 117例,占风疹报告病例总数的61.41%,其次为幼托儿童占14.44%,散居儿童占14.29%,农民占3.79%(见图1-77)。

图1-77 2004~2017年宁夏风疹报告发病职业分布

4.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外周神经、上呼吸道、眼前房及睾丸,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累及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麻风一般不会引起死亡,但可导致患者肢体残疾或畸形。多菌型麻风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目前认为其主要通过长期皮肤密切接触或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麻风可累及各种族和各年龄组人群。人对麻风杆菌有不同程度的自然获得性免疫,儿童及少数对麻风杆菌免疫力低下的人,易受感染。儿童以结核样型麻风为主,成人中瘤型麻风多见于男性。

2004~2017年,宁夏无麻风病病例报告。

二、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传染病。我国法定传染病中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肝炎(甲肝、戊肝、肝炎(未分型))、脊髓灰质炎、痢疾(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副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一)疫情概况

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肠道传染病6种235 04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67.42/10万,死亡22人,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03/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见图1-78。2004~2017年,肠道传染病中霍乱和脊髓灰质炎无病例报告;肝炎(甲肝、戊肝、肝炎(未分型))报告11 20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75/10万;痢疾(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报告51 31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8.39/10万;伤寒+副伤寒报告22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25/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109 17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4.20/10万;手足口病自2008年5月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进行网络直报,至2017年年底共报告61 49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5.87/10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共报告病例1 64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7/10万。

图1-78 2004~2017年宁夏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分布

表1-4 2004~2017年宁夏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顺位

1.地区分布

2004~2017年,全区22个市、县(市、区)均有肠道传染病病例报告,共报告病例235 049例,死亡病例24例。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金凤区(616.31/10万)、兴庆区(553.30/10万)、西夏区(475.72/10万)、沙坡头区(368.30/10万)和永宁县(364.88/10万)。报告发病率居后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同心县(80.48/10万)、平罗县(119.00/10万)、海原县(132.69/10万)、青铜峡市(147.69/10万)和原州区(152.24/10万)(见图1-79)。

图1-79 2004~2017年宁夏肠道传染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2004~2017年肠道传染病中病例数报告数较多的病种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和痢疾。肠道传染病发病较平稳(见图1-80、图1-81)。

图1-80 2004~2017年宁夏肠道传染病发病时间分布

图1-81 2004~2017年宁夏肠道传染病发病月分布

3.人群分布

(1)年龄、性别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男性140 652例,女性94 397例,男女性别比为1.49∶1。肠道传染病发病以0~4岁组儿童为主,发病率为2192.69/10万(见图1-82)。

图1-82 2004~2017年宁夏肠道传染病发病年龄分布

(2)职业分布 职业分布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分别占肠道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47.33%、17.21%和10.68%。(见图1-83)。

图1-83 2004~2017年宁夏肠道传染病发病职业分布

(二)甲类传染病

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以及由此引起的体液丢失、脱水、周围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等低钾综合征等,如不及时抢救,患者常可因低血容量休克、代谢性酸中毒或肾衰竭等而死亡,病死率高。虽然霍乱弧菌包括200多个血清群,目前仍以其中的产毒O1群和O139群引起流行。

2004~2017年,全区无霍乱病例报告。

(三)乙类传染病(4种)

1.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脊灰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3~35天,一般7~14天。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在发病的早期咽部排毒可经飞沫传播。病人、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均为脊灰病毒的传染源。人群对脊灰病毒普遍易感。人感染或者接种疫苗后能产生持久免疫力。

2004~2017年,全区无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

2.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肝炎(未分型))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少数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者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其中甲肝、戊肝、肝炎(未分型)为肠道传染病。

2004~2017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肝炎(未分型))病例11 20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59/10万;2004~2006年呈现下降趋势,2007年明显升高,达到历史最高峰(2 739例,45.35/10万),后持续下降,至2010年以后维持在较低的流行水平。2004~2017年共报告1例死亡病例(甲肝)(见图1-84)。

图1-84 2004~2017年宁夏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

(1)地区分布2004~2017年,全区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肝炎(未分型))病例分布呈现南部高北部低,以固原市发病数和发病率最高,其中2007年固原市海原县报告550例病例,为历史最高值。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泾源县(35.33/10万)、西吉县(30.36/10万)、彭阳县(26.92/10万)、海原县(25.64/10万)和盐池县(25.64/10万)(见图1-85)。

图1-85 2004~2017年宁夏病毒性肝炎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2004~2017年每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且无明显的季节性(见图1-86、图1-87)。

图1-86 2004~2017年宁夏病毒性肝炎发病时间分布

图1-87 2004~2017年宁夏病毒性肝炎发病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年龄、性别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男性6 719例,女性4 485例,男女性别比为1.50∶1。肝炎(甲肝、戊肝、肝炎(未分型))发病以2~14岁儿童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5.00%,以5~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37.80/10万)(见图1-88)。

图1-88 2004~2017年宁夏病毒性肝炎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职业分布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学生、农民和散居儿童,分别占肝炎报告病例总数的33.82%、30.12%和16.16%(见图1-89)

图1-89 2004~2017年宁夏病毒性肝炎发病职业分布

3.痢疾

痢疾包括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其中以细菌性痢疾为主。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志贺菌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引起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并释放毒素入血。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

2004~2017年全区累计报告痢疾51 31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8.37/10万,报告7例死亡病例。2004~2017年痢疾发病数呈下降趋势,至2010年发病数开始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流行水平。各年度病例数和发病率见图1-90。

图1-90 2004~2017年宁夏痢疾发病情况

(1)地区分布 全区5市中,银川市报告发病数最多(16 964例),固原市报告发病率最高(72.76/10万);全区2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惠农区(103.65/10万)、泾源县(102.12/10万)、沙坡头区(98.88/10万)、彭阳县(91.57/10万)和西吉县(82.85/10万)。报告发病率居后五位的县(市、区)依次是同心县(17.84/10万),青铜峡市(24.36/10万)、红寺堡区(25.20/10万)、利通区(28.35/10万)和盐池县(38.13/10万)(见图1-91)。

图1-91 2004~2017年宁夏痢疾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2004~2017年每年各月病例分布呈现一定的周期性,7~9月的盛夏季节高发,冬春季发病数明显下降(见图1-92、图1-93)。

图1-92 2004~2017年宁夏痢疾发病时间分布

图1-93 2004~2017年宁夏痢疾发病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年龄、性别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男性30 390例,女性20 929例,男女性别比为1.45∶1。痢疾发病以0~4岁儿童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29.04%,尤以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40.79/10万)(见图1-94)。

图1-94 2004-2017年宁夏痢疾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职业分布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农民,占痢疾报告病例总数的31.18%;其次是散居儿童,占29.12%;学生占15.32%(见图1-95)。

图1-95 2004~2017年宁夏痢疾发病职业分布

4.伤寒+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但在目前的传染病防治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中医学书刊中所称的“伤寒”,指许多热性疾病,在中医学属于“湿温”病范畴,与现代医学的伤寒与副伤寒,具有不同的含义。伤寒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并非只局限于肠道受损。伤寒的基本病理特征是持续的菌血症与毒血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为主的增生、肿胀、坏死与溃疡形成等病变为显著。

2004~2017年全区累计报告伤寒(伤寒、副伤寒)22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25/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其中2004年报告病例数、报告发病率最高(26例,0.45/10万), 2004~2010年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1~2017年开始反弹出现上升趋势(见图1-96)。无死亡病例报告。

图1-96 2004~2017年宁夏伤寒+副伤寒发病情况

(1)地区分布 全区5市中,银川市报告发病数最多(76例),吴忠市报告发病率最高(0.41/10万);全区2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盐池县(1.29/10万)、金凤区(0.59/10万)、西夏区(0.45/10万)、沙坡头区(0.40/10万)和青铜峡市(0.34/10万)。报告发病率居后五位的县(市、区)依次是泾源县(0.06/10万)、永宁县(0.07/10万)、西吉县(0.09/10万)、红寺堡区(0.09/10万)和利通区(0.11/10万)(见图1-97)。

图1-97 2004~2017年宁夏伤寒+副伤寒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伤寒+副伤寒发病高峰大多在每年6~8月,2004年6月和7月报告病例数最多,为8例(见图1-98、图1-99)。

图1-98 2004~2017年宁夏伤寒+副伤寒发病时间分布

图1-99 2004~2017年宁夏伤寒+副伤寒发病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年龄、性别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男性129例,女性91例,男女性别比为1.42∶1。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呈现“U”形分布,小年龄组和高龄组发病率高而中间年龄发病率低,以0~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0.92/10万)(见图1-100)。

图1-100 2004-2017年宁夏伤寒+副伤寒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职业分布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农民、散居儿童和学生,报告病例数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25.91%、25.45%和14.55%(见图1-101)。

图1-101 2004~2017年宁夏伤寒+副伤寒发病职业分布

(四)丙类传染病(3种)

1.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感染性腹泻广义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之腹泻,这里仅指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这组疾病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其流行面广,发病率高,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

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病例109 17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4.17/10万;其中银川市报告病例数占全区报告病例总数的57.23%,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报告的病例数占银川市报告病例数的77.04%。2004~2008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至2008年报告发病率达到极值(149.25/10万),后经短暂下降后又出现上升(见图1-102)。2007年报告1例死亡病例。

图1-102 2004~2017年宁夏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情况

(1)地区分布 全区5市中,银川市报告发病数最多、发病率最高(62 473例、238.81/10万);全区2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金凤区(345.83/10万)、兴庆区(313.95/10万)、西夏区(290.06/10万)、沙坡头区(196.73/10万)和永宁县(182.98/10万)。报告发病率居后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海原县(23.37/10万)、同心县(30.62/10万)、平罗县(35.96/10万)、青铜峡市(39.57/10万)和大武口区(43.22/10万)(见图1-103)。

图1-103 2004~2017年宁夏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高峰多在每年6~8月,2017年12月报告病例数最多,为1 461例(见图1-104、1-105)。

图1-104 2004~2017年宁夏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时间分布

图1-105 2004~2017年宁夏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年龄、性别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男性65 367例,女性43 803例,男女性别比为1.49∶1。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数和发病率呈现“L”型分布,以0~4岁组儿童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4.14%,尤以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 886.30/10万) (见图1-106)。

图1-106 2004~2017年宁夏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职业分布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散居儿童、农民和学生,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8.19%、20.27%和7.95%(见图1-107)。

图1-107 2004~2017年宁夏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职业分布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本病在临床上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但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炎、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所以常被称作“小儿手足口病”。

2008年5月至2017年,全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1 49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5.84/10万;2008~2017年手足口病呈现周期性上升或下降,其周期为1~2年, 2015年发病数和发病率达到历史极值(9 386例,141.88/10万)(见图1-108)。2008~2017年全区共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196例,死亡13例,病死率为21.14/10万(见图1-109)。

图1-108 2008~2017年宁夏手足口病发病情况

图1-109 2008~2017年宁夏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分布

(1)地区分布 全区5市中,银川市报告发病数最多(28 062例),固原市报告发病率最低(23.75/10万);全区2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金凤区(181.48/10万)、兴庆区(161.00/10万)、红寺堡区(119.21/10万)、西夏区(118.60/10万)和贺兰县(109.35/10万)。报告发病率居后五位的县(市、区)是彭阳县(11.62/10万)、西吉县(15.04/10万)、隆德县(20.09/10万)、同心县(26.93/10万)和海原县(27.62/10万)(见图1-110)。

图1-110 2008~2017年宁夏手足口病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手足口病发病有2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每年5~7月,次高峰在9~10月。2015年6月报告病例数最多,为3 104例(见图1-111、图1-112)。

图1-111 2008~2017年宁夏手足口病发病时间分布

图1-112 2008~2017年宁夏手足口病发病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年龄、性别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男性37 209例,女性24 287例,男女性别比为1.53∶1。手足口病发病以0~4岁组儿童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2.55%,以1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 522.08/10万)(见图1-113)。

图1-113 2008~2017年宁夏手足口病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职业分布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9.79%、33.37%和6.33%,合占99.49%(见图1-114)。

图1-114 2008~2017年宁夏手足口病发病职业分布

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1969年新发现的一种眼病,系有肠道病毒70型所引起,具有潜伏期短、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传染性强,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通过水或直接接触传染。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

2004~2017年共报告病例1 640例,报告发病率在0.81/10万~3.13/10万之间波动,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7/10万;2011年报告病例数、报告发病率最高(197例, 3.13/10万);2005年报告病例数、报告发病率最低(48例,0.81/10万),2004~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率基本呈交替上升趋势,2011年发病率达到顶峰,此后出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15年较2014年略微上升(见图1-115)。

图1-115 2004~2017年宁夏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情况

(1)地区分布 全区5市中,银川市报告发病数最多(629例),中卫市报告发病率最高(2.88/10万);全区2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灵武市(8.62/10万)、贺兰县(7.03/10万)、沙坡头区(4.86/10万)、中宁县(4.45/10万)和利通区(2.74/10万),报告发病率居后五位的县(市、区)是金凤区(0.17/10万)、惠农区(0.19/10万)、兴庆区(0.19/10万)、海原县(0.37/10万)和红寺堡区(0.39/10万)(见图1-116)。

图1-116 2004~2017年宁夏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其中4~7月份报告病例数最多,共报告病例724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44.15%。全年中5月份报告病例所占比例最高(12.08%)(见图1-117、图1-118)。

图1-117 2004~2017年宁夏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时间分布

图1-118 2004~2017年宁夏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性别、年龄分布2004~2017年,男性报告99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1/10万;女性报告64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50/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4∶1。以10岁以下和20~45岁人群发病较高,分别报告381例和725例,分别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3.23%和44.21%。除了60~64岁组和75~79岁组外,其余各年龄组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发病率(见图1-119)。

图1-119 2004~2017年宁夏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以农民为主,共报告病例数787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7.99%,其次是学生和散居儿童,分别报告208例(12.68%)和157例(9.57%)(见图1-120)

图1-120 2004~2017年宁夏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职业分布

三、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血源及性传播类疾病是指通过血液以及性接触传播的一类传染病,主要包括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淋病等。

(一)疫情概况

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血源及性传播类传染病6种共135 050例,占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25.85%;年均发病率为153.65/10万;死亡140例,年均死亡率为0.16/10万。2004~2017年,发病率最高的为2004年,为208.73/10万,之后报告发病率持续下降,至2011年发病率为145.83/10万,2012年报告发病率(163.16/10万)有所回升,2013年报告发病率呈现小幅度下降,2014年与2013年基本持平,2015年报告发病率继续呈现小幅度下降,且与2016年基本持平,2017年报告发病率有所上升,为116.15/10万(见图1-121)。

图1-121 2004~2017年宁夏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趋势

2004~2017年报告的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中,报告乙肝病例87 779例,年均发病率为99.87/10万,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5.00%;报告梅毒28 509例,年均发病率为32.44/10万,占报告病例总数的21.11%;报告淋病11 585例,年均发病率为13.18/10万,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58%;报告丙肝病例6 689例,年均发病率为7.61/10万,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95%;报告艾滋病病例487例,年均发病率为0.55/10万,占0.36%;报告丁肝病例1例。

表1-5 2004~2017年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顺位

1.地区分布

全区5市22个县(市、区)均有发病,五市中以银川市报告发病数最多(48 717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6.07%;其次为吴忠市(29 353例),占21.73%。2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波动在72.23/10万~253.45/10万。报告发病率较高的五个县(市、区)依次为为利通区(253.45/10万)、兴庆区(226.03/10万)、沙坡头区(201.50/10万)、金凤区(193.37/10万)和大武口区(186.81/10万);报告发病率较低的五个县(市、区)分别为隆德县(72.23/10万)、彭阳县(78.69/10万)、西吉县(82.64/10万)、泾源县(93.11/10万)和海原县(95.28/10万)(见图1-122)。

图1-122 2004~2017年宁夏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2004~2017年每年各月份均有发病,3月份有月度高发的趋势,但是整体看无明显的季节发病趋势(见图1-123)。

图1-123 2004~2017年宁夏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月分布

3.人群分布

(1)年龄及性别分布2004~2017年,共报告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135 050例,其中男性78 958例,年均发病率为175.55/10万;女性56 092例,年均发病率为130.62/10万;男女性别比为1.4∶1。发病年龄以20~59岁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5.91%;各年龄组中,8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达到308.03/10万,其次为80~85岁年龄组,发病率为313.11/10万(见图1-124)。

图1-124 2004~2017年宁夏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龄分布

(2)职业分布 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4.45%,其次为家务及待业人群,占14.68%(见图1-125)。

图1-125 2004~2017年宁夏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职业分布

(二)甲类传染病(无)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中无甲类传染病病种。

(三)乙类传染病(6种)

1.乙肝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关系以及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可以发展为慢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

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乙肝病例87 779例,年均发病率为99.87/10万;报告死亡病例14例,年均死亡率为0.02/10万。病死率为0.016%。2004~2010年乙肝疫情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1~2012年有短期的升高,之后疫情继续回落, 2015~2017年,乙肝报告发病率基本持平(见图1-126)。

图1-126 2004~2017年宁夏乙肝发病趋势

(1)地区分布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病例87 779例,其中银川市(28 237例)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2.17%,其次为吴忠市(21 210例),占24.16%。2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在53.13/10万~190.85/10万之间波动,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利通区(190.85/10万)、灵武市(127.85/10万)、兴庆区(122.63/10万)、贺兰县(119.92/10万)和惠农区(117.27/10万);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县(市、区)依次为彭阳县(53.13/10万)、盐池县(60.92/10万)、隆德县(61.35/10万)、西吉县(72.04/10万)和原州区(72.17/10万)(见图1-127)。

图1-127 2004~2017年宁夏乙肝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全年12个月均有病例报告,但无明显的季节性分布(见图1-128)。

图1-128 2004~2017年宁夏乙肝发病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性别及年龄分布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乙肝87 779例,其中男性52 687例,年均发病率为117.14/10万;女性35 092例,年均发病率为81.72/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0∶1。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5~49岁年龄组,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1.12%;发病率较高的为50~54岁年龄组,发病率为151.37/10万,其次为20~24岁年龄组,发病率为143.38/10万(见图1-129)。

图1-129 2004~2017年宁夏乙肝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共报告43 603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9.67%;其次为家务及待业人群,报告8 929例,占10.17%;工人报告8 723例,占9.94%(见图1-130)。

图1-130 2004~2017年宁夏乙肝发病职业分布

2.丙肝

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可导致肝脏的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主要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传播,注射、针刺、器官移植、骨髓移植等亦可传播,同时还可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等方式感染。

2004~2017年,全区累计报告丙肝病例6 689例,年均发病率为7.61/10万。报告死亡病例1例,病死率为0.015%。2004~2012年,全区丙肝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3年报告发病率有所回落,之后小幅度上升,2015~2017年基本持平(见图1-131)。

图1-131 2004~2017年宁夏丙肝发病趋势

(1)地区分布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丙肝病例6 689例,其中银川市(2 703例)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0.41%,其次为吴忠市(1 246例),占18.63%。2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波动在1.81/10万~18.41/10万之间;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大武口区(18.41/10万)、兴庆区(15.87/10万)、西夏区(10.73/10万)、金凤区(10.37/10万)和惠农区(10.06/10万);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县(市、区)依次为西吉县(1.81/10万)、隆德县(2.28/10万)、红寺堡区(2.76/10万)、彭阳县(2.97/10万)和海原县(3.57/10万)(见图1-132)。

图1-132 2004~2017年宁夏丙肝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丙肝全年均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发病趋势(见图1-133)。

图1-133 2004~2017年宁夏丙肝发病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年龄及性别分布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病例6 689例,其中男性3 895例,年均发病率为8.66/10万;女性2 794例,年均发病率为6.51/10万;男女性别比为1.39∶1,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年龄方面,以80~8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为31.63/10万;其次为75~79岁年龄组,为25.31/10万;报告发病率最低的为5~9岁年龄组,为0.26/10万(见图1-134)。

图1-134 2004~2017年宁夏丙肝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2004~2017年全区丙肝发病前五位的职业依次为农民(33.58%, 2 246例)、家政家务及待业(21.17%,1 416例)、离退休人员(12.10%,809例)、其他(12.09%,809例)和工人(7.79%,521例)(见图1-135)。

图1-135 2004~2017年宁夏丙肝发病人群职业分布

3.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临床表现复杂,可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多器官损害。早期主要侵犯皮肤黏膜,晚期可侵犯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及全身各器官,亦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临床上可表现为Ⅰ期梅毒、Ⅱ期梅毒、Ⅲ期梅毒、隐性梅毒和胎传梅毒。

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梅毒病例28 509例,年均发病率为32.44/10万;报告死亡病例4例,死亡率为0.005/10万。2004~2013年全区梅毒报告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4年起梅毒报告发病率增长缓慢,个别年份略有下降(见图1-136)。

图1-136 2004~2017年宁夏梅毒发病趋势

(1)地区分布 全区5市2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共报告病例28 509例,其中银川市报告病例数最多,报告12 873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5.15%;其次为吴忠市,报告5 070例,占17.78%。22个县(市、区),年均报告发病率在6.96/10万~67.26/10万之间波动,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兴庆区(67.26/10万)、金凤区(54.23/10万)、盐池县(51.15/10万)、贺兰县(45.64/10万)和大武口区(44.01/10万);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县(市、区)依次为隆德县(6.96/10万)、西吉县(7.01/10万)、泾源县(7.91/10万)、红寺堡区(9.14/10万)和海原县(10.84/10万)(见图1-137)。

图1-137 2004~2017年宁夏梅毒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梅毒全年均可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趋势(见图1-138)。

图1-138 2004~2017年宁夏梅毒发病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年龄及性别分布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梅毒病例28 509例,其中男性13 594例,年均发病率为30.22/10万,女性14 915例,年均发病率为34.73/10万,男女性别比为1∶1.1,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3.22%;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85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病率为246.30/10万,其次为80~84岁年龄组,为214.98/10万(见图1-139)。

图1-139 2004~2017年宁夏梅毒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发病人群以农民(10 778例)为主,占37.81%;其次为家政、家务及待业(7 530例),占26.41%;离退休人员(2 735例)占9.59%(见图1-140)。

图1-140 2004~2017年宁夏梅毒发病职业分布

(4)型别构成2004~2017年,共报告梅毒病例28 509例,以隐性梅毒居多,占66.15%,其次为Ⅰ期梅毒,占24.20%(见表1-6)。

表1-6 2004~2017年宁夏梅毒型别构成情况

续表

4.淋病

淋病是指由淋病奈瑟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以尿道炎、宫颈炎多见,典型症状是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排出黏液或脓性分泌物等,也可侵犯眼睛、咽部、直肠和盆腔等处以及血行播散性感染引起关节炎、败血症、心内膜炎或脑膜炎等。

2004~2017年,共报告淋病病例11 585例,年均发病率为13.18/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2004~2012年,全区淋病发病率持续下降,2013~2016年基本持平,2017年有小幅度上升(见图1-141)。

图1-141 2004~2017年宁夏淋病发病趋势

(1)地区分布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淋病病例11 585例,其中银川市报告病例数最多,报告4 658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0.21%;其次为中卫市,报告2 727例,占23.54%。2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年均报告发病率在1.55/10万~47.71/10万之间波动,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沙坡头区(47.71/10万)、金凤区(25.83/10万)、西夏区(25.33/10万)、兴庆区(24.56/10万)和惠农区(21.01/10万);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县(市、区)依次为西吉县(1.55/10万)、隆德县(1.56/10万)、同心县(1.62/10万)、泾源县(1.93/10万)和中宁县(2.01/10万)(见图1-142)。

图1-142 2004-2017年宁夏淋病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淋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趋势,全年12个月均可发病(见图1-143)。

图1-143 2004~2017年宁夏淋病发病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年龄及性别分布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梅毒病例11 585例,其中男性8 365例,年均发病率为18.60/10万,女性3 220例,年均发病率为7.50/10万,男女性别比为2.6∶1,发病人数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0~54岁年龄组,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7.50%;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25~29岁年龄组,发病率为29.71/10万,其次为30~34岁年龄组,为28.60/10万(见图1-144)。

图1-144 2004~2017年宁夏淋病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27.98%;其次为工人,占16.33%;家政、家务及待业,占15.87%(见图1-145)。

图1-145 2004~2017年宁夏淋病发病职业分布

5.艾滋病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感染后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本病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本病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

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艾滋病病例487例,年均发病率为0.55/10万;报告死亡病例121例,年均死亡率为0.14/10万,病死率为24.85%。2004~2011年,全区艾滋病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2012年病例数激增,之后艾滋病发病率一直处于上升态势(见图1-146)。

图1-146 2004~2017年宁夏艾滋病发病趋势

(1)地区分布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病例487例,其中银川市报告病例数最多,报告245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0.31%;其次为吴忠市,报告94例,占19.30%。2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年均报告发病率在0.08/10万~1.29/10万之间波动,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兴庆区(1.29/10万)、金凤区(1.27/10万)、西夏区(0.92/10万)、大武口区(0.79/10万)和灵武市(0.78/10万);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县(市、区)依次为隆德县(0.08/10万)、彭阳县(0.15/10万)、红寺堡区(0.18/10万)、西吉县(0.23/10万)和原州区(0.24/10万)(见图1-147)。

图1-147 2004~2017年宁夏艾滋病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全年12个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的季节性发病趋势(见图1-148)。

图1-148 2004~2017年宁夏艾滋病发病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年龄及性别分布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艾滋病病例487例,其中男性417例,年均发病率为0.93/10万;女性70例,年均发病率为0.16/10万;男女性别比为5.96∶1,发病人数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5.77%;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30~34岁年龄组,发病率为1.12/10万,其次为70~74岁年龄组,为1.02/10万(见图1-149)。

图1-149 2004~2017年宁夏艾滋病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32.03%;其次为家政、家务及待业,占21.97%(见图1-150)。

图1-150 2004~2017年宁夏艾滋病发病职业分布

6.丁肝

丁肝是由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等嗜肝DNA病毒共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与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相似。HDV与HBV重叠感染后,可促使肝损害加重,并易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

2004~2017年间,全区仅2016年报告丁肝病例1例,报告病例的县(市、区)为兴庆区,患者52岁,无业。其余年份均无病例报告。

(四)丙类传染病(无)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中无丙类传染病病种。

四、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

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是法定传染病中的一类传染病。此类传染病主要是指其病原体不依赖人类而存在,可通过吸血节肢动物等媒介感染野生兽类、啮齿类和鸟类等宿主动物,在自然界长期循环形成自然疫源地,人类介入该疫源地生物圈时可感染发病甚至引发流行的一类重要传染病。目前全区流行的主要病种为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炭疽、布病、乙脑、疟疾、包虫病和斑疹伤寒。其中炭疽主要以皮肤炭疽为主,疟疾均为输入性病例。

(一)疫情概况

2004~2017年,全区累计报告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共9种15 004例,死亡42例,年均发病率为17.07/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5/10万。2004~2015年,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5年报告3 148例,发病率为47.59/10万,2016~2017年,发病率持续下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全区甲乙丙类传染病的比例为2.87%(见图1-151)。

图1-151 2004~2017年宁夏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趋势

2004~2017年全区报告的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中,报告布病11 130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12.67/10万,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4.18%;报告包虫病3 664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4.17/10万,占报告病例总数的24.42%;报告炭疽73例,年均发病率为0.08/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占报告病例总数的0.49%;报告疟疾病例52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0.06/10万,占报告病例总数的0.47%;报告狂犬病38例,病例均死亡,年均发病率为0.04/10万,占报告病例总数的0.25%;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35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0.04/10万,占报告病例总数的0.23%;报告乙脑病例10例,年均发病率为0.011/10万,占报告病例总数的0.07%,无死亡病例报告;报告斑疹伤寒1例,报告登革热病例1例。

表1-7 2004~2017年宁夏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顺位

1.地区分布

全区5市2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共报告病例15 004例,其中吴忠市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1.71%(6 258例);其次为中卫市,报告2 933例,占19.55%。22个县(市、区)报告发病率波动在2.17/10万~86.61/10万之间,报告发病率较高的五个县(市、区)依次为盐池县(86.61/10万)、红寺堡区(45.43/10万)、同心县(40.18/10万)、中宁县(26.09/10万)和原州区(24.51/10万);报告发病率较低的五个县(市、区)依次为隆德县(2.17/10万)、大武口区(2.22/10万)、惠农区(4.91/10万)、兴庆区(5.90/10万)和金凤区(7.26/10万)(见图1-152)。

图1-152 2004~2017年宁夏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月均有发病,但是3~9月份为流行高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9.24%(见图1-153、图1-154)。

图1-153 2004~2017年宁夏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月分布

图1-154 2004~2017年宁夏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时间分布

3.人群分布

(1)年龄、性别分布2004~2017年共报告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15 004例,其中男性9 996例,年均发病率为22.22/10万,女性5 008例,年均发病率为11.66/10万,男女性别比为2∶1,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59岁年龄组,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0.95%。报告发病率较高的是60~64岁年龄组,发病率为46.75/10万,其次为50~54岁年龄组,发病率为41.72/10万(见图1-155)。

图1-155 2004~2017年宁夏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年龄分布

(2)职业分布 发病人群主要为农民,报告12 080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0.51%(见图1-156)。

图1-156 2004~2017年宁夏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职业分布

(二)甲类传染病(无)

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中无甲类传染病病种。

(三)乙类传染病(8种)

1.布病

布病是布鲁氏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特点。患病的羊、牛、猪、犬等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类主要通过接触病死畜以及摄入受污染的动物制品而感染。我国多见于内蒙古、东北和西北等牧区。

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布病11 130例,报告发病率在0.017/10万~43.66/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12.66/10万;报告死亡病例1例,年均死亡率为0.001/10万。2004年报告1例,报告发病率最低,为0.017/10万,2005年发病率为0.44/10万, 2006年发病率有所降低(0.12/10万),2007年以来,疫情逐年攀升且居高不下, 2015年报告2 888例,发病率最高,为43.66/10万,2016~2017年,发病率逐年下降(见图1-157)。

图1-157 2004~2017年宁夏布病发病趋势

(1)地区分布2004~2017年全区5市2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共报告病例11 130例,其中吴忠市报告病例数最多,报告5 291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7.54%;其次为中卫市,报告1 838例,占16.51%。22个县(市、区)年均报告发病率在1.29/10万~79.61/10万之间波动,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盐池县(79.61/10万)、红寺堡区(42.40/10万)、同心县(29.92/10万)、中宁县(17.47/10万)和原州区(16.93/10万);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县(市、区)依次为隆德县(1.29/10万)、大武口区(1.44/10万)、兴庆区(3.21/10万)、惠农区(4.20/10万)和西吉县(4.50/10万) (见图1-158)。

图1-158 2004~2017年宁夏布病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布病全年均可发病,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4~8月份(见图1-159、图1-160)。

图1-159 2004~2017年宁夏布病发病月分布

图1-160 2004~2017年宁夏布病发病时间分布

(3)人群分布

①年龄及性别分布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布病病例11 130例,其中男性8 103例,年均发病率为18.02/10万,女性3 027例,年均发病率为7.05/10万,男女性别比为2.68∶1,发病人数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0~64岁年龄组,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3.13%;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50~54岁年龄组,发病率为33.47/10万,其次为60~64岁年龄组,为32.93/10万(见图1-161)。

图1-161 2004~2017年宁夏布病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81.77%;其次为学生,占3.72%(见图1-162)。

图1-162 2004~2017年宁夏布病发病职业分布

2.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宁夏固原市六盘山地区为流行性出血热自然疫源地,泾源县为国家级监测点,西吉县和原州区近年来也有病例报告,2015年原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上述三个县(区)纳入中央补助宁夏公共卫生专项疾病控制管理项目进行管理,要求开展宿主动物监测工作。

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35例,年均发病率为0.04/10万;报告死亡病例1例,年均死亡率为0.001 1/10万。

2004~2008年,全区流行性出血热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2009年无病例报告, 2010年报告1例,2011年无病例报告,2012~2014年报告发病率持平,2015年报告发病率有所下降,2016年有小幅度上升,2017年报告发病率与2012~2014年间持平(见图1-163)。

图1-163 2004~2017年宁夏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趋势

(1)地区分布 全区8个县(市、区)有病例报告,共报告病例35例,其中不详县(市、区)报告3例。病例主要集中在固原市,共报告30例,分布在泾源县(11例)、隆德县(9例)、原州区(6例)、西吉县和彭阳县(各2例);银川市永宁县和中卫市海原县各报告1例(见图1-164)。

图1-164 2004~2017年宁夏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有季节性高峰,发病主要集中在10~12月,这与鼠类的繁殖活动有关(见图1-165)。

图1-165 2004~2017年宁夏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性别及年龄分布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35例,其中男性27例,年均发病率为0.06/10万,女性8例,年均发病率为0.019/10万,男女性别比为3.37∶1,发病人数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0~67岁年龄组,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7.14%;75岁以上年龄组无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最高为60~64岁年龄组,为0.18/10万,其次为45~49岁年龄组,为0.08/10万(见图1-166)。

图1-166 2004~2017年宁夏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68.57%;其次为学生和民工,各占8.57%(见图1-167)。

图1-167 2004~2017年宁夏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职业分布

3.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患病的草食动物是主要传染源,人类因接触牛、马、羊等病畜或病畜皮毛、排泄物,或吸入带芽孢的尘埃、食用受污染的食物而被感染。最常见为皮肤炭疽,表现为皮肤坏死和黑痂,吸入感染可致肺炭疽,误食感染可致肠炭疽,可以继发炭疽性脑膜炎、炭疽性败血症。病死率高,发病急骤,有高热寒战等中毒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5天,长的可达60天,人群普遍易感。

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炭疽病例73例,其中确诊病例10例,临床诊断病例63例;年均发病率为0.08/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报告的炭疽病例均为皮肤炭疽。目前全区报告的炭疽病例均为皮肤炭疽。

2005年炭疽报告发病率最高,达0.34/10万,之后逐渐下降,2007年降至0.033/10万后有小幅度上升,2010年、2011年无病例报告,2014年、2015年发病率持平, 2016年报告7例,报告发病率为0.10/10万,2017年报告发病率与2016年持平(见图1-168)。

图1-168 2004~2017年宁夏皮肤炭疽发病趋势

(1)地区分布 全区13个县(市、区)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波动在0.02/10万~0.35/10万之间。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县(市、区)为平罗县,报告病例14例,报告发病率为0.35/10万,其次为西吉县,报告病例12例,报告发病率为0.21/10万,海原县报告11例,报告发病率为0.20/10万(见图1-169)。

图1-169 2004~2017年宁夏皮肤炭疽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全区炭疽报告主要集中在7~9月份,8月份发病较集中(见图1-170)。

图1-170 2004~2017年宁夏皮肤炭疽发病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年龄及性别分布2004~2017年共报告炭疽病例73例,其中男性58例,年均发病率为0.13/10万;女性15例,年均发病率为0.03/10万;男女性别比为3.87∶1,发病人数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主要人群为25~59岁年龄组,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2.97%,75岁以上年龄组无病例报告;55~59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为0.25/10万,其次为70~74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为0.24/10万(见图1-171)。

图1-171 2004~2017年宁夏皮肤炭疽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共报告61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3.56%,其次为工人,报告4例,占5.48%(见图1-172)。

图1-172 2004~2017年宁夏皮肤炭疽发病人群职业分布

4.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2004~2017年期间,全区共报告狂犬病38例,均死亡,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43/10万,病死率为100.00%。2004~2010年,全区无狂犬病病例报告;2011年起狂犬病报告发病率逐年增加,至2014年到达最高峰(14例,0.21/10万),之后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见图1-173)。

图1-173 2004~2017年宁夏狂犬病发病趋势

(1)地区分布 全区16个县(市、区)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波动在0.013/10万~0.18/10万之间,报告发病率较高的五个县(市、区)为红寺堡区(0.18/10万)、大武口区(0.085/10万)、西夏区(0.074/10万)、惠农区(0.071/10万)和永宁县(0.065/10万)(见图1-174)。

图1-174 2004~2017年宁夏狂犬病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狂犬病全年均可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可能与夏季衣衫较薄,被犬咬伤的概率较大有关(见图1-175)。

图1-175 2004~2017年宁夏狂犬病发病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年龄及性别分布2004~2017年共报告狂犬病病例38例,其中男性26例,年均发病率为0.058/10万;女性12例,年均发病率为0.028/10万;男女性别比为2.2∶1,发病人数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主要人群为14岁及以下和30~54岁年龄组,分别报告13例和17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4.21%和44.74%(见图1-176)。

图1-176 2004~2017年宁夏狂犬病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共报告16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2.11%,其次为学生,报告7例,占18.42%(见图1-177)。

图1-177 2004~2017年宁夏狂犬病发病职业分布

5.疟疾

疟疾是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先侵入肝细胞发育繁殖,再侵入红细胞繁殖,引起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出大汗后缓解为特点。疟疾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其次为温带。流行区以间日疟为最广,恶性疟主要流行于热带。全国除云南和海南为间日疟及恶性疟混合流行外,主要以间日疟流行为主。2010年全国启动了消除疟疾行动,提出2020年实现全国消除疟疾的目标,即至2020年,在全国具备敏感的监测系统的前提下,连续3年没有当地感染病例。自2010年全国消除疟疾工作启动后,全国疫情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随着全国对外开放、旅游和人员交流的不断发展,输入性疟疾病例逐年增多,每年都有较多死亡病例发生。输入性疟疾疫情不但严重威胁全国公共卫生安全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亦对全国消除疟疾工作带来挑战。

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疟疾病例52例,年均发病率为0.059/10万,报告死亡病例1例。报告的疟疾病例以疟疾(未分型)为主,占46.15%,报告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主要来源于刚果金、几内亚、乌干达、安哥拉、科特迪瓦等地区。

2004~2008年,全区疟疾报告发病率连续下降两年后呈现上升趋势,2009年无病例报告,2010年后报告发病率继续呈整体上升趋势,至2016年到达最高峰(8例,0.12/10万),2017年报告病例数较2016年明显下降(见图1-178)。

图1-178 2004~2017年宁夏疟疾发病趋势

(1)地区分布 全区五市中,除固原市外均有病例报告,其中银川市报告病例数最多(37例),占71.15%。全区22个县(市、区)中,10个县(市、区)有病例报告,年均报告发病率在0.019/10万~0.45/10万之间波动,报告发病率较高的五个县(市、区)依次为西夏区(0.45/10万)、金凤区(0.25/10万)、兴庆区(0.12/10万)、大武口区(0.11/10万)和利通区(0.092/10万)。贺兰县、灵武市、惠农区、红寺堡区、盐池县、同心县、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和海原县无病例报告(见图1-179)。

图1-179 2004~2017年宁夏疟疾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全区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全年均有报告,7~8月份报告病例数较多(见图1-180)。

图1-180 2004~2017年宁夏疟疾发病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年龄及性别分布2004~2017年,共报告疟疾病例52例,其中男性44例,年均发病率为0.098/10万,女性8例,年均发病率为0.019/10万,男女性别比为5.50∶1,发病人数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4.62%;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0~54岁年龄组,发病率为0.16/10万;其次为45~49岁年龄组,发病率为0.11/10万(见图1-181)。

图1-181 2004~2017年宁夏疟疾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发病人群以工人为主,报告16例,占30.77%;其次为农民,报告10例,占19.23%(见图1-182)。

图1-182 2004~2017年宁夏疟疾发病职业分布

6.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属于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10例乙脑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11/10万。2004~2005年全区无乙脑病例报告;2006年报告3例(灵武市、利通区、泾源县各1例);2007~2009年无病例报告,2010年报告2例(原州区、泾源县各1例);2011~2016年无病例报告,2017年报告乙脑5例(兴庆区、永宁县、中宁县各1例,青铜峡市2例)。报告的10例乙脑病例中,男性6例,女性4例;职业分别为农民8例,民工1例,其他1例;发病年龄主要在20~74岁。

7.斑疹伤寒

斑疹伤寒是由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可分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所致,以人虱为传播媒介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全身感染症状较为严重,以急性起病、稽留型高热、剧烈头痛、皮疹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发热持续2周左右,40岁以上患者病情相对较重,多发生于寒冷地区的冬春季节。地方性斑疹伤寒是由莫氏立克次体感染所致,以鼠及鼠蚤为媒介,其临床表现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但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极低,以夏秋季多见。

2004~2017年,全区仅报告斑疹伤寒病例1例(2011年),病例归属地为银川市西夏区,患者年龄81岁,为离退休人员。

8.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在世界各地曾多次发生大流行。全国广东、香港、澳门、台湾是登革热流行区,随着气候变暖和交通便利,近年来发现病例的省份有向北扩散的趋势。

2004~2017年,全区仅报告1例登革热病例。病例基本情况为:女,16岁,学生,家住银川市西夏区宁花园。患者于2017年8月4日前往马来西亚吉隆坡探亲旅游,在旅游期间有被当地蚊子叮咬史,患者20日晚上开始出现头晕症状。8月21日乘飞机回国途中出现发热症状,23日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4日患者血液中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判定为登革热实验室确诊病例。

(三)丙类(1种)

1.包虫病

包虫病是棘球蚴病的俗称,是棘球属绦虫的幼虫感染人或动物所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病程长,早期症状表现为皮肤红斑、皮疹,并伴随腹痛、腹泻,后期肝包虫病患者会出现肝硬化、肝腹水、黄疸、门静脉高压,脑包虫病会出现癫痫,并反复发作;囊型包虫病患者的囊包可能出破裂溢出疱液,导致患者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包虫病主要流行于新疆、西藏、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四川等7省、自治区。宁夏主要以西吉县、原州区和海原县等局部地区高发。

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包虫病3 664例,年均发病率为4.17/10万;报告死亡病例1例,年均死亡率为0.001/10万。

2004~2009年包虫病报告发病率逐渐上升,至2009年达到最高峰,2010年报告发病率明显下降,至2012年再次达到小高峰,此后报告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见图1-183)。

图1-183 2004~2017年宁夏包虫病发病趋势

(1)地区分布 全区2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共报告病例3 664例,其中中卫市报告病例数最多,报告1 071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29.23%;其次为固原市,报告943例,占25.747%。22个县(市、区)年均报告发病率波动在0.49/10万~10.05/10万之间,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同心县(10.05/10万)、海原县(8.67/10万)、中宁县(8.50/10万)、原州区(7.25/10万)和盐池县(7.00/10万);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县(市、区)依次为隆德县(0.49/10万)、泾源县(0.51/10万)、大武口区(0.59/10万)、惠农区(0.60/10万)和西夏区(1.26/10万)(见图1-184)。

图1-184 2004~2017年宁夏包虫病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包虫病全年均可发病,3月份出现一个小高峰,之后报告病例数逐渐下降,10月份又开始小幅度上升(见图1-185)。

图1-185 2004~2017年宁夏包虫病发病月分布

(3)人群分布

①年龄及性别分布2004~2017年共报告包虫病病例3 664例,其中男性1 731例,年均发病率为3.85/10万;女性1 933例,年均发病率为4.50/10万;男女性别比为0.90∶1,报告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5~74岁年龄组,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8.18%,报告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70~74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为19.52/10万(见图1-186)。

图1-186 2004~2017年宁夏包虫病发病年龄分布

②职业分布 发病人群主要以农民为主,报告2 860例,占78.05%(见图1-187)。

图1-187 2004~2017年宁夏包虫病发病职业分布

五、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脐风”“七日风”等,是由于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所致。新生儿破伤风自2010年以后归妇幼机构管理。2004~2017年,随着全区新生儿住院分娩率不断提高,其报告发病率呈整体下降趋势。

2004~2017年全区共报告13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11‰,报告死亡9例,年平均报告死亡率为0.007 5‰,病死率为6.82%。其中2004年报告病例数最高(30例),报告发病率为0.32‰,2004~2013年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14~2015年连续两年无病例报告,2016报告4例,2017年报告1例。14年间全区新生儿破伤风报告发病率由2004年的0.32‰下降至2017年的0.012‰,报告病例的县(市、区)数量也逐年减少(见图1-188)。

图1-188 2004~2017年宁夏新生儿破伤风发病趋势

(1)地区分布2005~2017年,全区共报告10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092‰,报告死亡6例,年平均报告死亡率为0.005 4‰,病死率为5.88%。五市中,固原市报告发病数(48例)和报告发病率(0.17‰)均为最高,石嘴山市报告发病数(4例)和报告发病率(0.04/‰)均为最低;全区22个县(市、区)中除平罗县、盐池县和红寺堡区外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依次为西吉县(0.20/‰)、原州区(0.19/‰)、泾源县(0.13/‰)、大武口区(0.12/‰)和同心县(0.12/‰),报告发病率最低的县(市、区)是青铜峡市(0.02/‰),其次是利通区(0.03/‰)、贺兰县(0.03/‰)、沙坡头区(0.03/‰)和灵武市(0.04/‰)(见图1-189)。

图1-189 2005~2017年宁夏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2004~2017年,新生儿破伤风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时间无季节性分布,报告发病数相对较多的月份分别是∶9月份(20例),8月和6月(各15例)和11月份(13例)(见图1-190)。

图1-190 2004~2017年宁夏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月分布

(3)性别分布2004~2017年间全区报告男性102例,死亡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6‰,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008‰,病死率为4.90%;报告女性30例,死亡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52‰,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006 9‰,病死率为13.33%,报告发病男女性别比为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