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2 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
9.3.2.1 上呼吸道过敏性炎症
口服利血平、雾化或粉状吸入药物常会引起此类反应。
9.3.2.2 支气管哮喘
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的哮喘称阿司匹林哮喘,发生机制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阿尼利定等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引发的类阿司匹林哮喘与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有关;普萘洛尔阻断支气管平滑肌β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痉挛而引起哮喘;青霉素、链霉素和头孢菌素等抗生素以及右旋糖酐铁可作为抗原而致哮喘;引起支气管哮喘的其他药物还有拟胆碱药、β受体激动剂、H 2受体阻断药,还有造影剂等也会引起喘息症状。中药里已发现柴胡、甘草、麻黄、地龙、五味子、复方筋骨草、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蓖麻子和红花外敷均可导致哮喘。
9.3.2.3 过敏性肺泡炎
呋喃妥因、磺胺类、青霉素、阿司匹林、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药物可引起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大量充满肺泡,导致过敏性肺炎。
9.3.2.4 肺水肿
发生肺水肿的原因可能有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和部分患者的易感性,常见致病药物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海洛因、吗啡、呋喃妥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水杨酸盐、三环类抗抑郁剂、氟哌啶醇和间羟胺等;短时间内大量静脉输低渗液,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降低和毛细血管压增加也可致肺水肿。
9.3.2.5 肺血管炎
由于抗原-抗体-补体免疫复合物在动脉壁沉着,发生Ⅲ型变态反应而造成广泛损害。随着一系列酶促反应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可导致血管坏死、血液外渗,即弥漫性肺泡出血。常见致病药物有金盐、碘化物、青霉素、苯妥英钠、汞制剂、磺胺类和两性霉素B等。
9.3.2.6 胸膜炎
由于静脉内输入过量胶体而诱发胸膜渗出和胸腔积液,并且可能使心力衰竭和肾病综合征复杂化。常见致病药物有二甲麦角新碱、溴隐亭、呋喃妥因、普萘洛尔、胺碘酮、普鲁卡因胺、异烟肼、苯妥英钠和左旋多巴等。
9.3.2.7 间质性肺炎
由于药物对血管内皮细胞、间质和肺泡上皮的直接损害,使细胞变性、坏死和肺泡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所致。能引起肺纤维化的药物有细胞毒性药物、呋喃类、磺胺类、青霉素类、苯妥英钠、胺碘酮和金制剂等。
中草药制剂小柴胡汤、柴苓汤、柴朴汤、大柴胡汤、清肺汤、半夏泻心汤、柴胡桂枝干姜汤、辛夷清肺汤、黄连解毒汤、乙字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清心莲子饮、麦门冬汤、柴胡桂枝汤、防风通圣散、六君子汤、大建中汤、牛车肾气丸、防己黄芪汤、三物黄芩汤、补中益气汤、小青龙汤也均报道有间质性肺炎等严重副作用。
9.3.2.8 呼吸抑制
主要由中枢抑制药如巴比妥类、氯丙嗪、硝西泮、吗啡和哌替啶等引起;琥珀胆碱能延长呼吸暂停;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可抑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而产生肌肉松弛作用,导致呼吸麻痹;用局麻做脊髓麻醉时,偶可引起严重的呼吸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