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选题背景和意义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引进、介绍国外预设理论的论述较多,列举汉语预设触发语的文献较多,而运用汉语事实对预设的理论进行验证和深入探讨比较少,分析汉语中预设触发词语的文章,虽已有一些但为数不多,局限于对零星几个词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探讨预设的有关理论,并运用预设理论分析汉语语言事实,是很有意义的,以下两个方面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第一,预设的若干理论问题。关于预设的某些理论问题尚未很好解决,比如至今还没有形成关于预设的统一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关于预设的性质问题也一直处于论争状态,缺乏使人满意的结论,而明确预设的定义和性质不仅是进一步研究预设的触发语的基础,也是联系预设分析汉语语言事实的需要,所以要先解决好这个问题。关于预设触发语,学者们大多限于列举其类型,而如何界定预设触发语,以及触发语是如何触发句子的预设的,很少有人论及,这些问题都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第二,汉语中很多预设触发语的语义特点值得深入研究。从预设的角度、联系词语的预设触发功能来分析词语的语义,或辨析词语、句子的意义差别,角度新颖,且大有文章可做。例如:
<1>张三跑得比李四还快。
这句话预设“李四跑得很快”,这个预设与副词“还”是有关系的,那么“还”为什么可以触发一个预设,即“李四跑得很快”?这与“还”的意义有什么关系?本文打算从预设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汉语中还有许多预设触发语的功能特点值得分析,众多的句法和语义现象适合从预设角度来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辨析意义相近的虚词。比如“但是”与“反倒”都表示语义上的转折,但是二者有区别,“偷鸡不成反倒蚀把米”不能换成“偷鸡不成但是蚀把米”。因为“反倒”触发了一个预设,即“说话人有一个与实际情况相反的预期存在”,“反倒”表示实际情形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情形,而且背离了预期,所以预期情况(主观)与实际情况(客观)形成巨大反差,在转折中还有一层递进关系;而“但是”表示语义衔接方面的转折,而且大多是客观情形之间的对比和转折,不强调主观预期和客观情形之间的反差。所以,下面两个句子中,“但是”换成“反倒”就不合适。因为只强调语义转折,而不存在语义的反差。
<2>尽管这样的幸运机会不是太多,但是值得一试。
<3>大多数人虽然在外面闯荡出了成绩,但是拿到商学院的文凭毕竟可以使人更有安全感。
副词“别”和“甭”是有区别的。“别”和“甭”都修饰动词,但是“别”触发的预设有两种:一是听话人准备或正在有意识地做某事,二是听话人可能会无意中发出某个动作或发生某事件;“甭”只触发前一种预设。所以,当一个动词只表示后一种意思,就不能用“甭”修饰,如“迟到”一词,可以说“别迟到了”,不说“甭迟到了”。
(2)辨析动词的区别。动词“认为”、“以为”的差别,可以从预设的角度来辨析。“认为”是非叙实性动词,它不能触发事实性预设,如果说“我认为他做得很好”,只是表明说话人个人观点,至于是否“他做得很好”是不确定的;而“以为”后面的VP成分是与事实相反的,如“我以为他昨天来了”表示实际上“他昨天没来”。
(3)解释为什么有些句子是错误的。例如:
<4>*我好容易写不好汉字。
这个句子是错误的,因为“好容易VP”所表示的事件是如意的,而且“好容易”预设这种如意结果的获得经历了一定困难。“写不好汉字”是不如意的,也看不出这种结果的获得经历了困难,与“好容易”的预设不相符,所以句子使用有误。
(4)解释为什么有些句子表达不“适宜”。2000年春节晚会赵本山与宋丹丹的小品《钟点工》中,赵本山说了一句“她比你还难看”,让宋丹丹非常“伤自尊”,为什么“她比你还难看”让人听着不舒服?因为副词“还”具有一种标举主观大量的作用,说话人预设“还”前面的“比”的名词性宾语具有某种程度很高的性状,代表着一个主观极值。也就是说,“比你还难看”中的“还”触发一个预设:“你是非常难看的”,正因如此,任何人都不愿听到别人跟自己说“她比你还难看”。
“他比哥哥跑得还快了”语义正常,而“他比哥哥跑得更快了”似乎存在语义异常。因为前者预设“他原来不如哥哥跑得快”,这与我们的一般的生活知识或者说与我们理想化的认知模式(哥哥比弟弟大,所以跑得快些)相符,所以语义上容易接受;而后者预设“他原来就比哥哥跑得快”,与我们理想化的认知模式不符,所以听上去有些别扭。
(5)从预设角度比较句型意义的区别。两个句子层次构造、语义关系相同,但如果预设不同,句子的意义会不同。比如“张三没有李四性格开朗”与“张三不比李四性格开朗”意义不同,因为前者预设“李四性格开朗”,后者不预设“李四性格开朗”。
汉语中此类现象很多,如果我们从预设的角度分析汉语的语义或语法现象,则可以把汉语语法、语义研究推向深入;同时,结合预设和预设触发语的研究来分析汉语的相关句法问题,可为汉语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角,从中可以发现汉语句法、语义的新的事实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