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田县志(1990—2010)
- 蓝田县志编辑委员会
- 1364字
- 2024-11-03 11:37:58
第五节 畜禽疫病防治
一、疫病类型
1950年以来县境内发生畜禽疫病主要有以下类型:一、大家畜流行病,如马疽、马传染性贫血、马媾疫、马鼻疽、骡疽、牛炭疽、牛流行热、牛气肿疽、牛口蹄疫、牛布氏杆菌病、牛结核、牛肺疫、牛焦虫病、牛黏膜病等;二、猪疫,有猪瘟、仔猪伤寒、猪肝疫、猪丹毒、猪疽、猪炭气病、仔猪黄白疾、猪布氏杆菌病、猪口蹄疫、猪弓形体病、猪囊虫、猪传染性胃肠炎、猪喘气病、猪黄白痢疾等;三、羊疾病,有羊炭疽、羊传染性脓疮、羊布氏杆菌、羊炭疽等病;四、鸡病疫,有鸡新城疫、禽霍乱、鸡白痢、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球虫病、鸡马立直病、鸡法氏囊炎、鸡痘、支原体病等;五、兔病疫,有兔皮癣、兔球虫病、兔瘟神等;六、犬病疫,有狂犬病、犬细小病毒病等。
二、疫病防控
1951年成立蓝田兽医工作者协会。1970年后全县29个乡镇有兽医站。1990年成立蓝田县畜牧中心,2007年全县22个乡镇建立畜牧兽医站,负责全县畜禽疫病防治工作。
1990~2008年间,全县共发生大疫病17起,传染病牛9943头,其中死亡和射杀393头;传染病猪23.13万头,其中死亡和射杀2.87万头;传染羊1124只,死亡和射杀1124只;染病禽21.03万只。主要有炭疽病、口蹄疫、牛流行热、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病:1990年4月金山乡胡家窑村发生牛羊炭疽病,县政府即时发布封锁令,对该村封锁15天;1990年8~9月,全县22个乡镇295个村发生牛流行热,发病牛9561头,死亡11头;1999年3月9日,全县29个乡镇爆发口蹄疫,共捕杀奶牛2头,黄牛359头,羊721只,猪183头;2006年7~9月,焦岱镇、小寨乡、前卫镇、蓝关镇、洩湖镇、三里镇、葛牌乡等发生猪高热病,发病2000余头,死亡350头;2008年全县对牲畜开展疫病免疫,免疫牛10.7万头,猪瘟15.08万头,猪链球病4.6万头,猪水肿病4.4万头,炭疽2.3万头,猪伪狂犬9300头,高致病性禽流感210.03万只。2009年至2010年,县政府对所发疫情均组织专业技术部门开展调查、消毒、杀菌、封锁、隔绝等手法,防治结合予以处理。
三、动物检疫
1951~1989年,全县培训专业检疫人员63人次,检出疫情10起,其中马363匹,强杀8匹,牛2起73头,猪1起,羊2例。1990年以后,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在全县检出病疫3起,捕杀猪235头,黄牛359头,奶牛2头,羊721只,并为农民及专业户及时提供疫情测报。1999年设立蓝田县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及临时性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对牲畜市场交易、调运、屠宰和白条肉进行检疫,规定白条肉必须具备“三章两证”(定点屠宰章,检验合格章,检疫合格章,质量检验合格证,产品检疫合格证)。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全球蔓延,县政府成立禽流感防治指挥部,将高致病性禽流感纳入强制免疫对象,与口蹄疫、猪疽、猪高致病性蓝牙病一样对待,免费防治。贯彻执行国务院《家畜家禽防疫条例》从人员、资金各方面加强畜牧兽医工作。
四、安全管理
1980年以前,生猪屠宰由商业部门实施,内设肉品检疫员。1985年肉品市场监督管理划归农业部门,商业系统大型屠宰场仍自检。1996年7月全县实施“定点屠宰,集中检疫”,所有屠宰生猪场点均由农业部门派驻检疫员检疫。2001年后,凡无耳标、无产地检疫证的生猪不得进入定点屠宰场。2008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出台《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条例》,蓝田对收鲜奶实施《收购许可证》《运输许可证》制度,县境内所有奶站实行卫生防疫消毒制度、奶站质量监督员制度、生鲜乳安全追溯制度和日消毒台账、日生产鲜乳台账、异常奶处理台账等规范措施,并对零散售奶个体户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