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思维格局:跳出思维围栏,绽放美丽人生

马云说:“我跟自己讲我们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来工作的,我们是来享受人生的,我们是来做人不是做事的。如果一辈子都做事的话,忘了做人,将来一定会后悔。”在马云看来,人活着不能仅仅为了做事,而要“享受人生”,所以当很多人为了生活埋头工作的时候,马云却要做一个“懒人”,并且认为“这个世界实际上是靠懒人来支撑的”。正是这种与常人迥异的思维方式,使得马云走上了一条别人不曾走过的路,也造就了他如今的辉煌。

最大的错误就是不犯错误

马云语录

三年前我送一个同事去读MBA,我跟他说,如果毕业以后你忘了所学的东西,那你已经毕业了。如果你天天还想着所学的东西,那你就还没有毕业。学习MBA的知识,但要跳出MBA的局限。

人生之路上,会有很多十字路口,每一次选择,都会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不同的选择,代表着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目标,在一次次的选择和尝试中,人逐渐从懵懂走向成熟,从失败走向成功。可以说,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没有人敢说自己从来没有犯错,即便是马云这样很少犯错的人,也曾经在错误的泥潭中挣扎过几番。所以说,犯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也没有什么可怕之处,能从错误中学到一些东西,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

马云曾经说过:“阿里巴巴是在错误里成长兴起的,犯错误并不是件可耻的事,网络公司一定会犯错误,而且必须犯错误。网络公司最大的错误就是停在原地不动,最大的错误就是不犯错误。”

他还说:“有些错误是每个企业选择某个产业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迟早是要犯的。关键在于总结教训,反思各种各样的错误,为明天跑得更好,错误还得犯,关键是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任何企业家不会等到环境好了以后再做任何工作,企业家是在现在的环境,改善这个环境,光投诉,光抱怨有什么用呢?国家现在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失败只能怪你自己,要么大家都失败,现在有人成功了,而你失败了,就只能怪自己。就是一句话,哪怕你运气不好,也是你不对。”

对于错误,马云是持理解和包容态度的。在他看来,每犯一次错,就排除了一种失败的原因,也就离成功更近一步。只有不断地试错,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赢得最后的成功。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不要抱怨错误,要从中吸取教训。”对于一个人来说,害怕犯错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一旦害怕犯错,就会失去前进的勇气,变得故步自封,踟蹰不前。当出现新的机会时,会因害怕而摆手拒绝;遇到事业瓶颈时,会因为害怕而拒绝改变。长此以往,最后只会出现一个结果,那就是一事无成,甚至被社会淘汰。

错误并非洪水猛兽,犯错也不是什么奇耻大辱。这里讲的允许犯错,并不是鼓励人们随意地多犯错误,而是希望人们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错误中学习经验,懂得犯错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总是抱着怕错的心态去做事,那么很可能在这种心态中逐渐迷失自我,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对年轻人来说,不因怕犯错而不去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格局。因为即便犯了错误也有改善的空间,而不敢去做就只能原地踏步。人生本来就充满不确定性,没有人知道未来会遇到什么,也没有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究竟会怎样,只有不断尝试,才能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所以说,不要怕犯错,只要犯错之后进行积极的总结,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那么这个错误就是有意义的。

转换思维,突破人生瓶颈

马云语录

在招聘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需要从(大学)一二年级就开始让大学生了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不能等到大四的时候再告诉他们,这个时候已经迟了。大学里要学习的是一种文化,一种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

在阿里巴巴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尖锐问题层出不穷,马云凭借自己异于常人的洞察力,一一将这些问题顺利解决,这才使得阿里巴巴发展到如今这令人惊叹的水平。

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马云并不是仅仅以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处理,而是常常转换思维方式,从一个能为众人接受和认可的切入点入手,提出一个让众人无可辩驳的观点或是解决方案,以此获得众人的认同。

在参加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时,马云被问到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这几年,阿里集团的直通车展位、钻石展位价格连年攀升,所以很多小的企业不能小而美了,开始承受不了,是不是意味着阿里开始疏远小企业,转向大公司了?”

这个问题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声音和利益,一旦答案不能让人满意,很可能对公司的信誉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只是一味辩解,又很可能让人产生越描越黑的感觉。所以说,这个问题十分尖锐,并不是很好回答。那么,马云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呢?

马云:“因为每个人的角度看法不一样,在座所有的小卖家觉得我们没有给他们足够的资源,大卖家到我们办公室来骂人的特别多,‘你们到底是靠我们养还是靠他们养?’每个人的角度是心里面的看法,对阿里来讲,在我们眼里面,三年前阿里巴巴的年会上,我跟所有的客户、同事讲,阿里眼里没有大企业和小企业之分,只有诚信和不诚信之分,是不是努力,是不是创新的企业之分。

“全世界没有地方好做生意,全世界没有时候好做过,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努力,你永远跟同代的人竞争。所以我觉得,你要问我,我不讲谎话,我最喜欢小卖家,但是我不排斥大卖家,大企业搞不过小企业的比比皆是,今天在淘宝上淘品牌成功的,年销售额过亿的都是彻底在淘宝上成立起来,他们为什么能成功,所以我觉得这个只要你想干,你想办法你都有机会。”

这个问题之所以尖锐,是因为无论是小卖家还是大卖家,都是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都觉得阿里巴巴对自己不够重视。从这个角度上说,两者之间是具有矛盾的。如果马云直接回答,不管是重视小卖家,还是重视大卖家,都将引起另一方的不满。所以,马云没有顺着问话者的思路回答问题,而是从问题的本质入手,强调阿里巴巴是按照诚信水平来划分企业等级的。这样就避开了双方的矛盾点,为最终解决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方案。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但如果能够转换一下思维,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或许能很轻松地找到解决办法。有些问题表面上看来十分尖锐,想要解决似乎困难重重,但是只要找到根源所在,从源头上解决矛盾,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不革自己的命,别人就革我们的命

马云语录

很多人不明白未来对自己的意义和机会,也很难理解坚持对自己未来的意义,但我们必须明白未来一定会有人因为你的想法而成功。很多人只是想了一想而已,而有的人却是在真正地坚持地做。

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做公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马云深知变化的市场总会在不经意间给自己带来一些问题和麻烦。而且,随着阿里巴巴的不断壮大,各个项目、业务之间的融合、拆分等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凸显出来。

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马云总是主动寻找解决办法,尽最大的努力为公司建立更好的运营体系,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让人感觉痛苦的难题,马云说:“我们有苦说不出,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以及时机不到位,有些话我们不能讲。有些话只能十年以后,有些话只能二十年以后,有些话只能三十年以后讲,因为这些事情会影响其他人。我们很苦,但不能讲。”

从阿里巴巴创建的第一天起,马云就强调要为中小企业服务,但是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形势发生变化,阿里巴巴也不得不跟着进行适当的变革。

“我想告诉大家,客户已经不是昨天的客户,当年互联网加起来才几千万用户,现在整个中国的互联网用户突破了五亿,淘宝UV一天要过六千多万,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每天来访问淘宝的人是五年前或者八年前整个中国的网民人数,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一个简简单单的市场。”

马云发现了市场的变化,他深知如果不做改革,阿里巴巴很可能面临一场巨大的灾难,所以他说:“不革自己的命,别人就革我们的命。”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有太多的同行倒了下去,又有那么多的对手对阿里巴巴虎视眈眈,这让马云觉得必须做出变革才行。

对此,马云说:“我经常讲一句话,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得好跟淘宝、阿里集团的关系可能并不大,但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得不好,跟我们一定有关系。如果我们不提升自己、不改变自己,我们影响的是未来十年、二十年的中国经济。”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阿里巴巴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拆分淘宝。尽管阿里巴巴的管理制度十分完善,但是仍然难免出现一些问题。“拆分以后首先碰上的最大问题就是协同成本,协同将成为最大的难题。”“另外我们也面临巨大的有关管理和创新的问题。这次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创新,但是由于出现了创新,一定会疏忽管理。管理和创新有时候是一对矛盾,谁能够把这对矛盾处理得最好,谁才能赢得未来。”“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是我们的对手也比我们好不了多少。咬牙切齿地多熬一秒钟,多完善一个程序,多做好一点点服务,多服务好一个客户,我们赢就赢在0.01秒。”

任何一家公司,都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是难以避免的。只有经受住市场的淘洗,只有不断进行变革去适应社会的形势,公司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正如马云所说:“明天并不是等出来的,是靠我们打出来的。在座每个人都认为我们有的是明天,但是明天并不多。”

人只看得到想看到的世界

马云语录

我就怕说我好,说我不好没关系,因为我脸皮厚。如果说我好就糟糕了,说我不好倒没事儿,这两年一直被人家说不好,所以习惯了。我是外练一层皮,内练一口气。我就是脸皮厚,别人怎么骂你,你也要厚着脸皮不理会。

俗话说“树大招风”,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功成名就的马云自然会受到更多的关注,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外界时刻关注甚至无限放大。当一个人被放在显微镜下的时候,很难不被发现一些瑕疵。

面对外界铺天盖地的质疑和批评,很多人可能选择进行犀利的回击,以求保护自己。但是马云不会这样做,他很清楚,每个人的眼睛都有过滤功能,对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往往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也就是说,人们眼中的世界往往只是自己想要看到的世界,而非世界真实的样子。正是因为有这种思想认识,马云并不奢求说服那些在背后责骂自己的人,而是希望说服眼前那些质疑自己的人。

有一次,马云接受了《时尚先生》的采访。主持人问马云道:“你刚才讲到,社会上也会有讨厌马云的人,但是我从外部观察的角度来讲的话,这些人大部分是从2011年之后开始出现的,你觉得原因是什么呢?”

马云回答:“其实一直都有。只是2011年之后,发生了几件事情。当然所谓的正义之士就是在支付宝的事情上对我咬牙切齿,他们觉得我这个人背信弃义,违背契约精神,好像我要干掉整个中国互联网,把VIE(协议控制)跟我扯上了关系。

“大善乃大恶,大恶乃大善。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你心里明白,什么时间你能补回来。就像2007年,我做雅虎40%股权的时候,我知道,40%都被人家控制了,将来就惨了。关于这一点,孙正义最明白。那天我对孙正义说:‘好,我马云是个背信弃义的人,是违背契约精神的人。但如果我能找到一个人,我总共投了三四千万美元,但能够拿回来150亿美元的回报,那么,我很喜欢能找到这样一个背信弃义的人来。’孙正义说:‘是啊,我找到了。’到今天为止,他总共投了五千万美元不到,拿回了近四亿美元现金,还有30%以上的股份。要是能找到这样一个人,违背契约精神,我也很高兴,对不对?

“我们不是这样的人,但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话语的主动权不在我们这儿,我们在做事,别人在说事。说的人很容易,而且前面先定论你就是这样的时候,你说不清。又刚好吻合微博刚刚起来的时候,所有的人一直认为这个社会上都是坏人。

“时间会证明一切,所以恨我的人,我没有办法让他们高兴,我也没有办法让所有人都喜欢我,我也不希望所有人都喜欢我。你喜欢我干什么?和我有什么关系?”

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马云并没有进行十分正式的解释,而是以一种非常豁达的态度,坦然接受外界的批评,这就是马云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马云很清楚,所有的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即便再好的事情,再优秀的项目,也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所以,他并不纠结于如何让所有的人都喜欢自己,而将关注点放在了如何让别人理解自己,相信自己。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让马云更能站在理解对方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这就减少了很多主观的判断,让自己的行为和决定变得更加理性,准确性也更高。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被人质疑的情况,虽然在程度上无法和马云的遭遇相提并论,但是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的烦恼一样让人防不胜防。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视角不同,所以对一件事的评价自然不尽相同。如果非要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那无疑是非常愚蠢的。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妨平和一些,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用事实证明那些质疑是毫无道理的。

做慈善,钱很重要,心最重要

马云语录

如果一个方案有90%的人说“好”,我一定要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

我想,如果去做慈善的人反而觉得不太好意思,担心自己的援助会被人嫌少的话,那中国的慈善事业将走入一个偏门!

对于马云,有些人的评价是“马云的大脑是八核的,就差个屏幕了”。可见马云的大脑非常之发达,思维非常之敏锐。马云做事情的时候,头脑中始终有自己的想法,无论别人对这件事情持何种态度,马云只要认定是对的,往往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

马云做的很多事情,往往都会成为别人评价的标杆。尤其是在做善事方面,人们往往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马云的善心有多少,总觉得马云拥有那么多财富,理所应当多捐献一些。如果马云捐款数额较少,马上就会招来非议。对于这种情况,马云已经见怪不怪,他很清楚,如果按照别人的要求捐款,自己有多少财富都难以满足需要。所以,马云从不在捐款金额上多费口舌,而是将自己的善心放在重要的位置。

2006年,马云参加中国管理年会时说:“我对现在最流行的关于社会责任感、慈善事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在这儿花几分钟时间跟大家聊一下。其实,我这两年出去做慈善的时候都觉得挺丢脸的,因为每次出去时人家总说‘马云,你捐的太少,你瞧人家这个捐一千五百万,那个捐两千万的’。我想,如果去做慈善的人反而觉得不太好意思,担心自己的援助会被人嫌少的话,那中国的慈善事业将走入一个偏门!

“做慈善,钱是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一颗心,我记得在美国有几次有幸地跟慈善家在一起开一些会。跟他们在一起感触真的很深,他们觉得,做慈善,我们可以只捐助一美元。一美元代表的是心。慈善不应该被放在荧光灯下,慈善不应该被放在闪光灯底下,而应该是默默无闻地去做。

“最近在国内比较流行社会责任感,我觉得在中国目前形势下的企业,三件事情是最重要的:

“第一,你必须对自己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承担社会责任。你挣再多的钱,但假使你制造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是对社会有害的,那么即使你捐再多的钱我也看不起你。

“第二,我觉得是依法纳税。有的企业一方面想着避税、逃税,一方面想着年底捐点钱,这样的人我也见了不少,也不是很看得起。

“第三,在今天中国这样的形势,企业家最稀缺的是资源,我们应该把所有的钱用在扩大经营、扩大更多就业机会上。现在大学生都缺少就业机会,我觉得大学生需要的不是低保,大学生需要的是就业机会,而能为创造就业机会贡献最大力量的,就是我们企业家。

“所以,今天,我觉得我承担最重要的责任是——创造优秀的服务、优质的产品,依法纳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能够让更多的人有工作、有生活,这样社会才会更和谐。”

马云拥有的财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在很多人看来,财富越多,捐献应该越多,这是一种必然的回报。如果不这样做,就说明马云社会责任感不高,很显然应该受到批评。面对外界的这种看法,马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做慈善,钱是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一颗心。”“我想,如果去做慈善的人反而觉得不太好意思,担心自己的援助会被人嫌少的话,那中国的慈善事业将走入一个偏门!”在马云看来,做慈善和爱心有关,而与捐献者的财富多少并没有直接关系。马云的这种思维方式,使得他并没有被公众的道德绑架,也不用为了满足公众的要求而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

被道德绑架的情况,不仅会发生在马云这样的大人物身上,也会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普通人身上。我们并不一定非要按照所谓的“道德”思维去思考问题,而应该顺从本心,做出更加贴合内心的决定。

害怕失败,成功永远不会来敲门

马云语录

如果你放弃了,你就失败了;如果你有梦想,你不放弃,你永远有希望和机会。人生是一种经历,成功是在于你克服了多少,经历了多少灾难,而不是取得了多少结果。

人生在世,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一帆风顺,遇到挫折和失败,实在是难以避免的事情。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人们根据切切实实的经验总结出来的道理。恰恰因为成功来之不易,人们才对成功人士心生羡慕和敬仰。倘若成功能够信手拈来,那就凸显不出成功人士的非凡成就了。

即便是马云这样的成功人士,也在失败的旋涡中挣扎许久,遭受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为下一次的成功做铺垫,只要善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努力发现新的契机,说不定下一次的尝试就能取得成功。

在创建阿里巴巴之前,马云也曾遭受无数失败,谈及年轻时的那段经历,马云并没有十分沮丧,也没有刻意遮掩,在他看来,所有的失败和挫折,都是为了今后的成功所做的准备工作。

马云曾经在高中复读了两年,才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之后,他参加了三十多次面试,没有一次获得成功。后来,他又参加了警察招聘,结果在五个报名的人中,四个都被录取,马云又是被刷掉的那个。甚至在应聘肯德基服务员的时候,二十多个人报名参加,唯一一个被拒绝的又是马云。除此之外,马云曾向哈佛大学递交过十次入学申请,无一例外地全部被对方拒绝。

对于自己的挫折和失败,马云曾说过:“遇见的最坏的结果,也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所以没有什么大不了,途径坎坷,我们不过是多了一份人生的阅历。不要因为遇见挫折就轻易放弃,因为一旦放弃,就再也找不到理由让自己坚持下去。把微笑送给自己,你就看得见生活的美丽。”

马云对于失败的态度,着实令人心生敬意。如果是一般人,在遭受如此多次的失败之后,恐怕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再也不愿继续尝试,以免再次遭受失败。可是马云没有,他依然坚信自己能够成功,即便眼前的现实让人绝望,他依然不断尝试。在经历N次的失败和N+1次的尝试之后,马云终于靠阿里巴巴功成名就,成为众人眼中的时代骄子。

无论遭受多少次的失败,马云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尝试,他将失败看作“一份人生的阅历”,失败的次数越多,人生的阅历就越多,有了越多的积累,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是一种不同于常人的格局,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认知,正是这种认知,让马云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依然能够顽强起身,上演了一出从悲剧到喜剧的精彩人生大戏。

马云的经历告诉我们,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便失去了尝试的勇气。在摔倒之后,不是选择“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而是选择就此趴在地上,宁可被人嘲笑也不愿再度起身。要知道,如果你害怕失败,不敢再进行尝试,那么你注定无法见证成功,人生也只能以失败作为终点。

借助比尔·盖茨的影响力

马云语录

当你成功的时候,你说的话都是真理。

当你在第二、第三的位置上时,可以跟着第一走,但是站在第一的位置上,往往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因为第一没有参照。

在人的内心深处,对权威人物总会表现出信任和服从,这是因为权威人士往往是其所在行业的佼佼者,他们所说的话,常常让人觉得可信度更高,出错的概率较低,跟在权威人士后面,通常会有较高的安全感。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的压力将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马云在成名之前,也对权威有着充分的信任。只不过,他不仅信任权威,更懂得利用权威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因为马云很清楚,同样一句话,从默默无闻的马云嘴里说出来,和从比尔·盖茨嘴里说出来,那效果绝对是大不一样的。

在创业初期,马云的话并不像现在这样分量十足,所以难免遭遇一些尴尬。为了摆脱这种局面,马云来了一次“狐假虎威”,假借比尔·盖茨的名义,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对于这件事情,马云后来这样说:“很多人创业想发财、想赚钱,为了生存而创业。也许大部分人是这样,我觉得我们去创业的时候,是要证明自己是对的,证明自己对的是什么。我们要证明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帮助很多人获得财富,互联网会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句话是我说的。

“当时我说互联网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没人理我,我就改成比尔·盖茨是这样说的。我们1994年、1995年开始执着地走这条路,确定互联网要改变生活,我们要帮助中小企业,帮助创业者,帮助弱势群体。”

在马云创业之初,没人愿意相信他,他的想法和努力也并不受人认可,面对这种情况,马云机智地借助比尔·盖茨的名声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前无论马云如何呼吁,人们都不愿相信的话,因为有了比尔·盖茨的名号,立刻受到了众人的认可,马云也终于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如今,马云说过的很多话也被人们广泛引用,甚至被视作经典,对此,马云笑称:“有些话,我真不记得是不是我说过的。”很多话也许只是马云在不经意间说出来的,但是因为是马云说的,所以便具有了极大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一如当初马云借助比尔·盖茨的影响力一样。对于这种现象,马云有一句话可以作为很好的总结和阐释:“当你成功的时候,你说的话都是真理。”

2003年,阿里巴巴在B2B领域的发展已经呈现了良好的趋势,但是究竟应该怎样往下走,马云也非常迷茫。

“当你在第二、第三的位置上时,可以跟着第一走,但是站在第一的位置上,往往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因为第一没有参照。当时我做出的一系列决定,凭借的是使命感。

“爱迪生企业的使命是什么?Light to World(让全世界亮起来),从企业CEO到门卫,大家都知道要将自己的灯泡做亮、做好,结果现在‘打遍天下无敌手’。我们再看另外一家公司——迪士尼。迪士尼公司的使命是Make World Happy(让世界快乐起来),所以迪士尼所有的东西都是令人开开心心的,拍的戏也都是喜剧,招的人也是快乐的人。”

阿里巴巴发展到如今这个水平,已经是行业中的领头羊,这个时候,已经无法从本行业内得到外力的帮助,但是,马云认为,可以汲取其他行业中优秀公司的影响。马云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人,依然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发展自己,这在很多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马云并没有觉得颜面无光。正是这种借助别人的思维方式,使得马云和阿里巴巴不断前行。

当我们自己的言行或表现难以引起别人重视的时候,可以适当考虑借助外界的力量。虽然我们不能像马云那样借助比尔·盖茨的影响力,可是我们可以借助相关名人的声望,为自己壮大声势,得到别人更多的关注。

当然,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不能歪曲事实,不能为了自己的某种利益而用欺骗的方式去得到别人的关注。歪曲事实的行为,就已经不是“借”了,而是造谣,说得再严重一点,很有可能就是犯罪,一旦碰触法律这条底线,整个人生就会留下难以抹去的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