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偷走了红魔?曼联的盛世、衰落与再起
- 艾雲豪
- 2126字
- 2021-03-30 21:17:52
曼聯為上市交出一本甚麽樣的賬?
翻開紅魔1991年的賬,原來馬田看到的,和其他外面的人看到的,不一定一樣。
表一:曼聯損益表(1988—1991年)
資料來源:招股書、彭博[3]
1990年曼聯在搞上市時,便要面對當年收入及虧損雙雙創新高的尷尬局面。1990年7月的年度結算,收入雖然創新高達1159.2萬鎊(2015現值:2358萬),但虧損同樣新高,而且不是虧一點點,217.7萬鎊的虧損,是之前一年股本權益(517.8萬鎊,見表三)的41%,差不多等於把之前十年所賺的,一筆勾消。在如此嚇人的數字下,也要上市,有何玄機?
細看之下,不難發覺,當時球會的經營套路,在今日的角度來看,十分老套。球會的大部分收入,乃是來自門券收入,即每週兩場比賽,一年42場(但只計算主場,即21場),再加足總盃、聯賽盃等。電視轉播收入,在1988年,竟然只是9萬鎊(見表二),可有可無,這在今天看來,簡直不可思議。到了上市之年的1991年,雖然仍然是在舊英甲聯賽,電視轉播收入倒也有顯著上升,估計與其重返歐洲,且在盃賽冠軍盃一直打至決賽(1991年5月)有關,故1991年6月的招股書,拿着手上的數據作預測。即便如此,電視轉播也不過估計會佔總收入的13%而已,比起門券收入,仍然是小巫見大巫。
由此可推論,1991-92年球季讓馬田初嘗電視轉播的威力。至92年,當BSkyB以外來者虎視眈眈的姿態出現,馬田當然不會拒絕。
表二:曼聯營業額明細(1988—1991年)
資料來源:招股書[4]
馬田一直以替曼聯背上一屁股的債為名,時而四出籌錢迎愁解困,時而顯得意興闌珊,然而,這個說法似乎與事實不符。翻看其上市前3年的負債表一看,除了1988年有100萬鎊的貸款,曼聯根本沒有銀行貸款(見表三)。1989、90年的流動負債(一年內要埋的單),看似不少,流動比率為0.7和0.4,似乎入不敷支。不過,其流動負債中,原來佔約六成是「季度套票」的收入,之所以把收入當成負債,乃純粹會計原則使然,要待套票對應的比賽一場一場的完成,這筆數字便會轉為收入。簡言之,這是一種就「未來收入」的入賬方式,與一般健身室、美容院、或遊樂園的套票行銷一樣,都是先收錢後服務。遞延收入數字愈大,即「負債」愈大,馬田愈是笑不合攏。故此,在扣除這一項數字之後,加上沒有銀行負債,又很清楚明年大概有多少門券收入,經此一揭示後,上市前曼聯整體數字是相當的不錯才對。
表三:曼聯資產負債表(1988—1990年)
資料來源:招股書[5]
也許,馬田會指着1990年,即上市前之一年,曼聯虧蝕210萬鎊,唉聲歎氣說壓力奇大。這當然不是作假數,不過,但凡是數字,尤其會計金融上的,都是萬花筒,角度稍為扭一下,看出來的圖形色彩便很不一樣。不錯,1990年的虧損,大有「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味道,別的不看,單看球員工資一欄(見表一),便覺心驚膽跳,1988年近250萬鎊、1990年直奔400萬鎊,年年三級跳,1988年工資佔營業額32%、1990年佔33%,差不多把淨來的錢,倒進大海般,一下子便無蹤無影。[6]
報表上,針對球員的轉會費,原來當年還是沿用舊式的、在收購當年直衝損益表的法子。即是說,當年曼聯視恩斯(240萬鎊)、巴里斯達(230萬鎊)、韋伯(150萬鎊)、華萊士(120萬鎊)的收購為當期的費用,從收入裏扣。這做法是不合理的,一般生產性企業如購入機器,正常會把收購成本列作資產,然後按其可使用年份每年攤銷。可是,在當時曼聯的賬上,如購入的是「入球機器」的話,那就要把整筆費用,從損益上倒扣,而89-90球季,正好是馬田/費格遜收購史上的一個小高峰。但如果把515萬淨轉會費支出以機器折舊的方式重新計算,並以5年攤銷的話,曼聯1990年的淨利潤應該調整為200萬鎊,而不是損益表上披露的虧損217萬鎊。
無論如何,以上的舊式做賬,加上在上市前1990-91球季的忍手——整季只有一個收購,那便是俄羅斯人簡察斯基(100萬鎊),造成1991年上市的盈利預測,像幾何級數般跳上去,而且最後又輕鬆達標。
要數真正可能讓馬田心寒腳震的,可能是招股書上,披露了紅魔為應付泰萊報告的要求,要花巨額約1200萬鎊,把奧脫福的西面看台(當時稱「Stretford End」,可容納約2萬個企位),拆掉並重建成為有10,300個座位的看台。完成之後,奧脫福的觀眾席,由二戰高峰期的8萬(全企位),減至1993年重建完成後的4萬4千(全座位),另加少量包廂。1200萬鎊,是整整一年的營業額,球會不吃不喝一年,才僅僅足夠埋單,馬田要是眼眉嘴角真不停的在震顫,這應該是原因。
最後,從熱刺1983年在史哥拉豪情下的上市壯舉,到馬田帶領紅魔1991年的匆匆上市,90年代初,資本市場上迎來了兩間具規模的球會上市,球迷及股迷可以一睹其球場以外真我的「風采」。
表四:曼聯與熱刺的主要數據比較(1990年)
資料來源:招股書、彭博[7]
由這些數據可見,英國球會,在1992年英超橫空出世之前,經營的確是非常艱巨,生意難做。一方面主要的收入(門票),因流氓肆虐橫行,入場人數不升反跌,另一方面電視收入又因足聯堅持「大鑊飯」政策下,分贜對大球會不利。最要命的,可能是泰萊報告,要所有球會在1994年前,改裝成全座位,這筆數要是處理不好,分分鐘成為各球會的催命符。
紅魔鬼在當年(1991年6月上市之年)雖然剛剛奪得歐洲盃賽冠軍盃,成為英國球隊重返歐洲一面鮮明的旗幟,然而事實上,在那個歷史時空,它在球場上,成績不及二十年的班霸利物浦,而在財務指標上,其營業額只及當時唯一對手熱刺的三份之二,股本權益更只是其五份之一。(見表四)
紅魔鬼,當年其實也相當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