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草地现状和问题

一、草地面积与分布

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首次全国统一草地资源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3.31亿公顷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为世界第二草地大国。

天然草地在全国均有分布,从行政省区来看,西藏自治区草地面积最大,全区有7084.68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1.40%;依次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以上四省区草地面积之和占全国草地面积的64.65%。草地面积达1000万公顷以上的省区还有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其他各省区草地面积均在1000万公顷以下;又以海南、江苏、北京、天津、上海五省(市)草地面积较小,均在100万公顷以下。

我国人工草地不多,据1997年统计,全国累计种草保留面积1547.49万公顷,这其中包括人工种草、改良天然草地、飞机补播牧草三项。如果将后两项看作半人工草地,即我国人工和半人工草地面积之和也仅占全国天然草地面积的4.68%。我国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虽不多,但全国各省区都有,以内蒙古自治区最大,有443.34万公顷,达到100万公顷以上的依次有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甘肃省。各地人工种植和飞播的主要牧草有苜蓿、沙打旺、老芒麦、披碱草、草木樨、羊草、黑麦草、象草、鸡脚草、聚合草、无芒雀麦、苇状羊茅、白三叶、红三叶,以及小灌木柠条、木地肤、沙拐枣等。在粮草轮作中种植的饲草饲料作物有玉米、高粱、燕麦、大麦、蚕豆及饲用甜菜和南瓜等。由于人工草地的牧草品质较好,产草量比天然草地可提高3~5倍或更高,因而在保障家畜饲草供给和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草地资源概况

我国的草地主要类型有高寒草甸类草地、温性草原类草地、高寒草原类草地、温性荒漠类草地、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荒漠类、暖性草丛类、干热稀树灌丛类草地、沼泽类草地和附带草地类草地等十大类。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草地资源国家,约占陆地国土总面积的42%,但人均草地面积仅为0.33公顷,约为世界人均草地面积的l/2。我国的草地资源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西部的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七省(区),这些地区的草地面积约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79%。在各类草地中,高寒草甸类草地面积最大,约为5883.4万公顷。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7.77%左右;温性草原类草地、高寒草原类草地、温性荒漠类草地各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0%左右;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荒漠类、暖性草丛类、干热稀树灌丛类和沼泽类草地面积较小,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比例均不超过2%;其余各类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2%~7%。

三、草地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

(一)草地退化严重,鼠害草地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

我国有84.4%的草地分布在西部,面积约为3.3l亿公顷。由于不合理的利用,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1999年,西部地区可利用草地面积为2.6亿公顷,占西部草地总面积的81.4%;草地鼠害面积为1.23亿公顷,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7.1%。1986—1999年,西部地区可利用草地面积快速减少,每年平均减少100万公顷以上;而退化草地面积(1986年和1999年分别为5947.3万和6476.4万公顷)和鼠害草地面积(1986年和1999年分别为6100万和7537.5万公顷)则明显增加。200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甘肃、四川、陕西、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十二省(区)草地发生鼠虫害总面积达4266.7万公顷,其中,虫害1466.7万公顷,鼠害2800万公顷;成灾总面积2733.3万公顷,其中虫害1000万公顷,鼠害1733.3万公顷。

(二)草地质量持续下降,草地生态承载力降低,草地超载现象越来越严重

我国草地在总面积减少的同时,草地质量也在不断下降。主要表现在草地等级下降、优良牧草的组成比例和生物产量减少、不可食草和毒草比例和数量增加等方面。由于草地质量不断下降,大多数地区的草地承载力也持续下降,如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的草地承载力显著下降;而草地负载的牲畜数量不仅没有相应下降,反而增加了,因此各地区草地超载情况越来越严重,其中新疆、内蒙古和宁夏三区的超载率较高,分别达到184%,165%和172%。以内蒙古为例,该区每只羊的平均草地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3.3公顷,减少到80年代的0.87公顷,到90年代末仅为0.42公顷。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如不及时加以控制,必将给当地的畜牧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

(三)草地生态功能下降,沙化草地已成为重要的沙尘源区

草地不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还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调节与保护功能。但长期以来,草地的生态功能及综合价值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部分地区把天然草地当作宜农荒地开垦,致使草地面积不断减少。根据遥感调查,90年代的后5年,西部地区所减少草地的54.86%转化为耕地,29.80%转化为未利用地;再加上过牧、樵采、过垦、滥挖屡禁不止,致使该地区草地植被破坏严重,草地的生态屏障作用日渐降低,成为重要的沙尘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