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草地资源属性

一、草地资源

(一)草地资源的概论

天然草地是自然界中存在的、非人类创造的自然体,它蕴藏着能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的能量与物质,是一类自然资源。只有当人类去开发利用产生产品和效益,使草地蕴藏的生产价值得以体现,才能成为现实的草地资源。因此概括而言,草地与草地资源的根本区别在于:草地是一种自然体,是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类型,分布于各地草地的泛称,它只有蕴藏的生产能力;草地资源是经过人类利用、经营的草地,是生产资料和环境资源,是有数、质量和分布地域的草地经营实体,使草地蕴藏的生产能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由于受开发利用条件与程度的制约和影响,在具体地段、具体时间内所能利用表达的生产力,与草地蕴藏的生产力还不尽相同,既可是尚未充分发挥,也可能用之过度。同时,草地资源的内涵,随着生产的发展,应该扩展为一切天然、人工、副产品饲草料资源的总体。

由于在现今的自然界中完全脱离人类经营影响的草地自然体已很少见,在我国藏北高原、昆仑山、阿尔金山高山无人区还有存在,天然草地基本都已具有资源的意义,因此,草地、草地资源常被混用。本书强调区别草地与草地资源,不仅仅是从科学概念上,更着眼于突出资源的生产性与经济、生态意义。强调把草地自然资源经过人类利用、经营转变为产业、产品和效益,变为现实的草地资源,改变传统的偏于自然体的局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认识和学科发展。

(二)草地资源属性

草地资源属性是指草地作为农业自然资源所固有的、本质方面的外在和内在的特征、特性、状态和关系等。任继周院士(1998)认为:草地资源的属性可以认为是,发展中的草地生态系统与发展中的社会经济行为两者在一定时空运行轨迹上的际遇。由于草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已为或可为人类利用的草地,人类在利用草地资源的过程中,必然要对草地进行加工。所以,草地资源的属性不仅包括了其组分构成属性、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也包括功能开发属性等。研究草地资源属性的目的是为了在深入、全面了解其内在和外在属性的基础上,更科学、更合理、更充分地使草地资源转化为生产力,由生产发展为产业,并使草地资源和草产业更快地成为我国现代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二、草地资源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自然属性

1.草地资源数量的巨大性

草地资源数量的巨大性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草地的面积最广,全世界的三大农业自然资源中,草地面积最大,森林次之,耕地最小。全世界的草地面积为68.12亿公顷(含疏林地13.72亿公顷),占地球陆地面积51.88%;森林面积40.95亿公顷,占31.19%;耕地面积14.78亿公顷,占11.25%(世界资源研究所等,1993)。这里也需说明,由于疏林是良好的放牧地(疏林实质上是森林和草地的混合体),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定义草地面积时,将疏林的面积也包括在草地的范畴。

(2)草地分布最广,类型繁多。从草地的现实存在来看,它的分布范围远比耕地和森林为大。因为农业和林业对环境的水、热条件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耕地和森林在世界的分布环境条件有一定的限制。草地畜牧业由于利用的主要是当地土生的饲用植物,任何有饲用植物群落存在的地方,都有草地的存在。草地对环境水、热条件的广泛适应性,使世界上存在有繁多的草地类型和相应的草地畜牧业生产类型。

(3)草地的植物量很大,全世界的植物量(植物生物量)为 (1.17~1.27)万亿吨/年,其中36%~74%为森林植物量,36%~64%为草地植物量。德国索灵生态系统试验站对橡树林和草地植物量10年的研究结果证明,两者的植物量几乎相等;其他研究资料表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森林和草地的植物量是十分接近的。这是因为在干旱地区,草地的地上植物量很小,而地下植物量很大;森林地上植物量是多年的积累,而草地多是一年的积累。

2. 草地资源质量的差异性

由于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及地球本身为球形的一些特点,在地球上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环境区,并因而形成了许多地域特性的草地。例如在世界范围内,热带草地以稀树草原为主,亚热带草地以荒漠为主,温带草地以草原和草甸为主,寒带草地以冻原为主,高寒带草地以高寒草甸为主等;我国的草地,在东南部以热性和暖性灌草丛为主,在东北和内蒙古自治区以温性草原和温性草甸草原为主,在西北以温性荒漠为主,在青藏高原以高寒草甸为主等。草地资源的地域性分布造成草地资源质量的巨大自然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存在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范围之内,即使在一个基层生产单位内也同样存在着。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对草地资源利用范围的扩大,这种差异性还会逐步扩大,而不是趋于缩小。草地的自然差异性,要求人们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不同类型的草地资源,确定草地利用的合理结构与方式,以取得草地利用的最佳效益。

3. 草地资源位置的有序固定性

由于地球表面生态环境区空间位置的有序固定性,时间变化的周期性,草地资源及其类型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也是有序固定的。每一块草地及其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都具有明显的疆界。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改变其形态,但它的面积不可以任意延展,它的位置,包括地理坐标位置、类型排序位置和行政位置,不可能像其他物品一样任意移动。草地资源位置及其类型的有序固定性,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草地资源的区位差异及使用上的经济价值差异。

4. 草地资源发展的阶段性

作为活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草地资源,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必然处于一定的发展阶段,并表现其资源特征。当草地资源的能量和物质输入与(产品)输出大体相同时,资源处于平衡的稳态阶段。当能量与物质的输入大于输出时,利用不足,草地资源就处于正向发展的集聚与富化状态阶段;当能量与物质的输入小于输出时,草地资源就处于负向发展的消耗与贫化状态阶段,如过度放牧、连年刈割、水土流失、干旱和荒漠化等。当草地资源贫化到丧失自我恢复能力时,就会发生质变,使草地资源不复存在。

(二)经济属性

1.草地资源的易退化性与可更新性

草地资源是容易退化的农业自然资源,因为草地大多位于干旱、寒冷地区,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容易受外力影响而发生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紊乱与相悖,表现为健康受损和逆行演替,这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草地退化。草地退化的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但也有气候变化的原因,如青海南部江河源头牧区草地,近30年来,由于夏季降水减少,牧草返青期和枯黄期温度下降,导致牧草生育期缩短,高度降低,发育进程下降,产草量降低,荒漠化程度加剧(光明日报,1999.1.20)。但更重要的是不合理利用,由于过度放牧、长期割草、采薪等造成的草地退化现象,不仅我国普遍地大面积发生,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如此。因此,草地的退化成为现代草地资源最普遍、最常见、最重要和最难遏止的一种现象。

但从另一方面看,草地资源是活的资源,具有可逆性,其根据在于一年之中太阳辐射的入射与吸收、反射,土壤水分的耗散与补给,土壤肥力的消耗与恢复,生物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等对立统一的运动,使草地资源有可能在输出产品的同时,不断自我恢复,在适当利用年度以内可以不断自然更新。此外,草地生态系统具有开放的特性,它可以不断地接受系统以外的能量、水分、元素及支持性能量,以维持和强化系统的生存与运动,同时又把植物和动物的有机质输出系统之外,这本是草地资源或草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即可更新性的功能特性。但在此基础上,草地资源还可在人为的农业化措施之下,利用其开放的功能,得以使农业措施和其他技术措施,如排灌、施肥、利用制度、种群调控等,对系统施加影响,以提高其生产潜力。草地能接受农业化的措施,并给予积极的反馈特性,这就是草地资源的人为更新。草地资源的自然和人为可更新性,是人类可以对草地永续利用,避免资源枯竭和危机的根本保证。

2. 草地资源面积的有限性与生产潜力的可发展性

地球上的陆地面积、水的数量以及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在一定的时间内其数量是一定的。在单位面积上由光、水、热量所决定的草地植物自然生产力是有限的。同时,在一定的社会发展和技术水平条件下,人们能够开发利用的草地资源,其范围、类型和形式也是有限的。另外,各种类型的草地,由于其本身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又决定了一定的草地类型,只能采用一定的利用方式和建立某一层的生产和产业,而不适合于另一利用方式和建立另外的生产和产业。地球各自然要素的有限和草地资源利用上的局限,是草地资源数量有限性的根据。但是这种数量的有限性和利用的局限性都是相对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改善草地的生产条件,利用优良的牧草品种,提高光能转化率;利用优良的家畜品种,提高牧草转化率;利用各种草地畜牧措施,综合提高草地牧业生产率;对草、畜产品进行加工、交换和流通,使产品增值,劳动增收、效益增高;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其他功能,拓宽发展草地生产的领域,充分发挥草地资源非物质生产效能。这样,草地的生产潜力又是可以发展的。

3. 草地资源利用的适宜性与限制性

草地资源的适宜性是指一定地段的草地对特定用途及其持续利用的适宜程度。草地资源利用适宜程度的差异,取决于利用该地段所换效益与所需投资之间实际的或预测的相互关系,可以采用产出-投入的数量分析方法来估算。鉴于草地开发利用的效益是多方面的,因此除了上述的经济效益考量外,也应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考量。

草地资源的适宜性只有与特定的利用相联系才有意义,例如牧用草地要考虑气温、降水量、牧草种类、牧草产量、牧草高度、牧草适口性、草地耐牧性、灾害性天气(大风、暴风雪、冰雹等)、地形、水源(质量、距离)、抗侵蚀能力等。根据特定生产或用途的适宜性,可对一定地段的草地进行评价和分级,用质量和数量来表示。考虑对草地资源的适宜性包含持续不断的利用,要联系到未来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因此,草地资源的适宜性还可进一步分为当前利用现状的适宜性和潜在的适宜性两种。

草地具有多用途的属性,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总是要求草地资源以一业为主,其他有关用途为辅的多用途组合,因此,草地资源的适宜性还应该具有多宜性的内容。

由于草地资源的质量可以表现为正、反两个方面,即适宜性或限制性,限制性就是对草地某一用途及其持续利用产生不利影响的程度。因此,草地的适宜性也可以根据其限制性程度的大小评价。

4. 草地资源的资产性与增值性

在农业自然资源中,草地资源与空气、光照、热量、降水等不能占据的资源不同,它可以被个人、法人或国家垄断,因而它可以和其他资产一样,成为个人、法人或国家的固定资产,从而有租赁或出售的价值。由于草地资源面积巨大,对它的占有可影响国计民生,所以草地资产的所有制形式,也就成为决定社会制度的基础之一。例如,原始公社时期,草地和家畜均为公社所有;奴隶社会和封建部族社会时期,草地名为部落集体所有,实为部族头人、牧主所有,家畜为个人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1985)规定“草原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草原除外”。全民所有的草原可以固定给集体和个人长期使用,而家畜为个人所有。1998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土地(草原)由家庭承包经营,家畜为个人所有。

草地资源在具有资产性属性的基础上,无论在哪个社会发展阶段,都可由于有效能的投入、区位的变好、需求的增加、利用方式的集约化、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等因素的原因而产生资产的增值,其中有效能的投入为直接的原因,其余为间接的原因。这些原因的作用机制略述于下。

(1)有效能的投入 草地生态系统一切功能的运作和表现都由投入的能量所驱动,这是一般的能量投入的意义。这里所说的有效能投入指自然有效能和经济有效能两类能量的投入。自然有效能的投入是指在草地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太阳有效能的投入,使风化过程、土壤过程、植物过程和动物过程等发展、演替,达到成熟和顶级的稳定阶段,以表现出最大的资源价值。经济有效能的投入主要是指对草地有效劳动和物化能的投入,如土地的平整、围栏系统的设置、供水系统的建立、盐碱草地和沼泽草地的改造等使草地使用价值提高,从而使草地资源增值。

(2)区位的变好 草地资源的开发经营价值不仅取决于草地的自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当地、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其中尤其是草地距草、畜产品及其他草地产品市场距离的相对远近最为重要。如果具体的一块草地,其境内和周围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好,如公路、铁路和航空等交通条件的改善,工矿企业和城镇的建立,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电力供应距离的缩短,旅游景点的开辟等,都会改善草地开发和集约经营的条件,从而使草地资源增值。

(3)需求的增加 草地总面积是有限的,草地的用途日益多元化,由于人口压力的增大,草地被改变为农口、城镇、交通和居住地的压力日益增大,土地资源紧缺的大环境致使草地资源增值;草、畜产品市场供应的紧缺,可从草地资源的小环境导致草地资源增值。此外,草地用作保护生态环境和游憩地的作用,也使其增值,这种增值情况当前在发达国家表现得日益明显和重要。

(4)利用方式的集约化 草地通过利用方式的集约化增产增收,商品率提高,草地报酬增加,因而可以使草地增值。例如,粗放利用的放牧地转为集约利用的放牧地后增值,只能放牧利用的草地转为刈牧兼用的草地后增值,粗放利用的刈草地转为集约利用的刈草地后增值,牧用草地转为旅游用和环境保护用后增值等。

(5)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 草地由于有巨大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用,在当今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的条件下,人们注意到草地的生产功能与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可以并行不悖;人们要求保护草地,希望生产和生活的周围有较多的草地,不仅在自己的周围投资建造绿地环境,而且还越来越多地将居住地从城市移往有天然或人工草地(或草坪绿地)的郊区,以躲避污染和喧嚣,这样,由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环境意识的增强而导致草地资源增值。

5.草地资源利用的个体性和后果的社会性

草地资源的开发和经营,都是由一个一个的大小不同的生产单位主持进行的,这是草地资源利用的个体性。草地生产由于其经营的特性,每个生产单位所拥有的草地面积较大,较大面积的草地利用得好坏,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也较大。每一区域性草地利用的后果,尤其是不良的后果,不仅影响本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也要影响到邻近区域甚或国家和国外,产生巨大的社会后果。例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农场主对草原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黑风暴”,不仅影响了美国全国,而且也影响到墨西哥和中美洲各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50年代苏联在哈萨克斯坦对草原进行大规模的开垦,迅速引起规模巨大的“黑风暴”,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牧区生产,而且也严重影响到哈萨克斯坦其他地区的城乡生产;1998年造成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巨大洪水灾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长江源头地区高寒草地的过度利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草地利用后果的巨大社会性,要求任何国家和地区都要以全社会利益为重,对全部草地的利用进行宏观的监理、管理和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