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才梯队建设规划
(一)学科人才梯队建设的意义

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决定着学科的兴衰成败。人才梯队建设不是科室成员的随意组合,而是根据学科的长期发展策略,以稳固学科现有基础、推动学科快速持续发展为目标,符合科学周密的团队设置和规划。介入超声学是在超声诊断学基础上,由于临床诊断与治疗需求逐渐形成的精准、微创的新型临床诊疗学科,与传统超声诊断学科的人才配置截然不同。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将成为学科发展的持续动力,是学科发展的软实力。根据学科固有特色和未来发展,有针对性地构建完备、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对学科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二)学科人才梯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1.年龄结构的合理性

合理的年龄结构是维持学科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避免学科成员结构老龄化、断层或集束现象,学科人才梯队组建过程中应遵循以5~10岁为一年龄档的原则规划搭建人才梯队,构建并保持老、中、青三个年龄段呈正态分布的年龄结构。在年龄结构优化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维护学科内的老专家、老教授的学科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培养并提携中青年一代;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进修学习、学术交流、创造良好的学术平台等措施,着重培养中青年学科成员,激励他们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发扬创新精神,逐步成长为学科的后期储备人才。

2.知识结构的全面性

介入超声学是在影像诊断学与临床多学科相互融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专业学科,要使其在众多学科中脱颖而出,学科团队在影像诊断水平、临床治疗能力及科研能力方面都要齐头并进,切不可轻重失宜。然而,不同的学科成员,由于不同的学习及临床经历,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在组建学科人才梯队的过程中,应坚持上述三个方面均衡发展的原则,针对性地吸纳及任用人才,扬长避短,力求维系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3.亚专科的专业性

为进一步巩固介入超声学科在现有领域的优势地位,提升其在相关临床学科合作互促的价值,应根据发展规模逐步设立相应亚专科,亚专科的横向发展是促进学科临床综合实力的提升,纵向发展是要把每一个方向的具体技术做精、做细、做成品牌,因而,相应的人才配置也格外重要,每个亚专科的人员要具有精而专的知识技能水平。在学科发展初级阶段,可在学科内相应设置基础组(活检+置管造影等)、腹部学组、浅表器官组、妇科学组等;随着学科技术的成熟、人才队伍的壮大,可将上述亚专科合并或细化调整,最终使介入超声学科的专业技术不断精进,学科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4.医教研的均衡性

医疗、教育及科研作为学科的三大重要职能,是支撑学科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优秀的学科团队应该以医疗工作为根本,以科研工作为动力,以培育人才为己任。所以在配备人才时,首先保证医疗人才的充足到位;在此基础上,选择留用和培养具有临床、科研双重能力优势的人才,在保证临床工作的同时完成临床科研或基础科研工作;并根据科室实力配置完全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才岗位,为科室年轻医生和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科研工作的延续和提高提供保障。兼顾临床技能、科研能力与教育培养三个方向均衡配置人才,将使介入超声学科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学科的国内及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5.学科发展的前瞻性

要使介入超声学科在医院内、某区域内或国内外处于持久且优质的发展地位,人才梯队建设必须洞察当今介入医学发展的内部的优势与不足、外部的机遇与挑战,适应多学科临床诊断治疗需求,着眼肿瘤微创治疗及精准治疗的前沿领域,围绕本学科临床工作中的困惑和发展短板,有的放矢,注重引进可以解决困境、推动学科向前发展的相关领域新型人才。同时,学科领导层要对学科发展进行前瞻规划,从可持续的角度管理人才梯队,一方面以完善的机制激励人才并持续完善各类人才考核标准;另一方面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训力度,重视对学科发展需要的后备骨干的选拔和培养。

6.因地制宜的灵活性

由于受到地方政策、医院制度的约束,理想状态下的完美人才梯队建设在现实工作中往往难以实现。对于不同区域、不同医院,介入超声学人才梯队建设不应是对现已成熟的某些团队机制的照搬,而是要根据本区域、本单位的实际条件,深入考察学科发展现状,准确分析学科在医院发展局势中的定位,科学规划学科未来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对人才梯队进行管理与调整。

(三)学科人才梯队的基本结构

宏观方面,学科人才梯队的基本框架包括3个层次,并呈金字塔分布(图1-3-5-2)。

图1-3-5-2 学科人才梯队基本框架

最高层次是介入超声学科带头人,对学科内的各项重大发展决策直接拥有提出、制定和否决的权利。从管理原则的角度出发,学科带头人数量只能为一,多人共同指挥易由于意见的不一致而经常影响团队工作的整体效率。从专业水准方面考虑,学科带头人必须是区域内或院内介入超声方面的顶尖人士。从领导能力方面出发,学科带头人应着重完善如下特质:①有格局。作为学科发展的领头羊,学科带头人要能够洞察学科未来5~10年发展趋势及热点领域,并为学科的发展做好前瞻性布局。②有胸怀。对待学科内的重点人才,应无私地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悉心栽培,让其逐步成长为学科未来的顶梁柱;对于学科内的其他青年人才,应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他们快速适应科室的发展节奏,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积极吸纳和培养人品好、能力强、在学科发展相关领域有过人技能的人才,为学科可持续发展储备力量。与此同时,学科带头人还应悉心听取不同意见,特别是能够包容那些在某些专业方面有突出特长但个性较强的人才。③懂谦让。学科带头人应常怀感恩之心对待师长及同事,在荣誉面前懂得谦让,以身作则,才能在团队中树立起人人为科室贡献的理念。④敢担当。在解决科室事务的过程中,学科带头人应该尽力维护好本科室医护人员的利益,特别是在重大责任事故面前做到实事求是,不推卸,敢担当。⑤讲原则。科主任应带领学科逐步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制度管人,奖惩分明,公私分明,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氛围。

第二梯队分布的是涉及本学科日常工作几个重要方面的学术骨干(也称团队带头人),具体包括医疗团队、护理团队、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等方面的学术骨干。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成员队伍的壮大,为便于管理,医疗团队还可细化为门诊组、病房组与介入操作组;科研团队还可细化为临床研究组与基础研究组。此层次的构建需要根据科室实际规模及实际人员数量,从上述几个方面分别挑选1名在本方向上获得突出成绩的学术骨干。学术骨干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功底,也需要不懈的思考及探究能力、极高的团队感染力、较强的人力管理及协调能力以及突出的团队协作能力。简言之,各个方向的学术骨干应该不仅能带领本团队成员将分内事务处理得有条不紊,也要勇于做出调整与创新,使本团队的工作能更好地辅助其他团队的工作,最终使介入超声科的整体团队效能不断提高,在临床、科研方面都获得持久的发展。

第三梯队人员数量最多,由介入超声学科内的各方面成员共同组成,多数为青、中年工作者。此梯队成员应根据各自专长划分到各团队中,并由第二层次骨干进行分别管理,由最高层次学科带头人集中管理与调整。对第三梯队成员的管理应注重以下几点:①此梯队成员数量多且职称、层次复杂,在分配工作时应注意根据各自兴趣、特长及能力进行工作量的调整;②既要注重对全体成员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也要施行实时监督与定期考核制度,避免高能低用及低能高用的情况出现;③要重点发掘此层次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并将这类人才向学科骨干苗子的方向培养;④对此层次人才的培养不应仅拘泥于某一方面,一名技能过硬的介入超声工作者也可以是一名优秀的科学研究学者,两者互不矛盾。特别是对于青年工作者,要注重临床、科研多方面综合培养。

然而,尽管学科人才三个层次存在明确的界限划分,但在完整的学科体系建设中,上述三个层次却是密切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首先,学科领导层应着力营造凝心聚力、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学科氛围;吸引、关注并留用不甘平庸、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人才;引导、激励并提拔能力突出、性格坚韧、乐于奉献的人才向中层发展,从而设立、维系并健全不断良性循环的科室人才发展机制。其次,学科带头人对学术骨干、学术骨干对学科成员均应从“传、帮、带”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在平日的工作中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为学科成员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应关心、选拔和培养下一层次的优秀人才,鼓励并帮助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教导并督促其提高临床业务能力及科研水平,使其成为科室今后发展的坚实后备力量。

(四)学科人才梯队建设的核心要素

细节方面,学科人才梯队建设除了要参照上述基本结构外,在各团队人员组成方面还要注重以下3个关键要素的调整与匹配。

1.品性

在学科人才梯队中,各成员性格不一,没有哪一种性格是完美的,且性格也难以做到完全统一。因此,作为人才梯队建设中常被领导层忽略的因素,性格合理组配显得尤为重要。优秀的学科团队中,既要有性格直爽、开朗的人作为学科进步的推动力,也要有性格沉稳、温和的人作为维持学科人际稳定的缓冲带。另一方面,品德作为衡量个人内在品质的重要标尺,在人才梯队组建与调整的环节中也应受到足够重视。一个人的品德既蕴含着其核心价值观与道德修养,又与个人在学科团队今后发展中的潜在价值密切相关,应选择留用责任心强、乐于奉献、诚实守信的人才,才能形成团队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整体氛围。

2.知识

依据知识结构体系不同,学科成员可大致分为两类,即超声诊断功底扎实且介入操作技能过硬、临床知识全面的专业型人才,与具有基础研究功底、时刻关注前沿动态、擅用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的博学型人才。前者在维系学科稳固运转方面不可或缺,后者在学科的创新性建设方面至关重要。在组建学科人才梯队时,一定要兼顾上述两种人才的互补性,取长补短,使不同优势的人相互协作,弥补彼此的不足,高质量地完成科室工作。

3.能力

能力的最优化调节是学科人才梯队建设的关键。对学科成员能力要素的组配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①岗得其人,人适其岗。在各个团队成员的组配与骨干的选拔中,既要杜绝低能高用、拔苗助长的情况,也要避免高能低用、人才浪费的现象。②知人善任。科室的领导层要通过岗位轮转、交替,对成员的个人能力进行科学衡量与定位,使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③避免能力相斥。在团队成员的组配中,不要因为专一培养能力强的人才,而造成能力情况相近或相当的人才之间相互争斗,徒增团队内耗。

总之,介入超声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应立足当下、紧跟时代、放眼未来,在把握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逐级建立“金字塔”型的人才梯队并适时进行关键要素调配,使学科整体团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兼顾与发展,从而在当今突飞猛进的医学大背景之下立于不败之地。

(梁 萍 于 杰 崔 瑞 李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