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人才梯队建设

一、人才选拔和培养原则

人才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经过学习培训和实践检验,能以自身所具备的知识、技术及能力进行创造性劳动,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62]。人才的基本素质中,优秀的道德品质、坚韧的毅力及强健的体魄是根本,良好的教育背景、扎实的基本功和才学是基础,独到的见解、对科学的崇尚和热爱、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保障。

介入超声学科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都非常强的新兴学科,诊疗范围涉及超声可见的全身多个脏器。医务人员既需要掌握多脏器疾病的临床诊疗知识,也需要熟悉超声以外各种影像技术的辅助诊断知识,还需要对各种介入诊疗设备的工程学性能有所了解。因此,介入超声学科人才需要掌握集影像诊断、临床治疗、物理工程学、生物信息学等多专业于一体的综合知识体系[63]。根据如上知识体系的要求,介入超声学科人才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①丰富而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②熟练的超声检查及诊断能力;③其他影像学的基本知识;④熟练的介入操作技能;⑤良好的医学科学研究能力;⑥团结一致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⑦在发展介入超声技术的某个环节或者某些方向突破创新的能力。

(一)人才选拔与培养的重要意义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的战略资源,也是一个学科发展的首要资源。介入超声学科需要全方位、复合型人才。因此,培养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才至关重要。据中国工程学会介入超声专业委员会2017年组织的现状调查显示,近些年,我国从事介入超声事业的医生数量以10%的增长率逐年递增。其中,就来源而言,70%~80%来自于影像诊断学专业,20%~30%来自于临床医学专业;就学历而言,10%~20%为研究生学历,60%~70%为本科学历,约10%为大专学历。从业人员知识不全面及学历相对偏低在一定程度制约了介入超声学科的发展,尤其是新从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等“学院型人才”临床综合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不足,需要数年的培养周期,也对介入超声快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64]。学科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学科的发展壮大和不断创新均以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作为核心要务,能否源源不断地注入和培养有实力的生力军直接关系着学科建设的兴衰成败,是学科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人才选拔和培养原则

鉴于介入超声的专业性,人才的选拔及培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及复杂性,可以借鉴的经验十分有限。只有制定符合学科自身特点和实际建设需要的原则,并在其指导下进行科学、有序、规范地实施,才能培养出有创新性、竞争力的介入超声人才,实现介入超声事业的持续蓬勃发展。

1.选拔原则
(1)“三公”原则:

“三公”即公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也称透明原则,是三公原则的前提;公平原则意味着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力,是“三公”原则的保证;公正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严守选拔原则和统一衡量标准,保证在平等条件下展开,公正是“三公”原则的灵魂。公开、公平、公正相互依存,公开是保证公平竞争和公正结果的基础,公平是做到公正的关键。“三公”原则为人才的选拔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广阔的平台[1]。学科要选拔人才,应将选拔标准、选拔方案和选拔过程向学科党支部及核心骨干公开,公平对待不同专业背景的候选对象,避免偏见和排斥。介入超声的多学科交叉性决定了不仅仅影像科医生可以学有所长,在超声检查操作、图像识别方面具有优势,各临床学科的医生也有用武之地,在临床介入操作及用药、急症处理方面具有优势。选拔人才的过程应对各个候选人采取同一考评标准,并尽量做到从品德、临床、科研各环节量化考评,以真才实学作为人才选拔和引进的核心杠杆,并根据学科发展需要适当调整发展所需的权重。

(2)注重道德品质原则:

道德品质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人无德不立”,“有德有才之士、有德无才之人、有才无德之徒、无德无才之流”,充分强调了德才兼备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品德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介入超声的综合性和交叉性特点,要求一个优秀的介入超声人才,除了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外,还要有集体主义情怀、多学科协作的团队精神、利己亦要利他的优良品德。介入超声作为新兴学科,成长的历程刚刚开始,需要一代又一代介入超声人的不懈努力,有韧性、有毅力、责任心强、爱岗敬业、一心为公、严谨科学的精神亦是必不可少的。

(3)注重基础悟性原则:

介入超声学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涉及影像学、外科学、肿瘤学、内科学、病理学、解剖学、物理学、工程学、信息学等多领域的知识,所选人才的受教育背景要具有广泛性(包括超声科、放射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学科方向)。因此,全面及扎实的基础是必备条件。同时,作为一项新兴的微创技术,理论与操作结合紧密,实践操作经验性强,需要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及触类旁通,并能通过仿真模拟操作提高技能及实战应对能力,这对人才的悟性具有相当高的要求。介入超声技术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涉及每个疾病系统、每个器官又有各异,较高悟性的医生更能做到一点即通、一通百通。因此,在选拔优秀介入超声人才时需关注优质的基础教育,应侧重从211、985等品质名校毕业生中选拔,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具有优质的专业基础、系统严谨的思维模式、触类旁通的良好悟性。然而人才选拔并不拘泥于此,也注重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以及创新性科研思维能力,只有通过严格的层层选拔,才能为介入超声事业选拔出优秀的生力军。

2.培养原则
(1)长期规划:

介入超声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临床工作、学术水平、科学素养的考察和培养都需要长期的发展过程。只有通过长期的有规划性的培养和锻炼,经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科学研究的风雨洗礼,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千锤百炼,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才能培养出能够承担学科发展重任的介入超声人才。介入超声人才的培养应采用阶段性、阶梯型的培养模式,从一个入门的医学生开始培养,需要经过近5~6年的规范化培养,才能成为一个具有熟练介入诊疗基础的医生;要培养一个可以担当亚专科领队的人才,则需要8~10年的时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图1-3-5-1)。从基础与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临床诊疗技能的轮转培养到超声检查与基础介入的专科培养、介入治疗的拔高培养(介入基本操作、超声造影、消融治疗、开拓创新能力),经过阶梯型的逐步进步,才能成为一个基础扎实、介入操作过硬、推动学科发展的有创新型介入超声人才。

图1-3-5-1 介入超声人才的阶梯式培养模式
(2)因材施教:

在人才培养中,看主流、看发展,不求全责备。扬长避短、因人而异的培养,才能使优势发挥至极致,使长处弥补弱项,逐渐成为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在介入超声人才培养中,临床能力强的,发挥其临床病情处理的优势;影像技能强的,可以在影像引导操作方面起主导作用;在科研方面有天赋的,可以在论文撰写、课题及成果申请等方面长足发展。每一个介入超声医生在自己所长的领域施展拳脚,同时又注重各自取长补短,在全面培养的大环境下逐渐成为合格的复合型人才。正是一个个能力突出、成绩优秀的介入超声人才,才能烘托出学科的实力和并奠定其发展后劲。但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应结合自身特点,突出自身的优势特点,扬长避短,使每个人的优质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3)按需培养:

介入超声学科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根据不同的疾病系统和器官分为不同的亚专业。好的学科应该以主线专业发展为中心,以此为基础进行亚专业分支进行发展。

1)按亚专业发展需要培养:

在介入超声学科发展方面,以器官为原则分为:肝脏、肾脏、子宫、甲状腺、甲状旁腺、乳腺等亚专业。以介入技术原则分为: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穿刺置管、超声造影等亚专业。兼顾亚专业的均衡发展,同时结合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确立培养模式。

2)按人才梯队发展需要培养:

对于一个综合全面的学科,人才梯队的建设至关重要。学科带头人、亚专业带头人、各亚专业介入医生的培养和发展是整个学科发展的有力保障。

(4)持续发展:

学科人才培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持续的过程,不在一朝一暮、不能一锤定音。人是可变的、具有可塑性的,但又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有良好基础和较高悟性的人,经过长期的培养和实践检验,可成为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多专业综合知识技能的长期序贯培养,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终可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面复合型人才。同时,在选拔和培养人才方面,应设定多个培养对象,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在比较中选拔,在竞争中进步。

(5)磨炼意志:

一个医生的成长无论是临床还是科研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经历各种挫折、失败,甚至遗憾。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院士曾经说过,“是患者用自身的病痛甚至是生命,传授给医生医学知识。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手术技术都来自患者”[65]。从一个失败病例,医生所得到的教训和成长远远大于成功治疗百例患者的历练。对待失败的态度不同决定了医生成长的速度和高度不同。有人从此一蹶不振,束手束脚,甚至放弃了自己追求的事业;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面对失败,善于总结吸取教训,更好地提升自己,不怕挫折打击,很快调整好心态重新出发,经历挫折后的人生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平台上。当今年轻一代应加强挫折感教育,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提升他们主动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树立他们热爱本职工作的坚定信念。当然,医生的成长不一定都要自己经历挫折,别人的教训也值得自己去反思。著名医学大家裘法祖和吴蔚然教授,多年来养成了白天临床工作,晚上静下来思考归纳总结做笔记的习惯,厚厚的心得笔记承载着医学大家辉煌的从医历程,也成为医学殿堂中的宝贵财富。

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曾说过:“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同理,对于我们新兴的、多元的、交叉的介入超声学科发展,学科之强,不在收入,而在强人,在于学科培养出行业最顶尖的人才。建立符合介入超声学科特色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需要一个渐进的、长期的、系统的过程,才能培养大批以综合临床技术和科研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多学科交叉的优质专业人才,才能大幅提升介入超声学科在临床医学领域中的权重,从一支含苞待放的小花蕊建设成为一支璀璨绽放的红牡丹,这将对推动我国介入超声学科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