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34 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发热、咳嗽1.5年

一、病历摘要

患儿,女,7岁,主因“反复发热、咳嗽1.5年”收住院。1.5年前第一次住院,胸片提示:双下肺大片实变影,左侧膈面模糊消失,左侧肋膈角消失。胸部CT:右肺中叶呈实变影;左肺舌叶下段、下叶前内基底段及后基底段见斑片影,考虑肺炎,右肺中叶不张。血常规:WBC 15.76×10 9/L,N 75.8%,L 15.4%,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CRP 55mg/L。呼吸道病原九项(-);EBV-IgM(-)、EBV-IgG(+)。静脉给予阿奇霉素等治疗5天,复查肺炎有所吸收,出院。1年前因“发热、咳嗽7天”再次住院。胸片:双肺纹理粗多,双肺下野模糊片影,右侧心缘及左侧膈面显示不清,左侧肋膈角变钝,右肺门影粗重。胸部CT:右中叶实变,左下叶见斑片影及实变影,提示肺炎,右肺中叶不张。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示为支气管炎性改变。肺泡灌洗液检测:病毒(-);支原体抗体滴度<1∶40,痰病毒(-)、呼吸道病原学九项(-)。免疫功能未见异常。入院后予拉氧头孢静点,降温、止咳等处理,住院4天出院。出院后第2个月、4个月、7个月,分别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每次体温均超过38.5℃,热峰1次/天,血常规显示WBC、CRP升高,多次查胸片或胸部CT均提示双肺内带模糊斑片影,右肺中叶不张,当地医院予以头孢类抗生素静点或口服治疗1-2周后,体温可降至正常,咳嗽咳痰减轻。9天前再次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7℃,热峰1次/天,无畏寒、寒战、抽搐等,口服退热药可降至正常,伴阵发性咳嗽,咳少量黄白色痰,夜间及晨起后较重,无喘息、气促、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当地医院查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双下肺见斑片影,左膈面、肋膈模糊,痰液检测肺炎支原体(-)。当地医院予静点头孢西丁钠后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好转。为进一步诊治到本院就诊。
既往史:否认异物吸入史及其他重大疾病史。
预防接种史:卡介苗(+),三联菌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流行性脑膜炎疫苗(+),乙型脑炎疫苗(+),其他(-)。
个人过去及家族史:患儿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250g,生后无窒息、缺氧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T 36.7℃,R 22次/min,P 80次/min,BP 100/60mmHg,体重23.4kg,营养发育中等,神志清楚,呼吸平稳,无皮疹,卡疤(+),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口唇红润,无发绀,咽轻充血,扁桃体Ⅱ度大,未见分泌物附着,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双侧呼吸动度对称一致,未见三凹征,触觉语颤无增强或减弱,叩诊双肺清音。听诊左肺呼吸音粗,右侧呼吸音降低,未闻及细湿啰音及喘鸣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四肢、神经系统未见异常,无杵状指趾。
辅助检查:①血常规:WBC 11.03×10 9/L,N 43.6%,L 47.1%,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CRP 2.7mg/L;②肺功能检测通气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一口气法一氧化碳弥散量(DL CO)78%,肺功能残气量未见异常;③胸部CT可见右肺中叶不张伴支气管扩张症(图1-73)。
图1-73 胸部CT
A.双肺纹理增厚,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扩张,少量炎性渗出;B.右肺中叶呈实变影,容积减小;左下肺实变并支气管扩张。
纤支镜检查与灌洗:住院期间共进行3次,第1次术中见:会厌、声带未见异常,活动可;气管黏膜光滑,未见软化、窦道,气道隆突居中、锐利;左野各叶段支气管开口位置正常,左下叶基底段气管黏膜粗糙,触碰易出血,B8开口可见白色分泌物阻塞,通气不良,灌洗后通气尚可,余叶段分泌物不多,未见狭窄、阻塞;右肺各叶段支气管开口位置正常,黏膜充血,右中叶开口黏膜粗糙,内可见白色稀薄分泌物壅塞,通气不良,灌洗后通气尚可,余叶段分泌物不多,未见狭窄、阻塞。第2次术中见:主气管可见较多黄白色黏稠分泌物附着管壁,左主支气管及左下叶、左上叶开口可见大量黄白色黏液分泌物,左肺各叶段支气管开口位置正常,黏膜充血,未见狭窄、阻塞及异物;右中间段可见中量黄白色黏稠分泌物附着管壁,右中叶开口可见较多黄白色黏稠分泌物,余各段分泌物不多。第3次术中见:气管黏膜光滑,左肺各叶段支气管开口黏膜充血,左肺上叶下舌段开口及左肺下叶B8、B10开口可见白色黏稠分泌物壅塞,灌洗后通气可,余叶段分泌物不多;右肺各叶段支气管黏膜充血,右肺中叶开口可见多量白色黏稠分泌物壅塞,灌洗后可通气,余各叶段分泌物不多。
病原检测:呼吸道病原九项,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IgM抗体、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立克次体IgM抗体,肺炎衣原体IgM抗体、腺病毒IgM抗体、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体、甲型流感病毒IgM抗体、乙型流感病毒IgM抗体、副流感病毒IgM抗体)均阴性;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1∶40;痰标本病原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均阴性;痰培养提示咽部正常菌生长;TB-Ab(-);T-spot(-);48小时及72小时PPD(-);EBV-IgM(-)、EBV-IgG(+)。肺泡灌洗液:涂片找菌丝、抗酸染色均阴性;细菌培养,2次均为肺炎链球菌。肺泡灌洗液病理:较多中性粒细胞(约占90%),少量组织细胞(约占5%)及上皮细胞(约5%),嗜酸性细胞染色阴性,免疫组化:Kp-1(++)(图1-74)。
图1-74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
HE染色可见多数细胞为中性粒细胞,伴随少量的巨噬细胞、组织细胞和上皮细胞
免疫功能: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未见异常。
治疗经过:入院后予以抗感染治疗,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纤支镜下冲洗3次治疗,患儿好转出院。

二、讨论

(一)内科医师甲
患儿病例特点:①患儿,女,7岁,急性起病;②临床以反复出现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多次胸部影像学提示持续存在右肺不张伴片状影,抗生素治疗有效,但容易反复;③既往否认异物吸入史及结核接触史;④查体:神清,精神反应,呼吸平稳,口周无发绀,咽轻充血,扁桃体Ⅱ度大,未见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右侧呼吸音降低,未闻及细湿啰音及喘鸣音。心腹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合并肺不张。患儿急性起病,临床以反复出现发热伴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1年内反复肺炎>2次,两次感染间隔时间>7天以上,有肺炎体征,亦有影像学提示右肺中叶不张、支气管扩张。痰培养、血培养未查到病原菌。通过纤支镜检查,肺泡灌洗后留取标本,查到病原菌。故诊断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合并肺不张、支气管扩张症成立。
(二)内科医师乙
对于反复肺炎除必须考虑何种致病微生物外,更重要的是认真寻找导致反复肺炎的基础或原因。反复单一部位的肺炎需要考虑支气管发育异常、肺发育异常、气道外压迫、气道内阻塞、局限性支气管扩张。对于反复的多部位肺炎则应考虑免疫缺陷病、反复吸入、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囊性纤维性变等疾病。本患儿起病于学龄期,影像学、纤支镜下,均未见解剖异常,仅见炎性改变,提示为后天感染所致。病理学检查已证实(图1-74A、B)。
此患儿既往体健,无免疫缺陷和呼吸系统先天畸形。初次肺炎后合并肺不张,治疗后痊愈。一年后再次呼吸道感染时,在同一部位出现同样病变,提示患儿病变部位在初次感染后已变得易感,以至于后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因此,对肺炎合并肺不张患儿,应治疗彻底,并在后期相当一段时间,增加营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和自身免疫力,防止反复。
(刘传合 朱雯靓)

参考文献

[1] 陈慧中,胡仪吉.如何认识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83-84.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与处理原则.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8-110.
[3] 何玲,王松,符宗敏.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后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多因素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15,33(20):117-120.
[4] 吴小川,周杜娟.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支气管黏膜免疫和气道高反应性变化.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