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实例分析
- 申昆玲
- 4950字
- 2020-08-29 08:36:07
病例35 慢性肉芽肿病肺部感染:反复低热伴头痛1个月
一、病历摘要
患儿,男,6岁,主因“反复低热伴头痛1个月”入院。患儿近1个月来反复发作低热,38.0℃,多于午后起热,发热时伴头痛,无呕吐,无偏瘫,食欲减退,消瘦,有活动后气促。
既往史:出生时有脓疱疮,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反复发热,曾于多家医院就诊,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6月龄时出现右腋下淋巴结肿大,手术切除,活检病理提示结核感染,间断予以抗结核治疗(具体不详);有“骨结核,肺结核,皮肤结核”病史,有“肛周脓肿”史,有“伤寒”病史,反复腹泻病史,多次肺部感染史。
家族史:父母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结核感染者,否认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体重18kg,体格发育落后,精神萎靡,呼吸稍促,32次/分,面色略苍白,可见全身轻度中毒症状,双胫前散在暗红色结节红斑,腋下、颈前、腹股沟处可及数个蚕豆大小淋巴结,活动度可,无破溃,无粘连,球结膜无充血、疱疹,眼球活动自如,咽充血,扁桃体Ⅲ度肿大,无脓性分泌物,三凹征阴性,颈抗,胸廓可见鸡胸样畸形,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率100次/分,未闻及杂音,肝脏右肋下5cm,剑下2cm,质中,脾脏肋下可及,可见杵状指(趾),巴宾斯基征阴性。
辅助检查:①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19×10 9/L,中性粒细胞67.3%,淋巴细胞20.0%,血红蛋白128g/L,血小板358×10 9/L;②肝肾功能正常;③脑脊液细胞数>1×10 9/L,中性为主粒细胞75%,外观浑浊,似磨玻璃样改变;脑脊液生化:糖0.83mmol/L,蛋白1.32g/L;血沉25mm/h;④体液免疫:IgA 1.21g/L,IgG 13.8 g/L,IgM 1.84 g/L,补体C3 1.10 g/L,补体C4 0.28 g/L;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56%,T辅助/诱导淋巴细胞25%,T抑制/杀伤淋巴细胞29%,NK细胞5%,B淋巴细胞0.87%;⑤脑脊液腺苷脱氨酶1.0U/L,乳酸脱氢酶51.0U/L;活动性结核标志物阳性;脑脊液培养阴性;⑥肺功能:以限制性为主的重度混合性通气障碍,小气道阻塞,呼吸阻力正常;⑦胸片:左上、左下肺及右肺可见云絮状模糊影,并可见纤维条索状影;⑧痰培养、血培养等病原学检查暂缺(家长拒查)。入院后经抗感染、抗结核治疗近一月,其体温渐趋平稳,头痛症状缓解,复查脑脊液白细胞计数73/L,中性粒细胞4%,淋巴细胞83%。
二、讨论
(一)内科医师甲
患儿病例特点:①6岁男童,因“反复低热伴头痛1个月”入院,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低热,热峰38℃左右,多于午后起热,发热时伴头痛;②既往有接种卡介苗后腋下淋巴结结核、肺结核、骨结核病史,曾间断抗结核治疗,病程已迁延数年;③有反复肺部、骨骼和皮肤等多病灶细菌感染史,伴营养不良及发育落后表现,有活动后咳嗽、气促;④脑脊液外观磨玻璃样,细胞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降低明显,氯化物稍低,细菌培养阴性;胸片表现为两肺云絮状模糊影,可见纤维条索状影;肺功能提示限制性通气障碍;⑤活动性结核标志物阳性,免疫功能检查示外周血T、B细胞基本正常范围,血清IgG、IgA和IgM正常范围;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升高。该病例情况已简要回顾,请大家考虑该患者可能的诊断及后续的治疗。
(二)内科医师乙
根据病史特点,考虑患儿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①其既往有结核感染史,此次起病缓慢,主要症状为反复低热、头痛,脑脊液外观磨玻璃样,细胞数增高,蛋白升高,糖降低明显,结核性脑膜炎首先考虑;②患儿起病缓慢,感染中毒症状不重,但其既往有反复多病灶细菌感染,此次脑脊液检查细胞数明显增高(>1×10 9L),中性粒细胞为主,化脓性脑膜炎不能完全除外;③患儿生后不久即开始有反复细菌感染,虽相关免疫功能检查未提示明显异常,但仍须注意免疫功能低下继发机会性感染,如隐球菌性脑膜炎等,可行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以鉴别。治疗方面,结核性脑膜炎治疗原则为抗结核与降颅压,建议按标准方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四联抗结核,地塞米松控制炎症反应和脑膜粘连,因化脓性脑膜炎不能除外,故同时应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有无脑积水等并发症。
(三)内科医师丙
该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明确,结合其既往结核感染史及脑脊液改变,首先考虑结核性脑膜炎,同时合并化脓性脑膜炎亦不能除外。该患儿结核感染病程长,有生长发育落后,运动不耐受,活动后气促、胸闷,胸片示两肺弥漫性病变,虽结核感染可致肺部慢性陈旧性病变,但其出生后不久即反复感染,感染灶并不局限于肺部,胸片一直无钙化表现,须注意以下疾病:
1.感染性因素
非典型病原、真菌及其他病毒感染等均可能引起肺部弥漫性病变,目前病原学检查方面暂无证据,经普通抗感染、抗炎及规律抗结核治疗后患儿体温已平稳,但其反复感染、病程迁延均提示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此为真菌感染的主要宿主因素,须定期随访,关注胸部影像学改变,必要时可复查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
2.伴肺部浸润的系统性疾病
如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等,其无面部蝶形红斑,无关节肿痛,无皮疹及骨损害等表现,既往外院免疫功能、自身抗体未见异常,暂无依据,可行骨髓细胞形态学进一步除外。
3.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①最常见的是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该病常表现为生后4~12个月发病,反复化脓性感染,实验室检查血清总Ig<2g/L,IgG常<1g/L,IgA和IgM不易测出,外周血缺乏B细胞,丙种球蛋白试验性治疗有效,本例患儿虽有反复感染,但免疫功能检查结果与之不符;②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CGD)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吞噬细胞免疫缺陷病,该患儿自幼反复出现严重多部位细菌感染,接种卡介苗后出现结核感染但抗结核治疗效果不好,须考虑此病可能,中性粒细胞呼吸暴发试验为常用筛查方法,基因序列分析可从分子水平明确诊断。
(四)内科医师丁
经过讨论,目前患儿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核性脑膜炎首先考虑,但其既往反复多病灶感染史,现有活动后气促,胸部影像学提示慢性肺部病变,以单纯结核感染无法完全解释其整个病程,现将该患儿的后续诊疗过程向大家汇报。该患儿经规律抗炎抗结核治疗近一月,体温平稳,复查脑脊液细胞数明显回降,但出院后仍有反复发热、伴呼吸道感染,气促、乏力进行性加重,后于外院行相关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为CGD。
CGD是常见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功能障碍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由于基因突变引起吞噬细胞还原型辅酶Ⅱ(NAPDH)氧化酶复合物缺陷,导致吞噬细胞呼吸暴发功能障碍,不能产生超氧化物,失去杀伤过氧化物酶阳性细菌与真菌的能力。CGD患儿发生感染后,发生中性粒细胞聚集作用而无法杀灭细菌,易出现局部反复化脓、渗液,同时由于淋巴结未发育成熟,屏障作用较差,不能有效地阻止细菌,从而使感染扩散,播散至全身。
1.临床特点
CGD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严重的幼年即发病,而症状较轻者直至青少年或成年后才发生。有研究认为这可能与基因突变的不同类型有关 gp 91phox、 p 22phox和 p 67phox基因突变发病年龄较早,临床症状较重; p 47phox突变者临床表现相对较轻,发病年龄较晚。CGD所感染的病原菌多为过氧化酶阳性、本身不能产生过氧化氢的细菌或真菌,如葡萄球菌、放线菌属、沙门氏菌属、洋葱伯霍尔德杆菌、假单胞菌属、分枝杆菌属、诺卡尔菌属、弗朗西斯氏菌属、利什曼原虫属。近年来曲霉感染的报道较多,约占本病感染的20%。CGD典型表现是反复发作的细菌或真菌感染。肺部是最常受累的部位之一,美国登记随访368例慢性肉芽肿患者,结果表明肺部感染占75%~80%,曲霉感染占29%~41%。本例患儿较显著临床特点为接种卡介苗后出现播散性结核感染,发病年龄小,病程迁延数年,难以控制。国内多项报道均示CGD患儿中较常见卡介苗感染和肺结核病,感染发生时间大部分出现在接种卡介苗后1年以内,但不排除大年龄感染者;皮肤受累较常见,表现为口腔溃疡,眼、鼻、嘴湿疹样皮疹,颜面、臀部疖肿、腿部皮肤破溃、细菌性结膜炎等,可向深部组织蔓延;患儿有发热、恶心、呕吐、视盘水肿,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但较为少见,国内曾有慢性肉芽肿病伴发化脓性脑膜炎的报道;骨髓炎主要是通过血源播散或是肺部感染灶向周围侵袭;由于炎症不完全消散而导致肉芽肿形成,膀胱肉芽肿可引起输尿管梗阻和尿路感染;胃肠道肉芽肿可出现于幽门起始段、食管下段、空肠、回肠、盲肠、直肠和肛周,可引起消化道梗阻,患者主诉排尿困难、尿频、尿痛、顽固性呕吐。腹部感染包括肝脾肿大、反复肝脾脓肿、肠系膜淋巴结炎、消化道梗阻等。
2.影像学表现
关于CGD的影像学表现国内少见报道,国外近年来的影像研究较多。总体来说,其确诊依据临床病史与影像学资料综合考虑。肺部的影像学表现,多数文献中一般表现为慢性或反复性的肺炎,包括实变、结节、点状或细网状、纤维条索样的间质改变,支扩、肺气肿、脓肿形成、脓胸、肋骨或椎体的骨髓炎、胸壁侵犯、肺门或纵隔淋巴结炎等,对CGD的诊断缺乏特异性,但影像学检查能显示肺部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分布、范围及邻近组织的改变,可观察病变的动态变化,对肺部感染的病因和病原菌诊断有所帮助,如本例患儿后期随访过程中所摄胸片及胸部CT(图1-75,图1-76)提示两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野透光度减低,可见网格状、囊状及片絮状模糊影,其病变的范围在广谱抗生素治疗后的随访过程中变化很慢,考虑可能与肉芽肿性炎相关。
图1-75 胸部X线正位片
A、B.两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野透光度减低,可见网格状、囊状及片絮状模糊影
图1-76 胸部CT
A、B.肺野透光度减低,可见网格状、囊状及片絮状模糊影
3.诊断
对于生长发育落后,自幼反复出现严重肺部、淋巴结、肝脾、骨骼和皮肤细菌、真菌感染,有肉芽肿形成,结肠炎及伤口愈合延迟者,应高度怀疑本病;接种卡介苗后出现结核感染或怀疑结核而抗结核治疗效果不好者,也应怀疑本病。四氮唑蓝试验(NBT)为常用筛查方法,但近年来二羟罗丹明123(DHR)试验因更敏感、准确,逐渐替代NBT成为确诊CGD的主要手段,并能发现轻症CGD患者和携带者。基因序列分析可从分子水平明确CGD诊断,并检测携带者及产前诊断CGD胎儿。
4.治疗
CGD的抗感染治疗需在明确病原后进行,包括痰培养、血培养及病灶组织培养,必要时行肺穿刺、肝穿刺及穿刺物细菌、真菌培养和病理分析;抗感染所需时间较长;经皮引流或切除脓肿非常必要,尤其是骨骼和深部软组织感染时,最有效的治疗为外科手术与抗生素同时运用。严重、难治疗的感染,可辅助性输注粒细胞。CGD患者均需长期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预防细菌和真菌感染,最常用复方磺胺甲 唑和伊曲康唑。其中复方磺胺甲 唑用量:20~30mg(/kg·d),分2次口服;伊曲康唑用量:<13岁,体重<50kg者,100mg/d,>13岁,体重>50kg者,200mg/d。如果复方磺胺甲 唑过敏,需用氯唑西林[25~50mg/(kg·d)]预防细菌感染。无论年龄大小,用药前是否有真菌感染,现常规推荐使用伊曲康唑所有CGD患者预防真菌感染。研究发现干扰素-γ能增高血清和中性粒细胞一氧化氮(NO)水平,从而代替O 2 -的防御及杀菌功能,降低CGD患者感染率,推荐重组人干扰素-γ剂量:0.05mg/m 2,每周3次,皮下注射。CGD患者存活率在近10年有显著提高,约90%的患者可以活到成年,尤其是抗真菌药的应用,降低了CGD患者曲霉感染病死率。免疫重建是目前唯一能根治CGD的方法,包括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将正常细胞或基因片段植入患者体内,持久的纠正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状态。国外已有不少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CGD取得很好效果的报道。Martinez等报道11例移植患儿,移植后20天内中性粒细胞功能恢复正常,仅4例出现Ⅰ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时间1~8年,均存活。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基因治疗CGD试验已在英国、美国等国家开展,并有 p 47phoxCGD成人患者基因治疗成功的报道。
总结:慢性肉芽肿病是临床少见的原发性吞噬细胞免疫缺陷病。患儿常于儿童早期反复发生致命的细菌和真菌感染,并在慢性炎症部位形成肉芽肿。分枝杆菌是导致CGD患儿淋巴结炎和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临床上对于1岁以内起病,反复发生包括肺部在内的多病灶感染,伴皮肤黏膜淋巴结化脓性炎症,BCG接种部位同侧腋下淋巴结钙化伴或不伴局部异常反应,若常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正常,应考虑到慢性肉芽肿病的可能。
(赵德育 方乔乔)
参考文献
[1] 贺建新,赵顺英,江载芳.重症卡介苗淋巴结炎与儿童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490-493.
[2] Winkelstein JA,Marion MC,Johnston RJ,et al. 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Report on a national registry of 368 patients. Medicine(Baltimore),2000,79:155-169.
[3] Holland SM. 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 Clin Rev Allergy Immunol,2010,38(1):3-10.
[4] Martinez CA,Shah S,Shearer WT,et al. Excellent survival after siblingor unrelated donor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chronic granulomatousdisease. J Allergy ClinImmunol,2012,129(1):176-183.
[5] Kang EM,Malech HL. Gene therapy for 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 Methods Enzymol,2012,507:1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