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设计思路

胡冬裴

(一)教学分析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主要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与古代哲学、人体结构和功能、病因病机、疾病的防治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习中医学的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作为学习中医的入门课程,它肩负着对初学者阐述中医理论的名词、理论体系等重要使命。对它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对其他中医课程的领悟能力,特别对培养初学者建立学习中医的思维方式尤为重要。此外,它还是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石,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对深入理解、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教学思想是为中医学本科生的中医基础理论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对中医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学会自我学习与思考,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过渡。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有效地引入PBL的教学模式,是为了推进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探索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机制和模式,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可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课程内的PBL学习,选择哪个教学章节入手是颇费心思的。在历年的教学中,中医藏象理论,中医心与西医解剖心的区别等知识点是教学中最难理解、临床最难应用,但又是最有理论思维价值的问题。本次PBL试图通过教案引导学生接受“心主神明”的核心理论,同时深入引导学生思考“心主神明”的产生渊源,培养学生建立中医学的思维方式。这个案例通过PBL基于问题的自主探索和小组学习,对学生提升中医理论素养、进行中医思维训练会有很好的作用。在本次《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一方面注重从问题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改革教学的评估体系,不以分数考核为唯一尺度,而重视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大胆的探索,将有效地改变教学理念及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

以小儿多动症临床治疗的实际案例作为基于问题学习的引导,将学生思维引入到具有情境性的知识状态中,接受中医藏象理论,明晰中医心与西医解剖心的区别,进而理解“心主神明”的核心理论。同时深入引导学生思考“心主神明”的产生渊源,培养学生建立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浓厚兴趣,进而引发学生有关中医理论科学性的理性思考。通过脑筋激荡,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查询,初步学会查阅古代文献及现代文献,提高学生阅读、自学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书籍、资料,拓宽知识面,加深理解课本内容;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大胆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团结协作、攻克难题的团队精神,达到交流与分享,学会用中医方式思考、判断和解决疑难问题,训练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教案设计

这个案例分作三幕,计划分两次小组讨论和一次大组分享成果。

第一次讨论课是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的学习和讨论。

第一幕是案例的引入,以真实的临床情境介绍小儿多动症病人的发病经过、各种症状表现,这一幕是通常诊病的经历描述,因为本教案的学习目标最终不重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因此这一幕在本教案中主要起真实情境的引入和铺垫作用。案例呈现后,小组讨论、分析已知问题、未知问题和将知问题,30分钟后进入第2幕学习。

第二幕案例中,病人进一步检查发现其症状符合西医学“儿童多动症”的诊断标准,且用常规药物利他林治疗后取得一定效果,但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的副作用。此外也描述了家人同时存在的心理担忧,以及医生对病人的关怀。学生讨论中会发现难理解的地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现代医学对儿童多动症病因、症状、治疗的认识。30分钟后呈现下一幕。

第三幕案例是医生修订治疗方案以及治疗后的疗效。这一幕是本案的核心,学生常会围绕中医之心为何与人的神志活动有关而不得其解,讨论要求能聚焦到中医藏象学中对心的功能的认识,进一步思考中医心理论认识的来源,引发课后的资料查找和学习兴趣。这一幕是悬疑后的结局,希望学生通过对这种解决方案及结果的讨论,获得从中国古代哲学、发生学角度对中医藏象学中“心主神明”理论的深层次理解和认识。40分钟后下课。

课后交由学生自主查询和学习。间隔7天后进行第二次讨论课。

第二次讨论先由小组成员汇总查询的资料,就诊断问题、对本病的认识问题、常规治疗无效的问题,以及从心论治儿童多动症在诊疗中的意义和解决方案、中医心理论认识的源流等相关资料进行深度讨论,40分钟后进入专题论文设计。两周后大组交流分享成果。

第三次讨论,各小组进行归纳和总结,专题的深入阐述,训练并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及演讲稿制作能力,反思本教案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历程、最大的收获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

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一方面注重从问题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改革教学的评估体系,不以分数考核为唯一尺度,而重视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大胆的探索,将有效地改变教学理念及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PBL教学将对中医教学改革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展开相关知识点“心主神明”渊源探寻的PBL专题讨论,一名专业教师指导一个小组,每个小组10名学生。

1.教授命题

教师撰写教学剧目,培训Tutor团队,布置实施方案。

2. Tutor引导教学

Tutor组织学生阅读剧目,小组脑力激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围绕学习方向,Tutor指导查阅资料、收集素材,在后续讨论前搜寻相关资料。反复讨论2次,每次2小时。

3.主讲教师与Tutor指导论文

在主讲教师与Tutor指导下,进一步提炼观点、撰写论文。

4.制作PPT

论文交指导教师审阅后制作PPT。

5.专题交流分享

教师利用课堂时间组织专题交流分享,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专题交流。

6.学生报告及评价(110分钟)

报告主题:“心主神明”源流探析

报告形式:各小组学生以PPT形式展开交流与分享。

7.要求及评价指标

各小组论文成绩评阅标准

小组讨论发言:10分

查阅资料态度:3分

论文撰写质量:3分

团队合作精神:1分

演讲稿多媒体制作:2分

代表演讲表述:1分

共计:20分(计入期末考试总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