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型时期农业生产方式调整与生产效率研究
- 王建英
- 1790字
- 2020-06-28 07:51:36
1.4 数据来源
本书综合运用了多个微观调查数据集,包括中国南方籼稻主产区(包括江西和广西)稻农和北方粳稻主产区(黑龙江)稻农水稻生产投入行为数据、中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以及第四章从稻米价值链的视角进行水稻成本竞争力国际比较时用到的印度、孟加拉国、越南和老挝稻农和其他稻米价值链主体的微观调研数据。
为了从农户层面和地块层面确定转型时期南方籼稻主产区稻农水稻生产的效率,具体包括稻农水稻生产环节外包决策及生产率效应、土地生产率(单产和亩均利润)与农户经营规模的关系,非农就业、土地流转与土地细碎化与稻农技术效率的关系等,除特别说明,本书主要章节内容使用的微观数据为中国江西省上饶市稻农生产投入行为的微观调研数据。这一节将简要介绍江西省上饶市农户调查数据的获取流程和问卷主要内容。其他数据将在具体章节出现和使用时进行介绍。
1.4.1 抽样框架
本书主要研究的是中国南方籼稻主产区稻农的生产行为,选取籼稻第二生产大省江西省作为调查对象。上饶市是江西省东北地区最大的籼稻生产市。根据《上饶经济社会统计年鉴》2012年版,2011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74%,谷物(包括稻谷、小麦和杂谷)产量占粮食作物产量的97%。其中,稻谷产量占谷物产量的99.4%。因而,水稻是上饶市最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根据上饶市十个县的主要农业统计信息,包括各县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地形特征和其他与水稻生产相关的数据,选取铅山县、万年县和余干县作为调查对象。余干县地处鄱阳湖滨湖平原,万年县为丘陵地区,铅山县全境分为南部中低山区、中部低山丘陵区和北部低山岗地河谷平原区。铅山县、万年县和余干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呈递减趋势。这三个县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如表1.1所示。在每个县内,随机选取两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两个行政村。笔者从当地县农业局获取了2011年所选行政村农户粮食直接补贴及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信息表,根据这个表格名单在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30户水稻种植农户。考虑到江西省是一个农业劳动力输出大省,笔者在随机抽取的稻农基础上又在每个抽样村随机抽取30户稻农排序作为替补。
表1.1 上饶市铅山县、万年县和余干县主要经济统计指标
数据来源:《上饶经济社会统计年鉴》,2011年和2012年。
注:①由于2012年版没有上饶市各县(市、区)耕地面积表格,故土地类别的指标参照《上饶经济社会统计年鉴》2011年版,其他指标参照《上饶经济社会统计年鉴》2012年版。
②粮食作物包括谷物和豆类。
在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驻北京办事处的指导下,农户问卷调查由笔者带队,由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江西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在2012年3-4月进行。同时还进行了村级问卷和镇级问卷调研,收集村、镇主要农业经济指标。共调查一个市、三个县、六个乡(镇)、十二个行政村。删除记录不完整的农户问卷,最后得到的有效样本是6份乡(镇)问卷、12份行政村问卷和325份农户问卷。水稻调查农户数据分布结构如表1.2所示。
表1.2 水稻调查农户数据分布结构
数据来源:根据实地调研数据计算所得。下同,不再备注。
注:(1)合计1为该季节总种植地块数。(2)合计2为该季节2007年和2011年总种植农户数。(3)合计3为该地块或年份三个季节加总种植数。(4)合计4为该地块或年份种植农户数,如农户同时在该地块或年份种植早籼稻和晚籼稻,只计算一次。(5)地块1为村集体分配最大面积地块,地块2为村集体分配第二大面积地块,地块3为租入最大面积地块。
1.4.2 调查内容
根据本书研究目标,笔者详细调查了2011年3月早稻种植前到2012年3月早稻种植前的一年时间内,以及5年前即2007年同一样本农户水稻种植面积上各水稻种植季节的水稻生产活动。在经费有限而不允许获得面板数据的情况下,笔者这种采用回忆方式获取准面板数据的方式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如已经发表的相关文献也采用了类似的调查方法(黄季焜,王晓兵,智华勇,等,2011; Reardon, Chen, Minten, et al.,2012)。农户问卷主要包括2011年和2007年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农外就业信息、土地租赁信息和同一农户不同地块(包括村集体分配最大两块水稻地块,分别记为地块1、地块2;租入最大水稻地块,记为地块3,下同)和水稻总种植面积各水稻种植季节(包括早籼稻季节、中籼稻季节和晚籼稻季节)的产出信息,等等。本书数据的最大特点是拥有详细的不同地块特征,以及不同地块各水稻种植季节水稻生产各个环节(包括育秧、整地、插秧、除草、施肥、除虫、收割、脱粒、灌溉和晒干)的要素投入数量和来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