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

(1)本研究以籼稻种植大省江西省的上饶市作为研究区域,数据收集于2011年。江西省上饶市的农业生产活动较为单一,以水稻种植为主。收集了同一稻农不同地块(包括村集体分配地块和租赁地块)详细的水稻生产各环节的要素来源和投入数量信息、水稻产出信息、地块特征信息等,特别关注稻农各个水稻生产环节的操作方式,数据非常翔实。因而本研究使用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代表南方籼稻主产区稻农的一般性水稻生产行为。这些数据基本可以反映出转型时期水稻种植农户生产行为的调整,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效率、技术效率的变动。这些都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洞悉现状并出台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

(2)研究中国农业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关系的文献非常有限,而且使用的数据陈旧,在中国农业的生产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不能及时反映土地生产率和农户经营规模关系的新近变化。而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真实关系的确立关系着中国农业发展方向的选择。如果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存在负向关系,则应该鼓励农户小规模经营,发挥小农优势;如果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存在正向关系,则应该鼓励农户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以确保获得最大的土地产出,保障粮食安全。此外,已有的相关研究对于土地面积的定义也往往不同,分析多建立于农户层面,或者村级加总层面。本研究从农户层面和地块层面出发,运用恰当的估计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是近年来基于微观数据的有益尝试。

(3)耕地细碎化、非农就业和农村土地流转在中国的农业生产环境中是同时存在的。以往对农户技术效率的研究多着重分析其中的一个因素,忽略相关因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因而,在统一的框架下,同时考虑耕地细碎化、非农就业程度和土地流转现状对稻农水稻种植技术效率的影响非常重要。这不仅有利于辨清中国农业转型时期不同种植规模稻农水稻生产的技术效率,更有助于针对相应的研究结论出台提高稻农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措施,确保稻农水稻生产高效的同时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4)尝试构建理论模型,系统性地分析稻农水稻生产环节外包决策和环节数目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并科学规范地考察稻农不同生产环节外包决策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补充。此外,更进一步研究了水稻生产环节外包程度是否会影响水稻产出水平。

1.5.2 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本书是笔者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厘清并运用国际上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方法的成果,但笔者只能构建简单的理论模型。区别于国际上前沿的研究方法,本书所使用的简约回归方法(reduced-form approach)不能揭示农户决策的动态特征,而是在均衡的状态下进行分析。因而,内生性问题需要格外注意和小心。但因笔者能力所限和合适的工具变量难寻的现实,这一部分的处理有待今后研究的进一步完善。

(2)本书实证研究结论基于江西省上饶市稻农的水稻生产行为。囿于数据可得性和经费、时间的限制,本书的样本量偏小。江西省上饶市稻农的水稻生产行为并不能反映全国的情况,江西省上饶市稻农水稻种植的专业化程度也有别于一般南方水稻生产地区。此外,本研究采取回顾的方式收集7年前稻农的水稻生产行为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失数据的精准性。最好的方法是每年跟踪调查稻农水稻生产行为的变化,用面板数据来进行研究。因而在引申本书研究结论时需要小心。本书只能被视为转型时期研究稻农水稻生产方式调整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