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教材精讲+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1小时高清视频】
- 圣才电子书
- 3351字
- 2020-11-18 19:02:22
第二章 学生观
考纲提要
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中学教育者正确认识中学生的基础。
2.理解“以人为本”在中学教育活动中的含义及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要求。
3.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正确对待中学生发展的共同要求和不同要求。
4.对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能设计和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促进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确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重要构成方面,是教育活动的直接指向。教育者对教育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构成了教育者的学生观。
素质教育的学生观,是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基础的。素质教育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是正确认识中学生的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一般“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其核心是对教育活动的对象——学生,所作的完整认识,主要内容有:
1.教育活动的对象——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学生主体性必须得到尊;
2.学生是有着身心诸方面需要的“完整”的人,教育必须全面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
3.学生是有着发展潜力人,教育的作用在于充分开发出学生的发展潜力;
4.学生作为“人”,也是指学生全体,全面发展是全体学生的发展;
5.学生是有差异、有个性的人,全面发展与有差异、有个性的发展是统一的。
学生观就是教育者对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对象的性质、地位和特点的认识。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中学教育者正确认识中学生的基础
教师有怎样的学生观,就会有怎样一种师生关系,也会有怎样一种性质的教育活动,并产生怎样一种教育结果。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1)学生作为主体的人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具有主体
(主动)地位、有着主体(主动)需求、能够主动发展的人
(2)学生作为完整的人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完整的人。
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的统一体心理学对人的研究;人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各方面也有具体的完整构成
(3)学生作为有发展潜力的人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是发展过程中的存在,从完整的发展过程来看待学生的;
教育者不能只注意学生的现实发展情况,更不能把学生的现实发展情况当作他的全部人生。
(4)学生作为一个整体
认识到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全面发展的要求是针对所有学生提出的。无论性别/民族/地域/家庭/经济/身体等。
(5)学生作为有差异、有个性的人(较重点)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否认人的发展的差异性,也不否认人的个性发展要求
第二节 中学教育中的“以人为本”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以人为本”就是“以中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中学教育活动中的学生观是以“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同以人为出发点,也就是同“以人为本”的观点是相统一的。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必然要把目标指向“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与“以人为本”
1.“人的全面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关系
两者都是科学发展观所表述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两者在科学发展观里是统一的。
在科学发展观里,两者是出发点和目标的关系:以人为本是出发点,人的全面发展是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因为人是出发点;以人为本,就一定要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上。
2.“以人为本”的内涵
(1)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一项基本原则
第二,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即是“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
(2)作为一种学生观的“以人为本”
第一,在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第二,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第三,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二、中学教育中以中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要求
1.中学教育必须以中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
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中学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中学生为出发点。以中学生为出发点,就是以中学生作为人的成长需要为出发点。以中学生作为人的成长需要为出发点的教育,不能把一种既不符合中学生成长规律、也不符合中学生成长要求的东西强加给中学生,更不能扭曲中学生的发展。在中学教育中,以中学生发展需要为本,就是以中学生作为特定发展阶段上人的特定发展需要为本。中学生的特殊成长需要,就是为中学生成年后的健康自主发展奠基。因此,中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性”的。
2.中学教育必须以中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为本
中学教育以中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同时包含着以中学生诸方面的发展需要为本,以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为本两个方面
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一种偏向是,认为学生在某些方面有教育的需要,在另一些方面则对教育没有需要。譬如,应试教育的观点
3.中学教育必须以全体中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
人有教育的需要,这个命题是指所有人均有教育的需要,而不是只有某些人有教育的需要。
一方面,强调不能因为中学生有着发展差异,而给予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教育关注。中学教育必须对所有中学生一视同仁。
另一方面,也强调承认中学生中存在发展需要的差异。中学教育要从促进个性发展、挖掘发展潜能出发,为不同的中学生获得最佳发展提供条件。
第三节 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来开展中学教育活动,要遵循“教育公正”的原则,处理好中学生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
一、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促进所有学生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
所谓教育机会均等,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入学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提出,是因为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包括: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发展状况等。
真正的教育机会均等,还要在教育过程中实现机会的均等。在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教育组织形式的情况下,教育者面对的是学生群体。教育者的教育过程,不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也是向学生分配教育资源的过程。
(关注与受关注)
二、有差异的中学生的共同发展
1.中学生的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
2.中学生的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
3.中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
4.中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与共同发展
5.中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共同发展
第四节 教育公正与中学生个性潜能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有差异的发展“以人为本”,坚持教育公正,正确地对待所有的中学生,促进所有中学生的共同发展,并不是让所有中学生“齐步走”,而是让每一个中学生都能在自己发展潜能的基础上,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一、教育公正与中学生个性发展潜能
如果将对教育的公平、公正,仅仅理解为给予所有的学生同样的东西,让所有的学生以一种模式成长,就会造成牺牲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的所谓“齐步”发展,这并不是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也包括不同学生不同个性发展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在这个意义上讲,“以人为本”,还包括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为本。
以人为本,教育公正,也意味着承认某些学生可以发展得快一些,某些学生可以发展得慢一些。
二、教育分层与个性发展
以人为本,面向所有学生,同时也注重不同学生的发展差异,挖掘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要因材施教。
区分因材施教同教育分层的区别。教育分层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把学生按“好、中、差”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依据这种分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教育资源。而因材施教则是依据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潜能,采用适宜的教育方法。教育分层同因材施教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观念的不同。
因材施教难于教育分层。
本章小结
素质教育的学生观是本章的重点。素质教育的学生观,是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基础上的。根据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教育活动中的学生是主体的人、完整的人、有着发展潜能的人。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坚持教育公平的观点。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不是否认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