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观

考纲提要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了解当代我国素质教育观的产生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2.掌握中学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包括德、智、体、美等教育各个途径开展素质教育的特点,特别要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中学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现象。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育观支配下进行的,无论教育者意识到没有。正确的教育观指导下的教育行动产生积极的成果,错误的教育观指导下的教育行动产生消极的结果。在20与21世纪之交,我国明确地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在21世纪条件下,每一个教育者都要正确地开展教育活动,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理念、途径和实现方法。

第一节  素质教育观:一种时代所提出的教育观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一、教育观

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问题。由于教育目的指向不同,教育者实施的教育活动也不同,从而区分了不同社会、不同时期的教育活动,也产生了不同的教育结果。

二、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就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一种教育观。素质教育观之“素质”,指人的全面素质。

“素质”就“既包括先天的生理素质,又包括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得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三、我国当代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

1.素质教育观的产生

素质教育观产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对当时我国基础教育出现的应试倾向的一个时代回应。

2.素质教育观的形成

素质教育观在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产生以后,经过热烈的讨论,形成了较为普遍的共识,并最终上升为国家意志。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可以视为“素质教育观”作为国家意志的一个正式表述。

1999年6月,在国家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并成为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导思想。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这表明“素质教育”成为国家意志。

四、素质教育内涵

实施素质教育内涵的表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素质教育外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在不同地区还应体现地区特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

第二节  中学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一、素质教育的途径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德、智、体、美、劳

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

根据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可以区分出德、智、体、美等方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但是“五育”也有一个共同的载体,就是“课程”。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1)中学学校管理

素质教育活动是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实现的。中学素质教育活动,也是在中学管理活动中实现的。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也需要学校管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中学各种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拓展了学生素质发展的领域,也是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必要条件。

(3)中学班主任工作

素质教育活动是有组织进行的。在中学里,中学班级是有组织地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基层单位。中学班主任是中学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中学班级中素质教育的开展,取决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教育方法。如果中学班主任不能够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开展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班级教育工作,那么即便有体现素质教育的课程,班级中的素质教育仍然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二、素质教育的方法

1.中学教师成为素质教育者

素质教育主要靠教师来实施。中学教师是中学素质教育方法的运用者。中学教师就是方法本身。教师要能够以素质教育的方法来开展素质教育,教师必须首先成为素质教育者

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提出“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同时,提出了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发展、有个性地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有个性地发展,在素质教育活动中一切方法的运用,都必须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前提,最终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判断在素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有没有掌握素质教育的方法,就要看教育者是否能够引导学习者主动学习,在教育者的帮助下学习者是否学会了学习。

3.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在素质教育中,素质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相统一的,知识发展与能力发展也是相统一的。既有全面素质基础、又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不可能完全是在学校课堂狭小的天地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必须走出课堂的狭小空间,在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里成长。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在德、智、体、美等各育中都有。

4.正确运用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不同性质的教育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应试教育有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素质教育有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同性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由评价来引导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实行素质教育的评价方式。

在中学素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在评价方法的运用上,一个基本的原则是: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目的,而决不能把评价只是作为一种“甄别与选拔”的方法。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从2001年开始国家为推进素质教育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建立起的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促进了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带动了基础教育的整体变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承载着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但是,为实施素质教育而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未最终完成,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还要进一步完善。既然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那么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目标和内容的基础教育课程,就是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如果中学教育者不掌握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目标和内容的中学新课程,就不可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第三节  素质教育观的运用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素质教育由国家主导推进虽然已经有十多年,但是素质教育还没有能够完全主导我国的学校教育活动。

教育者全面地、正确地认识素质教育,确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对于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十分重要。

一、应试教育同素质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教育

当前阻碍素质教育推进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应试教育。

错误观点:应试教育同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所谓“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应试能力也是一种人的素质的表现”

第一,素质教育之“素质”,是指人的全面素质,而不是人的某一个方面的素质。

第二,应试教育同素质教育是两种价值取向完全不同的教育。

第三,应试教育同素质教育有完全不同的教育方针前提。

二、素质教育承认教育中人的差异性和人的发展不同可能性,并不是满足每一个人的教育需求,而是要求教育能够因材施教,使得所有接受教育的人都能够通过教育,获得有个性、有尊严的发展。

部分人的发展不符合全体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人是有差异的,教育只能够帮助那些可以发展的人,所以面向全体的教育是不可能的。这种观点当然也是违背素质教育观的,是错误的。

素质教育并不否认人的差异,不否认教育中的人们有不同的发展的可能性。素质教育认为人的差异和人的发展的不同可能性,正是社会对多样性人才需求的反映。在素质教育看来,教育中人的差异性和人的发展的不同可能性,不是说满足每一个人的教育需求,而是要求教育能够因材施教,使得所有接受教育的人都能够通过教育,获得有个性有尊严的发展。

三、沉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严重障碍

素质教育从刚提出开始就把矛头指向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各级政府都要建立健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监督检查机制”。

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仍然强调“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本章小结

素质教育观是本章的重点。当前我国教育正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有赖于教育者确立素质教育观。要确立素质教育观,就必须把握国家对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作为中学教育者要了解中学素质教育的特点。确立素质教育观,还要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推进,面临着诸多障碍与挑战,教师应当能够运用素质教育观正确地认识、分析和处理中学教育实践违背素质教育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