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思维:制造戏剧化冲突

演说不是讲道理,而是讲故事。对此,身为一名出色演说者的美国前总统林肯说:“演说就是讲故事,能通过故事来说明观点的演说才是好演说。”现实中,有些演说者的语言表达十分流利,手势运用也非常灵活,还准备了精心设计的PPT,但其演说往往平淡生硬。时间一长,台下的听众就哈欠连天,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这些演说者没有抓住演说的本质。

演说的本质就是讲故事。演说具有鲜明的艺术性,演说者要想让自己的观点、意见被听众接纳,就要采用恰当的方式来进行高效的内容表达,讲故事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相较于深奥、艰涩的道理阐述,引人入胜的故事更能够让演说者博得听众的好感。

□ 故事:思想的血肉

故事是思想的血肉,可以将信息、情感、知识等融为一体,以整合的方式体现出演说者深厚的思想内涵。具体而言,故事在演说中的主要作用包括:

(1)充实内容

故事就像充满魔力的大门,它可以令听众迈过自我设置的门槛,在细节的描述中很清晰地看见未来的图画,从而发现生命中更多、更大、更广的可能性。


在一次演说培训课堂上进行现场演说训练时,一位“95后”创业者走上舞台后,不知道自己要讲什么内容,出现了长时间的尴尬冷场。见此情景,我对他进行了简单的引导,鼓励他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创业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令他记忆深刻、感触颇深的故事。随后,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开始侃侃而谈,从小时候自己成绩差,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优秀毕业生,讲到之后走上创业道路,经历种种考验后获得今天的成功,并与其他人分享了自己创业过程中的趣事、囧事,成功吸引了听众们的注意力,激活了课堂气氛。


在任何临时场合下,如果演说者一时不知道讲什么,便可以讲和这个话题或观点相关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观点更吸引人、更有深度,也会让自己慢慢进入演说状态,逐渐消除紧张。

(2)故事带路

一场成功的演说可以由故事串联起来,即演说者可以用故事实现各个部分间的衔接,通过讲述故事对听众进行引导,最终完成整场演说。

以故事开场,用丰富有趣的情节来激发听众的兴趣,使他们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产生继续听下去的欲望;用故事穿插,在演说进行到中途时,制造高潮,点燃现场的气氛,引发共鸣;用故事结尾,在演说最后对主体进行强调,明确自己的态度与立场。

(3)突破认知

成功的故事讲述能够作用于人的大脑,使听众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发生转变,帮助人们摆脱原有思维的限制,将原本深奥的道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听众有所体悟,甚至产生精神层面的升华。

□ 故事的核心在于冲突

完整的故事要包含基本的要素,这方面可以用“七何”公式来概括,即从“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因、何果、何观”七个方面来讲述故事的始末原委。也就是说,故事中要有明确的主人公、时间、地点、事件,以及故事发生的原因、结果和讲述者要传达的观点。

在确保故事完整的基础上,要让故事产生动人心魄的效果,还要从核心出发,利用冲突、矛盾来打造戏剧化效果。

好的故事需要优秀的剧本作为支撑。美国著名编剧、制片人悉德·菲尔德(Syd Field)被称为“编剧最初的大师”,他提出了电影人广为推崇的“三幕剧结构理论”。按照这个理想剧本创作模式,一个故事由三幕组成:第一幕主要是背景铺垫,这部分内容的讲述时间通常不超过总体的¼;第二幕是故事的主体部分,时长占比至少为总体的一半,主人公会经历种种磨难,在挣扎与反抗中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三幕则揭示主人公摆脱困境,迎来光明。

其中,第二幕是故事的核心部分,这部分内容也是整个故事着重描绘与突出的,演说者要在这个部分将故事中的矛盾与冲突以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创造良好的戏剧性效果,达到曲折制胜的目的,以丰富的内容、动人的情节、精彩的对话打动听众,用反转、悬念等方式牢牢吸引住听众的注意力,并将强烈的情感融入其中,让听众的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中,以冲突营造高潮。

□ 培养故事思维,提升故事力

美国前副总统艾伯特·戈尔(Albert Arnold Gore Jr.)及白宫行政部门演说稿撰写人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在《全新思维》(A Whole New Mind)中指出:“故事力将会是21世纪领导者最应具备的能力之一。”那么,演说者如何才能培养自己的故事思维,提高故事力呢?

一是注重故事搜集。演说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积累素材,从热点新闻事件、历史事件、个人生活、报纸杂志等多个渠道搜集故事。

二是注重实践,反复练习。坚持给他人讲故事,通过观察他人的反应不断优化自身的技能,日益精进。

三是多维度视角进行内容阐述。演说者要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故事的深层含义进行挖掘。


企徒体育创始人赵超是我的学员。戈壁徒步旅行是他们公司策划与实施的重点项目,目前这个面向所有企业家与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徒步活动已成功举办两届,第二届“千人走戈壁”活动影响人数高达70万。在穿越戈壁的四天三夜中发生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真实故事,赵超非常擅长搜集、整理并在演说时将参赛者在穿越途中的喜怒哀乐、心理变化、个人收获等生动形象地讲述出来。比如年龄最小的参赛者吴子涵、70多岁的毛老先生、携手完成108公里挑战的夫妻等,这些参赛者无一不是经历了身体、心灵的双重考验,最终突破自我才到达终点的。这些极富感染力的生命蜕变的故事,也多次被赵超用在多种场合的演说中,成为对信念、勇气、毅力、情感、企业家精神等的最好诠释。

在第三届中国CEO年会新年峰会上,赵超出席活动并发表了主题演说,他认为“所有企业家和创业者都应该走一次的地方叫戈壁”。在这场演说中,赵超将人的信仰、企业家精神与徒步穿越戈壁联系起来,认为创业历程与走戈壁一样,都是一条“朝圣之旅”。演说开头,他以王石、冯仑、柳传志走戈壁的故事引入,后讲述了“千人走戈壁”活动参与者的心路历程,包括第一天人们对自身能力的重新认知、第二天的自我突破、第三天依靠信念实现的极限超越、第四天获得重生。

在他的故事里,这个艰辛的历程与企业家的创业历程如出一辙,都要经过初期的能力检验、中期的自我发展与提升以及后期的不懈坚持,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依靠强大的信仰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终点,沿途经过的荒芜、自己内心的变化与创业者经历的孤独、成长一样,最终都会成为难忘的回忆与宝贵的财富。


此次演说面向的是企业管理者与创业者,赵超便将走戈壁的故事与企业家精神结合起来,从全新的视角讲述了自己积累的故事素材,体现出他对故事思维的纯熟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