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1期)
- 李兴洲 白晓 王小林
- 2469字
- 2020-08-29 06:48:31
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习近平深刻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2]“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3]“中国有2.6亿名在校学生和1500万名教师,发展教育任务繁重。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4]2018年5月2日,在考察北京大学时,习近平再次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今天,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5]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办好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在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中,教育始终居于龙头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世界强国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兴衰历史看,人才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教育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工业革命后,英国称霸全球,名为“日不落帝国”,后来相对落后的德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综合实力最终超过英国;美国国力也曾落后于欧洲诸强,由于大力发展教育,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综合国力逐渐超过欧洲;日本是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发展受限,曾一度不被大家看好,但他们在明治维新后特别是战后加快发展教育,竟成为让人们刮目相看的世界经济大国。由此可见,“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根本、最长远的事业。我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把教育摆上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教育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教育在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2016年,我国学前三年儿童的毛入园率达到77.4%,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巩固率为93.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目前我国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教育普及程度和人力资源开发状况处于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最近这些年,许多跨国企业纷纷来中国投资办厂,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相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我们拥有受过基本教育的较高素质劳动力优势和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门人才优势。来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数量逐年大幅度上升,也是中国教育事业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
尽管成就巨大,但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不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约低10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30多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有很大差距。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偏低,加之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对教育重视不足,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不高。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能力方面,我国较美、日等国差距就更大一些,科学研究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大国工匠后备人才缺口很大。面对我国有13亿多人口和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这个基本国情,如不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就不可能根本改变在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落后于人的现状。我们要做强“中国制造”,破解“缺芯”之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首先成为教育强国。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使人从事创造工作。
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判断世界大势,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从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造福当代、泽及千秋的英明决策。这是使国家走向兴盛的根本大计,也是使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并向着每个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发展”前进的根本大计。我们应当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国家“十三五”规划所做的部署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严格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力求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还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老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应当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6]。
教育办得好不好,关键在各级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高校工作,始终关心和爱护学生成长,为他们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7]“各地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党组书记要多到高校走走,多同师生接触,多去高校做报告,回答师生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要加强同高校知识分子的联系,多关心,多交流、多鼓励,善交朋友、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多听他们的意见,真听他们的意见。”[8]他带头尊师重教,为全党做出了表率。新华社2012年12月23日播发的一篇文章介绍,曾在梁家河下乡七年的习近平,深深体会到农村群众生活之苦,农村孩子上学之难。离开陕北后,他始终牵挂着那里的乡亲们,先后帮村里通了电、修了桥,翻建了小学。他在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专程回到梁家河挨家挨户看望,为贫穷老人带去了慰问金,给孩子们带去了新书包、文具和提醒上学时间的闹钟。在福州时他长期资助家庭困难的孩子读书,直到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他不忘师恩,每逢过年都会给老师送上问候和祝福。[9]我们的各级党政领导都应当像总书记这样关心和关注教育,有钱多往教育上投,有劲多往教育上使,有空多到学校看看,扎实帮助学校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这样,中央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方针就一定会得到较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