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为何以“经”命名

在中国数千年的浩瀚文明中,冠以“经”字的不在少数,比如我们上文提到过的《易经》《道德经》,此外还有《金刚经》《三字经》等,生活中人们也常会从嘴里蹦出“钱经”“财经”“生意经”等词汇。面对这些纷呈的“经”,人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才可以称为“经”,《黄帝内经》又为何以“经”命名?

“经”在古代是指丝线,丝线的原始意象是脐带,而脐带是人在成为独立的个体后对于母体的一种留恋,连接着人的先天和后天。所以“经”因为“丝”的这一意象,有了“根本”之意。看过织布的人,都会知道南北为经的概念。织布时先拉过来的那条线叫经,经线有个特性,就是一旦被拉过来,就不许再动。在地球仪上,经线是连接两级的线,所有的经线长度一致,它们与垂直于自己的纬线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准位置。因此,很多时候,“经”就取其引申之意:不变、本质。

figure_0034_0001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人们后来逐渐将那些讲述原则的著述称为“经书”,并且“经书”都有亘古不变的特性。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对《黄帝内经》有一个轮廓性的认识,即《黄帝内经》讲述的是一种带有生命根本性的问题,至少是会阐述身体如何进行固本守元等原则和意义的书,而不像《伤寒论》那样关注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疾病的治疗问题。那为什么又叫“内经”,而不叫“外经”呢?有人说内经就是讲内科的,讲内在人体规律的,其实“内经”更多的是“内观”和“内求”。我们知道,西医可以通过现代仪器检测身体脏器的运行情况,或者通过解剖来做到。而《黄帝内经》在不依赖仪器,不解剖身体的情况下,是如何观察气血的运行、脏腑的活动呢?这凭借的是“象”的运用。《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和天体之间有“象”这一纽带,在天人相应的养生观念之下,通过对“象”所涵盖的内外、表里相互关系的规律性认识,从而内观我们的五脏六腑、气血流动;进而倡导一种气血畅通、经络与脏腑和谐相处的一个格局来达到养生的目的,求得长寿。人想要健康长寿,重要的不是求医问药,而是要往里求、内炼,通过调整气血、经络、脏腑来达到健康,达到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