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王不许请隧 周语中

国语

【题解】

本文记叙周襄王在复位之初十分困难的处境中,婉言回绝晋文公请隧葬的要求。

襄王在晋文公面前不肯放弃享有的特权,又不敢说半个“不”字,只得利用“亲亲、尊尊”的宗法等级思想和旁敲侧击的方式,一步紧似一步地透露出“不许”的主意,使晋文公放弃了这一要求。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1],王劳之以地[2],辞,请隧焉[3]。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4],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5],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余[6],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7]?内官不过九御[8],外官不过九品[9],足以供给神祇而已[10],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11],以乱百度[12]?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13],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14],王何异之有?”

“今天降祸灾于周室[15],余一人仅亦守府[16],又不佞以勤叔父[17],而班先王之大物[18],以赏私德[19],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20]。’叔父若能光裕大德[21],更姓改物[22],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23],而缩取备物[24],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于裔土[25],何辞之与有?若犹是姬姓也,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26],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27],物将自至。余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28],以忝天下[29],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何政令之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注释】

[1]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文公是谥号。春秋时期五霸之一。襄王:周襄王,前651年至前619年在位。前649年,其异母弟叔带勾结戎人,夺取王位,襄王逃到郑国。第二年,晋文公接受襄王的要求,出兵救周,支持襄王在郏地复位。郏(Jiá):邑名,在今河南洛阳附近。

[2]地:这里指包括阳樊(今河南济源西南)、温(今河南温县附近)、原(今河南济源西北)、欑茅(今河南修武北)等地。

[3]隧(suì):指墓道。这里用作动词。古代天子死后,灵柩从地下挖掘的通道入葬。诸侯不得用此葬礼。

[4]甸服:指京城的四郊地区,有向天子定期纳贡赋的职分。

[5]上帝:天神。山川百神:地神,指五岳河海以及大地丘陵诸神。

[6]其余:指甸服以外的地区。这些地区分封给大小诸侯,他们定期向天子纳贡。

[7]赖:利,盈余。

[8]内官:王宫中的女官。九御:九嫔(pín),九种女官。

[9]外官:王朝政府的官吏。九品:指九卿,九种行政官。

[10]祇(qí):地神。

[11]厌纵:尽情放纵。厌,满足。

[12]度:法令、规定。

[13]服物采章:衣服和祭物的彩色和花纹。采章,指彩色和花纹的配合。古代等级制度在衣服、器物的彩色和花纹的配合上,也有特殊规定。

[14]临长(zhǎnɡ):统治。轻重:这里指尊卑、贵贱的等级。

[15]天降祸灾:指叔带之乱。襄王认为是上天降下的灾难。

[16]余一人:古代帝王自称,也称孤、寡人。

[17]叔父:天子称同姓诸侯为叔父。

[18]大物:这里指隧,即天子的葬礼。下文的“物”,同此。

[19]赏私德:酬谢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20]改玉改行(xínɡ):换了佩玉,就要改变步伐。古代贵族因身份地位不同,腰上系的佩玉也有区别。因此,行走时的步伐与佩玉节奏声的应和也不同。

[21]光裕大德:发扬伟大的德行。

[22]更姓改物:古代君王易姓,即指改朝换代,要改正朔(历法),易服色,表示朝代的变更。

[23]庸:功用。

[24]缩取:敛取。备物:天子的全部葬礼。

[25]流辟(pì):因受刑罚而流放。

[26]复:恢复。

[27]茂昭:勉力发扬。昭,光明。

[28]大章:指服物采章的规定。

[29]忝:玷辱。

【译文】

晋文公使周襄王在郏邑复位,襄王拿出土地作为对他的酬劳,晋文公辞谢,要求允许他死后用天子灵柩通过墓道埋葬的隧葬礼。襄王不允许,说道:“从前我们的先王掌管天下,划出方圆千里的土地作为甸服,用来供奉天神和地神的祭祀,用来提供百姓万民的用度,以便对待不服从朝廷和不能预料到的患难。其余的土地,平均分给公、侯、伯、子、男,使他们各有安定的居处,从而顺应天地尊卑的法则,不致因触犯它而遭受灾害。先王哪里有什么特别利益呢?他的内官只有九嫔,外官只有九卿,足够用来供奉天地神灵的祭祀罢了,哪里敢尽情满足他耳目心腹的嗜欲,而破坏各种法度呢?只是这死后和生时的衣服和祭物的彩色花纹有区别,用来表示是治理百姓的君长,并表示尊卑贵贱的区别,除此之外,天子和其他人还有什么两样呢?”

“现在上天给周王室降下灾祸,寡人也只是看守住先王故府的遗规,再加上自己无能,以致烦劳叔父,如果分出先王的葬礼,用来报答叔父对自己的恩德,恐怕叔父即使接受它,也会感到憎恶,甚至会责备我,我个人怎么敢存吝惜的心情呢?前人有句话说:‘换了佩玉,就要改变步伐。’如果叔父能使自己的伟大德行发扬光大,更换姓氏和制度,创建掌管天下的大业,显示了自己的功劳,那么,采取天子的服物采章,来统治安抚百姓,我个人也许被处罚流放到边远的地方,还能和你说什么呢?如果你还姓姬,仍将处于诸侯的地位,来恢复先王规定的职分,只有天子才能用的隧葬礼就不可以更改了。叔父还是努力发扬光明的德行,天子的隧葬礼将会不招自来。我怎么敢为了酬谢对我个人的恩德,就改变从前的庄严规章,玷辱天下的人民,这样做怎么对得起先王和百姓呢?还要政令干什么呢?假如不是这样,叔父有土地,就开墓道行隧葬礼,我又哪里能知道呢?”

晋文公于是不敢再提请隧葬的要求,接受了土地就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