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博物馆心理学
(一)博物馆的发展要求研究博物馆心理学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各种事物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作为文物标本的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博物馆,多数依然迈着比较迟缓的步伐,保持着比较陈旧的面孔,没跟上改革的步伐。随着人民群众的欣赏水平、知识层次的不断提高,要搞好博物馆事业,就必须研究博物馆心理学。所以,全国博物馆事业要发展,博物馆心理学研究刻不容缓。
1.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观众欣赏水平在提高,博物馆亦应不断改革,跟上时代潮流。
从蒸汽时代到电子时代,从原始的手工操作到现代化高科技的普及应用,整个社会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博物馆,其功能也从当初的文物与标本堆积,发展到利用声、像、光、电等新技术、新手段科学、系统地进行陈列展览和宣传研究。同时,博物馆由当初收藏珍品古玩和被上层社会垄断,发展到直观地向大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博物馆收集、陈列、宣传、科研四大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其陈列和科研两大功能的地位日益提高。如何形象化、艺术化、高品位地举办陈列展览,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展科学研究,已成为当今博物馆改革的焦点。那么,怎样开拓思路,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路子,已迫在眉睫。
2.时代要求博物馆的发展要研究观众心理。
博物馆门庭冷落的残酷事实,引起诸多博物馆的焦灼,要改变这种现状,唤起社会关注,首先就要办好陈列展览。博物馆陈列是以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的科学组合,展示社会、自然、历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或某一科学的知识,是供群众观览的科学,是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博物馆教育的对象是观众,它是“物”与“人”的结合。要充分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一定要研究观众心理,要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了解社会需要什么,观众需要什么,怎样组织陈列展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些都离不开观众心理研究。大量的事实证明:博物馆如若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心态观众的求知心理、享乐心理、趣味心理、方便心理,势必没有发展前途。
(二)时代要求博物馆工作人员要热爱心理学,研究心理学
1.博物馆工作人员要有不学心理学就会被时代淘汰的紧迫感,要热爱心理学。
博物馆心理学研究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必要,尤其是直接从事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同志。试想,要举办一场雅俗共赏、生动活泼、迎合各种心态观众要求的陈列展览,不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来研究社会需求和大众心理意向,光凭主观臆断、闭门造车去想象,去设计陈展,则难以在观众心中产生共鸣。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职能怎能体现?同样,如果一个讲解员不4懂心理学,不去学习心理学,不了解各种观众的心理活动规律,接待什么样的观众都一个面孔、一个腔调、一套讲解词,不能做到因人施讲、因人施教,那他的讲解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讲解员怎能进行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沟通?所以,一定要在博物馆工作人员中掀起一股学习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的热潮。
2.博物馆工作人员要积极研究心理学,并运用于具体工作中。
博物馆工作人员要积极参加博物馆心理学研究,加入到博物馆心理学研究队伍的行列之中,把研究心理学作为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地结合自己的工作,从不同角度研究博物馆心理学,探索博物馆事业及其工作的内在规律,运用于具体实践中,指导我们的工作。这样一来,博物馆通过对观众心理的研究,调整自己各方面的工作,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从而走进人们现实生活中,让人们真正需要博物馆,博物馆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3.开展博物馆心理学研究,可以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我国计划经济下产生的大多数博物馆,终究要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当今社会,博物馆生存之路及其教育职能的体现、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博物馆心理学研究有极大的关系。具体来说,一是研究观众的心理,抓住不同层次观众的心理特点,提高展览的观赏性,举办丰富多样的展览,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目的观众的需要,达到增加观众人数的目的,从而令我国博物馆建设走出发展低谷;二是研究博物馆职工心理,改变博物馆职工构成比例,提高博物馆职工的素质,促进博物馆自身队伍建设,为实现我国博物馆在21世纪良性、高速发展奠定基础。
(三)博物馆心理学的定义
人要生存,生存则离不开衣食住行。它牵动着千家万户,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但生存的方式千差万别,有的人活得有意义,非常充实;有的人则活得乏味,比较空虚。为了使人的生存更有意义,有道德性、有知识性、有趣味性,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内容,我们必须重视各种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其中包括博物馆建设。因此,加强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刻不容缓。
优良的博物馆的陈列内容、环境氛围、员工的优质服务水平等因素均会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反过来,博物馆观众的心理需求也会影响博物馆建设。为了使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均能实现感染人、教育人、愉悦人的良好作用,研究观众的心理需要,研究员工的心理品质,研究他们双方共同关注的博物馆内、外部环境,对现今的博物馆建设工作来说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博物馆心理学属于社会管理心理学研究的范畴,是一门边缘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博物馆内的员工和观众,以及博物馆内、外部环境对人们的心理影响和制约;它独辟蹊径、自成体系,属于一门新兴的有生命力的、有发展前途的新学科。因此它吸引了文博战线上的广大干部和职工,使他们首先感受到这门学科的生命力,感受到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博物馆的各种活动中,观众和博物馆员工是一对心理矛盾主体。观众总希望博物馆员工给自己最大限度的方便,给自己以悦心的快乐,给自己以最满意的服务;而博物馆员工,从心理需求和本能出发,总希望观众谅解自己的困难,尽可能地少麻烦自己,给自己以心理安慰。这一对矛盾,如何认识,如何调节,如何创造达到双方心理能共同承担的条件,产生心理共鸣,进而促成他们的言语、行为共鸣,达到双方心理都愉快的效果,这是博物馆心理学要研究的重点。因此,我们可以说,博物馆心理学是一门揭示博物馆员工与来馆参观观众之间心理辩证关系的科学,是一门研究服务一方与被服务一方心理协调、共鸣的科学,是一门促进博物馆事业向人民心理需要一方发展的优选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型的学科。它代表了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