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禹有直五横

关于“直”字的含义,《玉篇·L部》训曰:“不曲也。”《诗·大雅·绵》亦云:“其绳则直,缩版以载”。据此,笔者认为:放马滩秦简所言“禹有直五横”中“直”字乃系形容词、用以修饰“五横”,意为径直、笔直、不弯曲之含义。

工藤元男、胡文辉等坚持认为此处“直”当作“纵”解,即表示竖线,从而得出最早的“四纵五横”之说法,其依据是《山海经·大荒北经》:“(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郭璞注曰:“直目,目从也。”[98]笔者认为郭氏注解系晚出,而且引文“直目”及注文“从(纵)目”中的“直”与“从(纵)”均是形容词、修饰语,而不能等同于代表平线的名词——“直”与“纵”。此外,还有学者将“直”诠释为“再画一竖画,竖直穿过这五条横画”,亦甚谬矣。[99]查阅秦汉简帛文献材料可知,“直”有二义:其一,通“值”,即“当也”,意为当值、轮职或价值、价钱等,此种用法所见甚多,兹举二例为证:放马滩秦简乙种《日书》第53号简云:“门忌:乙辛戊,宿直胃、氐,不可开门窦及祠。”[100]此处“直”当作轮值之义;又如《里耶秦简(壹)》(第8层)第1287号简牍曰:“大奴一人直钱四千三百,小奴一人直钱二千五百·凡直钱六千八百”[101],此处三个“直”字均为价值;其二,正直、公正,亦即指合乎正义,兹举二例: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第93号简文曰:“论狱【何谓】‘不直’?……罪当重而端轻之,当轻而端重之,是谓‘不直’。”[102]又睡虎地简《为吏之道》第1—2号简文曰:“凡为吏之道,必精絜(洁)正直”云云。[103]总之,秦汉简帛文字中并未见到能与“纵”互换、表示竖线的名词——“直”字的语例用法。故将放马滩简“直五横”中的“直”说成是表示“纵”向竖线,恐怕不能成立。

关于“横”字的含义,《周礼·秋官·野庐氏》云:“禁野之横行径逾者。”贾公彦疏:“言‘横行’者,不要东西为横,南北为纵,但是不依道涂,妄由田中,皆是横也。”[104]《楚辞·东方朔〈七谏·沈江〉》:“不开寤而难道兮,不别横之与纵。”王逸注:“纬曰横,经曰纵。”[105]东汉扬雄撰《太玄经·从更至应》云:“一从一横,天网。”范望注:“南北为经,东西为维,故从横也。”[106]概言之,“横”就是东西向的水平线,与“纵”相对:直线为“纵”、平线为“横”,南北为“纵”、东西为“横”。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学者夏德安提出放马滩秦简“直五横”中“横”字与额济纳汉简“土五光”中“光”字有一定关系,可惜未给出说明和论证。[107]

概言之,“直五横”三字的含义就是笔直的五条直线——要将五条平线画地笔直、不要弯曲了。笔者认为,放马滩秦简《日书》“直五横”与睡虎地秦简《日书》、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周家台三〇号秦墓简牍《病方及其它》中“五(午)画地”说系出一源,也是后世道教“四纵五横”方术的滥觞。

工藤元男认为:“我们推测原简脱了一个‘四’字。这样的话,这段咒文的末尾‘为禹前除得’和睡虎地秦简‘先为禹除道’句式相同,因此前者的‘得’可能是‘道’之误释。”[108]经过文字梳理及查验图版,笔者判定工藤氏提出的原简脱漏“四”字的看法恐不能成立,且据证据显示秦汉时尚未形成“四直(纵)五横”的说法,而仅见“五(午)画地”“直五横”等,故不宜贸然判定原简漏书“四”字(且据公布的放简《日书》甲种与乙种图版均写作“直五横”,故而排除了脱漏的可能性)。至于放简《日书》甲种中“得”字,因图版此字迹处甚为模糊,尚无法判明系当年抄手之误书,抑或当今整理者之误释。

余欣借鉴了刘乐贤及工藤元男等人的意见,将放马滩秦简甲种《日书》中这段简文校释为“禹有直五横[六]”,即认为原简文脱漏一“六”字。[109]今放简乙种《日书》业已公布,亦系“禹有直五横”,且查验图版,甲、乙种《日书》“禹有直五横”文字处均清晰可辨,殆无误释之可能,从而证实余氏当初的推断及补文不确。不过,他谈到敦煌残卷(P.2661《诸杂略得要抄子一本》、S.2729V)中存见“五纵六横”“纵五横六”等说法则值得重视。[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