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诏史
  • 梁晓强
  • 3821字
  • 2021-03-28 01:21:47

第三节 六诏的来源、族属与割据情况

一 六诏的来源及族属

唐初,在洱海东西两面屏障鸡足山——囊葱山、点苍山——灵鹫山的外围,分布着许多乌蛮部落,它们在隋末的战乱中,乘着中原王朝鞭长莫及,以及滇东爨氏势力被隋王朝剪除,云南大地群龙无首的机会悄然崛起,形成了几个比较大的盘踞一方的割据政权,它们就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img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南诏)等六诏。

他们呈形,环绕在洱海地区周围,由于实力相当,相互之间谁也不能够吞并对方。“其先渠帅有六,自号‘六诏’,兵力相埒,各有君长,无统帅。”[38]同时与分布在洱海坝子中的洱河蛮及洱海地区东南方的白蛮,也相安无事。说明当时六诏的实力仍然非常有限,既没有联合对外扩张的意图,也没有哪家能够雄起而兼并旁邻。“蛮语谓王曰诏,先有六诏:曰蒙舍,曰蒙越,曰越析,曰浪穹,曰样备,曰越澹,兵力相埒,莫能相壹;历代因之以分其势。”[39]

六诏中,分布在东面的为越析诏。“越析,一诏也,亦谓之磨些诏。部落在宾居,旧越析州也。去囊葱山一日程。”[40]越析诏因此又被称磨些诏,由磨些族(纳西族先民)建立而得名,盘踞在今云南省宾川县宾居镇一带。

分布在北面的为浪穹诏、img赕诏和施浪诏。浪穹诏,在今云南省洱源县一带;img赕诏,在今云南省洱源县南部的邓川镇一带;施浪诏,在今云南省大理市的上关镇一带,其所属的青索办事处,古即称史郎川。[41]“凡浪穹、img赕、施浪,总谓之浪人,故云三浪诏也。”[42]三浪诏全部为昆明部落后裔的乌蛮(彝族先民)所建立。

分布在西面的为蒙巂诏,分布在南面的为蒙舍诏。

蒙巂诏分布在今云南省漾濞县至巍山县北一带,控制着漾濞江,其地被称为样备,明代在当地设有样备里[43],故又称为样备诏。蒙巂诏地盘最大,势力最强劲,因此“蒙巂一诏最大”。

蒙舍诏分布在今云南省魏山县南,位居其他五诏之南,是下的那一点,故又称南诏。“南诏蛮,本乌蛮之别种也,姓蒙氏。蛮谓王为‘诏’。自言哀牢之后,代居蒙舍州为渠帅,在汉永昌故郡东,姚州之西。”[44]“开元二十六年九月戊午,册南诏蒙归义为云南王。归义之先本哀牢夷,地居姚州之西,东南接交趾,西北接吐蕃。……蒙舍最在南,故谓之南诏。”[45]

蒙巂诏和蒙舍诏是原分布在怒江以西的哀牢夷的后裔,即“自澜沧江已西,越赕扑子,其种并是望苴子,俗尚勇力”[46],当时东迁到了洱海地区。蒙舍诏得名于创始人尨迦独,尨迦独以其祖蒙舍之名命部,然后成为诏名。同样,蒙巂诏的创始人巂辅首[47],亦以自己的父亲蒙巂的名字命部,随即成为诏名。

同时,不仅蒙舍诏自己承认“本哀牢夷后,乌蛮别种也”。[48]骆宾王的讨伐檄文中,也骂蒙巂诏主为“浮竹遗种,沉木遗苗”,以及“木化九隆,颇为中国之患”。[49]他们是尚勇的望苴子——越赕扑子的同族。

哀牢夷的后裔——越赕扑子们建立的蒙巂诏和蒙舍诏,不仅他们的祖先哀牢夷为“南中昆明祖之”[50],本为庞大的昆明族群的一部分,他们的后裔也是彝族。

至此,“六诏并乌蛮,又称八诏,盖白岩城时傍及剑川矣罗识二诏。之后开元年中,蒙归义攻石桥城,阁罗凤攻石和,亦八诏之数也”。[51]

在六诏之外,另外凑数为八诏的两个版本,资格都达不到。六诏对峙之时,其余二诏还没有诞生,后来也没有形成事实。时傍及矣罗识企图依靠吐蕃称诏(王),还没有实现,时傍即被阁罗凤击杀,矣罗识逃亡吐蕃,被送到吐蕃都城罗些城(今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保护起来。而被皮逻阁、阁罗凤父子攻占的石桥城和石和城,本是西、东洱河蛮的地盘,人家本来就没有称诏,自然“不能与六诏相比”[52]

另外,在白蛮的势力范围里,还存在着与乌蛮六诏共同存在的白子国的云南国诏等,他们有自己独立的地域范围。

二 六诏的关系与割据地域

其实六诏之间也存在着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

蒙舍诏和蒙巂诏虽然都是同族的扑子们建立的,并且都是姓蒙氏的兄弟,他们的地盘相互接壤,势力相当的时候还能够和平共处,但后来蒙巂诏在唐朝大军的打击下,势力衰落,部落破败,立刻即被已经过连续四代人的努力,势力已得到极大扩展的蒙舍诏所吞并。

三浪诏中的浪穹、img赕二诏,本是丰时、丰咩兄弟建立,丰咩之妻为皮逻阁的姊妹,与南诏亦有亲戚关系。皮逻阁谋取外甥咩罗皮的地盘时,咩罗皮联合浪穹、施浪二诏抗击,结果被击败。施浪诏主施望欠穷途末路,只好把女儿遗南嫁给了皮逻阁,成为了云南王的岳父,终于谋得了善终蒙舍的好结果。

但是,施望欠的弟弟施望千,并没有向南诏俯首称臣,而率残部投奔了吐蕃,被吐蕃继续立为施浪诏,依靠吐蕃的支持,继续盘踞在剑川。贞元十年,由于异牟寻继续扫荡,三浪最后彻底破败的时候,施望千又率家族逃亡入吐蕃,还是没有臣服南诏。

在五诏东面,磨些族建立的越析诏,由于中间隔着西面的鸡足山,及南面的白蛮地区,与五诏地域并不接壤,同时其族属也要特别一点,因此与五诏的关系,相对要疏远一些,联系也少得多。

越析诏的北面、即松外龙山(玉龙雪山)东面,是其本族的大本营——磨些族的聚居地域。越析诏的东面为唐朝的姚州,其南面为白子国的地盘,因此即与白蛮的关系纠缠不清。白蛮豪族张寻求勾引越析诏主波冲之妻,害死了波冲。剑南节度使王昱巡视边疆到达姚州,笞杀了张寻求,然而却把失去宗主的越析州地盘,送给了南诏。而波冲之子于赠不愿屈服,率部众北走渡过泸水(金沙江),避居靠近磨些族的聚居地域的双舍。

六诏初起时,都是凭借自己的兄弟部落为靠山,相互提携、共同发展壮大。因此他们割据的地域,也是与这种关系相互吻合的。同为哀牢后人扑子蛮建立的蒙舍诏和蒙巂诏,盘踞在西面、南面,相互为邻;三浪诏互为犄角,互相支援;越析诏背靠磨些族的聚居地域,胜则进、败则退。

故而蒙舍诏和蒙巂诏割据巍山、漾濞一带,三浪诏割据洱源、剑川一带,越析诏则割据宾川一带。因为如此,他们所依靠的势力不同,所借助的力量也不同,故走向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南诏因此兴旺,五诏由此破败。

六诏名称史料记录有两套,实际上都是正确的。一套以自称为主,多是六诏以自己祖先名字及民族族称命名的:蒙舍、蒙巂、磨些、施浪,可能包括蒙越(即img赕诏) ;一套以他称为主,多是以六诏所在地的地理名称、方位命名的:南诏、样备、越析、img赕、浪穹,可能包括越澹(即施浪诏)。因此,当时人樊绰《云南志》与窦滂《云南别录》的记录,都是有依据和正确的。

在六诏中,以南诏所走的发展道路最合理,因此不断进步,不断强大。最后一枝独秀,得以独领风骚,统一了洱海地区。


[1]《隋书》卷46《赵煚传》。

[2](唐)樊绰:《云南志》卷1《途程篇》。

[3]《隋书》卷37《梁睿传》。

[4]方国瑜:《关于“乌蛮”“白蛮”的解释》,林超民编:《方国瑜文集》(第2辑),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8页。

[5](唐)樊绰:《云南志》卷4《名类篇》。

[6]梁晓强:《西爨白蛮族属考辨》,《曲靖史志》1996年第3期。

[7]《新唐书》卷222《南诏传》。

[8](唐)樊绰:《云南志》卷1《途程篇》。

[9](唐)樊绰:《云南志》卷4《名类篇》。

[10]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59年版,第78页,图版肆陆。

[11](唐)张九龄:《曲江集》卷12《敕书》。

[12]《新唐书》卷222下《南蛮传》。

[13](唐)杜佑撰:《通典》卷187《边防典三·南蛮上》,中华书局1988年版。

[14]《新唐书》卷222下《昆明蛮》。

[15]《新唐书》卷43《地理志七》。

[16]《新唐书》卷222下《南蛮传》。

[17]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上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95页。

[18]方国瑜:《唐宋时期在云南的汉族移民》,林超民编:《方国瑜文集》(第2辑),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4页。

[19](唐)樊绰:《云南志》卷4《名类篇》。

[20]同上。

[21]《隋书》卷83《附国传》。

[22]范宏贵:《哀牢乃克伦人的先民》,《华南与东南亚相关民族》,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253页。

[23]《新唐书》卷222下《昆明蛮》。

[24](清)乾隆《东川府志》卷4《边要》。

[25]《华阳国志》卷4《南中志》。

[26]同上。

[27]林超民:《试论洱海地区的乌蛮和白蛮》,《林超民文集》(第1卷),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30页。

[28](唐)樊绰:《云南志》卷2《山川篇》。

[29](唐)樊绰:《云南志》卷5《六img篇》。

[30](唐)樊绰:《云南志》卷4《名类篇》。

[31]《通典》卷187《边防典三·南蛮上》。

[32](宋)司马光等编修:《资治通鉴》卷199《唐纪十五》贞观二十二年(648)条,中华书局1957年版。

[33]《新唐书》卷222下《南蛮传》。

[34]方国瑜:《唐宋时期在云南的汉族移民》,林超民编:《方国瑜文集》(第2辑),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2页。

[35]《通典》卷187《边防典三·南蛮上》。

[36](宋)王钦若等编修:《册府元龟》卷960《外臣部·土风门二》,中华书局1960年版。

[37](唐)樊绰:《云南志》卷5《六img篇》。

[38]《旧唐书》卷197《南蛮传》。

[39]《资治通鉴》卷214《唐纪三》开元二十六年(738)九月条。

[40](唐)樊绰:《云南志》卷3《六诏篇》。

[41]方国瑜:《两爨六诏地理考释》,林超民编:《方国瑜文集》(第2辑),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9页。

[42](唐)樊绰:《云南志》卷3《六诏篇》。

[43](明)陈文等修纂: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5《蒙化府》。

[44]《旧唐书》卷197《南诏传》。

[45]《资治通鉴》卷214《唐纪三》开元二十六年(738)九月条。

[46](唐)樊绰:《云南志》卷4《名类篇》。

[47](唐)樊绰:《云南志》卷5《六img篇》。

[48]《新唐书》卷222《南诏传》。

[49](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骆宾王文集》卷1。

[50]《华阳国志》卷4《南中志》。

[51](唐)樊绰:《云南志》卷3《六诏篇》。

[52]方国瑜:《两爨六诏地理考释》,林超民编:《方国瑜文集》(第2辑),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