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研究
- 卓越 邹之坤
- 2566字
- 2021-03-26 17:55:50
一、公正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充分表明,公正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否实现了社会公正是判断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一项重要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公共政策必须以实现社会公正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实现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坚持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形成社会公正人人有责、公正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公正是研讨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中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市场经济发展强调效率,追求既定的投入能够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产品,但其结果有时却可能导致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进而影响社会稳定。把实现社会公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系统中,通过调节国民收入支出结构、征收个人所得税等一系列国民收入再分配措施促进社会公正,既能使经济发展有效率,又能够使大多数社会成员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社会公正作为人们的价值追求是应然的,但这种价值追求又基于一定的社会现实基础,因而又是实然的。绝对完美的公正状态只存在于理想状态之中,实现社会公正的价值理念总受制于一定现实条件的约束。社会正是在不断克服不公正的过程中走向公正。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体的一种价值理念或理想诉求,同时它也是一种法律权利。提倡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文化对维持社会公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否则维持社会公正的政策和措施就不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一般而言,我们可从四个方面理解社会公正问题。第一,是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二,是指在社会发展中机会均等,即社会发展的“前程为人人开放”。由于自然的和历史的原因形成了人与人不平等占有资源的状况,因此,机会均等还意味着通过国家干预为每个人提供相对平等的资源,让他们享受同等的机会。第三,是指分配过程公平,或者说分配正义。在社会机会均等的条件下,使每个人获得与自己所投入的有效资源相对称的收益。第四,是指分配结果公平。人们在最终消费上的平等,也意味着国家通过对收入的再分配原则,向每个人提供等量的报酬。在这四种形式的公正中,应该说,公民的法律保护是第一位的,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其他公正存在的前提和条件。而在社会存在与发展中,机会均等使得人们在自由竞争的公平条件下取得与自己有效投入相对称的收益,从而实现分配公平正义。然而,由于分配正义所依赖的分配标准受自然、历史条件的不平等限制而形成的结果不平等,只有通过国家干预来追加机会均等并实现结果平等。应当说,现实社会中的公正主要是指国家干预后的公正。
目前我国社会在利益分配、商品流通、资源配置等方面所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公正缺失。这些由经济发展所引起的各种社会异化现象不断加剧,使经济增长的受益面可能变得越来越窄。也就是说,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越来越多的公民自由选择空间的扩张可能逐步接近极限,由此产生的后果使各种社会矛盾表面化,要求社会公正的呼声变得越来越高。此时,经济发展作为解释社会正义的合理性变得不可靠。相反,把社会公正作为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目标,使大多数成员分享到发展的好处也就成为解释社会正义的更可信依据。我国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由各项改革举措导致的利益结构的多元分化和重新组合的步伐加快,各种矛盾日益凸显。此时,把社会公正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价值目标,不仅有助于消减改革过程中可能激化的种种矛盾,也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经济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物质前提。
公正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目标,同时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相比之下,我国的社会发展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的现象。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推进的瓶颈。而突破这一发展瓶颈的有效法则是实现社会公正。社会公正可以促进民生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有机结合;社会公正可以促成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完整统一;社会公正有助于推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首先,从供给的角度讲,社会公正有助于调动各个生产群体的积极性,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包括基本权利的保证、机会均等、按照贡献进行分配和社会调剂等内容。遵循社会公正的原则,一方面能使更多的社会成员,尤其是弱势群体成员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可供利用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相对公正的环境也提高了社会精英的公平感和责任感,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广大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但如果没有一些好的带头人,仍然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精英人物是经济发展的指挥者,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好处。
其次,从需求的角度讲,社会公正有助于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的牵引力。在解释经济增长的机制时,马克思曾经假定资本家主要具有储蓄倾向而工人主要具有消费倾向。按此解释,如果分配不公导致两极分化,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出现储蓄过度而消费不足的状况。于是,社会供给能力就会严重超过社会需求能力,不仅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这正是我们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所看到的景象——生产过剩危机、资本总危机等。解决问题的出路就在于要促进收入相对公正地分配。事实上,按照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推断,促进社会公正分配不仅能扩大内需数量,也能提高社会的总效用水平。
最后,从制度运行效率的角度讲,社会公正有助于降低制度运行成本,减少生产资源的非生产性用途,提高制度运行效率。第一,公正的规则能增加社会成员对未来发展的稳定性预期和增强投资的安全感,从而减少投资的短期行为,有利于实现经济的长期发展和均衡增长。第二,公正的环境有利于增强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感,达到合作、双赢的局面。诚信本身就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克服人与人之间因为互相猜疑而可能造成的市场运行障碍。第三,公正的规则能消除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