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缘起

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当今,知识经济加速到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以知识的创新与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面向实际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教育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自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将课程改革视为提高民族生存能力和发展的关键,分别开始实施适应国情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教学过程事实上是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集中表现。1949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经历了八次重大改革,每次课程改革都伴随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全面革新,课改与教学是一个不断适应、磨合,相互超越,最后达到平衡的过程。

从国内外课改的四种趋势来看,一是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二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三是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的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四是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除第一点偏重理念和目标要求外,其余三点均与教学关系密切。

从我国课改的相关文件精神来看,教学始终是改革的焦点和主要内容。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国家和地方要奖励并推广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优秀教学成果”。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探索、实验并推广新课程教材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注意借鉴国外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奖励并推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成果”;“要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等。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教学”这一关键词出现71次,提出“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要求教学工作要“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等。此外,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从2001年6月起,教育部相继颁布一系列有关新课程的国家政策和文件,如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语文等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将教学作为重点内容反复阐释。

从现实意义来看,现阶段教学的主体模式依然是学校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对云南这样一个边疆、民族、贫困地区而言,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学会新方法和培养高尚情操的主阵地。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素养提升、身心健康成长,都要通过课堂教学具体落实。2009年,教育部批准云南省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同年云南省颁布《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方案(试行)》,自2009年秋季,全省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6年多来,云南省普通高中教育规模不断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能力大幅提高,已实现普通高中教育大众化,普通高中基本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拉动和各种师资培训项目的实施,教师对教学、教材的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有所增强。新型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育实践中,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学业成绩进一步提高,学生情商及潜能进一步开发,心理健康得到进一步关注,学生既有过硬的学业素质,又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云南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质量、教育效益与发达地区差距仍较大,有些基本问题模糊不清,与课改理念不相吻合等,课程改革推进难度大。新课程理念新、内容新、要求新,全省大部分学校难于适应课改要求,成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办学条件达不到要求;二是课程设置困难大,走班制、选课制难于落实;三是部分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惯性模式,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导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推广困难。

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正在从宏观的理念讨论向微观的实施层面不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如果不深入教育教学的第一现实场景——课堂,是难以取得真正成效的。“回归课堂”是一切教育改革都无法回避的选择。不深入课堂、不能改变教学的教育改革充其量是“只开花不结果的树”。新课程理念最终要通过课堂中的教师得以落实,新课程的目标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变化发展上。所以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必须深入教学领域,研究教学,改革教学。基于此,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十分必要,解决“如何有效教学”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有利于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